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諾卡氏菌

菌絲體分枝廣泛,培養約4天后從菌落中央開始斷裂,產生不規則的桿菌狀和類球菌狀細胞。基絲黃橙色至褐色。氣絲薄,白色。形態Ⅲ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西諾卡氏菌
  • 形狀:不規則的桿菌狀和類球菌狀細胞
  • 顏色:黃橙色至褐色
  • 特點:氣絲薄
屬性,分類,

屬性

抗酸。甘油硝酸鹽瓊脂:氣絲少,在邊緣。基絲堆疊,珊瑚色。營養瓊脂:氣絲少,白色,在邊緣。基絲橙黃色,顆粒狀,堆疊。酵母精葡糖瓊脂:氣絲無至豐茂,白色。基絲黃色、橙色至褐黃色。老培養物內可溶色素黃色。馬鈴薯塊:氣絲少,白色。基絲橙褐黃色,乾、顆粒狀。從葡萄糖、D—阿拉伯糖、D—果糖、D—半乳糖、甘露糖、海藻糖、甘油、肌醇、甘露醇、山梨醇產酸。水解明膠、酪素、酪氨酸、尿素、角質、七葉樹素、鳥嘌呤、次黃嘌呤。利用葡萄糖、D—果糖、D—半乳糖、麥芽糖、甘露糖、肌醇、甘露醇、山梨醇、醋酸鹽、丙酸鹽、丁酸鹽、檸檬酸鹽、琥珀酸鹽、石蠟、L—脯氨酸。牛奶緩慢凝固,繼而腖化。硝酸鹽還原。生長溫度10—45℃; 50℃不生長。生長pH6—9。 5%NaCl生長好;7%NaCl不生長。對青黴素(5個國際單位,圓片)和溶菌酶不敏感。DNA內G+C含量為67—68%。在小鼠、豚鼠和家兔體內產生多裂葉顆粒。

分類

細菌--放線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