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楚

巴楚

喀什地區巴楚縣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地處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北緣,東與阿瓦提縣、墨玉縣接壤,北與柯坪縣阿合奇縣毗鄰,南與麥蓋提縣皮山縣相連,西與伽師縣岳普湖縣阿圖什市相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楚
  • 外文名:BaChu
  • 地理位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
  • 所屬地區:中國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人口:26.5萬人
  • 面積:2.04萬平方公里
  • 政區劃分:縣
  • 耕地面積:69.7萬畝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地貌,氣候,資源,經濟概況,人民生活,工業,農業,財稅金融,商貿投資,社會事業,交通通訊,文教科技,體育衛生,地方產業,人文,發展思路,一個中心,

歷史沿革

西漢時屬古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尉頭國。 三國北魏時屬龜茲,隨屬疏勒。唐是安西都護府屬下的 “尉頭州”。宋又歸疏勒。元、明為察合台汗國、葉爾羌汗國、準噶爾汗國屬地。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屬喀什噶爾辦事大臣管轄範圍。光緒九年(1883年)成立瑪喇爾巴什直隸廳,歸喀什噶爾兵備道管轄。光緒二十九年(1902年),直隸廳改為巴楚州,劃歸莎車府管轄。民國二年(1913年)改州建縣,歸喀什行政區。解放後繼屬南疆行政公署管轄,1956年6月歸喀什專署管轄。
巴楚巴楚

行政區劃

全縣轄4鎮8鄉、5個農牧林場,186個行政村,13個居委會,境內駐有兵團農三師8個農牧團場。
政區人口面積:全縣總人口為38.22萬人(不包括兵團人口1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9萬人,占總人口的18.58%。總面積2.04萬平方公里。

地理環境

位置

喀什地區巴楚縣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地處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北緣,東與阿瓦提縣、墨玉縣接壤,北與柯坪縣阿合奇縣毗鄰,南與麥蓋提縣皮山縣相連,西與伽師縣岳普湖縣阿圖什市相接。

地貌

巴楚縣整個地勢從西南向東北傾斜,主要地貌特徵為沙漠、山地、洪積平原和沖積平原四大類組成。

氣候

屬溫帶大陸性乾燥氣候,年平均氣溫11.7℃。
巴楚巴楚

資源

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石油、鐵、銅、鈦、鉛、瑪瑙、紫晶石、金剛石、石灰石、石膏、岩鹽。野生植物資源有胡楊、蘑菇、甘草、羅布麻、大芸、麻黃等。

經濟概況

人民生活

實現巴楚生產總值10.6億元,工農業總產值11.5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9000萬元,農業總產值10.6億元。城鎮職工人均收入1362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80元。

工業

全縣現有工業企業29家。

農業

全縣現有耕地69.7萬畝,人均耕地2.6畝,糧食總產量達14.44萬噸,棉花總產量110萬擔。

財稅金融

完成財政收入3390萬元,地方稅收1656萬元,國家稅收383萬元。金融機構基本齊備,可以辦理國內一切資金往來業務。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達8.5億餘元。

商貿投資

現有各類商業經營網點2914個,從業人員4125人,實現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6834萬元,完成第三產業增加值30654元。累計吸收投資總額1.5億元。非公有制經濟保持強勁發展勢頭,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發展到5446戶,註冊資金8504萬元,完成產值2051萬元。

社會事業

交通通訊

境內交通便捷,國道314線、省道215線、南疆鐵路貫穿縣境,平均每百平方公里有公路6.5公里。1999年南疆鐵路全線貫通,巴楚火車站距縣城5公里,巴楚縣已成為喀什、克州、和田、西藏阿里地區的交通樞紐,以及南疆重要的客貨集散地之一,是喀什地區的東大門。全縣程控電話裝機3萬門,縣、鄉全部實現了光纖通訊。移動用戶已達到13.5萬戶(2011年數字)。城鄉電話普及率達到每百人65門。

文教科技

現擁有圖書館、文化館等文化機構。實現了村村通大喇叭,鄉鄉通閉路電視。有縣級電視台一座,縣級廣播電台一座,可播放32個頻道開(閉)路電視節目。全縣9 個鄉鎮建立了電視差轉台,12個鄉鎮開通了有線電視節目,9個鄉鎮建立了調頻廣播站,全縣廣播覆蓋率達到94%,電視覆蓋率達92%。現有各類學校141所,在校學生69694人,其中中等職業成人學校1所。國小入學普及率達99.99%,鞏固率為97.5%;中學毛入學率為107%,純入學率為73.2%,鞏固率為88%。2003年高考錄取270人,錄取率達88%。在國家、省市各類比賽中,多次獲獎。

體育衛生

有業餘體校1所,是刀郎舞的故鄉,城鄉盛行賽馬、叼羊、摔跤和球類運動。1987年4月被國務院命名為“全國體育先進縣”。全縣有各類醫療機構20個,每萬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8人,每萬人擁有病床位32張。

地方產業

以糧油、棉花、甘草、羅布麻、原鹽加工為主。

人文

有唐代尉頭州城遺址托庫孜色來,唐代謁者館遺址瓊梯木,唐代峰火台遺址“澤梯木”、“闊什梯木”、“尤木拉梯木”,清末恰爾巴格麻扎,夏河姑娘墳等。

發展思路

“十二五”期間,為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圍繞建設“喀什東部區域中心”,以社會進步和生態保護為前提,以抓援疆機遇承接發展為依託,以培育軟硬環境為基礎,以建設服務性政府為保證,以發展開放型經濟為支撐,促和諧、強基礎、創機制、搭平台、促承接、出品味,農業立縣、工業強縣、商貿富縣、開放活縣、科教興線,推動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逐步形成巴楚與東部合作共贏的格局。

一個中心

圍繞一個中心——以富民強縣為中心;發展兩個重點區域——以巴楚鎮、色力布亞鎮為中心的兩個區域經濟帶;依託三條線——南疆鐵路、314國道、215省道三條主要交通幹線;建設四個基地——國家優質棉基地、畜牧業生產基地、林果業生產基地、人工甘草種植基地;培育五個經濟成長點——棉花業、畜牧業、林果業、加工業、市場開發及商貿流通;構建六個產業——棉花產業、林果瓜菜產業、畜牧產業、甘草產業、羅布麻產業、旅遊業。經過不懈努力,全面完成“十五”計畫,預計到2010年實現巴楚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國民經濟成長速度達到15%以上。2005年,實現巴楚生產總值137400萬元,增長1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7400萬元,增長6.4%;第二產業增加值18300萬元,年均增長18.1%;第三產業增加值51700萬元,增長27.1%。財政收入4800萬元,增長23%。一、二、三產業比調整到60:16:24,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2000元。
巴楚蘑菇巴楚蘑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