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虎

巴爾虎

巴爾虎,歷史上專指大興安嶺以西廣闊的草原地區,也稱呼倫貝爾。現主要分布於我國呼倫貝爾草原蒙古國東方省。我國巴爾虎地區在陳巴爾虎草原、新巴爾虎草原,都屬於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

巴爾虎部歷史悠久,比蒙古早。元入蒙古,稱其巴兒忽。清朝時列屬八旗建制。現共分三旗(縣級) :陳巴爾虎旗新巴爾虎左旗新巴爾虎右旗

巴爾虎語,與內蒙標準蒙古語(察哈爾蒙古語)發音有些區別,老牧民保持傳統發音,80後因教育普及發音偏漢化,兩種文明融合交錯。

基本介紹

簡介,稱謂由來,地名說,人名說,“陳”“新”由來,地區語言,部族溯源,傳說,早期部落,南北朝時期,唐朝時期,元朝時期,明朝時期,景區,頭飾,

簡介

巴爾虎,歷史上專指大興安嶺以西廣闊的草原地區,也稱呼倫貝爾。現主要分布於中國呼倫貝爾草原蒙古國東方省。巴爾虎部歷史悠久,比蒙古早。中國巴爾虎地區在陳巴爾虎草原、新巴爾虎草原,均屬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
巴爾虎部族巴爾虎部族
元入蒙古,稱其巴兒忽。清朝時列屬八旗建制。現共分三旗(縣級) :陳巴爾虎旗新巴爾虎左旗新巴爾虎右旗。巴爾虎語,與內蒙標準蒙古語(察哈爾蒙古語)發音有些區別,老牧民保持傳統發音,80後因教育普及發音偏漢化,兩種文明融合交錯。

稱謂由來

地名說

巴爾虎是蒙古族中歷史最為悠久的一支,早在蒙古各部統一之前,巴爾虎的各種古稱就已屢見經傳了。《隋書》稱之為“拔野固”,《新唐書》和《舊唐書》等,稱為“拔野古”和“拔也古”等。
元史》、《蒙古秘史》和《史集》等,稱之為“八兒渾”、“八兒忽”和“巴爾忽惕”等。巴爾虎在明代及北元時被稱為“巴爾戶”、“巴爾古”、“巴兒勿”、“把兒護”、“巴爾郭”等。清代的各種史料稱之為“巴爾虎”,並相沿至今。巴爾虎在清初的各種漢文史料中,亦曾被稱為“巴兒呼”、“巴爾忽”等。自1734年(雍正十二年)成立“新巴爾虎八旗”以來,“巴爾虎”一詞才作為一個規範性的固定稱呼延續下來。
巴爾虎,是一個以遊牧地區名稱而得名的部族名稱。巴爾虎蒙古部是蒙古族中最古老的一支,其部族原駐牧地在內貝加爾湖以東巴爾古津河一帶從事遊牧和漁獵生產。(《多桑蒙古史》言:“在拜哈勒湖(貝加爾湖)之東,因有巴爾忽真水注入此湖,故以名其地。”)。又拉施特《史集》:“他們被稱為巴兒忽惕,是由於他們的營地和住所位於薛靈哥河彼岸,在住有蒙古人並被稱為巴兒忽真脫窟木地區的極邊。”《元史》稱“脫古木”為“脫古門”(蒙語,漢譯為“窄”),也作巴兒忽真隘。巴兒忽真水,名以其地。巴爾虎部族,在於其駐牧於“巴兒忽真隘地區所”也。按蒙古人以山河湖泉及遊牧駐地名稱命族名的習慣,他們便被稱為“巴爾虎”了。

