巷口商學院:在7-ELEVEN上最精彩的

巷口商學院:在7-ELEVEN上最精彩的

基本介紹

  • 書名:巷口商學院:在7-ELEVEN上最精彩的
  • 類型:其他各國內貿
  • 出版日期:2009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7420845, 7507420841
  • 品牌:中國城市出版社
  • 作者:勝見明 鈴木敏文
  • 出版社:中國城市出版社
  • 頁數:213頁
  • 開本:16
  • 定價:35.0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全世界最簡單實用的企管經營指導書,傳授從零售“門外漢”到全球第一連鎖商超的核心秘密。 7-ELEVEN日本創始人兼CEO、全日本最大流通商CEO鈴木敏文現身說法,完備你作為創業者、企業家、管理者的專業知識素養。《巷口商學院:在7-ELEVEN上最精彩的商業經營課》一經出版即榮登日本暢銷榜,極受商業人士推崇,稱《巷口商學院:在7-ELEVEN上最精彩的商業經營課》是“創業前的入門書,創業中的最佳指導書,創業後的經營常備書……”在日本企業界引起極大反響,許多日本企業老闆、經營主管及工薪族人手一本,爭相閱讀。眾多書友會將《巷口商學院》評選為“企管年度必讀書籍”。

作者簡介

作者:(日本)勝見明 譯者:陳俊廷 合著者:鈴木敏文 野中郁次郎
鈴木敏文,世界級企業家,日本7-ELEVEN 創辦人。他被日本媒體稱為繼松下幸之助之後的“日本新經營之神”,美國《哈佛商業評論》評價其為“融合東西方管理精神的最佳典範”。他領導的日本最大的零售集團SEVEN & I 控股公司為全球第四大、亞洲最大的零售王國,營業額約等同日本GDP的1.25%,富可敵國。他曾三次領軍企業變革,沒有一次失敗;而他所建立的“單品管理”概念,甚至讓英語世界創造了一個新的名詞“Tanpin Kanri”(“單品管理”日文發音)。
勝見明,暢銷書作家、新聞工作者。1952年出生於神奈川縣逗子市。東京大學教養學院肄業。自由記者,持續寫作、演講活動,擅長的領域為經營者的研究、企業中的人與組織管理。主要著作有《鈴木敏文之“看穿似是而非的謊言”》、《鈴木敏文之“統計心理學”》、《SONY的基因》、《革新的本質》、《投注於“光的未來”之研究者精神》等。
野中郁次郎,國際級企管學者。1935年出生於東京。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院。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經營研究所取得博士學位。目前為一橋大學國際企業戰略研究所的教授。合著書有《失敗的本質》、《知識創造企業》、《知識創造的方法論》、《革新的本質》、《戰略的本質》。

媒體推薦

日本7-ELEVEN掀起現代零售經營變革,有三大關鍵:“物流與資訊流革新”、“單品管理”以及“分區高密度開店”,而這三項的創始者正是鈴木敏文。
——美國《哈佛商業評論》
日本媒體稱他是松下幸之助之後的“日本新經營之神”。他對於消費市場風向的敏銳度,更讓日本人常常問:“現在,鈴木在想什麼?”他領導的7-ELEVEN成立的三十五年,均維持銷售額正成長;在日本經濟失落的十年,仍維持有每年平均約一千億日元的業績成長。
——中國台灣《商業周刊》

