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協定(2016年簽署的氣候變化協定)

巴黎協定(2016年簽署的氣候變化協定)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巴黎協定》是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通過、2016年4月22日在紐約簽署的氣候變化協定,該協定為2020年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安排。《巴黎協定》主要目標是將本世紀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並將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前工業化時期水平之上1.5攝氏度以內。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於2016年9月3日批准中國加入《巴黎氣候變化協定》,中國成為第23個完成批准協定的締約方。

2017年10月23日,尼加拉瓜政府正式宣布簽署《巴黎協定》,隨著尼加拉瓜的簽署,拒絕《巴黎協定》的國家只有敘利亞和美國。11月8日,德國波恩舉行的新一輪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敘利亞代表宣布將儘快簽署加入《巴黎協定》並履行承諾。

2018年12月15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卡托維茲大會順利閉幕,大會如期完成了《巴黎協定》實施細則談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黎協定
  • 外文名:The Paris Agreement
  • 簽署時間:2016年4月22日
  • 簽署地點:美國紐約聯合國大廈
正式生效,簽署儀式,參與國家,細則談判,制定意義,延續性,公平性,長期性,可行性,主要內容,具體內容,第一條,第二條,第三條,第四條,第五條,第六條,第七條,第八條,第九條,第十條,第十一條,第十二條,第十三條,第十四條,第十五條,第十六條,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第十九條,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第二十四條,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第二十八條,第二十九條,會議談判,各方表態,國際組織,美國,德國,中國,俄羅斯,法國,英國,南非,古巴,澳大利亞,其它,各國進展,專家評說,中美率先批准《巴黎協定》,

正式生效

2016年10月5日,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宣布,《巴黎協定》於當月5日達到生效所需的兩個門檻,並將於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
國際社會強有力的支持不僅證明了需要對氣候變化採取行動的緊迫性,而且顯示出各國政府一致認為應對氣候變化需要強有力的國際合作。潘基文呼籲各國政府及社會各界全面執行《巴黎協定》,立即採取行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增強對氣候變化的應對能力。
2015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近200個締約方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達成《巴黎協定》。這是繼《京都議定書》後第二份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協定,為2020年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了安排。按規定,《巴黎協定》將在至少55個《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其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球總排放量至少約55%)交存批准、接受、核准或加入文書之日後第30天起生效。
2016年11月4日,歐洲議會全會以壓倒性多數票通過了歐盟批准《巴黎協定》的決議,歐洲理事會當天晚些時候通過書面程式通過了這一決議。這意味著《巴黎協定》已經具備正式生效的必要條件。聯合國氣候大會組委會在摩洛哥城市馬拉喀什發布新聞公報,慶祝《巴黎協定》生效,強調這是人類歷史上一個值得慶祝的日子,也是一個正視現實和面向未來的時刻,需要全世界堅定信念,完成使命。

簽署儀式

2016年4月22日,170多個國家領導人齊聚紐約聯合國總部,將共同簽署氣候變化問題《巴黎協定》,承諾將全球氣溫升高幅度控制在2℃的範圍之內。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作為習近平主席特使出席簽署儀式,並代表中國簽署《巴黎協定》。美國國務卿克里抱著孫女簽署《巴黎協定》。
巴黎協定
美國國務卿克里抱著孫女簽署《巴黎協定》美國國務卿克里抱著孫女簽署《巴黎協定》
2016年4月22日,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宣布,在《巴黎協定》開放簽署首日,共有175個國家簽署了這一協定,創下國際協定開放首日簽署國家數量最多紀錄。
在秘書長潘基文正式發表講話前,邀請一位來自坦尚尼亞的青年代表發言。這一程式的改變體現了氣候變化對人類未來將產生深遠影響的意義,並強調年輕一代在未來所肩負的責任。

參與國家

截至2016年6月29日,共有178個締約方簽署了《巴黎氣候變化協定》,共有19個締約方完成了這一程式。近日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表示,已有22個締約方完成了批准協定的程式。
2016年9月3日,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中國加入《巴黎氣候變化協定》,則成為23個完成了批准協定的締約方。該協定為2020年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安排。

細則談判

2018年4月30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框架下的新一輪氣候談判在德國波恩開幕。締約方代表將就進一步制定實施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的相關準則展開談判。
2018年12月15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卡托維茲大會順利閉幕。大會如期完成了《巴黎協定》實施細則談判,通過了一攬子全面、平衡、有力度的成果,全面落實了《巴黎協定》各項條款要求,體現了公平、“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各自能力原則,考慮到不同國情,符合“國家自主決定”安排,體現了行動和支持相匹配,為協定實施奠定了制度和規則基礎。

制定意義

延續性

《巴黎協定》是繼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7年《京都議定書》之後,人類歷史上應對氣候變化的第三個里程碑式的國際法律文本,形成2020年後的全球氣候治理格局。

公平性

《巴黎協定》獲得了所有締約方的一致認可,充分體現了聯合國框架下各方的訴求,是一個非常平衡的協定。協定體現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同時根據各自的國情和能力自主行動,採取非侵入、非對抗模式的平價機制,是一份讓所有締約國達成共識且都能參與的協定,有助於國際間(雙邊、多邊機制)的合作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意識的培養。
歐美等已開發國家繼續率先減排並開展絕對量化減排,為開發中國家提供資金支持;中印等開發中國家應該根據自身情況提高減排目標,逐步實現絕對減排或者限排目標;最不已開發國家和小島嶼開發中國家可編制和通報反映它們特殊情況的關於溫室氣體排放發展的戰略、計畫和行動。

長期性

《巴黎協定》制定了“只進不退”的棘齒鎖定(Ratchet)機制。各國提出的行動目標建立在不斷進步的基礎上,建立從2023年開始每5年對各國行動的效果進行定期評估的約束機制。
《巴黎協定》將在2018年建立一個對話機制(the Facilitative Dialogue),盤點減排進展與長期目標的差距。

可行性

《巴黎協定》協定要求建立針對國家自定貢獻(INDC)機制、資金機制、可持續性機制(市場機制)等的完整、透明的運作和公開透明機制以促進其執行。所有國家(包括歐美、中印)都將遵循“衡量、報告和核實”的同一體系,但會根據開發中國家的能力提供靈活性。