人名說

巴爾虎是蒙古族中歷史最為悠久的一支,早在蒙古統一之前就已經屢見經傳。《隋書》稱之為“撥野固”。《新唐書》和《舊唐書》稱之為“撥野古”“撥也古”。《元史》稱之為“八兒渾”、《蒙古秘史》稱之為“八兒忽”、《史集》等稱之為“巴兒古惕”。清代的各種史料稱之為“巴爾虎”,沿用至今。從巴爾虎作為一個著名的部落名稱出現在各類史集上來看,巴爾虎蒙古族至今已經有1300多年的歷史,如果從撥野古在公元3世紀就參加了以丁零為核心的部落聯盟算起,巴爾虎蒙古族已經有2300多年的歷史了。
“巴爾虎”是一個古老的名稱,最早見於著名的突厥闕特勤碑上。歷史上,巴爾虎蒙古族是一個弱勢部落,就像這個弱小的民族部落一直在歷史的夾縫中聚聚散散,卻奇蹟般保留了下來一樣,這一古老的名稱千百年來能夠延續下來並使用至今,應該說是一個奇蹟。
闕特勤碑是公元732年,突厥芯伽可汗為紀念其弟闕特勤的功勳而建立的。闕是人名,特勤是突厥的官號。碑為大理石製成。在闕特勤碑上“撥野古”一詞曾出現多次。說明那一時期,“撥野古”已經作為一個著名的民族部落活動在漠北草原了。從此以後,巴爾虎在中國歷代史籍中均有記載。恩格斯曾說過:“部落的名稱,在大多數場合下,似乎是偶然發生的,而不是自己選擇的”。“巴爾虎”一名,源於巴爾虎的祖先巴爾虎代巴特爾。巴特爾是古代蒙古社會的一種尊稱。巴爾虎人認為:他們源於他們共同的祖先——巴爾虎代巴特爾,他的後人以他為驕傲,並逐漸將人名演變為全部落的名稱。

“陳”“新”由來

後來,巴爾虎蒙古人隨著不斷遷徙,分散到貝加爾湖的東部和南部。清康熙年間,有一部分巴爾虎蒙古人被編入八旗,駐牧在大興安嶺以東布特哈廣大地區,還有一部分成為喀爾喀蒙古(今蒙古)諸部的屬部。
1732年,清政府為了加強呼倫貝爾地區的防守,將包括索倫(今鄂溫克)、達斡爾、鄂倫春族和巴爾虎蒙古族士兵及家屬3796人遷駐呼倫貝爾牧區,以防俄人侵擾。其中275名巴爾虎蒙古人便駐牧在今陳巴爾虎旗境內。
1734年,清政府又將在喀爾喀蒙古車臣汗部志願加入八旗的2400多名巴爾虎蒙古人遷駐克魯倫河下游和呼倫湖兩岸即今新巴爾虎左右兩旗境內。
為區別這兩部分巴爾虎蒙古人,便稱1732年從布特哈地區遷來的為“陳巴爾虎”,即“先來的巴爾虎蒙古人”之意;1734年從喀爾喀蒙古車臣汗部遷來的則相對被稱為“新巴爾虎”,即“新來的巴爾虎蒙古人”之意。新巴爾虎蒙古人居住在新巴爾虎左旗和新巴爾虎右旗。

地區語言

學者們用傳統語音學方法對陳巴爾虎土語元音進行過一些研究,“表格o-L”中簡略地列出了主要著作中對陳巴爾虎土語元音特徵的觀點。包祥、包·吉仁尼格’斯琴等;瓦·斯琴’基本短元音有a,。、i,:),。、u等短元音音位.極少數詞中出現I元音。有口、。、i、〕、。、u等短元音音位,有時出現元音I。有a、。、i、〕、u,u等短元音前化短元音沒有前化短元音音位,少數詞中的2v是一種變體。沒有前化短元音。沒有前化短元音。非詞首音iy短元音有a、。、i、。、。、u等非詞首音s3.短元音。其弱化程度很強,很難辯解。有。、。、i、。、。、u等非i司r,音iy短元N,其弱化士4況不均。非詞首音i5短元音輕激地弱化,居本上聽得消楚。
從本長元行存。:、。:、i:、,:、。:、0:、U;1}:i長元汗。仃a:、J:、1:、。:、U:、0:、u:鄰從本長元ifINf僅。仃口:、。:、is、,:、。:、0:、u:竹長JG行R化長元衡沒仃獨立的前化長元汗,8l':和e:>f一種變體.4一個0`d化r}元汗r'ff}t.e:。沒了fOJ化長元"I。夏合元音有ai、JI、oi、ui,0a:、U2:、aai等複合元音.ai,:)i、UI、ui是F降二合元音,0a:.U2:是上升二合元音。有ai.)i、of、ui、Ua:、UO:、ue:、io,uai等夏合元音音位。ai、:)i、of、ui是卜降二合元音。0a:.u7:,io是上升二合元音。了[ai、:)i、of、ui、ca:、oai等夏合元舒。元音和諧律有鬆緊和M和唇形和l皆.有較嚴密的鬆緊和it和唇形和諧,有鬆緊和in和唇形和諧。詞重音詞重音在詞首音竹從“表格0-1”看,學者們對陳巴爾虎土語元音特點的主要觀點有:虎上語沒有短元音音位〔of和[il;2、該土語有較完整的複合元音:3,1、陳巴爾對於該土語有沒有前化元音的問題上意幾不一致,有人認為〔'gel.〔二:J和〔e:〕是一種變體,有人認為〔e:〕是音位;4、對非詞首音節短元音的弱化程度意見不一致。

