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姆城堡

巴姆城堡

巴姆城堡,位於伊朗平原地帶的巴姆市。伊朗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大約形成於6000年前,曾是“絲綢之路”和“香料之路”的必經之地。城堡高約61米,占地20公頃,約建於薩珊王朝之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巴姆城堡
  • 地理位置:伊朗平原地帶的巴姆市
  • 占地面積:20公頃
  • 類型:伊朗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簡介,遺址建築,巴姆城,地理位置,基本信息,歷史,創建者和創建時間,建築特點和布局,價值,嚴重破壞,

簡介

伊朗的巴姆古堡是世界級的文化遺產,曾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土結構建築,歷史可追溯到2500年以前。它位於伊朗平原地帶的巴姆市。這裡是伊朗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大約形成於6000年前,曾是“絲綢之路”和“香料之路”的必經之地。通過作為當時巴姆與海外通商的重要港口———荷姆茲港,中國印度的商品源源不斷地被運到這裡。因此一些學者認為,巴姆堡一帶的絲織技術是從中國傳入的。
巴姆城堡巴姆城堡

遺址建築

位於巴姆市東北面的巴姆堡是地道的伊朗風格建築。估計建於薩珊王朝之前。據當地人介紹,由於古堡所在的環境非常乾旱,只有黃土,尋不到石頭,因此巴姆堡才被建成土坯結構。這座城堡高約61米,占地20公頃,長達3公里的土城牆把古堡圍繞其中。北面臨河,其他三面面對花園、居民區和農田。古堡內的城堡區建在一個土丘上,由居民區、馬廄、駐軍區和中央區等共5層建築構成。
巴姆堡的全盛時期在16至18世紀,當時居住在堡內的居民有1萬多。可惜由於時間久遠,又缺少詳細的歷史記載,至今人們仍無法了解當時古堡居民生活的具體情況。根據資料顯示,歷史上的巴姆堡是重要的軍事要塞,被用來監視周邊國家的一舉一動。這裡也曾充當過關押重要犯人的監獄。在1722年阿富汗的一次入侵後,巴姆在軍事上的地位逐漸衰落,但仍被用作軍事堡壘,1932年之後,巴姆堡被逐漸遺棄,但堡內的民宅和浴室等公共建築一直保存完好。

巴姆城

地理位置

巴姆位於伊朗克爾曼省首府克爾曼市東南195公里處,海拔1000米左右,處在盧特沙漠的邊緣,巴雷茲山脈和卡布迪山脈之間的平原上。從巴姆向東350公里就可到達阿富汗,而距離南部的波斯灣也只不過450公里。巴姆自古以來就是富有戰略意義的要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巴姆城堡

基本信息

巴姆地區總面積19480平方公里,總人口約20萬左右。這裡是人類文明起源較早的地區之一,在巴姆城城西10公里碧德侖小山發現的人類文明遺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也就是說,6000多年以前,巴姆及其附近地區就已經有人類居住了。由於地理位置獨特,巴姆城曾是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珠,它是該地區聞名的交通中心和商業中心。中世紀,巴姆通過絲綢之路將印度半島,印度洋地區,波斯灣阿拉伯海地區聯繫起來。或許是因為絲綢之路的影響,中世紀,巴姆的紡織業相當發達,其所產的紡織品質地優良,名揚整個伊斯蘭世界。

歷史

巴姆所在的克爾曼省是伊朗重要的省份之一。公元8世紀,一位著名的蘇非詩人說:“克爾曼是世界的心臟!”而這顆世界之心在歷史長河的源頭就開始跳動。
據一位生活在公元前4世紀的歷史學家記載,波斯塞勒斯大帝攻陷巴比倫王國之後,將巴比倫國王流放到克爾曼,最後死在那裡,且不論這段記載是否正確,克爾曼省在伊朗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的。
克爾曼省名字的由來,美國著名伊朗學家福瑞(R.Frye)在他的著作《波斯人的遺產》中提出這個地名最初來自居住在這裡的克爾曼人,而“克爾曼人”這個詞可能就是“日耳曼人”的異讀,這也印證了古波斯人的印歐民族屬性。
震前的巴姆城分為新城和古城兩部分。當地人稱古城為阿爾蓋·巴姆(Arg-e-Bam),意思就是巴姆城堡。城堡占地約6萬平方米,在沒被拋棄之前人口約一萬左右。古時候,這裡的人們居住在堅固的城堡里,當地人稱其為阿爾蓋(Arg)。
就歷史地位而言,如果說克爾曼是“世界的心臟”,巴姆古城就是連線心臟的主動脈,隨著心臟的跳動,它將奔騰不息的生命力注入到兩千多年的歷史。