主要內容

《巴黎協定》共29條,當中包括目標、減緩、適應、損失損害、資金、技術、能力建設、透明度、全球盤點等內容。
從環境保護與治理上來看,《巴黎協定》的最大貢獻在於明確了全球共同追求的“硬指標”。協定指出,各方將加強對氣候變化威脅的全球應對,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並為把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之內努力。只有全球儘快實現溫室氣體排放達到峰值,本世紀下半葉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才能降低氣候變化給地球帶來的生態風險以及給人類帶來的生存危機。
從人類發展的角度看,《巴黎協定》將世界所有國家都納入了呵護地球生態確保人類發展的命運共同體當中。協定涉及的各項內容擯棄了“零和博弈”的狹隘思維,體現出與會各方多一點共享、多一點擔當,實現互惠共贏的強烈願望。《巴黎協定》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下,在《京都議定書》、“巴厘路線圖”等一系列成果基礎上,按照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和各自能力原則,進一步加強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全面、有效和持續實施。
從經濟視角審視,《巴黎協定》同樣具有實際意義:首先,推動各方以“自主貢獻”的方式參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積極向綠色可持續的增長方式轉型,避免過去幾十年嚴重依賴石化產品的增長模式繼續對自然生態系統構成威脅;其次,促進已開發國家繼續帶頭減排並加強對開發中國家提供財力支持,在技術周期的不同階段強化技術發展和技術轉讓的合作行為,幫助後者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再次,通過市場和非市場雙重手段,進行國際間合作,通過適宜的減緩、順應、融資、技術轉讓和能力建設等方式,推動所有締約方共同履行減排貢獻。此外,根據《巴黎協定》的內在邏輯,在資本市場上,全球投資偏好未來將進一步向綠色能源、低碳經濟、環境治理等領域傾斜。

具體內容

巴黎協定
本協定締約方,
作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稱“《公約》”)締約方,
按照《公約》締約方會議第十七屆會議第1/CP.17號決定建立的德班加強行動平台,
根據《公約》目標,並遵循其原則,包括以公平為基礎並體現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各自能力的原則,同時要根據不同的國情,
認識到必須根據現有的最佳科學知識,對氣候變化的緊迫威脅作出有效和逐漸的應對,
又認識到《公約》所述的開發中國家締約方的具體需要和特殊情況,特別是那些對氣候變化不利影響特別脆弱的開發中國家締約方的具體需要和特殊情況,
充分考慮到最不已開發國家在籌資和技術轉讓行動方面的具體需要和特殊情況,
認識到締約方不僅可能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而且還可能受到為應對氣候變化而採取的措施的影響,
強調氣候變化行動、應對和影響與平等獲得可持續發展和消除貧困有著內在的關係,
認識到保障糧食安全和消除飢餓的根本性優先事項,以及糧食生產系統對氣候變化不利影響的特殊脆弱性,
考慮到務必根據國家制定的發展優先事項,實現勞動力公正轉型以及創造體面工作和高質量就業崗位,
承認氣候變化是人類共同關注的問題,締約方在採取行動處理氣候變化時,應當尊重、促進和考慮它們各自對人權、健康權、土著人民權利、當地社區權利、移徙者權利、兒童權利、殘疾人權利、弱勢人權利、發展權,以及性別平等、婦女賦權和代際公平等的義務,
認識到必須酌情養護和加強《公約》所述的溫室氣體的匯和庫,
注意到必須確保包括海洋在內的所有生態系統的完整性,保護被有些文化認作大地母親的生物多樣性,並注意到在採取行動處理氣候變化時關於“氣候公正”的某些概念的重要性,
申明必須就本協定處理的事項在各級開展教育、培訓、宣傳,公眾參與和公眾獲得信息和合作,認識到在本協定處理的事項方面讓各級參與的重要性,
認識到按照締約方各自的國內立法使各級政府和各行為方參與處理氣候的重要性,
又認識到在已開發國家締約方帶頭下的可持續生活方式以及可持續的消費和生產模式,對處理氣候變化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協定如下:

第一條

為本協定的目的,《公約》第一條所載的定義都應適用。此外:
1.“公約”指1992年5月9日在紐約通過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2.“締約方會議”指《公約》締約方會議;
3.“締約方”指本協定締約方。

第二條

1.本協定在加強《公約》,包括其目標的執行方面,旨在聯繫可持續發展和消除貧困的努力,加強對氣候變化威脅的全球應對,包括:
(a)把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低於2°C之內,並努力將氣溫升幅限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1.5°C之內,同時認識到這將大大減少氣候變化的風險和影響;
(b)提高適應氣候變化不利影響的能力並以不威脅糧食生產的方式增強氣候抗禦力和溫室氣體低排放發展;
(c)使資金流動符合溫室氣體低排放和氣候適應型發展的路徑。
2.本協定的執行將按照不同的國情體現平等以及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各自的原則。

第三條

作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自主貢獻,所有締約方將保證並通報第四條、第七條、第九條、第十條、第十一條和第十三條所界定的有力度的努力,以實現本協定第二條所述的目的。所有締約方的努力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增加,同時認識到需要支持開發中國家締約方,以有效執行本協定。

第四條

1.為了實現第二條規定的長期氣溫目標,締約方旨在儘快達到溫室氣體排放的全球峰值,同時認識到達峰對開發中國家締約方來說需要更長的時間;此後利用現有的最佳科學迅速減排,以聯繫可持續發展和消除貧困,在平等的基礎上,在本世紀下半葉實現溫室氣體源的人為排放與匯的清除之間的平衡。
2.各締約方應編制、通報並保持它打算實現的下一次國家自主貢獻。締約方應採取國內減緩措施,以實現這種貢獻的目標。
3.各締約方下一次的國家自主貢獻將按不同的國情,逐步增加締約方當前的國家自主貢獻,並反映其儘可能大的力度,同時反映其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各自能力。
4.已開發國家締約方應當繼續帶頭,努力實現全經濟絕對減排目標。開發中國家締約方應當繼續加強它們的減緩努力,應鼓勵它們根據不同的國情,逐漸實現全經濟絕對減排或限排目標。
5.應向開發中國家締約方提供支助,以根據本協定第九條、第十條和第十一條執行本條,同時認識到增強對開發中國家締約方的支助,將能夠加大它們的行動力度。
6.最不已開發國家和小島嶼開發中國家可編制和通報反映它們特殊情況的關於溫室氣體低排放發展的戰略、計畫和行動。
7.從締約方的適應行動和/或經濟多樣化計畫中獲得的減緩共同收益,能促進本條下的減緩成果。
8.在通報國家自主貢獻時,所有締約方應根據第1/CP.21號決定和作為《巴黎協定》締約方會議的《公約》締約方會議的任何有關決定,為清晰、透明和了解而提供必要的信息。
9.各締約方應根據第1/CP.21號決定和作為《巴黎協定》締約方會議的《公約》締約方會議的任何有關決定,並參照第十四條所述的全球總結的結果,每五年通報一次國家自主貢獻。
10.作為《巴黎協定》締約方會議的《公約》締約方會議應在第一屆會議上審議國家自主貢獻的共同時間框架。
11.締約方可根據作為《巴黎協定》締約方會議的《公約》締約方會議通過的指導,隨時調整其現有的國家自主貢獻,以加強其力度水平。
12.締約方通報的國家自主貢獻應記錄在秘書處保持的一個公共登記冊上。
13.締約方應核算它們的國家自主貢獻。在核算相當於它們國家自主貢獻中的人為排放量和清除量時,締約方應促進環境完整性、透明、精確、完整、可比和一致性,並確保根據作為《巴黎協定》締約方會議的《公約》締約方會議通過的指導避免雙重核算。
14.在國家自主貢獻方面,當締約方在承認和執行人為排放和清除方面的減緩行動時,應當按照本條第13款的規定,酌情考慮《公約》下的現有方法和指導。
15.締約方在執行本協定時,應考慮那些經濟受應對措施影響最嚴重的締約方,特別是開發中國家締約方關注的問題。
16.締約方,包括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及其成員國,凡是達成了一項協定,根據條第2款聯合採取行動的,均應在它們通報國家自主貢獻時,將該協定的條款秘書處,包括有關時期內分配給各締約方的排放量。再應由秘書處向《公約》的締約方和簽署方通報該協定的條款。
17.以上第16款提及的這種協定的各締約方應根據本條第13款和第14款以及第十三條和第十五條對該協定為它規定的排放水平承擔責任。
18.如果締約方在一個其本身是本協定締約方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的框架內與該組織一起,採取聯合行動開展這項工作,那么該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的各國單獨並與該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一起,應根據本條第13款和第14款以及第十三條和第十五條,對根據本條第16款通報的協定為它規定的排放量承擔責任。
19.所有締約方應努力擬定並通報長期溫室氣體低排放發展戰略,同時注意第二條,根據不同國情,考慮它們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各自能力。

