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達克山青金石

巴達克山青金石

青金石(英文:Lapis lazuli,來源於拉丁語),在中國古代稱為璆琳、金精、瑾瑜、青黛等。佛教稱為吠努離或璧琉璃。屬於佛教七寶之一。化學分子式為(Na,Ca)4-8(AlSiO4)6 (SO4,S,Cl)1-2。屬等軸晶系。晶體形態呈菱形十二面體,集合體呈緻密塊狀、粒狀結構。顏色為深藍色、紫藍色、天藍色、綠藍色等。青金石在選擇上以色澤均勻無裂紋,質地細膩有漂亮的金星為佳,如果黃鐵礦含量較低,在表面不出現金星也不影響質量。但是如果金星色澤發黑、發暗,或者方解石含量過多在表面形成大面積的白斑,則價值大大降低。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巴達克山青金石
  • 所在地:阿富汗
  • 礦物:青金石礦物
  • 相對密度:2.4~3
  • 折射率:N=1.50
  • 狀況:微透明至不透明
簡介,文化意義,

簡介

阿富汗巴達克山青金石礦區是世界最著名的青金石產地。據稱已有6000年的開採史。所產的青金石多為藍紫色?-藍色,顏色強烈而均勻,沒有或有一點黃鐵礦,幾乎不含方解石,是世界最優質青金石的主要來源。所謂波斯青金石,實際上是來自巴達克山。
青金石通常有兩種含義:指鹼性鋁矽酸鹽礦物。化學式(Na,Ca)7~8(Al,Si)12(O,S)24[SO4,cl2(OH)2]。其中經常部分為所置換,部分為硫酸根替代。由於對礦物青金石研究目前尚未透徹,所以對其化學式有其他一些不同的寫法,例如:(NaCa)8(AlSi04)6(SO4,cl,S)2等軸晶系,微透明至不透明。折射率N=1.50,暗藍、藍紫、天藍、淺藍或綠藍色。相對密度2.7~2.9,青金石在遇到鹽酸時會緩慢釋放出硫化氫。解理不發育,斷口參差狀,條痕呈淺藍色。相對密度2.4~3。在長波紫外光照射下發橙色點光,在短波紫外線照射下發白色螢光。濾色鏡下呈淡紅色指以青金石礦物為主的岩石。在這種含義下,青金石是一種以青金石礦物為主,同時含有少量的黃鐵礦方解石等雜質的隱晶質集合體。玻璃光澤至蠟狀光澤。折射率N=1.502~1.505。

文化意義

《石雅》云:“青金石色相如天,或復金屑散亂,光輝燦爛,若眾星麗於天也”。所以中國古代通常用青金石作為上天威嚴崇高的象徵。《拾遺記》卷五載:“昔始皇為冢,……以琉璃雜寶為龜魚。”有人認為這裡的“琉璃”就是青金石。但古人辨別寶石,在色不在質,其色相似的,其質雖異,其名仍同。因此秦始皇墓中是否有青金石,還需考古工作者來驗證。外國學者赫爾芝認為,中國在公元2世紀(東漢)已有青金石,而章鴻釗在《石雅》中則認為中國三代之初已有。這一爭執,也有待於廣大考古工作者來解決。據《清會典圖考》載:“皇帝朝珠雜飾,唯天壇用青金石,地壇用琥珀,日壇 青金石用珊瑚,月壇用綠松石;皇帝朝帶,其飾天壇用青金石,地壇用黃玉,日壇用珊瑚,月壇用白玉”。皆借玉色來象徵天、地、日、月,其中以天為上。由於青金石玉石“色相如天”,故不論朝珠或朝帶,尤受重用。青金石也被阿拉伯國家視為“瑰寶”另外阿富汗也把它當作自己國家的“國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