部族溯源

傳說

在巴爾虎人傳說中的遠古時期,有一個名叫巴爾虎代巴特爾的獵人,他在森林茂密、野獸出沒的貝加爾湖畔過著狩獵生活。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他像往常一樣沿著貝加爾湖畔去打獵,卻意外的發現澄澈的湖水中有7個美麗的女子在洗澡,她們的衣裳就放在湖岸的一塊石頭上。巴爾虎代巴特爾趁她們盡情戲水的時候,悄悄拿起一身衣裳藏了起來。絕色少女們洗完澡穿上了各自的衣裳,立刻變成了雪白雪白的天鵝。
最小的少女眼看著姐姐們都飛上了天空,焦急的流下了眼淚,丟了衣裳的她沒辦法變回原來的樣子了,巴爾虎代巴特爾走出來安慰她,並把她帶回叢林深處的家中,後來,她就成了他的妻子,日子過的十分美滿。轉眼幾十年過去了,他們生育了11個男孩。這11個男孩長大後,各自成了家,他們的後代,繁衍成巴爾虎最初的11個姓氏。巴爾虎人是巴爾虎代巴特爾與白天鵝變成的妻子的後代這個優美的傳說一直保留在巴爾虎人和他們的近親布里亞特人的記憶中世代相傳。貝加爾湖是巴爾虎人的歷史搖籃。巴爾虎人在貝加爾湖畔度過了它的童年時期,因此貝加爾湖也就成了巴爾虎人世代難忘的故鄉。
貝加爾湖是一個博大、深邃、神聖的湖,它有著母親一樣寬廣的胸懷,向來是鳥類繁衍生育的樂園,是百鳥的故鄉,在遠古時期的巴爾虎人的心中,貝加爾湖是可以孕育萬物的聖湖。在這個神話中,鳥類參與了創造人類的偉大活動。從而,天鵝被巴爾虎人認定是部族的始祖母。
實際上,每一個民族,都有關於自己祖先和民族形成的神話傳說。馬克思曾說過:“古代各民族是在幻想中、神話中經歷了自己的史前時期。”傳說雖然是一種全世界各民族中存在的普遍現象,但是,神話與傳說的真實性在今天看來都值得懷疑,神話中的神,就是人們自己被誇張了的化身。論證神話,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論證原始人自身。然而,巴爾虎人在貝加爾湖畔褪去了原始的外衣,度過了史前時代的童年時期是毋庸置疑的。巴爾虎一名得於全民族崇敬的祖先之名,再由人名演變成氏族名,然後由族名名山、名河,把民族的名字刻在他們曾經生活過的大地上。今天依然清晰的地名如貝加爾湖畔的巴爾古津山、巴爾忽真河、瀋陽的巴爾虎營子、呼倫貝爾的巴爾虎三旗等。

早期部落

史籍上關於丁零的記載,最早見於《史記》,《漢書》和《後漢書》把它寫作“丁靈”或“丁零”。丁零在公元前3世紀前後與匈奴同時興起,遊牧於北海(貝加爾湖)一帶,在匈奴以北,是中國古代北方最邊緣的一個遊牧部族。匈奴日益壯大後,在先後征服四鄰很多氏族部落的同時,曾向北征服丁零,並將丁零族遊牧的北海作為流放俘虜的地方,西漢的使臣郭吉、蘇武都曾被流放到這裡。
三國時期,部分丁零人向西遷移,到達伊梨河流域和阿爾泰山一帶。漢末魏晉時期(公元3~4世紀)北方遊牧民族大量南移,丁零族也紛紛入塞。
丁零在公元前3世紀末至公元後1世紀300年間,曾不斷與匈奴展開鬥爭,力圖擺脫匈奴的統治。在公元4世紀前雖然有一部分丁零遷往別處,但大部分仍然留在漠北草原上,他們不僅是丁零的主體,而且在匈奴國家瓦解和鮮卑人退出蒙古草原後,還是蒙古草原歷史舞台的主角。這些遷入蒙古草原的丁零部落,經過同草原上匈奴餘眾和拓跋鮮卑人的相互融合之後,從4世紀起又稱高車、鐵勒等。
丁零是一個由多個民族部落組成的部落聯合體,參與其中的主要是遊牧於貝加爾湖附近的部落,巴爾虎人也是這個聯合體中的一員。