第五條

1.締約方應當採取行動酌情養護和加強《公約》第四條第1款d項所述的溫室氣體的匯和庫,包括森林。
2.鼓勵締約方採取行動,包括通過基於成果的支付,執行和支持在《公約》下已確定的有關指導和決定中提出的有關以下方面的現有框架:為減少毀林和森林退化造成的排放所涉活動採取的政策方法和積極獎勵措施,以及開發中國家養護、可持續管理森林和增強森林碳儲量的作用;執行和支持替代政策方法,如關於綜合和可持續森林管理的聯合減緩和適應方法,同時重申酌情獎勵與這種方法相關的非碳收益的重要性。

第六條

1.締約方認識到,有些締約方選擇自願合作執行它們的國家自主貢獻,以能夠提高它們減緩和適應行動的力度,並促進可持續發展和環境完整。
2.締約方如果在自願的基礎上採取合作方法,並使用國際轉讓的減緩成果來實現國家自主貢獻,就應促進可持續發展,確保環境完整和透明,包括在治理方面,並應運用穩健的核算,以主要依作為《巴黎協定》締約方會議的《公約》締約方會議通過的指導確保避免雙重核算。
3.使用國際轉讓的減緩成果來實現本協定下的國家自主貢獻,應是自願的,並得到參加的締約方的允許的。
4.茲在作為《巴黎協定》締約方會議的《公約》締約方會議的授權和指導下,建立一個機制,供締約方自願使用,以促進溫室氣體排放的減緩,支持可持續發展。它應受作為《巴黎協定》締約方會議的《公約》締約方會議指定的一個機構的監督,應旨在:
(a)促進減緩溫室氣體排放,同時促進可持續發展;
(b)獎勵和便利締約方授權下的公私實體參與減緩溫室氣體排放;
(c)促進東道締約方減少排放量,以便從減緩活動導致的減排中受益,這也可以被另一締約方用來履行其國家自主貢獻;
(d)實現全球排放的全面減緩。
5.從本條第4款所述的機制產生的減排,如果被另一締約方用作表示其國家自主貢獻的實現情況,則不應再被用作表示東道締約方自主貢獻的實現情況。
6.作為《巴黎協定》締約方會議的《公約》締約方會議應確保本條第4款所述機制下開展的活動所產生的一部分收益用於負擔行政開支,以及援助對氣候變化不利影響特別脆弱的開發中國家締約方支付適應費用。
7.作為《巴黎協定》締約方會議的《公約》締約方會議應在第一屆會議上通過本條第4款所述機制的規則、模式和程式。
8.締約方認識到,在可持續發展和消除貧困方面,必須以協調和有效的方式向締約方提供綜合、整體和平衡的非市場方法,包括酌情主要通過,減緩、適應、融資、技術轉讓和能力建設,以協助執行它們的國家自主貢獻。這些方法應旨在:
(a)提高減緩和適應力度;
(b)加強公私部門參與執行國家自主貢獻;
(c)創造各種手段和有關體制安排之間協調的機會。
9.茲確定一個本條第8款提及的可持續發展非市場方法的框架,以推廣非市場方法。

