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納德的系統組織理論

巴納德將社會學概念套用於分析經理人員的職能和工作過程,並把研究重點放在組織結構的邏輯分析上,提出了一套協作和組織的理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納德的系統組織理論
  • 套用於:分析經理人員的職能和工作過程
  • 類別:協作和組織的理論
  • 內容:組織是一個合作系統
簡介,主要職能,四個條件,領導作用,意義,

簡介

巴納德認為,社會的各級組織包括軍事的、宗教的、學術的、企業的等多種類型的組織都是一個協作的系統,這些協作組織是正式組織,都包含三個要素:協作的意願、共同的目標和信息聯繫。所有的正式組織中都存在非正式組織,兩者是協作中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兩個方面。一個協作系統是由相互協作的許多人組成的。對於個人目標和組織目標的不一致,巴納德提出了“有效性”和“能率”兩條原則。當一個組織系統協作得很成功,能夠實現組織目標時,這個系統就是“有效性” 的,它是系統存在的必要條件。系統的“能率”是指系統成員個人目標的滿足程度,協作能率是個人能率綜合作用的結果。這樣就把正式組織的要求同個人的需要結合起來了,這在管理思想上是一個重大突破。該理論也被稱作為“組織協作理論”。
巴納德組織理論的主要內容
1.組織是一個合作系統巴納德認為“組織是2人或2人以上,用人類意識加以協調而成的活動或力量系統”,他所強調的是人的行為,是活動和相互作用的系統。他認為在組織內主管人是最為重要的因素,只有依靠主管人的協調,才能維持一個“努力合作”的系統。他認為主管人有3個主要職能: (1)制定並維持一套信息傳遞系統(2)促使組織中每個人都能作出重要的貢獻 (3)闡明並確定本組織的目標。
2.組織存在要有3個基本條件
巴納德認為,組織不論大小,其存在和發展都必須具備3個條件,即明確的目標、協作的意願和良好的溝通。
(1)明確的目標首先,一個組織必須有明確的目標,否則協作就無從發生。其次,組織不僅應當有目標,而且目標必須為組織的成員所理解和接受,倘若組織的目標不能為組織成員所理解和接受,也就無法統一行動和決策。目標的接受與協作意願是相互依存的。再次,對於組織目標的理解可以分為協作性理解和個人性理解。協作性理解是指組織成員站在組織利益立場上客觀地理解組織目標。個人性理解是指組織成員站在個人利益立場上主觀地理解組織目標。主管人的重要職能就是向組織成員灌輸組織目標和統一對組織目標的理解。最後,必須區分組織目標與組織成員的個人目標。如何協調組織目標與個人目標的差異是主管者另一重要的任務。此外,一個組織要存在和發展,必須適應環境的變化,組織目標也必須隨環境作適當的變更。
(2)協作的意願。協作意願是指組織成員對組織目標做出貢獻的意願。一個人是否具有協作意願依個人對貢獻和誘因進行合理的比較而定。所謂貢獻,是指個人對實現組織目標做出的有益的活動和犧牲。所謂誘因,是指為了滿足個人的需要而由組織所提供的效應。只有當誘因大於貢獻時,個人才會有協作意願。然而,對貢獻和誘因以及其淨效果的度量都不是客觀的,而是個人的主觀判定,它隨個人的價值觀念不同而有很大變化。作為組織,要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針對不同的人來增大誘因,給職工的需求以更大的滿足,從而激發他們為組織作出貢獻的意願。
(3)良好的溝通。組織的共同目標和個人的協作意願只有通過意見交流將兩者聯繫和統一起來才具有意義和效果。
以上就是一個組織能夠存在的必要條件,這裡指的是正式組織。這3個條件中若有一條不滿足,組織就要解體。
3.組織效力與組織效率原則
要使組織存在和發展,不僅要包含3個基本要素,而且必須符合組織效力和組織效率這兩個基本原則。
所謂組織效力是指組織實現其目標的能力或實現其目標的程度。組織具有較高的效力是組織存在的必要前提。組織是否有效力是隨組織環境以及其適應環境能力而定的。
所謂組織效率是指組織在實現其目標的過程中滿足其成員個人目標的能力和程度。組織效率就是組織的生存能力。
巴納德還認為.. ,管理者的權威並不是來自上級的授予.. ,而是來自由下而上的認可。管理者權威的大小和指揮權力的有無.. ,取決於下級人員接受其命令的程度。他認為單憑職權發號施令是不足取的,更重要的是取得下級的同意、支持和合作。

