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布·厄耳·曼德海峽

巴布·厄耳·曼德海峽

巴布·厄耳·曼德海峽位於阿拉伯半島與非洲大陸之間,全長50公里,曼德海峽己成為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三大洋的海上交通要道,西方有人稱它是世界戰略心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布·厄耳·曼德海峽
  • 外文名::Bab-el-Mandeb Strait
  • 簡稱:曼德海峽
  • 寬度::26-43公里
簡介,海峽概況,地質水文,航運水道,航運地位,戰略地位,

簡介

海峽全稱:巴布·厄爾·曼德海峽
簡稱:曼德海峽
英文名:Bab-el-Mandeb Strait
長度:50公里
寬度:26-43公里
深度:30-323公里
洲:亞洲;非洲
位置:阿拉伯半島、非洲大陸之間;溝通紅海;亞丁灣(印度洋)
國家:葉門、吉布地
沿岸氣候:熱帶沙漠氣候
重要性:溝通紅海、地中海和印度洋的要道
阿拉伯語中bab意為“門”,mande意為“流淚門”。因為此處風大浪高,狹窄礁多。航船常傾覆於此,以至船員航行至此便膽戰心驚甚至流淚,漁民出海則家屬為其安全哭泣,故得此名。它位於阿拉伯半島與非洲大陸之間,紅海出入亞丁灣的海峽。全稱“巴布·厄耳·曼德海峽”(Babelmandeb)。海峽長50千米,寬26~32千米,水深30~323米 。海峽入口處有幾個小島,其中較大者名丕林島,面積13平方千米,把曼德海峽分為東西兩條分峽。東條峽寬僅 3.2 千米,水深約30米,稱為小峽,是紅海進入印度洋的重要航道;西條峽寬約28.8千米,水深323米 ,稱為大峽,因暗礁、險灘多不便航行。曼德海峽及其附近地區在地質構造體系上屬東非大裂谷的東支北端,第三紀時因受非洲板塊和阿拉伯板塊分離作用發生地層斷裂沉陷而成 。地 峽形成後仍 然 在不斷地擴張、加寬,最近500萬年中每年擴張約2厘米。海峽地區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下形成熱帶沙漠氣候,終年炎熱高溫 ,8 月份表層水溫達27~32℃,成為世界上最暖的熱帶海峽之一。高溫增強了海水蒸發 ,而降水稀少 、周 圍很少河水補給 、海峽窄、淺,阻隔了與亞丁灣、阿拉伯海間海水交換,以致海峽中海水鹽度在38以上,成為世界上鹽度最大的海峽。曼德海峽北通紅海、南連亞丁灣,是大西洋通往印度洋最短航線上的必經航道,也是歐、亞、非三洲間海上交通貿易的重要航道。

海峽概況

在阿拉伯半島西南端與非洲大陸之間,有一條西北一東南走向、從紅海南端連線阿拉伯海亞丁灣的海峽,被世人稱為連線歐、亞、非三大洲的“水上走廊”曼德海峽。他又被人們稱為“危險海峽”。它是紅海的南大門,自古以來,就是溝通印度洋、亞丁灣和紅海的一條繁忙的商路。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後,海船由蘇伊士運河、紅海通過曼德海峽進入印度洋,進而通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太平洋西部的亞洲沿海一帶。

地質水文

曼德海峽及其附近地區在地質構造體系上屬東非大裂谷的東支北端,第三紀時因受非洲板塊和阿拉伯板塊分離作用發生地層斷裂沉陷而成。地峽形成後仍然在不斷地擴張、加寬,最近500萬年中每年擴張約2厘米。海峽地區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下形成熱帶沙漠氣候,終年炎熱高溫,8月份表層水溫達27~32℃,成為世界上最暖的熱帶海峽之一。高溫增強了海水蒸發,而降水稀少、周圍很少河水補給、海峽窄、淺,阻隔了與亞丁灣、阿拉伯海間海水交換,以致海峽中海水鹽度在38以上,成為世界上鹽度最大的海峽。
曼德海峽的洋流受北印度洋季風洋流的影響,6月-9月表層海水從紅海流向亞丁灣,11月-4月表層海水由亞丁灣流向紅海。夏季時,亞丁灣吹西南風,表層海水隨索馬里寒流向東流。曼德海峽南側水位低於北側,故形成自北向南流的水平補償流。冬季時,亞丁灣吹東北風,表層海水隨索馬里暖流向西流。同時冬季受副熱帶高壓控制,蒸發強烈。曼德海峽南側水位高於北側,故形成自南向北的風海流與密度流。底層洋流是由紅海流向印度洋的密度流。