圖書目錄

前言 為何從7-ELEVEN可以了解“經營”
第一階段 要如何充足供應熱賣商品?具備假設能力
1.讓工讀生負責“訂貨”,自行找出“答案”
2.工讀生只要三個月,就能講述“經營學”
3.“分擔訂貨”符合“人性”渴望責任與成就
4.“銷售一空”是該歡喜,還是該反省?
5.忽視暢銷商品、滯銷商品,就會產生商機損失、報廢損失
6.“假設·驗證”、“單品管理”為何?
7.要建立“假設”,先收集“前置情報”!
8.具備假設能力之一:建立假設先從“不妥協”開始
9.具備假設能力之二:新的假設無法從“學習”中產生
10.具備假設能力之三:將焦點從“賣方”切換至“買方”
11.具備假設能力之四:“為了顧客好”與“站在顧客的立場”有何不同呢
12.具備假設能力之五:心中要常有強烈的“問題意識”
第二階段 要如何使更多顧客願意購買?具備銷售能力
13.現今並非“目的購買”的時代,而是“衝動購買”的時代
14.“展售高手”會隨著時間更動陳列
15.一切都已進入“心理戰”的時代
16.顧客的心理將帶來“引爆點”
17.在心理戰的時代,“待客”也成了重要的“演出”
18.現場的實例之一:所有的工作皆與“待客”連結
19.現場的實例之二:“待客”也有助於發覺隱性要求
20.現場的實例之三:思考如何助顧客一臂之力
21.店家能提供顧客“故事舞台”,就會強大
22.“顧客忠誠度”高,就能“不戰而勝” !
23.工讀生、兼職人員為何能發揮極大功效?
第三階段 要如何產生暢銷商品?具備商品開發能力
24.主力鮮食商品儘量在消費地附近製造
25.使“炭火燒烤”、“大量生產”並存的便當工廠
26.從製作柴魚片起,蕎麥麵的沾醬也堅持“地道”
27.商品開發案例之一:初次擔任開發的人員如何能率領團隊呢?
28.商品開發案例之二:團隊如何突破常識的框架,將不可能化為可能呢
29.從 “交易”到“協力”,調整想法
第四階段 如何提升人的工作意願?具備管理人的能力
30.OFC不具有命令權,所以需要確實的管理能力
31.一句“你應該清楚吧”,北京的總經理就能全盤了解
32.驅策人的能力之一:面授機宜,共享“暗默知”
33.驅策人的能力之二:要讓人感受到“跟這個人在一起就很有幹勁”
34.驅策人的能力之三:尋求突破現狀的線索,使其視野向外界開展
35.驅策人的能力之四:將對方所持有的“有利”資讀,消化成自己的
36.驅策人的能力之五:難以正面突破,就間接逼近
37.驅策人的能力之六:不是以話語來驅使對方,而是讓他自己開口、行動
38.如何培養工讀生參與經營的意識並轉化為戰力
39.成為上司後,該如何做呢
40.只要有“溝通能力”和“創造力”,就沒什麼好怕的
第五階段 成為領導者之後,該如何做?具備領導能力
41.領導者的條件之一:揭示公司的理念,不動搖
42.領導者的條件之二:具備決斷力
43.領導者的條件之三:具有否定過去的能力
44.領導者的條件之四:具有貫徹到底的能力
45.領導者的條件之五:具有表達能力
46.領導者的條件之六:具有未來式的想法
後記 入學三個月的大一新生所掌握的7-ELEVEN強大秘訣

