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地形,料敵制勝

原典

夫地形者①,兵之助也。料敵制勝,計險隘遠近②,上將③之道也。知此而用戰者必勝④,不知此而用戰者必敗。故戰道必勝⑤,主曰無戰,必戰可也⑥;戰道不勝,主曰必戰,無戰可也⑦。故進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⑧,而利合於主⑨,國之寶也⑩。

註解,譯文,古語智慧,智慧故事,

註解

① 地形者,兵之助也:地形的審用,是用兵作戰的重要輔助條件。助,輔助,輔佐。
② 計險隘遠近:指考察地形的險要,計算道路的遠近。
③ 上將:賢能、高明之將。
④ 知此而用戰者必勝:知此,懂得上述道理。用戰,指揮作戰。
⑤ 戰道必勝:戰道,作戰具備的各種條件,引申為戰爭的一般規律。戰道必勝,指根據戰爭規律分析,具備了必勝的把握。
⑥ 必戰可也:即言可自行決斷與敵開戰,毋需聽從君命。
⑦ 無戰可也:即拒絕君命,不同敵人交戰。
⑧ 唯人是保:人,百姓、民眾。保,保全。此句謂進退處置只求保全民眾。
⑨ 利合於主:指符合、滿足國君的利益。
⑩ 國之寶也:即國家的寶貴財富。

譯文

地形是用兵打仗的輔助條件。正確判斷敵情,考察地形險易,計算道路遠近,這是高明的將領必須掌握的方法,懂得這些道理去指揮作戰的,必定能夠勝利;不了解這些道理去指揮作戰的,必定失敗。所以,根據分析有必勝把握的,即使國君主張不打,堅持打也是可以的;根據分析沒有必勝把握的,即使國君主張打,不打也是可以的。所以,戰不謀求勝利的名聲,退不迴避失利的罪責,只求保全百姓,符合國君利益,這樣的將帥,才是國家的寶貴財富。

古語智慧

正因為地形和環境對戰爭的勝負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強調一定要充分運用地形這個重要的輔助條件,依託地形判斷敵情,善於運用各種地形實施戰術安排。同時要動態地去思考問題,因地制宜,揚長避短,注意優勢和劣勢的轉化,保證我方在戰爭中保持優勢,立於不敗之地。
這裡的地利,在政治行為中表現為“道”,政治之於國家,需要得到人們的支持。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都是同樣的道理,不管是任何國家的政治行為能夠得到人們的支持,就是得到了有利的勢力,政行到得人心,政局穩定,統治者也穩坐寶椅,國家自然蓬勃發展。
對於戰爭來說地理形勢影響戰爭的勝負,對於企業來說,地理優勢影響著企業的發展。優勢的地理環境,意味著生產成本的降低,運輸成本的降低,協作能力的提高,生產效率提高,市場認可速度快……因為地理優勢能帶給企業如此多的好處,企業必須要將地理納入發展戰略要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

智慧故事

馬援借地平諸羌東漢建武十一年(35 年)夏天,光武帝任命著名的軍事家馬援為隴西郡太守。馬援一上任,便整頓兵馬,派步騎三千人出征,以平定當時老在邊疆騷擾百姓的羌人。首先馬援在臨洮擊敗先零羌,殺得羌人數百,還獲馬牛羊一萬多頭。在不遠處守塞的羌人雖然有八千多,但是看到馬援如此善戰,於是聞風喪膽,只好歸降於他。
但是羌人其他部落並沒有歸降,而是認為自己占領者有利地勢,應該奮力抵抗。為完全平息邊疆事端,馬援率兵出戰,但當時羌人占有利地勢。鑒於這樣的情概況,馬援率部暗中抄小路襲擊羌人營地,羌人沒有預料到漢軍會從後邊偷襲,見漢軍突如其來使得全軍驚慌失措,連忙地逃入唐翼谷中。馬援乘勝追擊,羌人逃離到唐翼谷中後,率精兵聚集北山堅守。仔細觀察地形之後,馬援設了一個“空城計”,一方面讓部分兵力在北山假裝要正面攻擊;另一方面自己率兵抄小路從後面使用騎兵攻擊。一邊吶喊,一邊放火,聲勢浩大,一下就將敵人唬住了。羌人不知有多少漢軍襲來,紛紛潰逃。此戰,馬援不戰而勝。接而,馬援發現金城破羌以西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可以充分利用此地種植糧食,若不奪下便是強壯他人實力,削弱自己。於是又釋放居民,耕織、建造工事,還派羌族豪強楊封說服塞外羌人,漢羌友好共處,共同開發邊疆。從此漢朝破羌以西和諧安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