南北朝時期

拓跋魏王朝滅亡之後,內遷丁零就從中國歷史舞台上消失了,這表明他們已經完全融合於漢族了。這就使他們同當時仍然生活在草原的同族人顯示出極大的差別,最主要的還是經濟生活上的差別,正是由於這種差別,這兩部分丁零人分別獲得了不同的稱謂:內遷丁零被稱作山居丁零,簡稱丁零;而蒙古高原上的丁零,因他們 “乘高車、逐水草”而被稱作高車丁零。
巴爾虎蒙古族在高車丁零之列,在漫長的歲月里,乘著高輪大車,在遼闊無垠的草原上遊牧。在大自然的薰陶下,他們性格開朗好引長歌,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
十六國時期的高車,從北朝末年起,又稱為“鐵勒”。到隋唐時期,史籍均用此稱謂。
在柔然汗國和拓跋魏統治時期,高車由氏族部落發展為部落聯盟的過程廢止了,高車各氏族部落的離散情況十分嚴重。在這一時期,高車諸部又退回到了主要由氏族組成的社會。大約北朝末年起,隨著高車經濟的緩慢恢復和發展,高車諸部各氏族間的聯繫又加強了。突厥汗國統治時期,由於突厥汗國實施的是奴隸制統治,其殘暴的統治手段引起了鐵勒諸部人民強烈的反抗鬥爭。公元627年,蒙古草原盛夏降霜“草木不生,枯地千里”,冬又“大雪,平地數尺,羊馬多死,民大飢”,瘟疫在草原上蔓延,人民“病疫飢謹,殞喪者多,暴骸中原,前後相屬”與此同時,對突厥貴族懷有深仇大恨的漠北鐵勒諸民族,發動了反對突厥汗國的大規模起義。《新唐書回鶻傳》記載:韋紇乃並仆骨、同羅、撥野古叛去,自為俟斤。鐵勒諸部很快組成了以薛延駝部酋長夷男為首的起義大聯盟占據了漠北。公元629年,九姓鐵勒中的撥野古、仆骨等“並來朝”撥野古等部酋帥9月至唐朝晉見,唐太宗封夷男為真珠毗伽可汗,進一步鞏固了以薛延駝為首的鐵勒大聯盟,宣布了薛延駝汗國的成立。
撥野古的軍隊在薛延駝軍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支撐薛延駝汗國的一支重要力量。薛延駝汗國對鐵勒各部的統治,實行的是“分地”制度。撥野古的分地在“獨樂河北,靠近骨利乾的地方,在仆骨東境”……大約地點在貝加爾湖以南、克魯倫河流域及貝爾湖一帶。

唐朝時期

公元646年,薛延駝汗國瓦解。散處漠北的鐵勒諸部紛紛向唐太宗納貢要求“內屬”。公元467年,唐太宗詔令在漠北設定元都府和七州,府置都督、州置刺史,置撥野古部為“幽陵都督府”(今呼倫貝爾市境內)。
公元660年以後,撥野古等漠北鐵勒公開參加反唐鬥爭。
公元684年,漠北草原連續遭遇前所未有的大旱“野皆車地,少有生草,以此羊馬死耗,十至七八”鐵勒人民大批被餓死。
後突厥汗國時期,漠北鐵勒大部分又重新淪入突厥奴隸主的統治之下。後來,隨著突厥汗國國內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終於又爆發了鐵勒人民大規模反抗突厥汗國統治的鬥爭。據《突厥文闕特勤碑》記載,首先起來反抗的就是撥野古人。起義多次遭到鎮壓,當時的撥野古人損失慘重。公元716年,後突厥汗國默啜可汗北伐撥野古,戰於獨樂河,撥野古大敗。默啜可汗負勝輕歸,而不防備,撥野古人埋伏在柳樹林中,突然襲擊,將默啜可汗殺死,把他的首級交給中原使者,由他帶往長安。此後,漠北鐵勒諸部南遷唐境。公元720年以後,又遷回漠北。
公元745年,鐵勒部中的回紇建立回紇汗國,鐵勒的歷史就這樣結束了,巴爾虎人被逐漸融合到統一的回紇汗國中。經過回紇汗國100年的統治,巴爾虎人在內的諸民族作為蒙古草原上的統治民族的地位,也就進一步確立起來了。那一時期的巴爾虎人就已經生活在呼倫湖、克魯倫河中下游一帶的草原上。
歷史上,巴爾虎人曾經幾次走出過貝加爾湖沿岸的山林地帶,進入過水草豐美的呼倫貝爾草原。由於畜牧業發展水平較低,一直過著半狩獵半畜牧業的生活。巴爾虎的牧人同時又是獵人和漁夫,因此,在蒙古帝國統一前夕,被成吉思汗喻為“林中百姓”。

