嶗山林場

嶗山林場

嶗山林場始建於一九五0年三月,為山東省第三大國有林場。1992年,被林業部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總面積11.27萬畝,森林覆蓋率為64%,林木總蓄積量為50萬立方米,維管植物有160科、734屬、1442種,占山東省植物種類的三分之二,被譽為青島的綠肺和後花園。

嶗山林場(嶗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位於東經120度25分,北緯36度09分,地處青島市區近郊。東、南瀕臨黃海,西、北與民眾山地毗連。嶗山林場為嶗山風景區管理局處級事業單位。嶗山林場機關下設三科一隊,三科為生產技術科、森保科、林政科,一隊是嶗山林場森林消防大隊;基層設八大林區,分別為:流清林區、太清林區、巨峰林區、棋盤石林區、仰口林區、北九水林區、華樓林區、夏莊林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嶗山林場
  • 外文名:Laoshan Forest Farm
  • 位於:東經120度25分,北緯36度09分
  • 林地面積:7500公頃
  • 年平均降雨量:約800mm
  • 年平均氣溫:11.9℃
林場地理環境,林場歷史,嶗山林場的資源概況,自然條件,林分況狀,林場各部門,

林場地理環境

東、南瀕臨黃海,西、北與民眾山地毗連。
全場分東、西兩片:東片大,以嶗頂為中心,有北九水、仰口、太清、流清河、巨峰、棋盤石六大林區,面積92000多畝;西片面積較小,有華樓林區、夏莊林區和嶗山林場苗圃,面積18000多畝。兩片相距10餘公里。嶗山林場總面積11.2萬畝,其中裸岩地4萬畝,有林地7.2萬畝。森林覆蓋率為68%。
林場環境林場環境
嶗山林場於1950年建場。1992年8月由嶗山風景區代管。1992年被國家評為國家級森林公園。1998年,根據上級檔案精神,嶗山林場直屬景區管委會管理,現有幹部職工近300人。2000年,嶗山風景區被評為國家4A級文明風景區。2001年,嶗山林場被國家劃定為國家級公益林試點區。2011年1月被國家評為5A的風景名勝區。