航運水道

曼德海峽長18千米,寬25~32千米,在入口處有幾個小島,其中較大的是丕林島,面積為13平方千米。它是一個火山島,阿拉伯文為麥尤姆島。曼德海峽雖寬達30多千米,但被丕林島隔為東西兩條水道。
東水道即丕林島與阿拉伯半島之間的海峽寬3.2千米,水深30米,稱小峽。因該水道水深適宜,航道中很少島嶼、暗礁,是由紅海出入印度洋的主要水道。
西水道即為丕林島與非洲之間的海峽寬28千米,最大水深323米,稱大峽。西水道雖寬且深,但航道內灘多礁險,散布著一群名叫“七姊妹”的小火山島,船隻不便從這裡通航。在科學不發達的年代裡,航道測量和航標設定落後,不知有多少船隻在西水道觸礁沉沒。而東水道雖然航道乾淨,但因峽窄流急,也有不少航經這裡的船隻經常出事。所以提起曼德海峽,航海者都不免心涼肉跳。紅海附近的漁民,每逢出海捕魚採珠,送行的親人無不傷心落淚,擔心在途經曼德海峽時葬身魚腹,有去無回。每當客船航行至此,旅客們都不免提心弔膽,甚至悄然淚下。因此,人們把這個從古到今奪去無數人生命的險惡海峽稱之為“曼德海峽”,其全稱為“巴布·厄耳·曼德”,在阿拉伯語中意即“淚之門”。
雖然如此,但由於曼德海峽是連結印度洋和大西洋的紐帶,是往返兩大洋的捷徑,它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和最繁忙的海峽之一,每年都有兩萬多艘船隻通過。

航運地位

曼德海峽北通紅海、南連亞丁灣,是大西洋通往印度洋最短航線上的必經航道,也是歐、亞、非三洲間海上交通貿易的重要航道。曼德海峽是紅海的南大門,往返兩大洋的捷徑,它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和最繁忙的海峽之一,每年都有兩萬多艘船隻通過。

戰略地位

巴布·厄耳·曼德海峽位於厄利垂亞、葉門和吉布地之間。阿拉伯-波斯灣出產的原油必須經過這裡才能進入紅海和蘇伊士運河,最終運抵歐洲或美國的東海岸,這是指由南往北的北上航線。而由北向南的南下航線,則是通往亞洲的必經之路。自吉布地1977年獲得獨立以來,法國仍在這裡保留了一個軍事基地。這是法國最大的海外軍事基地,共駐紮了約2800名士兵。然而,自2002年之後,吉布地又建立起了一個屬於美國的“反恐基地”,約有1500名美國大兵,包括特種兵和海軍陸戰隊員、中央情報局特工等。這一基地與在紅海和印度洋上執行巡邏任務的美軍艦隊保持緊密的聯繫。正是依靠著這一特殊的戰略位置,吉布地總統伊斯梅爾·奧馬爾·蓋萊才得以在沒有任何競選對手的情況下於2005年4月8日順利獲得連任。此次選舉不僅沿用了1977年的選民登記冊,而且在投票當日出現了許多違規現象,但華盛頓對此沒有提出任何異議,箇中原因當然不言自明。
每一天,大約有350萬桶原油要從曼德海峽通過。由於曼德海峽還把握著進入蘇伊士運河的大門,因此對原油以外的其他貨物運輸也同樣重要。一旦曼德海峽關閉,所有的船隻只能從南非的好望角去繞行。一條橫貫沙烏地阿拉伯南北部的“東西輸油管道”,日輸油量達480萬桶,這對曼德海峽的北上航線有一定的分流作用,但曼德海峽的南下航線則一直擁堵。曼德海峽還存在著領土糾紛問題,厄利垂亞和葉門兩國都認為自己對曼德海峽北部的哈尼什群島擁有主權。1995年12月和1996年6月,兩國曾為爭奪該島的主權而發生短暫的軍事衝突,目前局勢已稍有緩和。至於葉門,自從2002年10月發生襲擊法國“林堡號”油輪的恐怖事件之後,政府加強了對輸油終端站的安全保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