元朝時期

回紇汗國滅亡後,蒙古族西遷,進入蒙古高原東部,分迭兒列斤、尼魯溫兩大支,分別繁衍成許多部落,並逐漸趨向聯合。12世紀至13世紀初,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高原諸部。1207年,被稱作“林中百姓”的巴爾虎人被征服,也被囊括在蒙古形成的統一共同體之中。
巴爾虎人雖然從來沒有建立過自己的政權,但是,在歷史的演進中,他們往往是各部落戰爭中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成吉思汗時代,炮兵已經有所發展,是當年最先進的兵種,巴爾虎人中的唵木海父子作為蒙古軍的炮兵總管,應該說是書寫了巴爾虎蒙古族的一個輝煌時期。

明朝時期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元朝滅亡。元朝末代皇帝妥歡帖木爾撤出大都退往上都,史稱“北元”,開始了同明朝長達200餘年的對峙局面。北元是蒙古歷史上大分裂、大動盪,民族矛盾、階級矛盾空前激化的重要時期,分東蒙古和西蒙古兩大集團,當時巴爾虎人離散情況十分嚴重,東、西兩大蒙古集團都有巴爾虎人。達延汗統一東蒙古之後,將各部分分為左右兩翼共6萬戶分封諸子占據,巴爾虎人當時從屬於永謝布萬戶及土默特萬戶。1578年,巴爾虎人隨阿拉坦汗駐牧青海,部眾曾發展到數萬之多,他們的活動溝通了蒙古與西藏中斷200餘年的直接關係,目睹了西藏喇嘛教如潮水般湧入蒙古地區。右翼蒙古的勢力衰退之後,巴爾虎人在青海的活動就銷聲匿跡了。大部分巴爾虎人成為喀爾喀的部屬。從1688年開始,部分巴爾虎人編入滿州八旗,最後,他們完全與滿族融合了。在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都曾有過巴爾虎人的蹤跡。1732年~1734年,巴爾虎人又一次登上了呼倫貝爾的歷史舞台,這一次,作為民族漂泊的最後一站,巴爾虎草原成了巴爾虎人永遠的故鄉。