第七條

1.締約方茲確立關於提高適應能力、加強抗禦力和減少對氣候變化的脆弱性的全球適應目標,以促進可持續發展,並確保在第二條所述氣溫目標方面採取適當的適應對策。
2.締約方認識到,適應是所有各方面臨的全球挑戰,具有地方、次國家、國家、區域和國際層面,它是為保護人民、生計和生態系統而採取的氣候變化長期全球應對措施的關鍵組成部分和促進因素,同時也要考慮到對氣候變化不利影響特別脆弱的開發中國家迫在眉睫的需要。
3.應根據作為《巴黎協定》締約方會議的《公約》締約方會議第一屆會議通過的模式承認開發中國家的適應努力。
4.締約方認識到,當前的適應需要很大,提高減緩水平能減少對額外適應努力的需要,增大適應需要可能會增加適應成本。
5.締約方承認,適應行動應當遵循一種國家驅動、注重性別問題、參與型和充分透明的方法,同時考慮到脆弱群體、社區和生態系統,並應當基於和遵循現有的最佳科學,以及適當的傳統知識、土著人民的知識和地方知識系統,以期將適應酌情納入相關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政策以及行動中。
6.締約方認識到必須支持適應努力並開展適應努力方面的國際合作,必須考慮開發中國家締約方的需要,特別是對氣候變化不利影響特別脆弱的開發中國家的需要。
7.締約方應當加強它們在增強適應行動方面的合作,同時考慮到《坎昆適應框架》,包括在下列方面:
(a)交流信息、良好做法、獲得的經驗和教訓,酌情包括與適應行動方面的科學、規劃、政策和執行等相關的信息、良好做法、獲得的經驗和教訓;
(b)加強體制安排,包括《公約》下服務於本協定的體制安排,以支持相關信息和知識的綜合,並為締約方提供技術支助和指導;
(c)加強關於氣候的科學知識,包括研究、對氣候系統的系統觀測和預警系統,以便為氣候服務提供參考,並支持決策;
(d)協助開發中國家締約方確定有效的適應做法、適應需要、優先事項、為適應行動和努力提供和得到的支助、挑戰和差距,其方式應符合鼓勵良好做法;
(e)提高適應行動的有效性和持久性。
8.鼓勵聯合國專門組織和機構支持締約方努力執行本條第7款所述的行動,同時考慮到本條第5款的規定。
9.各締約方應酌情開展適應規划進程並採取各種行動,包括制訂或加強相關的計畫、政策和/或貢獻,其中可包括:
(a)落實適應行動、任務和/或努力;
(b)關於制訂和執行國家適應計畫的進程;
(c)評估氣候變化影響和脆弱性,以擬訂國家制定的優先行動,同時考慮到處於脆弱地位的人民、地方和生態系統;
(d)監測和評價適應計畫、政策、方案和行動並從中學習;
(e)建設社會經濟和生態系統的抗禦力,包括通過經濟多樣化和自然資源的可持續管理。
10.各締約方應當酌情定期提交和更新一項適應信息通報,其中可包括其優先事項、執行和支助需要、計畫和行動,同時不對開發中國家締約方造成額外負擔。
11.本條第10款所述適應信息通報應酌情定期提交和更新,納入或結合其他信息通報或檔案提交,其中包括國家適應計畫、第四條第2款所述的一項國家自主貢獻和/或一項國家信息通報。
12.本條第10款所述的適應信息通報應記錄在一個由秘書處保持的公共登記冊上。
13.根據本協定第九條、第十條和第十一條的規定,開發中國家締約方在執行本條第7款、第9款、第10款和第11款時應得到持續和加強的國際支持。
14.第十四條所述的全球總結,除其他外應:
(a)承認開發中國家締約方的適應努力;
(b)加強開展適應行動,同時考慮本條第10款所述的適應信息通報;
(c)審評適應的適足性和有效性以及對適應提供的支助情況;
(d)審評在實現本條第1款所述的全球適應目標方面所取得的總體進展。

第八條

1.締約方認識到避免、儘量減輕和處理與氣候變化(包括極端氣候事件和緩發不利影響相關的損失和損害的重要性,以及可持續發展對於減少損失和損害的作用。
2.氣候變化影響相關損失和損害華沙國際機制應受作為《巴黎協定》締約方的《公約》締約方會議的領導和指導,並由作為《巴黎協定》締約方會議的《締約方會議決定予以加強。
3.締約方應當在合作和提供便利的基礎上,包括酌情通過華沙國際機制,在變化不利影響所涉損失和損害方面加強理解、行動和支持。
4.據此,為加強理解、行動和支持而開展合作和提供便利的領域包括以下方面:
(a)預警系統;
(b)應急準備;
(c)緩發事件;
(d)可能涉及不可逆轉和永久性損失和損害的事件;
(e)綜合性風險評估和管理;
(f)風險保險設施,氣候風險分擔安排和其他保險方案;
(g)非經濟損失;
(h)社區的抗禦力、生計和生態系統。
5.華沙國際機制應與本協定下現有機構和專家小組以及本協定以外的有關組織和專家機構協作。

第九條

1. 已開發國家締約方應為協助開發中國家締約方減緩和適應兩方面提供資金,以便繼續履行在《公約》下的現有義務。
2. 鼓勵其他締約方自願提供或繼續提供這種支助。
3. 作為全球努力的一部分,已開發國家締約方應繼續帶頭,從各種大量來源、手段及渠道調動氣候資金,同時注意到公共基金通過採取各種行動,包括支持國家驅動戰略而發揮的重要作用,並考慮開發中國家締約方的需要和優先事項。對氣候資金的這一調動應當逐步超過先前的努力。
4. 提供規模更大的資金資源,應旨在實現適應與減緩之間的平衡,同時考慮國家驅動戰略以及開發中國家締約方的優先事項和需要,尤其是那些對氣候變化不利影響特別脆弱和受到嚴重的能力限制的開發中國家締約方,如最不已開發國家,小島嶼開發中國家的優先事項和需要,同時也考慮為適應提供公共資源和基於贈款的資源的需要。
5. 已開發國家締約方應適當根據情況,每兩年對與本條第 1 款和第 3 款相關的指示性定量定質信息進行通報,包括向開發中國家締約方提供的公共財政資源方面可獲得的預測水平。鼓勵其他提供資源的締約方也自願每兩年通報一次這種信息。
6. 第十四條所述的全球總結應考慮已開發國家締約方和/或本協定的機構提供的關於氣候資金所涉努力方面的有關信息。
7. 已開發國家締約方應按照作為《巴黎協定》締約方會議的《公約》締約方會議第一屆會議根據第十三條第 13 款的規定通過的模式、程式和指南,就通過公共干預措施向開發中國家提供和調動支助的情況,每兩年提供透明一致的信息。鼓勵其他締約方也這樣做。
8. 《公約》的資金機制,包括其經營實體,應作為本協定的資金機制。
9. 為本協定服務的機構,包括《公約》資金機制的經營實體,應旨在通過精簡審批程式和提供進一步準備支助開發中國家締約方,尤其是最不已開發國家和小島嶼開發中國家,來確保它們在國家氣候戰略和計畫方面有效地獲得資金。

第十條

1. 締約方共有一個長期願景,即必須充分落實技術開發和轉讓,以改善對氣候變化的抗禦力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2. 注意到技術對於執行本協定下的減緩和適應行動的重要性,並認識到現有的技術部署和推廣工作,締約方應加強技術開發和轉讓方面的合作行動。
3. 《公約》下設立的技術機制應為本協定服務。
4. 茲建立一個技術框架,為技術機制在促進和便利技術開發和轉讓的強化行動方面的工作提供總體指導,以根據本條第 1 款所述的長期願景,支持本協定的執行。
5. 加快、鼓勵和扶持創新,對有效、長期的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以及促進經濟成長和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應對這種努力酌情提供支助,包括由技術機制和由《公約》資金機制通過資金手段提供支助,以便採取協作性方法開展研究和開發,以及便利獲得技術,特別是在技術周期的早期階段便利開發中國家締約方獲得技術。
6. 應向開發中國家締約方提供支助,包括提供資金支助,以執行本條,包括在技術周期不同階段的技術開發和轉讓方面加強合作行動,從而在支助減緩和適應之間實現平衡。第十四條提及的全球總結應考慮為開發中國家締約方的技術開發和轉讓提供支助方面的現有信息。