文摘

“銷售一空”是該歡喜,還是該反省?
我要請教一個問題。“銷售一空”真的是件該歡喜的事嗎?站在做生意的角度,全數賣完看來是非常成功。但真是如此嗎?
有些人氣商品推出後,全數賣出,就會掛出“全數賣出,感謝您”;或是一開始就有限量時,則掛出“銷售一空,對不起”。這是很奇怪的說法。因為看見“全數賣出,感謝您”貼紙的,是賣完之後才來的客人,他們會想:“我又買不到,沒道理向我致謝”;至於“銷售一空,對不起”,如果要致歉,客人或許會想說:“當初就該準備更多的數量”——其實這種感覺才是正確的。
一般來說,商品銷售一空沒有剩餘,是最好的,所以賣方常以為“銷售一空=好”。不過,鈴木先生卻說,這裡潛藏者似是而非的謊言。
“銷售一空”其實是“賣方的滿意=買方的不滿”
進的貨賣完了,賣方常是高呼萬歲。但是,賣完後才光臨的顧客,看到空無一物的架子,只會心生不滿。如果這狀況持續下去,或許他就不再踏入這家店。而那家店當時如果有那件商品,就不會讓原本到手的生意跑了,失去了顧客。
賣方當然可以認為,有商品的時候不來,賣完了又不滿,那是顧客的任性。相反的,如果以買方的情況為優先思考:顧客難得光臨,卻無法滿足他們的期待,很明顯是自己的疏失——就會是這樣的看法。所以,賣方的方便就是買方的不便;買方的方便卻是賣方的不便,賣方的方便和買方的方便常是不一致的。
因此,在買方為主的市場,必須調整腳步,跟上顧客的任性!
從前的時代,就算是站在賣方的立場作買賣,也可以賣得很好。那是市面上流通的商品還不多,物資缺乏的時代,我們稱之為賣方為主的市場。而今瞧瞧衣櫃,東西多到快滿出來,是個物資過剩的時代,已劇變為買方為主的市場。因此,對於顧客的任性、買方的方便,賣方能配合到什麼地步,就成了關鍵所在。
商機損失與報廢損失,何者是較為嚴重的問題呢?其線索就是要站在顧客的觀點來思考。
舉個例子來說。這是某間7-ELEVEN的故事。老闆先前在中型連鎖超市擔任店長。由於想“試試自己的實力”,所以經營起便利商店。不料,他的經營方式,卻與其積極的心態恰好相反。
在超市做店長時,他最大的煩惱,就是報廢損失的問題。每晚店一打烊,如果報廢過多,就表示業績不好。即使經營起超商,那個記憶仍未抹滅,結果消極地訂貨,一直為提升業績所苦。最典型的就是小菜類。
那家店坐落在站前的商店街,附近是住宅區,客層以單身人士、學生居多。原本寄望漢堡肉、八寶菜、糖醋排骨等小菜類會有好的業績,誰知卻毫無起色。
問題就出在訂貨的方式。“如果剩該怎么辦?”因為擔心報廢損失,就少量訂了二、三個上架,卻剩下一、二個。顧客見到架上只有零星幾個,反射性地認為:“該不會是賣不好剩下的吧?”就難以伸手購買。憂心報廢損失的消極姿態,卻招致報廢損失,導致惡性循環。
說到這家店,問題是出在哪裡呢?與其說是報廢損失,不如說是由於消極的訂貨,導致更大的商機損失。
其後,由於負責的OFC熱心地建議,作為他的後盾,老闆的心態轉為積極,大幅增加小菜的訂貨量,也增加了陳列的排數。他也將小菜擺在米飯的旁邊,以關連性的陳列,企圖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結果,營養額飛快地成長,此後就不曾下滑。
對顧客而言,何者才是令人滿意的狀態呢?答案自是不用多說。