景區

呼倫貝爾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被稱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而其中的巴爾虎草原是呼倫貝爾最好的天然牧場,巴爾虎蒙古部是蒙古族中最古老的一支,巴爾虎草原也是因到這裡駐牧的巴爾虎蒙古部而得名。它是呼倫貝爾唯一家以展現原生態巴爾虎民族、民風、民俗為特點的民族風情旅遊景點。巴爾虎草原西南與蒙古人民共和國接壤,北與俄羅斯毗鄰,東與鄂溫克草原山水相依,牧草相連,是呼倫貝爾草原最重要的畜牧業生產基地。巴爾虎草原曾是成吉思汗的歷史舞台,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草原的幾次重要戰役均發生在這裡。這裡又是元王朝最後消亡之地,公元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統治建立明朝後,元朝殘餘勢力被迫退回蒙古草原,並不時派兵攻襲內地,直到20年後,明朝才在巴爾虎草原將元朝殘餘勢力徹底打敗。
巴爾虎草原巴爾虎草原
這裡野闊草平、蒼茫浩蕩,聚居著蒙古族最古老的一支——巴爾虎蒙古人。由於歷史悠久,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少數民族文化。每年6月-10月,這裡氣候溫和、天高地闊。風光旖旎。牛羊散布草間、放牧人高亢、嘹亮的歌聲遠遠的傳向天際……,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完美的畫卷。
巴爾虎蒙古部落民俗旅遊度假景區位於巴爾虎草原的腹地,地處國道301和滿洲里額爾古納公路交界處,距邊城滿洲里36公里,(滿洲里以東)。這裡夏秋這季,綠草如茵,牛羊肥壯,氣候涼爽,幽靜宜人。
景區是以遊牧部落為景觀的旅遊景點,全方位、多角度向您展示蒙古民族博大精湛的文化。您在景區可以身著蒙古袍,腳蹬蒙古靴,跨上追風的俊馬,乘上穩健的駱駝在草原上漫遊;可以在篝火的映襯下,欣賞蒙古民族歌舞;可以在熱情的敬酒歌聲中,品償醇厚清香的馬奶酒,清香撲鼻的手把肉;烤全羊使你在大飽口福之時大開眼界;立足敖包,不僅使您想起《敖包相會》的戀情,更叫人視野開闊,心曠神怡;牧民家自己親手擠牛奶熬煮醇香的奶茶、傳統的奶食品會使您遐想遊牧民族的生活歷程。
景區推薦景點:
整個景區分為中心區、民族競技表演區、民族娛樂活動區、民族歌舞表演區、牧民生活體驗區。中心區整體布局是以《成吉思汗》登基大典的汗城為藍本進行修建的,建固定式戰車蒙古包,豪華住宿蒙古包、蒙古地桌式多功能蒙古包等多種樣式的蒙古包,可以同時容納1000人就餐,200 人住宿,是一個綜合性娛樂場所,提供“吃、住、行、游、購、娛”全方位、立體式服務。
中心區的蒙古包分別用成吉思汗及其將領、子嗣和影響蒙古歷史得重要人物的名字命名, 每個蒙古包的裝飾風格各不相同,每一個蒙古包都在訴說著不同的蒙古族重要人物的故事,講述著一段歷史,展示著不同的蒙古族風情。
景區娛樂活動:
⒈在景區您可以騎馬、騎駱駝、坐駱駝拉車,坐米勒乾車到牧民家中拜訪,與牧民一起進餐,一同擠牛奶,體驗純樸的民俗、民風,享受獨特的牧民生活樂趣。
⒉景區的遊玩項目還有馬隊迎賓、下馬酒、祭敖包、席間敬酒、講解全羊宴、獻哈達、騎馬、套馬、馴馬、賽馬、搏克、射箭、米勒乾車、騎駱駝觀光、民族服飾、和牧民拍照、訪牧戶。
⒊特別的是巴爾虎蒙古部落在呼倫貝爾首家推出天天進行的“魂系巴爾虎”民俗民風歌舞演繹篝火晚會,以收取門票形式,客人自願參加。
“魂系巴爾虎”晚會節目包括:蒙古族服飾表演、巴爾虎婚禮再現、蒙古長調、安帶群舞、筷子群舞、駿馬舞、蒙古特色獨舞、蒙古民歌演唱、馬頭琴演奏。篝火中演員會與遊客互動:共舞呼倫貝爾四少民族集體舞。
演員均為巴爾虎草原上的牧民,他們以樸實、優美、率真的表演會讓您近距離的感受和體驗原生態巴爾虎的民俗、民風。悠揚的蒙古長調、巴爾虎婚禮再現等會使您醉情醉意醉心,陶陶然樂不思歸。
地址:新巴爾虎左旗嵯崗牧場301國道旁,滿洲里以東36公里,位於301國道與滿洲里至額爾古納公路交界處。

頭飾

蒙古族婦女的頭飾多選用珊瑚、瑪瑙翡翠、珍珠、琥珀、金銀玉器等原料,精心製作而成。裝扮起來可謂珠簾垂面,琳琅璀璨。鄂爾多斯婦女頭飾,選料珍貴,工藝精湛,體積、重量超過其它地區;察哈爾婦女頭飾輕便秀麗、玲瓏;哲里木、昭烏達婦女頭飾多喜歡用釵、簪梳妝髮髻,增加了頭飾的絢麗;布里雅特、巴爾虎和阿拉善婦女頭飾也各具特點。
巴爾虎婦女頭飾巴爾虎婦女頭飾
巴爾虎婦女現代裝巴爾虎婦女現代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