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瑪格麗特·杜拉斯創作中篇小說)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工地》是法國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創作的中篇小說,收錄於小說集《成天上樹的日子》中。

《工地》中杜拉斯重拾有關夫妻問題的主題。開始並不認識的兩位男女,經過反覆,最後終於結合在一起。他們認識時,男的看見女的從一處墓地走來。那位女子的美麗吸引了男子的目光,多方努力後他終於引起了那女子的注意,原來她對他也有好感,於是雙雙墜入情網。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工地
  • 作品出處:小說集《成天上樹的日子》
  • 文學體裁:中篇小說
  • 作者:【法】瑪格麗特·杜拉斯
  • 字數:約16000
內容簡介,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小說的主人公是一個男人和一個年輕女孩,作者沒有表明他們的身份,甚至連姓名也未提及。他們在同一個地方度假,下榻在同一家旅店。旅店附近有一處工地,工人們正在修建圍牆。故事始於男女主人公在工地前的邂逅,女孩坦言這個奇怪的工地讓她感到恐懼,她甚至因此想要離開旅店。此後的十幾天中,男人默默地觀察著女孩,卻從不與她攀談,直到再次在工地前相遇,他們又就此交換了一些看法。幾天后,工程結束了,男人和女孩在工地附近的湖邊第三次邂逅,仿佛也完成了愛情的醞釀過程。

作品鑑賞

《工地》中男人與女孩的三次邂逅,都是在工地或工地附近這一特殊空間發生的,從描寫的敘事功能上看,它們標誌著人物的愛情從萌生,醞釀,到成熟的過程。
《工地》中也有人物心理層面的描寫。男女主人公初次相遇之後的兒天中,他們雖然沒有交談,但男人總是利用旅客們共同用餐的時機來仔細觀察女孩,而晚上則思考他所發現的細節。可以看到他的心理活動有一個發展過程:他起先覺得女孩的實際形象與他想像中的形象存在差距,後來卻欣喜地發現女孩越來越接近他想像中的形象,一步步朝著他所希望的方向發展。這種有些“刻意為之”的心理描寫在杜拉斯的其他作品中也常常可以見到,與傳統小說不同的是,它的功能並不是推動情節發展,相反,是為了延緩情節發展的節奏。在杜拉斯的小說世界中,人物相互接近的過程必須遵循一種緩慢的節奏,一種必然等待。這是對將要投入的感情的一種不確定性;是明知某些事情必將發生,卻故意延緩其進程的一種樂趣;更是建立在明智的基礎之上的一種耐性。

作者簡介

瑪格麗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1914-1996),法國小說家、劇作家、電影導演,本名瑪格麗特·多納迪厄,出生於印度支那,十八歲後回法國定居。她以電影《廣島之戀》(1959年)和《印度之歌》(1975年)贏得國際聲譽,以小說《情人》(1984年)獲得龔古爾文學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