第十一條

1. 本協定下的能力建設應當加強開發中國家締約方,特別是能力最弱的國家,如最不已開發國家,以及對氣候變化不利影響特別脆弱的國家,如小島嶼開發中國家等的能力,以便採取有效的氣候變化行動,其中主要包括執行適應和減緩行動,並應當便利技術開發、推廣和部署、獲得氣候資金、教育、培訓和公共宣傳的有關方面,以及透明、及時和準確的信息通報。
2. 能力建設,尤其是針對開發中國家締約方的能力建設,應當由國家驅動,依據並回響國家需要,並促進締約方的本國自主,包括在國家、次國家和地方層面。能力建設應當以獲得的經驗教訓為指導,包括從《公約》下能力建設活動中獲得的經驗教訓,並應當是一個參與型、貫穿各領域和注重性別問題的有效和迭加的進程。
3. 所有締約方應當合作,以加強開發中國家締約方執行本協定的能力。已開發國家締約方應當加強對開發中國家締約方能力建設行動的支助。
4. 所有締約方,凡在加強開發中國家締約方執行本協定的能力,包括採取區域、雙邊和多邊方式的,均應定期就這些能力建設行動或措施進行通報。開發中國家締約方應當定期通報為執行本協定而落實能力建設計畫、政策、行動或措施的進展情況。
5. 應通過適當的體制安排,包括《公約》下為服務於本協定所建立的有關體制安排,加強能力建設活動,以支持對本協定的執行。作為《巴黎協定》締約方會議的《公約》締約方會議應在第一屆會議上審議並就能力建設的初始體制安排通過一項決定。

第十二條

締約方應酌情合作採取措施,加強氣候變化教育、培訓、公共宣傳、公眾參與和公眾獲取信息,同時認識到這些步驟對於加強本協定下的行動的重要性。

第十三條

1. 為建立互信並促進有效執行,茲設立一個關於行動和支助的強化透明度框架,並內置一個靈活機制,以考慮進締約方能力的不同,並以集體經驗為基礎。
2. 透明度框架應為開發中國家締約方提供靈活性,以利於由於其能力問題而需要這種靈活性的那些開發中國家締約方執行本條規定。本條第 13 款所述的模式、程式和指南應反映這種靈活性。
3. 透明度框架應依託和加強在《公約》下設立的透明度安排,同時認識到最不已開發國家和小島嶼開發中國家的特殊情況,以促進性、非侵入性、非懲罰性和尊重國家主權的方式實施,並避免對締約方造成不當負擔。
4. 《公約》下的透明度安排,包括國家信息通報、兩年期報告和兩年期更新報告、國際評估和審評以及國際協商和分析,應成為制定本條第 13 款下的模式、程式和指南時加以借鑑的經驗的一部分。
5. 行動透明度框架的目的是按照《公約》第二條所列目標,明確了解氣候變化行動,包括明確和追蹤締約方在第四條下實現各自國家自主貢獻方面所取得進展;以及締約方在第七條之下的適應行動,包括良好做法、優先事項、需要和差距,以便為第十四條下的全球總結提供參考。
6. 支助透明度框架的目的是明確各相關締約方在第四條、第七條、第九條、第十條和第十一條下的氣候變化行動方面提供和收到的支助,並儘可能反映所提供的累計資金支助的全面概況,以便為第十四條下的全球總結提供參考。
7. 各締約方應定期提供以下信息:
(a) 利用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接受並由作為《巴黎協定》締約方會議的《公約》締約方會議商定的良好做法而編寫的一份溫室氣體源的人為排放量和匯的清除量的國家清單報告;
(b) 跟蹤在根據第四條執行和實現國家自主貢獻方面取得的進展所必需的信息。
8. 各締約方還應當酌情提供與第七條下的氣候變化影響和適應相關的信息。
9. 已開發國家締約方應,提供支助的其他締約方應當就根據第九條、第十條和第十一條向開發中國家締約方提供資金、技術轉讓和能力建設支助的情況提供信息。
10. 開發中國家締約方應當就在第九條、第十條和第十一條下需要和接受的資金、技術轉讓和能力建設支助情況提供信息。
11. 應根據第 1/CP.21 號決定對各締約方根據本條第 7 款和第 9 款提交的信息進行技術專家審評。對於那些由於能力問題而對此有需要的開發中國家締約方,這一審評進程應包括查明能力建設需要方面的援助。此外,各締約方應參與促進性的多方審議,以對第九條下的工作以及各自執行和實現國家自主貢獻的進展情況進行審議。
12. 本款下的技術專家審評應包括適當審議締約方提供的支助,以及執行和實現國家自主貢獻的情況。審評也應查明締約方需改進的領域,並包括審評這種信息是否與本條第 13 款提及的模式、程式和指南相一致,同時考慮在本條第 2 款下給予締約方的靈活性。審評應特別注意開發中國家締約方各自的國家能力和國情。
13. 作為《巴黎協定》締約方會議的《公約》締約方會議應在第一屆會議上根據《公約》下透明度相關安排取得的經驗,詳細擬定本條的規定,酌情為行動和支助的透明度通過通用的模式、程式和指南。
14. 應為開發中國家執行本條提供支助。
15. 應為開發中國家締約方建立透明度相關能力提供持續支助。

第十四條

1. 作為《巴黎協定》締約方會議的《公約》締約方會議應定期總結本協定的執行情況,以評估實現本協定宗旨和長期目標的集體進展情況(稱為“全球總結”)。評估工作應以全面和促進性的方式開展,同時考慮減緩、適應問題以及執行和支助的方式問題,並顧及公平和利用現有的最佳科學。
2. 作為《巴黎協定》締約方會議的《公約》締約方會議應在 2023 年進行第一次全球總結,此後每五年進行一次,除非作為《巴黎協定》締約方會議的《公約》締約方會議另有決定。
3. 全球總結的結果應為締約方提供參考,以國家自主的方式根據本協定的有關規定更新和加強它們的行動和支助,以及加強氣候行動的國際合作。

第十五條

1. 茲建立一個機制,以促進執行和遵守本協定的規定。
2. 本條第 1 款所述的機制應由一個委員會組成,應以專家為主,並且是促進性的,行使職能時採取透明、非對抗的、非懲罰性的方式。委員會應特別關心締約方各自的國家能力和情況。
3. 該委員會應在作為《巴黎協定》締約方會議的《公約》締約方會議第一屆會議通過的模式和程式下運作,每年向作為《巴黎協定》締約方會議的《公約》締約方會議提交報告。

