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達學校

攔隆口鎮巴達學校座落於青海省湟中縣北部風景秀美的西納川中部,距攔隆口鎮政府以南8公里,離西寧市30公里。該校建於1917年,2007年9月將川中國小(原巴達國小)撤併到巴達國中,巴達國中變為九年制一貫制學校,改名為湟中縣攔隆口鎮巴達學校,2009年9月,又將附近的班仲國小撤併到巴達學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巴達學校
  • 人口:2000
學校簡介,發展歷史,師資力量,工作成績,

學校簡介

。巴達學校招生範圍輻射:玉拉、新村、巴達、扎什營、班仲營、端巴營、西岔等七個自然村,服務半徑為五公里,招生覆蓋人口近一萬人,少數民族約占20%。學校占地面積15385平方米,建築面積3454平方米。建有教學樓、綜合樓各一幢,設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生物實驗室、圖書室、閱覽室各一個,多功能教室一個。有14個教學班,600名學生。教職工37名。
學校大門學校大門

發展歷史

巴達學校前身是修建於民國六年(即1917年)的巴達完小。當時由班仲營村村民楊發榮主持,扎什營六營部的眾人熱心相助共同修建了當時的巴達完小,大通縣景陽鄉甘樹彎村的包善哉為第一任老師。
1971年至1976年8月期間,學校曾搞過職業教育,養雞養兔,主要由學生管理。開設業餘理髮班,免費給學生理髮,在業餘組織學生開設腳踏車修理班,免費修理腳踏車。在此期間歷任校長有王治邦、馮成章等。有成就的人有陳行為(大學教授)、趙福林、張占世、李壯華、袁淑蓮等。
1976年9月至1979年8月期間,由巴達完小變為帶帽國中,期間楊文源為校長,教師有陳高厚、周正英、劉占梅等人。
1979年9月,由各方協商分為巴達國中和巴達國小兩個學校,國中原地址不變,名為攔隆口巴達國中,國小搬遷到巴達村的知青點院內(原地址南邊,隔一堵牆),名為攔隆口巴達國小。
1982年至1985年巴達國中附設農業、農技職業班一個。期間的歷任校長有楊文源、郝廣勝、嚴軍。
1986年至2000年期間,學校提倡職業教育,曾在1994年修建溫室大棚一座,種植過金瓶西葫蘆、西紅柿,黃瓜、蘑菇等,還修建了養雞棚四間,養殖過烏骨雞,萊杭雞等。期間的歷任校長有馬湘、楊文斌、曹占錄、王建基、賈洪元、顏成升、宋長生、吳啟輝等。
自2001年9月課程改革以後,學校撤銷了職業教育等項目,全面走上了規範的教學道路。2007年9月將川中國小(原巴達國小)撤併到巴達國中,巴達國中變為九年制一貫制學校,改名為湟中縣攔隆口鎮巴達學校,2009年9月,又將附近的班仲國小撤併到巴達學校。期間的歷任校長有常增林、王俊朝、李成吉。
現今的巴達學校招生範圍輻射:玉拉、新村、巴達、扎什營、班仲營、端巴營、西岔等七個自然村,服務半徑為五公里,招生覆蓋人口近一萬人,少數民族約占20%。學校占地面積15385平方米,建築面積3454平方米。建有教學樓、綜合樓各一幢,設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生物實驗室、圖書室、閱覽室各一個,多功能教室一個。有14個教學班,600名學生。教職工37名。巴達學校招生範圍輻射:玉拉、新村、巴達、扎什營、班仲營、端巴營、西岔等七個自然村,服務半徑為五公里,招生覆蓋人口近一萬人,少數民族約占20%。學校占地面積15385平方米,建築面積3454平方米。建有教學樓、綜合樓各一幢,設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生物實驗室、圖書室、閱覽室各一個,多功能教室一個。有14個教學班,600名學生。教職工37名。學校現有圖書26000冊,生均41冊,電子圖書40G,儀器、圖書配置量均達到省級標準。

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教職工37名。其中:本科學歷的教師有20名,專科學歷15名,學歷合格率達100%,中師學歷教師1名,學歷合格率為100%。
教學大樓教學大樓

工作成績

巴達學校立足於“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近幾年來的教學質量穩步提高。2005年被縣教育局認定為“縣級標準化學校”;2007年10月被市委宣傳部、市環保局、教育局認定為“市級綠色學校”;2006、2007、2008連續三年獲得湟中縣“教學質量優勝獎”;2008年9月,被湟中縣委、縣政府評為“教育先進集體”;2009年元月,又被教育局評為“信息技術套用技術學校”、“課程改革先進單位”;2010年6月,被省委宣傳部、省環保局、教育廳認定為“省級綠色學校”。2010年8月又一次獲湟中縣“教學質量優勝獎”;2011年2月縣教育局認定為“縣三級教育質量學校”;2011年2月縣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縣教育局評為“語言示範校”;2011年2月縣教育局評為“校本教研先進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