創建者和創建時間

根據目前的考古資料,巴姆城堡的核心部分應該是建於公元前250年和公元224年之間,因為在城堡中發現了這一時期留下的印記如硬幣。傳說該城的建立者名叫巴曼(Bahman),他的父親是伊斯法汗(Es?fahnameh)地區富有傳奇色彩的國王伊斯法迪爾(Esfandiar)。但是,許多歷史學家更傾向於相信哈副塔文德才該城堡的創建者。如果真是這樣,巴姆城堡的建設時間應該是公元前250年和公元224年之間的中期或晚期。
據歷史學家考證,哈副塔文德起兵反抗統治他的王子並將其殺害,之後,哈副塔文德就在軍事要塞巴姆修築了一個城堡,這就是巴姆城堡。後來國王阿答西爾打敗了哈副塔文德,他摧毀了城堡的一部分建成拜火寺,不知為什麼,現在的人們認為拜火寺就是城堡里的瞭望塔,全城共有28座。
歷史上,成吉思汗的鐵蹄是否真的征討過巴姆?阿富汗軍隊是不是攻占過該地?
城堡地扼薩珊王朝的帝王們一直想要控制的商道。公元7世紀,阿拉伯帝國興起之後,該地區被阿拉伯人所控制,直到公元11世紀,該地區才被突厥族的塞爾柱人占領。據中國著名伊朗學專家李鐵匠教授介紹,蒙古族興起之後,元朝軍隊曾征討過這裡,《元史·西北地方志》就記載過蒙古族軍隊路過該城的情景。公元1722年,阿富汗侵犯者嘎爾齋伊族人攻陷了該地區。
歷史上,巴姆城堡被廢棄是很突然的,巴姆地區古代曾兩度遭到阿富汗的侵略,但是,阿富汗侵略軍並沒有進行大規模破環,因而城堡比較完整的保存了下來。侵略者被擊退之後,巴姆城的居民也沒有回到原城,而是在城東南另修建了一個新城,這就是巴姆新城,被稱為“阿爾蓋”的老城就被廢棄了。但是,直到150年前,也就是19世紀中葉,古老的巴姆城堡仍然得到較好地維護並且一直有人居住。根據《霍杜德·奧拉姆》(世界輿圖)一書以及10世紀以來流傳下來的資料來看,在該城堡2000年多年的歷史中曾幾次修繕。最近一次整修是在1953年,伊朗政府為振興旅遊業,對巴姆城進行過重修。自1993年以來,巴姆城堡的日常維護和整修工作由伊朗文化遺產組織負責。
近年來,巴姆城堡成為伊朗最著名的旅遊名勝之一,它不僅吸引了大批外國遊客,許多伊朗人也紛紛前來參觀。1993年,伊朗前總統拉夫桑賈尼首次遊覽了巴姆古城,對城堡的歷史價值,他給予很高的評價,同時,他敦促每一個伊朗人,在有生之年要參觀一次古堡,以此來加強自己的民族意識。
巴姆水資源很豐富,山頂的冰雪融水順著無數條暗渠(坎兒井)湧出,滋潤著一塊塊肥沃的土地。到了成熟的季節,這裡柑桔飄香,甜瓜流蜜,椰棗透紅。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巴姆出產的“莫亞法蒂”品牌的椰棗在整箇中東地區質量最好。的確,巴姆是伊朗發達的農業城市,居民主要收入來源於銷售棕櫚科產品,水果和蔬菜。巴姆是名副其實的“沙漠翡翠”。
近年來,其農業發展又趕上新的機遇,一個國際農產品市場已經在該城建好,這可以帶動該城農產品更快地走入國際市場。新建的克爾曼汽車公司也可為當地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近些年來,巴姆古堡歷史遺蹟帶動起來的旅遊業在地區經濟中的比例穩步上升,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震前,兩家旅行社已在運營,巴姆城已經建成的三個現代化的賓館為旅遊提供了良好的住宿條件。正在當地人滿懷希望以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新生活的時候,這場災難突然降臨,打碎了多少人的夢!