第十六條

1. 《公約》締約方會議――《公約》的最高機構,應作為本協定締約方會議。
2. 非本協定締約方的《公約》締約方,可作為觀察員參加作為本協定締約方會議的《公約》締約方會議的任何屆會的議事工作。在《公約》締約方會議作為本協定締約方會議時,在本協定之下的決定只應由為本協定締約方者做出。
3. 在《公約》締約方會議作為本協定締約方會議時,《公約》締約方會議主席團中代表《公約》締約方但在當時非為本協定締約方的任何成員,應由本協定締約方從本協定締約方中選出的另一成員替換。
4. 作為《巴黎協定》締約方會議的《公約》締約方會議應定期審評本協定的執行情況,並應在其授權範圍內作出為促進本協定有效執行所必要的決定。作為《巴黎協定》締約方會議的《公約》締約方會議應履行本協定賦予它的職能,並應:
(a) 設立為履行本協定而被認為必要的附屬機構;
(b) 行使為履行本協定所需的其他職能。
5. 《公約》締約方會議的議事規則和依《公約》規定採用的財務規則,應在本協定下比照適用,除非作為《巴黎協定》締約方會議的《公約》締約方會議以協商一致方式可能另外作出決定。
6. 作為《巴黎協定》締約方會議的《公約》締約方會議第一屆會議,應由秘書處結合本協定生效之日後預定舉行的《公約》締約方會議第一屆會議召開。其後作為《巴黎協定》締約方會議的《公約》締約方會議常會,應與《公約》締約方會議常會結合舉行,除非作為《巴黎協定》締約方會議的《公約》締約方會議另有決定。
7. 作為《巴黎協定》締約方會議的《公約》締約方會議特別會議,將在作為《巴黎協定》締約方會議的《公約》締約方會議認為必要的其他任何時間舉行,或應任何締約方的書面請求而舉行,但須在秘書處將該要求轉達給各締約方後六個月內得到至少三分之一締約方的支持。
8. 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和國際原子能機構,以及它們的非為《公約》締約方的成員國或觀察員,均可派代表作為觀察員出席作為《巴黎協定》締約方會議的《公約》締約方會議的各屆會議。任何在本協定所涉事項上具備資格的團體或機構,無論是國家或國際的、政府的或非政府的,經通知秘書處其願意派代表作為觀察員出席作為《巴黎協定》締約方會議的《公約》締約方會議的某屆會議,均可予以接納,除非出席的締約方至少三分之一反對。觀察員的接納和參加應遵循本條第 5 款所指的議事規則。

第十七條

1. 依《公約》第八條設立的秘書處,應作為本協定的秘書處。
2. 關於秘書處職能的《公約》第八條第 2 款和關於就秘書處行使職能作出的安排的《公約》第八條第 3 款,應比照適用於本協定。秘書處還應行使本協定和作為《巴黎協定》締約方會議的《公約》締約方會議所賦予它的職能。

第十八條

1. 《公約》第九條和第十條設立的附屬科學技術諮詢機構和附屬履行機構,應分別作為本協定附屬科學技術諮詢機構和附屬履行機構。《公約》關於這兩個機構行使職能的規定應比照適用於本協定。本協定的附屬科學技術諮詢機構和附屬履行機構的屆會,應分別與《公約》的附屬科學技術諮詢機構和附屬履行機構的會議結合舉行。
2. 非為本協定締約方的《公約》締約方可作為觀察員參加附屬機構任何屆會的議事工作。在附屬機構作為本協定附屬機構時,本協定下的決定只應由本協定締約方作出。
3. 《公約》第九條和第十條設立的附屬機構行使它們的職能處理涉及本協定的事項時,附屬機構主席團中代表《公約》締約方但當時非為本協定締約方的任何成員,應由本協定締約方從本協定締約方中選出的另一成員替換。

第十九條

1. 除本協定提到的附屬機構和體制安排外,根據《公約》或在《公約》下設立的附屬機構或其他體制安排按照作為《巴黎協定》締約方會議的《公約》締約方會議的決定,應為本協定服務。作為《巴黎協定》締約方會議的《公約》締約方會議應明確規定此種附屬機構或安排所要行使的職能。
2. 作為《巴黎協定》締約方會議的《公約》締約方會議可為這些附屬機構和體制安排提供進一步指導。

第二十條

1. 本協定應開放供屬於《公約》締約方的各國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簽署並須經其批准、接受或核准。本協定應自 2016 年 4 月 22 日至 2017 年 4 月 21 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開放供簽署。此後,本協定應自簽署截止日之次日起開放供加入。批准、接受、核准或加入的文書應交存保存人。
2. 任何成為本協定締約方而其成員國均非締約方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應受本協定一切義務的約束。如果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的一個或多個成員國為本協定的締約方,該組織及其成員國應決定各自在履行本協定義務方面的責任。在此種情況下,該組織及其成員國無權同時行使本協定規定的權利。
3. 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應在其批准、接受、核准或加入的文書中聲明其在本協定所規定的事項方面的許可權。此類組織還應將其許可權範圍的任何重大變更通知保存人,保存人應再通知各締約方。

第二十一條

1. 本協定應在不少於 55 個《公約》締約方,包括其合計共占全球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的至少約 55%的《公約》締約方交存其批准、接受、核准或加入文書之日後第三十天起生效。
2. 只為本條第 1 款的有限目的,“全球溫室氣體總排放量”指在《公約》締約方通過本協定之日或之前最新通報的數量。
3. 對於在本條第 1 款規定的生效條件達到之後批准、接受、核准或加入本協定的每一國家或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本協定應自該國家或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批准、接受、核准或加入的文書交存之日後第三十天起生效。
4. 為本條第 1 款的目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交存的任何文書,不應被視為其成員國所交存文書之外的額外文書。

第二十二條

《公約》第十五條關於通過對《公約》的修正的規定應比照適用於本協定。

第二十三條

1. 《公約》第十六條關於《公約》附屬檔案的通過和修正的規定應比照適用於本協定。
2. 本協定的附屬檔案應構成本協定的組成部分,除另有明文規定外,凡提及本協定,即同時提及其任何附屬檔案。這些附屬檔案應限於清單、表格和屬於科學、技術、程式或行政性質的任何其他說明性材料。

第二十四條

《公約》關於爭端的解決的第十四條的規定應比照適用於本協定。

第二十五條

1. 除本條第 2 款所規定外,每個締約方應有一票表決權。
2. 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在其許可權內的事項上應行使票數與其作為本協定締約方的成員國數目相同的表決權。如果一個此類組織的任一成員國行使自己的表決權,則該組織不得行使表決權,反之亦然。

