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黨

工業黨

工業黨(Industrial party)就是技術黨(Party of Technology),是一群以堅持生產力水準來決定人類社會形態發展的人的代名詞。工業黨堅持認為先進的社會意識形態應建立在先進的生產力水平上,因此不斷提升社會整體生產力是人類發展的核心動力;這是區別其他非工業黨群體的重要標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工業黨
  • 外文名:Industrial party
  • 別稱:技術黨
  • 定義:堅持技術體系水準決定人類社會
背景介紹,工業,工業氣質,概念,名字淵源,核心群體,文化歷史觀,社會責任,

背景介紹

工業

工業(industry)是社會分工發展的產物,經過手工業機器大工業現代工業幾個發展階段。在古代社會,手工業只是農業的副業,經過漫長的發展,工業一詞逐漸演變為指採集原料,並把它們在工廠中生產成產品的工作和過程。

工業氣質

氣質,在《辭海》里釋為:人的相對穩定的個性特點和風格氣度。指詩文清峻慷慨的風格。基本解釋:
氣質是根據人的姿態、長相、穿著、性格、行為等元素結合起來的,給別人的一種感覺,就是氣質,氣質是用來形容人的,而相對而言,形容場所的各種感覺,則是用氣氛來形容。而工業氣質所指的是具備工業化時代特徵的人所擁有的,對於工業製成品有特別敏感性和鑑賞力,對於現代大工業體系,技術體系,技術標準的敏感性,並把這種敏感性帶入到日常生活的細節里,帶入到生產勞動和創造中,帶入到文藝作品創作的主旨里,形成構建在工業化時代里的人所具備的特殊素質。

概念

工業黨(Industrial party)的核心架構和判定標準就是基於以上概念而而產生的。
工業黨本身就是技術黨,是以堅持技術體系水準決定人類社會形態發展的群體的代名詞。在中國“工業黨”有多了比較特別的含義,這是和中國近現代和當代社會發展分不開的。中國2019年處於社會轉型期,也一直處於工業化大發展時期。中國的工業黨群體就是伴隨著樣的社會背景而產生的。雖然工業黨是用技術來衡量社會發展水準,但在中國,其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民族主義情結,有著強烈的強國願望。

名字淵源

工業黨一詞的淵源或者說來源是受到王小東先生的文章《中國的工業化將決定中國與世界的命運——兼論“工業黨”對決“情懷黨”》。
摘要: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通過實現工業化來一雪恥辱的決心是無比強烈舉世罕匹的,再得益於祖先的遺產,這令我們擁有了完成工業化的最核心的財富:全球最多的高素質勞動力。中國的工業化,除了有利於本國人民之外,還要讓所有第三世界國家也享受到工業化的成果,這應該是中國的普世價值。但是主流知識分子卻因自己的知識結構問題,“情懷”至上,成為絆腳石,這是中國前進途中面臨的最大阻力之一。
軍事理論研究者,央視和鳳凰衛視特約軍事評論員宋曉軍先生也多次在自己的文章里闡釋了“工業黨”這個概念

核心群體

工業黨的核心群體主要涵蓋了社會各階層的和生產力有關係的人或人的集合體。

文化歷史觀

工業黨強調技術是文化的靈魂,技術體系即文明體系這一原則。從技術發展角度探索人類歷史各個階段的發展。以技術邏輯解讀歷史事件、以技術製成品為證據探究歷史真相。人類崛起於自然,通過技術發展改變了行為模式,創造了文明。文化離不開具體技術,文明通過技術體系展現。人類歷史上的各個階段的文明,都是通過具體的技術實物、技術手段,承上啟下,綿延發展。一個強勢的文明,其代表是先進的技術和豐富的技術製成品;文明間的交流亦是通過技術交流,製成品傳播來完成的。在人類歷史上,強勢文明社會往往通過壓倒性的技術力量,徹底完全地將處於技術落後階段的弱勢文明社會納入到自己的體系中來,這一過程中產生的各種主被動溝通產生了“侵略”“反侵略”、“融合”“反融合”的概念。中國近代史上的黑暗時期,就是由於技術體系發展停頓,階段性的落後於西方所造成。但是隨著對先進技術的不斷引進、學習,尤其是在20世紀50年代開始的全面工業化建設2019年,中國已經在技術發展、科學體系建設上開始擺脫西方桎梏,形成新的高度;正面的、積極的參與到國際社會的競爭與合作中來。從整個人類歷史發展上看,東西方文明體系正在向著一個更有前景的方向融合著。但任何融合或合作必有主導,技術體系先進的一方理所當然的成為階段性的主要引導者。暫時落後的一方不必氣餒,學習技術使用技術創新技術是整個人類歷史周而復始螺旋上升的主動力。強勢文明若不能保持其技術體系的先進就會落後,弱勢文明在技術突破拉動技術體系整體上升之後亦會轉敗為勝,刺激-反應-發展-突破是所有文明的共同特徵,競爭與鬥爭是所有文明體系必然面對的挑戰。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也是貫穿人類文明發展史的客觀存在,不以人的主觀為轉移;而單純的道德說教是一種文過飾非的手法,更容易導向宗教迷信類精神鴉片而麻痹和削弱社會競爭力。人類就是這樣從野蠻到文明,人類社會就是這樣從低級到高級。(這部分內容由“天祥宋瑞”編輯修訂)

社會責任

在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2019年,在已開發國家已經形成事實上的市場壟斷局面的前提下,開發中國家僅依賴傳統自由市場機制無法建立完整的大工業體系。那種期盼由市場機制自動、自發地實現國家富裕的願望不過是一個幻想。開發中國家經濟的落後不是由於缺乏“看不見的手”的市場機制,那些建立了純粹市場經濟的很多國家仍然未改變落後狀況就是很好的例證,其實落後的根源在於缺乏與現代工業經濟相適應的大工業體系。開發中國家的大工業體系無法通過和已開發國家市場機制商業競爭和自由貿易來建立,而只有通過政府力量和計畫經濟集中國家人力、物力、財力來實現。只有這樣,才能擺脫對已開發國家的依附,掌握國家經濟命脈主導權,才有機會占居世界經濟利益高地。
1、現有市場機制是以已開發國家產業體系為標準的實踐理論
2、落後的根源是缺乏完整的大工業體系
3、西方不允許落後國家建立大工業體系
4、建立完整的大工業體系才是中國強大的重要道路
5、西方經濟學已成為阻止落後國家走向富強十分巧妙的理論工具;
中國的大勢是工業化,而且要把這個工業化推向全世界,不可阻擋。在這個大勢當中,未來的中國社會變動,你叫它革命也好,叫它改革也好,或者你叫它什麼別的東西也好,總之,中國的發展都不會因為社會上瀰漫的反工業化思潮而停止不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