主要職能

巴納德認為:經理人員的作用就是在一個正式組織中充當系統運轉的中心,並對組織成員的活動進行協調,指導組織的運轉,實現組織的目標。經理人員的主要職能有三個方面:
1、提供信息交流的體系;
2、促成個人付出必要的努力;
3、規定組織的目標。一個組織的生存和發展有賴於組織內部平衡和外部適應。
管理的藝術就是把內部平衡和外部適應綜合起來。巴納德用了“感覺”、“判斷”、“感知”、“協調”、“平衡”、“相稱”等詞語來表述管理過程。經理人員作為企業組織的領導核心,必須具有權威。權威是存在於正式組織內部的一種“秩序”,是個人服從於協作體系要求的願望和能力。要建立和維護一種既能樹立上級權威,又能爭取廣大“不關心區域”民眾的客觀權威,關鍵在於能否在組織內部建立起上情下達、下情上達的有效的信息交流溝通(對話)系統,這一系統既能保證上級及時掌握作為決策基礎的準確信息,又能保證指令的順利下達和執行。要維護這種權威,身處領導地位的人必須隨時掌握準確的信息,作出正確的判斷,同時還需要組織內部人員的合作態度。巴納德對信息交流溝通(對話)系統的主要要素進行了探討,他們對於大型組織(企業集團)建立權威至關重要。

四個條件

組織的有效性取決於個人接受命令的程度。巴納德分析個人承認指令的權威性並樂於接受指令的四個條件:
1、他能夠並真正理解指令;
2、他相信指令與組織的宗旨是一致的;
3、他認為指令與他的個人利益是不矛盾的;
4、他在體力和精神上是勝任的。經理人員不應濫用權威,發布無法執行或得不到執行的命令。

領導作用

巴納德在《組織與管理》一書中再次突出強調了經理人員在企業組織與管理中的重要領導作用,從五個方面精闢地論述了“領導的性質”這一關係到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帶根本性的問題。
1、構成領導行為的四要素:確定目標,運用手段,控制組織,進行協調。
2、領導人的條件:平時要冷靜、審慎、深思熟慮、瞻前顧後、講究工作的方式方法;緊急關頭則要當機立斷,剛柔相濟,富有獨創精神。
3、領導人的品質:活力和忍耐力、當機立斷、循循善誘、責任心以及智力。
4、領導人的培養和訓練:通過培訓增強領導人一般性和專業性的知識,在工作實踐中鍛鍊平衡感和洞察力,積累經驗。
5、領導人的選拔:領導人的選擇取決於兩種授權機制——代表上級的官方授權(任命或免職),代表下級的非官方授權(接受或拒絕),後者即被領導者的擁護程度是領導人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領導人選拔中最重要的條件是其過去的工作表現。

意義

巴納德在組織管理理論方面的開創性研究,奠定了現代組織理論的基礎,後來的許多學者如德魯克、孔茨、明茨伯格、西蒙、利克特等人都極大地受益於巴納德,並在不同方向上有所發展。對於經理人員,尤其是將一個傳統的組織改造為現代組織的經理人員來說,巴納德的價值尤其突出。因為傳統的組織偏重於非正式組織和非結構化的決策與溝通機制,目標也是隱含的,要將其改造為現代組織,就必須明確組織的目標、權力結構和決策機制,明確組織的動力結構即激勵機制,明確組織內部的信息溝通機制。這三個方面是現代組織的柱石;同時在轉變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利用非正式組織的力量。這一點對我國當前的企業改革非常具有現實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