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核細胞

巨核細胞

巨核細胞(Megakaryocyte)是骨髓中的一種從造血幹細胞分化而來的細胞,是正常骨髓中的一種能生成血小板的成熟細胞,核很大,但數量非常少,研究起來非常困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巨核細胞
  • 外文名:Megakaryocyte
  • 種類:四類
  • 位置骨髓中的一種從造血幹細胞分化
簡介,分類,生理功能,相關疾病,

簡介

是正常骨髓中的一種能生成血小板的成熟細胞,前身為顆粒巨核細胞。該細胞體積巨大,成熟的巨核細胞邊緣部分破裂脫落後形成血小板。每個巨核細胞平均能生成2000個(200--7700個)左右的血小板。

分類

巨核細胞系統有原始巨核細胞、幼稚巨核細胞以及巨核細胞和血小板。
(1)原始巨核細胞:胞體較大,直徑l5~30μm,圓形或不規則形。胞核較大,圓形,不規則,核染色質呈粗大網狀,排列緊密,核仁2~3個。胞質量較少,不均勻,邊緣不規則,染深藍色,無顆粒,核周著色淺淡。
(2)幼稚巨核細胞:胞體明顯增大,直徑30~50μm,外形常不規則。胞核不規則,有重疊或扭轉,核染色質呈粗顆粒狀或小塊狀,排列緊密,核仁可有可無,胞質量增多,染藍色或淺藍色,近核處呈淡藍色或淺粉紅色,出現少量天青胺藍顆粒。
(3)巨核細胞:
①顆粒型巨核細胞: 胞體甚大,直徑40~70μm,有時可達100μm,其形態不規則。胞核較大,形態不規則,核染色質較粗糙,排列緊密呈團塊狀,無核仁,胞質極豐富,染粉紅色,夾雜有藍色,質內含有大量細小的紫紅色顆粒,常聚集成簇,但無血小板形成。
②產生血小板型巨核細胞: 胞體巨大,直徑40~70μm,有時可達100μm,胞核不規則,高度分葉狀,核染色質呈團塊狀。胞質呈均勻粉紅色,質內充滿大小不等的紫紅色顆粒或血小板。胞膜不清晰,多呈偽足狀,其內側及外側常有血小板的堆集。
③裸核型巨核細胞: 產生血小板型巨核細胞的胞漿解體後,釋放出大量血小板,僅剩一胞核,稱之為裸核。
(4)血小板:胞體很小,直徑僅2~4μm,呈星形、橢圓形、逗點狀或不規則形。胞質染淺藍色或淡紅色,中心部位有細小紫紅色顆粒,但無細胞核。