由於商機損失是看不見的,但報廢損失是看的見、可了解的損失,所以老闆動輒在意的是報廢損失。這個例子正說明了,經營上的第一課題,就在於如何減少商機損失。
因此,忽視暢銷商品、滯銷商品,就會產生商機損失、報廢損失。因為暢銷商品、滯銷商品無法僅憑銷售量得知。
我們再稍微談些商機損失的話題。
先思考一個簡單的問題。假設某商品有X、Y、Z三個種類。X進了五十個賣出三十個,Y進了三十個賣出二十個,Z進了十個賣了十個。如果由你負責訂貨,接著你要進哪個商品,又進多少呢?
如果毫不考慮地只補充賣出的量,我們稱之為“補充訂貨”或“追加訂貨”。如果那樣就好的話,訂貨就成了事先有答案的“作業”了。不過,這么下去的話,賣場永遠是一成不變,客人就會流失。
你必須要分辨“暢銷商品”與“滯銷商品”。所謂的暢銷商品,就如字面所示,是指因切合顧客的需求,賣得好,預期能擴大業績與利潤的商品。
相反的,脫離顧客的需求,銷售不佳,無法期待業績與利潤,沒有必要擺放在店內的商品,就稱為滯銷商品。
那么,X、Y、Z中,何者是暢銷商品,何者是滯銷商品呢?
目前便利超商已導入了POS系統。這是個在終端的收銀機,以售出商品的條碼輸入資訊,哪個商品何時賣出幾個,能夠自動管理各種銷售資訊的系統。
以POS數據來看銷售量,依序為X三十個、Y二十個、Z十個,所以“銷量商品”的冠軍是X。但那真的是暢銷商品嗎?
在此,我們再試著加入另一個時間的數據。實際上,Z一個鐘頭就全數賣光,Y半天內三十個賣出二十個,X一天內五十個賣出三十個,剩下二十個。如果是這個樣子呢?
就賣出的速度,依序則為Z→Y→X。
雖然銷售量最少,但新的暢銷商品卻是Z。能在一個小時內賣完,是因大家都非常想要這件商品。而Y、X之所以能賣出,說不定是因第二個小時後,店內已沒有Z了,顧客雖然早已厭膩Y、X,不得以也只好購買。它們很可能才是滯銷商品。
如果不假思索,僅參考銷售量來補充訂貨的話,很可能在暢銷商品Z的部分,就產生商機損失,而X、Y的部分,就產生報廢損失。相反的,如果積極地多進些Z,而適度地訂X、Y,或者將其抽離賣場,商機損失就會縮小,報廢損失也得以壓低。
現實問題是,受限於超商的擺設空間,為了大量補進暢銷商品來陳列,勢必要將滯銷商品一一下架。
總之,如果以掌握暢銷商品,將商機損失壓到最低為目標,並以此作為優先的考量,滯銷商品的報廢損失自然也會被壓到最低。
所以,“昨天的顧客”所要的東西,不能給“明天的顧客”。而我們往往站在賣方的立場,關心哪個商品會賣得多,就再進些賣得多的商品。但那是到昨天為止的暢銷商品,是與“昨天的顧客”做生意的方法。
現今是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昨天的顧客”與“明天的顧客”是不相同的。在下訂單時,重要的是思考“明天的顧客”所需為何?某件商品雖然到昨天為止賣得並不好,但隔天會如何呢?要常思考新的暢銷商品為何,並將商機損失壓到最低。
當所需的商品沒貨時,顧客當天或許會不得已地購買早已厭膩的其他商品,做出消極的選擇。但是,一再發生的話,顧客就不再前往那家店了。營業額低於前一年的店,一定是產生了商機損失與報廢損失。而這就要歸咎於補充訂貨、追加訂貨了。