第二十六條

聯合國秘書長應為本協定的保存人。

第二十七條

對本協定不得作任何保留。

第二十八條

1. 自本協定對一締約方生效之日起三年後,該締約方可隨時向保存人發出書面通知退出本協定。
2. 任何此種退出應自保存人收到退出通知之日起一年期滿時生效,或在退出通知中所述明的更後日期生效。
3. 退出《公約》的任何締約方,應被視為亦退出本協定。

第二十九條

本協定正本應交存於聯合國秘書長,其阿拉伯文、中文、英文、法文、俄文和西班牙文文本同等作準。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十二日訂於巴黎。
下列簽署人,經正式授權,於規定的日期在本協定書上籤字,以昭信守。

會議談判

當地時間2018年4月30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框架下的新一輪氣候談判在德國波恩開幕。締約方代表將就進一步制定實施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的相關準則展開談判,以期使該協定能夠在操作層面得以落實。談判將持續至2018年5月10日。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帕特里西亞·埃斯皮諾薩(Patricia Espinosa)呼籲各國應該以更大的決心來應對氣候變化,在氣候保護方面做出更多努力。埃斯皮諾薩強烈敦促已開發國家在兌現它們所做的到2020年每年為開發中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以幫助其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的承諾。敦促尚未批准《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修正案的國家批准這一修正案。該修正案已得到111個國家的批准,並將在獲得另外30個國家批准後生效。
在2018年中,各國需要完成針對《巴黎協定》實施細則的談判。
下一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4)將於2018年12月在波蘭卡托維茨舉行,屆時大會將表決通過各締約國共同起草的《巴黎協定》實施細則。

各方表態

國際組織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的聲明說,新協定是人類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挑戰過程中邁出的關鍵一步,各國政府應當將表態落實到行動中。拉加德認為,碳排放定價不僅鼓勵低碳投資,還有助扶貧,並減輕家庭和企業的稅收負擔。她期待各方就碳定價開始對話並付諸實踐。
歐盟:由於歐盟的政治決策機制過於冗長,目前歐盟內部還沒有完成內部指標分配談判,估測這一最終加入程式有可能推遲到2017-2018年。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博科娃發表聲明強調,巴黎氣候變化大會只是通過限制人類活動減少對環境破壞的第一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其會員將支持國際社會在這一領域展開的具體行動。
世界資源研究所國際氣候行動主任戴維·瓦斯科表示,《巴黎協定》的達成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轉折點,它將引領世界邁向低碳、有適應性、繁榮和公平的未來。

美國

美國:簽署《巴黎協定》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又一個關鍵里程碑”,美國時任國務卿克里出席簽署儀式。
美國時任總統歐巴馬認為,《巴黎協定》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轉折點”。它建立了全球應對氣候危機的持久框架,傳遞出全球堅定致力於低碳未來的強力信號。但全球不能因該協定而自滿,因為氣候問題不會通過這個協定而解決。
2017年6月1日,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在華盛頓宣布,美國將退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同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聲明說,美國宣布退出《巴黎協定》。

德國

德國總理默克爾也說,在全球氣候政策中,巴黎將永遠與這個歷史轉折點聯繫在一起,《巴黎協定》是國際社會第一次達成共識為應對氣候變化而努力。
德國環境保護協會新聞發言人達尼爾·胡夫艾森表示,減少對煤炭和石油的依賴,有助於改善城市環境和公眾健康。他說,要落實《巴黎協定》內容,首要措施就是進行電力、供暖和交通轉型。
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所長漢斯·舍恩胡伯表示,中國在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上的行動證明,中國在承擔大國責任保衛地球未來方面已經得到國際社會一致好評。

中國

中國:積極推動巴黎協定通過,展現“負責任大國”擔當。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表示,《巴黎協定》確立了2020年後以國家自主貢獻為主體的國際應對氣候變化機制安排,重申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確立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平衡反映了各方關切,是一份全面、均衡、有力度的協定。
2016年9月3日,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中國加入《巴黎氣候變化協定》,成為23個完成了批准協定的締約方。下午5時30分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美國總統歐巴馬、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杭州共同出席氣侯變化《巴黎協定》批准文書交存儀式。習近平和歐巴馬先後向潘基文交存中國和美國氣侯變化《巴黎協定》批准文書。習近平隨後致辭。
2018年11月26日,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介紹《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8年度報告》。解振華強調,中國已提前3年落實《巴黎協定》部分承諾,將在2020年百分之百兌現承諾。

俄羅斯

2016年4月20日,俄政府網站公布聲明稱,俄政府已批准簽署《巴黎協定》。

法國

法國:去年巴黎氣候談判主辦國法國的總統奧朗德將率先簽署協定。
法國總統奧朗德敦促歐盟28國今年批准巴黎氣候協定,以確保協定儘快生效。奧朗德表示,他將要求法國議會在夏季前批准協定,並呼籲歐盟“以身作則”在年底前批准。
奧朗德表示,巴黎協定應在不少於55個《氣候公約》締約方,共占全球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的至少約55%的《氣候公約》締約方交存其批准、接受、核准或加入文書之日後第三十天起生效。“我們不光靠國家採取行動,全世界應精誠團結,匹夫有責,每人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法國可持續發展與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王鑫認為,《巴黎協定》基本促成了全球經濟體長期目標向著低碳轉型努力的方向,為未來全球經濟發展打下了“低碳”烙印。

英國

英國首相卡梅倫表示,《巴黎協定》不僅展示了國際社會的團結一心,也為子孫後代保護了地球。協定是未來世界的“關鍵一步”。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歐洲與國際研究部專家雷蒙·帕切科·帕爾多高度評價《巴黎協定》,認為“這一協定是非常積極的”,這次會議達成了讓已開發國家、開發中國家均感到滿意、認可的協定,這一點非常難得。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能源環境與資源項目高級研究員肖恩·湯姆林森稱讚“此次會議非常成功”,為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問題打開了新局面。

南非

南非姆貝基非洲領導力研究所現代中國問題研究員科維西·普拉表示,《巴黎協定》是人類共同合作應對全球挑戰的嘗試,體現了人類共同改變世界的決心。

古巴

古巴《格拉瑪報》表示,《巴黎協定》最終以法律檔案的形式確定了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的責任區別。談判過程中,77國集團和中國的合作已經成為開發中國家通力合作的典範,雙方立場堅定、團結,並在談判期間有的放矢,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帕爾多認為,中美兩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的合作和決心在此次會議上起到了非常好的帶頭作用。作為全球最大的開發中國家,中國積極參與到應對氣候變化議程中,表現出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意願和決心,給其他開發中國家傳達了積極的信號,樹立了良好的標桿。
湯姆林森指出,中國提交的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檔案展現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中國的積極態度和決心是此次峰會成功的非常重要的建設性力量。
普拉表示,中國在保護生態環境方面展示出巨大決心並付諸實際行動,為此次人類共同合作應對氣候問題作出了巨大貢獻,“是此次《巴黎協定》達成的‘關鍵一員’”。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外長朱莉·畢曉普表示,澳大利亞已經開始對2017年的相關國內政策進行審定,有大量的實際工作要落實,各國都會迅速行動起來,“我們與包括中美在內的200多個國家與地區通力合作推動節能減排,這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