生理功能

巨核細胞雖然在骨髓的造血細胞中為數最少,僅占骨髓有核細胞總數的0.05%,但其產生的血小板卻對機體的止血功能極為重要。每個巨核細胞均可產生1000-6000個血小板。
生成血小板的巨核細胞也是從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分化發展來的。造血幹細胞首先分化生成巨核系祖細胞,也稱巨核系集落形成單位(colony forming unit-megakaryocyte,CFU-Meg)。祖細胞階段的細胞核內的染色體一般是2-3倍體。當祖細胞是2倍體或4倍體時,細胞具有增殖能力,因此這是巨核細胞系增加細胞數量的階段。當巨核系祖細胞進一步分化為8-32倍體的巨核細胞時,胞質開始分化,內膜系統逐漸完備。最後有一種膜性物質把巨核細胞的胞質分隔成許多小區。當每個小區被完全隔開時即成為血小板,一個個血小板通過靜脈竇竇壁內皮間的空隙從巨核細胞脫落,進入血流。
巨核細胞增殖、分化的調節機制類似於紅細胞系生成的調節,至少受兩種調節因子分別對兩個分化階段進行調節。這兩種調節因子是:巨核系集落刺激因子(Meg-CSF)和促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
巨核系集落刺激因子是主要作用於祖細胞階段的調節因子,它的作用是調節巨核系祖細胞的增殖。骨髓中巨核細胞總數減少時促使該調節因子的生成增加,Meg-CSF是一種低分子糖蛋白,分子量約為46000,它與促血小板生成素具有完全不同的免疫學性質。
促血小板生成素也是一種糖蛋白,當血流中血小板減少時,促血小板生成素在血液中的濃度即增加。該調節因子的作用包括:
①增強祖細胞的DNA合成和增加細胞多倍體的倍數;
② 刺激巨核細胞合成蛋白質;
③增加巨核細胞的總數,結果增加了血小板的生成。根據去腎大鼠出現血小板減少時血液中促血小板生成素的濃度不增加的事實,推測腎是產生促血小板生成素的部位。
巨核細胞病態造血
①淋巴樣小巨核細胞呈類圓形,直徑5-8μm,幾乎不見胞漿;核圓形且多凹陷,似淋巴細胞,其與淋巴細胞的區別在於其胞漿常有毛狀或泡狀突起似撕紙狀,強嗜鹼性呈雲霧狀,少有顆粒;核多偏一側,染色質濃集,結構不清,通常無核仁。
②單圓核小巨核細胞呈橢圓莆形,直徑10-20μm,胞漿量比淋巴樣小巨核細胞增多,有突起及偽足,漿內有紫紅色塵土樣顆粒,周邊常有血小板附著。
③多圓核巨核細胞直徑約10-40μm,胞漿與單圓核小巨核細胞類似;細胞核多至10餘個。
④大單圓核巨核細胞直徑20-40μm,胞漿內充滿塵土樣顆粒。核圓形或橢圓形,常偏位。
⑤多分葉巨核細胞直徑大於40μm,除核分葉過多外與一般成熟巨核相同。
⑥類正常巨核特點為胞漿中顆粒減少,核不規則,可分葉過多或多圓核。
紅細胞發育時,巨噬細胞可吞噬晚幼紅細胞脫出的胞核,並為紅細胞的發育提供鐵質等營養物質。

相關疾病

巨核細胞白血病
本病是由於巨核細胞大量增殖而引起的惡性疾病,甚為罕見。見於任何年齡,男女比例不定,2/3病例有全血細胞減少,可伴血小板膜受損及功能缺陷。早期肝脾淋巴結腫大罕見。本病繼發骨髓纖維化多見,骨髓乾抽,活檢中巨核細胞及網狀纖維增生。
診斷本病主要依據是骨髓及周圍血中異常增多的巨核細胞,以原巨核為主,並出現較多異常小原巨核細胞,骨髓中原巨核細胞>30%。電鏡下原巨核細胞漿中細胞器豐富,細胞表面有泡狀或結節狀突起,而微絨毛和皺褶狀突起極少。
血小板過氧化酶(PPO)是巨核細胞系分化中最早出現的酶標記,特異性強,可藉助電鏡PPO反應檢查發現;PPO反應呈現在巨核細胞的近核膜處及內質網上,此可與髓過氧化酶主要在高爾基體胞漿顆粒上不同而區別。
血小板糖蛋白是巨核細胞-血小板系統的特異性標誌,抗糖蛋白Ib抗體識別較成熟的巨核細胞,抗糖蛋白Ⅱb/Ⅲa抗體可鑑定幼稚及分化差的巨核細胞。此外有21號染色體的異常。
骨髓巨核細胞成熟障礙
巨核細胞成熟障礙常被認為是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骨髓檢查的典型改變,在臨床工作中發現結締組織病、脾功能亢進巨幼細胞性貧血等疾病也可以表現為外周血小板減少,骨髓巨核細胞成熟受阻。骨髓細胞增生低下,增生重度低下; 白細胞粒細胞減少,以分葉核核、桿狀核及晚幼粒細胞為主,中幼粒細胞極少; 幼紅細胞紅細胞減少,以中幼及晚幼紅細胞較明顯,成熟紅細胞大小、染色、形態正常; 粒紅比>(正常)參考值範圍, 其他特徵:巨核細胞數減少,淋巴細胞增多,漿細胞亦增多。 周圍血象全血細胞降低,淋巴細胞相對增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