後記

入學三個月的大一新生所掌握的7-ELEVEN強大秘訣
在這本書的前言中我有提到,在大學任教的朋友S君,每年在新生的基礎講座中,都會舉商超作為題材。
之前與S君碰面是在四月,開學典禮之後沒多久,大概過了三個月,他將學生所寫的“報告書”寄了來。題目是《在商超界中,為何7-ELEVEN的業績最好呢?》
一起寄到的信上寫著:“不過是幾個月前,他們還是很普通、平凡的高中生,所以程度差不多就是那樣。”但我讀了之後,卻認為他們確實掌握到了重點。我試著摘錄幾個。
M.M同學的報告
“只有7-ELEVEN做到在速食的部分,擁有自己專用的工廠、專用的廠商。”所以,“可以在對連鎖店最有利的時段生產”,“不僅提高進貨的精準度,也可以提供最新鮮的商品給顧客”。而工廠之所以能夠專用化,是因“高密度多分店的策略”所致。“由於在某個地區集中開店,便能擴大其區域內相關商品的進貨量”,“雖然專用化了,卻很合乎成本”。“高密度多分店促使速食工廠的專用化”。
N.S同學的報告
“7-ELEVEN與其他的連鎖超市哪裡不一樣呢?陳列的方式很細膩。比較各商品種類,以及業績、銷售情況等,隨時改變擺放的場所、空間。”而且,“即使是同一天內,需求也會因時間而變化,所以不同的時間會有不同的陳列。”至於供貨,“配合地區的需求、活動、節慶,機動性地因應”等,所以“7-ELEVEN的骨架雖然完全相同,但血肉的部分,各分店有其特性。”
在這份報告中舉例,因為負責訂貨的兼職人員觀察賣場、商品的動向,致力於提升訂貨精準度,使日營業額比前年增長了19%,他注意到工讀生和兼職人員的戰鬥力。
O.M同學的報告
“比起其他的連鎖超市,7-ELEVEN針對消費者的需求,徹底因應改變,所以才能開發出前所未有的新東西、新手法等許多的事物,領先其他的連鎖商超一步。”而其商品開發,也是“思考該怎么做,才能在廠商的工廠大量生產,媲美專賣店的味道,而後不斷重複嘗試及修正。”“以徹底的堅持來製作商品,所以能擄獲消費者的心,使業績出現差異。”
看了才剛開始學基礎經營學三個月的學生報告,7-ELEVEN的經營模式就浮現出來了。
S君的信中也提到:“16位學生中,有4~5位多少也注意到一點,‘雖然其他的連鎖超市也實行類似的做法,但7-ELEVEN卻是徹底地執行’。7-ELEVEN的強大,就在於徹底執行這種經營模式。”
之所以要徹底執行,就如鈴木先生在本文中所言:“假想從未來回顧,去思考今天該怎么做,現在該做什麼。”如果是在過去的延長線上思考,就容易在中途妥協,變得混沌不明。
無論是建立假設後所執行的訂貨,還是新商品、新事業的開發和創立,當早一步的未來可能性浮現時,就要看見現在所該做的事。但是如果不能徹底地加以執行,未來的可能性就無法具體化。
想法越是具有未來性,就越能提升貫徹力。
經營就是管理人力
關於電腦所無法模仿的能力,我在本文舉出了溝通能力及創造力。其實還有另外一個,那就是洞察未來可能性的能力。電腦雖然可以描繪出未來的虛擬圖像,卻無法洞察未來的可能性,從而以否定的態度來檢視目前的做法、經驗,進而促成革新。只有人能做到。
也就是說,7-ELEVEN的經營是由人力所支撐起的。正式員工約有5000人,再加上工讀生、兼職員工,推估有20萬人;再包含供應商、物流的相關人士,就高達30萬人。就是這些人力支撐著所有分店一天1000萬人次、約是住在日本的十人中就有一人光顧的龐大商業系統。
所謂的經營,不外乎就是管理這些人力並實現革新。
如果細究經營,其實有許多的領域及課題。經營策略要如何擬定?與人和組織相關的架構要是什麼形式?會計要怎么做?商品開發、促銷要怎么進行才會順利?資訊要怎么處理?如果在海外也有很多分支,要怎么統管公司呢?監督經營的部門要怎么設立呢?……可以舉出非常多,而每個都需要專業的知識與技能。
但是,所有領域的共通點,就在於身處於多變的時代,如果不能經常去挑戰新的做法,就會被淘汰。為此,必須遠眺未來的可能性,重新檢視今天應有的形態。
而決定一切的,還是人力。
岔個話題,就是寫這本書的原稿時,街上的電影院正上映《星球大戰前傳3:西斯的復仇》,票房持續飄紅。年輕的絕地武士安納金天行者,夢見心愛的妻子艾米達拉生下孩子的同時,離開了人世,所以對未來產生莫名的不安,備受煎熬。
這時,支配黑暗世界的力量介入。為了拯救妻子脫離死亡,安納金背叛了絕地,選擇以罪惡的化身——黑武士達斯·維達的身份生存下去。如果,安納金對未來不是感到不安與絕望,而能自行描繪出未來的可能性,或許他的心就不會被黑暗世界所蒙蔽。達斯·維達或許就象徵著任何人都同時擁有的“堅強”與“身為人的軟弱”。
在我們的現實社會裡,比方說,公司做了非法的事,引發社會問題,或是因缺乏自我改革能力,導致破產及內部瓦解時,大多是因某個人“達斯·維達化”所致。
經營的本質為何?在公司這個場域裡,如何讓每個人的人力(力量=知識)得以發揮呢?一切都歸結到這一點。
以7-ELEVEN為舞台,以故事形態所講述的經營學,在此即將落幕。
首先,對於在工讀生篇、兼職人員篇、員工篇、上司篇、領導者篇各個舞台所登場的7一EI,EVEN相關人士及廠商人員,我由衷地獻上謝意。
在幕後,日本7-ELEVEN公關室的松本稔先生、金子哲宏先生、宮地信幸先生,回復作者無數個請求,給予極大的協助。此外,Mediamix&Soft-nomics的大澤優子小姐協助處理重要的採訪數據,我也要說聲謝謝。
在前言中也提到過,這本書的寫作,是起源於一位編輯的一封電子郵件。那就是寶島社出版部的小林大作先生,是他惠賜我新的挑戰機會,我衷心地致上謝意。
而最大功臣——鈴木敏文先生,他以講員的身份,提出許多的分享,才使這本書得以問世。如果沒有他的存在,這本針對年輕世代所寫的經營書的新挑戰就無法成功。