其它

斐濟、帛琉、馬紹爾群島與馬爾地夫:已率先批准了《巴黎協定》,其他太平洋島嶼和氣候脆弱型國家的領導人也會儘快跟上步伐。
玻利維亞總統艾瑪表示,生命的敵人就是資本主義制度。他說:“在聯合國我們通過了大地母親普遍宣言。我們應建立國際正義的法庭保護大地母親。這個法庭應該承擔以下義務:對破壞大地母親的國家進行懲罰。如果我們不改變資本主義制度和現在的情況,將來會有更多生命會死亡。”
2017年10月23日,尼加拉瓜宣布簽署《巴黎協定》,尼加拉瓜在2016年以該協定無法有效對抗全球變暖、協定對富國應對氣候變暖問題上的約束力不夠為由拒絕簽署。隨著尼加拉瓜的簽署,拒絕《巴黎協定》的國家只有敘利亞和美國。11月8日,德國波恩舉行的新一輪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敘利亞代表宣布將儘快簽署加入《巴黎協定》並履行承諾,同時呼籲國際社會對其履行承諾予以支持。

各國進展

中國
2018年11月26日,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表示:“中國會始終堅定地、積極地應對氣候變化,落實《巴黎協定》。”
截至2017年底,我國碳強度已經下降了46%,提前3年實現了40%至45%的上限目標;中國森林蓄積量已經增加21億立方米,超額完成了2020年的目標;中國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13.8%,距離所承諾的2020年達到15%還有一定距離,但是2020年這個目標肯定能完成。

專家評說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表示,從11月30日到12月13日,巴黎大會歷經13天時間,圓滿結束。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出席開幕活動,並且在大會上作了重要講話。經過各國努力,達成了全面、均衡、有約束力、適用於所有各方的《巴黎協定》。這次會議的成功,中國代表團發揮了積極建設性的突出作用。協定還提出五年進行一次全面盤點,根據盤點的情況,各國再來自主決定自己的行動。開發中國家最關心的資金問題,在會議成果當中得到了體現。協定要求已開發國家必須給開發中國家提供資金支持,開發中國家可以自願地加強南南合作。

中美率先批准《巴黎協定》

中美在二十國(G20)集團峰會前夜送上大禮包,兩國領導人在杭州宣布批准《巴黎協定》。
據新華社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3日同美國總統歐巴馬、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杭州共同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批准文書交存儀式。
習近平指出,中國倡議二十國集團(G20)發表了首份氣候變化問題主席聲明,率先簽署了《巴黎協定》。中國向聯合國交存批准文書是中國政府作出的新的莊嚴承諾。
歐巴馬在致辭中表示,美中作為兩個最大經濟體和最大排放國,同時批准和接受《巴黎協定》具有歷史性意義。
習近平在致辭中強調,中國是最大的開發中國家,美國是最大的已開發國家,兩國在氣候變化領域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對話和合作。兩國共同交存參加《巴黎協定》法律文書,展示了共同應對全球性問題的雄心和決心。
習近平表示,國際社會應該以落實《巴黎協定》為契機,加倍努力,不斷加強和完善全球治理體系,創新應對氣候變化路徑,推動《巴黎協定》早日生效和全面落實。
習近平並指出,我們要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各自能力原則,按照巴黎大會授權,穩步推進後續談判,有效應對氣候變化挑戰。已開發國家要履行承諾,提供資金技術支持,增強開發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能力。
“美中兩國為推動國際合作、促成《巴黎協定》共同發揮了重要作用。”歐巴馬表示,“我相信,歷史會在對今天做出判斷時,會認為今天的努力是非常關鍵的。”
潘基文在致辭中表示,中美率先批准《巴黎協定》,將極大推動該協定於今年內生效。
“聯合國高度讚賞中美兩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挑戰方面發揮的領導作用。”潘基文表示,富有雄心的《巴黎協定》將為全球提供可持續發展新的穩定框架,將為我們共同的家園提供安全保護。
《巴黎協定》於2015年12月12日在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上通過。2016年4月22日,中美同時簽署《巴黎協定》。與此同時,簽署了《巴黎協定》的國家需要在國內立法程式中對《巴黎協定》做出批准。
在中國方面,全國人大常委會9月3日批准中國加入《巴黎氣候變化協定》(下稱《巴黎協定》),154票贊成,全票通過。
白宮官員則在近日的吹風中則透露,歐巴馬計畫“繞過”國會,通過《巴黎協定》的計畫。
白宮高級顧問迪斯(Brian Deese)表示,不需要三分之二的美國參議院議員投贊成票,美國總統也具有合法權力來批准《巴黎協定》。
簡單而言,通常在美國簽訂條約必須經參議院三分之二的議員批准,但總統可以使用行政協定(executive agreements)來避開參議院,直接與其他國家達成協定,此次迪斯也堅持了歐巴馬政府一貫的看法,即在《巴黎協定》方面簽署“行政協定”就可以。
“總統會使用他在過去許多行政協定中使用過的權利來加入和正式交存我們接受(acceptance)(《巴黎協定》)的法律文書,從而令我們的國家成為《巴黎協定》的締約方,”迪斯在歐巴馬行前一場記者會上表示,“在我們現存的法律系統中,在有關國際協定和國際安排的問題上,存在著非常健全的程式,有一類(國際協定)需要國會的建議和批准,但也有很多種類的行政協定可以令行政系統直接簽署這些協定,而無需國會的建議或批准。”
根據規定,《巴黎協定》生效前提是由至少55個締約方批准、接受、核准或加入文書後三十日起生效,同時這些締約方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至少占全球碳排放總量的55%。
中美在二十國(G20)集團峰會前夜送上大禮包,兩國領導人在杭州宣布批准《巴黎協定》。
據新華社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3日同美國總統歐巴馬、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杭州共同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批准文書交存儀式。
習近平指出,中國倡議二十國集團(G20)發表了首份氣候變化問題主席聲明,率先簽署了《巴黎協定》。中國向聯合國交存批准文書是中國政府作出的新的莊嚴承諾。
歐巴馬在致辭中表示,今天,美中作為兩個最大經濟體和最大排放國,同時批准和接受《巴黎協定》具有歷史性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