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村鎮

巴村鎮

巴村鎮位於商水縣西部,與漯河郾城縣、駐馬店上蔡縣交界,交通便利,西鄰219省道,北鄰高速服務區,汾河穿過鎮區。全鎮共轄28個行政村,人口36463人(2017年),面積63.77平方千米(2017年),其中耕地68313畝,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巴村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河南省商水縣
  • 下轄地區:婁莊、小胡村、前黨、胡集、後黨、巴北等
  • 電話區號:0394
  • 郵政區碼:466135  
  • 地理位置:東經114°22',北緯33°32'
  • 面積:63.77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36463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半濕潤氣候
  • 機場:新鄭國際機場、周口通用機場(在建)
  • 火車站:周口火車站、項城火車站
  • 車牌代碼:豫P
  • 代碼:411623106
  • 特色小吃:盆麵條
沿革,行政區劃,農業產業化,城鎮化建設,特產,

沿革

1956年設巴村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改鄉,1988年改鎮。

行政區劃

巴村鎮下轄小胡村、巴南、前黨、後黨、胡集、董莊、小訾村、大訾村、西安莊、雙樓田、於莊、朱郭、張楊、大邵莊、黨寨、劉樓、巴北、袁吳徐、婁莊、楊樓、賈莊、司李家、上城、韓莊、黑朱家、西張莊、呂劉、崔莊28個行政村,42個自然村,206個村民小組。

農業產業化

巴村鎮是一個農業大鎮,鎮黨委、政府始終堅持把農業放在經濟工作首位。2001年全鎮發展優質專用小麥面積1.5萬畝,占麥播面積30%,間作套種模式發展到10餘種,面積達5.5萬畝,建成了沿城巴路、巴呂路套種示範基地。糧食生產喜獲豐收,總產達4371萬公斤,其中小麥總產量2250萬公斤,是歷史上第二個豐收年。大力發展畜牧養殖業,重點培育和扶植一大批養殖大戶,發展一大批養殖專業村,推動該鎮畜牧業生產向多元化、系列化方向發展。2001年全鎮生豬存欄42683頭,比1998年增長222%,黃牛存欄14856頭,比1998年增長75%,家禽存欄413986隻,比1998年增長39%,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比1998年增加了12個百分點。

城鎮化建設

鎮黨委、政府通過多渠道籌資,最佳化投融資結構,確保了一批重點項目建設的實施。投資115萬元,分兩期對東市場進行了全面改造,新修寬14米柏油路450米,寬8米的水泥路450米,新修下水道900米,硬化了連線商貿大街與東市場的糧食路,增加營業面積1.2萬平方米,可容納商戶150多家。投資120萬元改造南市場,新建營業樓88間,新增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動土3000餘方填平了柏油路兩側的垃圾溝。投資7.6萬元在商貿大街安裝了路燈,投資3萬元建成了秩序井然的停車場。大力開展了綠化、淨化、美化、亮化工程,城鎮建設的檔次明顯提升,輻射帶動功能明顯增強,小城鎮建設被評為縣先進單位。

特產

巴村鎮段家辣椒油,歷史悠久,始於西漢,盛行於東漢。據史記記載,西漢末年,社會動盪,民不聊生,農民起義爆發。東漢開國皇帝漢光帝劉秀與哥哥劉系寅起兵加入綠林軍,大戰路過商水縣巴村鎮。屯兵中,不慎偶得風寒,四肢乏力,臥床不起,當地農夫端上一碗紅通通的麻辣油盆麵條,劉秀頓時食慾大增,瞬間吃完,身出大汗,曰:“吾愈,痛快!再來一碗!從此以後,凡路過此地的高官貴族平民百姓自來品嘗。從而流傳至今,風靡四海。
巴村鎮段振中辣椒油系巴村鎮段家盆麵條調料之一,採用祖傳秘方,用芝麻、辣椒、八角、麻辣、胡椒、小茴、桂皮、沙仁、肉蔻、碧波、良姜、乾薑等二十多種中草藥精製而成。風味獨特,開脾健胃,增進食慾,老少皆宜,是您餐桌上的最佳調味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