序言

為何從7-ELEVEN可以了解“經營”
為年輕人量身打造的企管書——這本書是如何誕生的
這本書是身為財經記者、深感年輕人渴求商業經營知識的作者我,寫給年輕世代的一本企業管理書。
因此,本書是以對年輕人說話的形式寫成的。
為何要寫這么一本書呢?
我在這四五年間,十幾次訪問過日本最強大的連鎖便利商超——日本7-ELEVEN的創辦人、至今仍執掌經營大權的鈴木敏文。他也是Seven&IHoldings集團的董事長兼總裁。關於鈴木先生所獨創的經營學、創新的思考方式,我也寫過兩本書。一本是基本篇的《鈴木敏文之“統計心理學”》,一本則是套用篇的《鈴木敏文之“看穿似是而非的謊言”》。
讀了這兩本書的寶島社編輯,某天發了一封電子郵件給我。信上這么寫道:
“想麻煩您以鈴木敏文的經營學為題,針對年輕讀者寫一本書。現在市面上有很多經營管理的書,多半是鋪陳難懂的理論;對於實際運作有所助益的,我覺得少之又少。所謂實用的書,我認為要從經營與買賣的現場情況切入。所以我想針對年輕世代,出一本淺顯易懂,連高中生也能理解的書,教導實際經營、做生意的原則。畢竟能為日本注人活力的,正是有志從商的每個青年啊!而之所以舉鈴木敏文為例,是因為便利超市對多數的消費者而言,是很熟悉的領域,而其中,鈴木創造了最為成功的商業典範7-ELEVEN,也是年輕人所能認同的經營者。”
讀了這封信,我想起了中學及高中時代的朋友,如今在東京某私立大學經營學院擔任教授的s君所說的話。他說,每一年,新生選擇商學院,應是為了學習“企業管理”,但他們對於企管或經營學究竟為何,幾乎是一無所知,就這么進來了。
於是,S君便以對經營學毫無概念的新生為對象,開設基礎講座,用經常接觸的便利超市為題材,每年探討這個主題:“為何同為連鎖便利超市,7-ELEVEN就比較強呢?”
S君這么跟學生說明:
“舉個例子,7-ELEVEN強盛的秘訣是什麼?找出能讓在教室里的三人中兩人感到‘確是如此’的條件,那就是經營學。”
一般而言,經營學是針對公司這個組織所採取的作為,從各種層面加以說明的學問。但是,正因其作為乃源自於人,所以經營學中,“人力資源”就占了極大的部分。
想像一下年輕人在學校所參加的社團活動、委員會活動。即使是學校的活動,只要有兩人以上聚集,為了更有效地運作,就需要經營學的思考方式。
該怎么驅策成員、達成目標呢?因應各種狀況,也必須判斷成員在各個時點的心理,給予加油打氣。有時也要否定自己的既有認知,從別的角度重新檢視。而舉辦校慶等活動時,也得構思使全校師生盡興的方法。攤位等活動,是從企劃案的成型開始,而採買時,也運用到大量購買的“規模經濟”。如果有領導者,其領導風格也會備受考驗。一旦遇到阻礙,活動本身的意義就會受到質疑。最終要以眾人的能力,突破阻礙。這些都屬於經營學的範疇。其中與人相關的要素何其多,大家也就明白了吧!
換句話說,經營學並非狹隘地僅止於經營公司的方法,心理學、認知科學、行動科學、社會學、經濟學、哲學等等,與人的作為攸關的所有領域的要素,都涵蓋其中。其“人與組織之綜合學”的色彩,相當濃厚。
你們不久之後也將步入社會。在現代社會,幾乎所有的人都隸屬於某種形式的組織,也在其中度過許多的時間。因此,當我們探究經營學時,也會碰觸到一些根本性的問題,如:自己為何存在於這個社會?如何才能了解他人及許多事物呢?
學習經營學就能了解人、了解社會、了解為人處世。所以,從即將步人社會的16歲起,就該學習經營學;而且對於年輕世代而言,重要的是能否儘可能地講述“活用的經營學”!
關於這點,就如S君正在做的,以鈴木先生從零開始,建立起最強大、隨處可見的連鎖便利超市7-ELEVEN為例,將其經營學以實例傳達給年輕世代的讀者,我想不失為一個好主意。
與此同時,針對完全不了解經營(或者該說是毫無興趣),包含高中生的讀者,寫一本簡單易懂、讀來有趣的經營學書籍,這個課題對於寫作.的人是個挑戰,叫人情緒激昂。
只是,站上了戰鬥位置,我卻感到茫然。我既非經營學者,也不是教育家,不過是個寫書匠的我,哪裡有資格教導年輕人經營學呢?苦思許久,某天突然湧現腦海的只有一個事實——對年輕人來說,我就是“教育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