建築特點和布局

巴姆城堡建在高61米的小石頭山上,城堡長300米,寬200米,外形與中世紀歐洲大型古堡十分相似,只是建築材料不同,它不是用石頭而全部是以伊朗大沙漠特有的紅土為材料建設而成的。隨著時光的流逝,城堡紅土的顏色都已消退乾淨,除了偶爾一些泥磚砌出的簡單圖案,幾乎找不到別的任何變化。巴姆古堡的布局展示了古代伊朗的城市布局特色,最外部是護城的壕溝和城牆,然後是居民區。城堡內還有一圈圍牆,它將整個城堡分為外城和內城。與許多要塞城市一樣,外城是平民生活區和商業區,中心部分也就是內城,是全城最高的地方,那是統治者的居住區,是貴族的宮殿和兵營。
與外城相比,內城的建築都保存得更好。究其原因,一是當年內城比外城修築得更加堅固,二是近年來的修復也主要是在內城。巴姆城堡四周還築有長達3公里的圍牆,圍牆上修有城垛,每隔一定距離還建有瞭望塔,用來加強城堡的防衛。直到地震之前,整個巴姆城堡除了南面的一扇入口小門之外,別無其他進入古堡的途徑。巴姆城堡內有一座壁壘、一些薩法維朝代時的建築物、一座清真寺、一個大市場、一座名為恰郝爾·法斯爾的宮殿(亦即“四季宮”),還有一些古代的兵營和馬廄的遺蹟。

價值

作為歷史遺蹟,巴姆城堡具有獨特的歷史價值,它與伊朗的波斯波利斯王宮、雅典衛城、古羅馬廣場、巴黎的凡爾賽宮都不相同,那些遺址向人們展示的只是歷史的一段,而巴姆城堡中的一切展示給人們的卻是兩千多年不間斷的歷史。但是,誰又能想到,頃刻之間,2000多年的歷史都突然消失了,城內原有的一切建築已難覓蹤跡,只留下一片斷壁殘垣。

嚴重破壞

2003年12月26日清晨,伊朗東南部克爾曼省發生芮氏6.3級地震,約5萬人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中被奪去了生命。與人的生命同樣不能挽回的是,經歷過兩千年滄桑的巴姆古堡終於未能逃過劫難,在這次強震中也毀於一旦。
地震摧毀了當地超過80%的建築,巴姆古城堡受到嚴重破壞。200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入世界瀕危遺產名錄。此後,除了世界遺產委員會從世界遺產基金中以撥款形式對巴姆提供幫助,委員會還與《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相關締約方共同制定、實施拯救方案,並定期進行監測。
法國、義大利、日本等國家曾支援巴姆古城的重建。日本捐贈了130萬美元,創建了巴姆古城堡3D修復計畫以提高修復的精度;義大利資助了30萬美元,並派出專家小組修復巴姆的主塔;法國則提供了巴姆古城堡的地圖。此外,世界銀行提供了近2.2億美元的貸款,以支持古城修復項目和當地民眾生活條件的改善。
經過近10年的努力,今天的巴姆古城已經從廢墟中走出。世界遺產中心和諮詢機構的評估結果顯示,締約國已經完成了2011年監測後的剩餘任務,達到了預期保護目標。這是一個國際社會保護世界遺產的成功案例,但世界遺產委員會表示,該遺產地仍然脆弱,尤其是在控制違法建設、有效維持遺產景觀緩衝區、實現修復的一致性以及確保古蹟安全方面,還需要付諸更多努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