林場歷史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至1922年間,德國日本相繼侵占膠澳,各設林務署,專司嶗山林務。中國收回青島後,於1923年將青島市林務署與李村農事試驗場合併為青島市農林事務所,下設林科分管嶗山林業。至青島解放前,皆沿此制。建國後,自1950年起嶗山的林業隸屬嶗山林場管理。1954年3月,嶗山郊區人民政府始設農林科,1959年設定農林局。嶗山林場下設嶗東、北九水、流清河、太清宮、夏莊等5個管理區。1992年,嶗山林場由嶗山風景區管委會代管。
嶗山森林保護由來已久,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萊州府頒布《護持嶗山廟林文告》,規定嶗山各山場經僧道交納賦稅者,其所有樹木應歸本廟管理,官民不得採伐,如本廟需用木樹,也必須報官察明,方準砍伐。此文告鐫為碑文,放置在嶗山明道觀。1898年,德國侵占膠澳後,曾訂護林法規,執法嚴酷,曾有因私折樹木一枝而被斷其一指者。日本侵占膠澳後,對護林頒有禁令,又在嶗山設森林保護區警署5所。1922年,中國收回膠澳,於李村農林事務所設林警40名。1923年5月,膠澳商埠農林事務所頒布《禁令》和《森林保護規則》,《禁令》規定:“凡入林獵捕鳥獸、採摘花果樹枝、吸菸、拋火種、放火、砍伐等,均列究辦範圍。”但自日本第二次侵占嶗山至1949年解放前的10餘年間,因兵禍、災荒,嶗山的林地幾乎被破壞殆盡。建國後,實行封山護林和植樹造林,1963年嶗山林場成立森林警察隊,具體負責林區的護林防火業務,1967年森林警察撤銷。“文化大革命”期間,嶗山林木又一度遭到破壞。為此,嶗山縣先後發布《護林布告》、《山林管理辦法》、《護林公約》,建立護林組織,設專人聯防,並規定每年清明封山,秋分開山。1979年,國家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保護法(試行)》後,嶗山地區制訂了林木保護管理措施,各部門聯合成立了護林辦公室,使山林的管理走上了法制軌道。
1992年,嶗山林場由嶗山風景區管委會代管後,景區管委會每年撥專款用於山林的撫育、保護和管理,林業管理工作的力度進一步加大。嶗山林場設“三科一所”(森保科、生技科、林政科和林場派出所)。每年在景區內組織大規模的植樹活動,突出重點,合理規劃,引進了五角楓等樹種,並加強了對低產松林的改造,使森林覆蓋率逐年增加。至1997年,有林地11.2萬畝,有林面積7.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67%。
1993年景區管委會成立了護林防火指揮部,組織了防火專業隊、突擊隊、預備隊三類隊伍,總計4000餘人,組成了由景區各遊覽區管理處牽頭,公安、聯防及駐景區單位參與的護林防火聯防網路,並逐步健全了護林防火責任制,完善了防火預案。1995年被評為山東省護林防火先進單位。1997年被山東省林業廳評為省林業工作先進單位。
為害嶗山林木的病蟲害種類繁多,其中主要有松毛蟲、松乾介殼蟲、金龜子、午毒蛾蝙蝠蛾花布燈蛾刺蛾栗癭蜂栗大蚜、球蚜等。嶗山森林,松樹居多,防治松林害蟲,歷來都很受重視。嶗山林木蟲害在解放前曾有兩次較大發生:1916~1917年,蔚竹庵林區松毛蟲為害,人工捕捉松毛蟲14000多萬條;1923年,山區內蟲害猖獗,人工捕捉松毛蟲2600多萬條。1952年前後,王哥莊和北宅山區松林地發生毛蟲災害,1962年流清河與夏莊兩林區亦受蟲害,前後兩次均用化學農藥防治,效果顯著,但同時也殺傷了害蟲天敵,破壞了生態平衡。1952年,太清宮林區發現一種松乾介殼蟲,受害松林先垂枝枯萎,終致全林毀滅,為害極大,1958~1969年先後連續10年用農藥大面積防治,雖基本控制住災害,但終未徹底根除蟲源。1973年,嶗山林場採用以松毛蟲桿菌防治松毛蟲的生物防治法,經連續試驗,效果很好,既殺死害蟲,又保護了害蟲天敵。之後,連續10年林區內雖有害蟲但未成災。
為適應嶗山旅遊發展的需要,景區管委會從1997年開始逐步推動景區山林由用材林向風景林的轉化。1998年,開展了風景林規劃設計工作。聘請南京林業大學等學院的專家教授成立規劃設計小組,經過野外考察、論證,對景區已經或計畫開發的遊覽景點、路線進行了初步設計。

嶗山林場的資源概況

自然條件

嶗山林場地處膠東丘陵區。東高西低,除主峰嶗頂海拔1133米外,一般多在400—800米之間。沿海岸線長30公里。年平均氣溫11.9℃, 年日照平均時數2622.3小時,年平均降雨量約800mm,屬典型的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嶗山林場以主峰(嶗山巨峰)為分水嶺,白沙河、流清河、八水河、泉心河均發源於嶗頂,流長約50公里。其中有嶗山水庫、大石村水庫、三水水庫、曉望水庫等,嶗山水庫庫容5000萬立方米,匯水面積47.8平方公里。
岩石以花崗岩為主,局部地段夾雜有片麻岩斑岩等。土壤為棕色森林土,以沙壤為主,適於營造用材林、水源涵養林和針、闊葉用材及水土保持林。嶗山林場自然植被屬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區。植物種類繁多,共有約159科724屬14變種。其中草本植物有約1000種。主要的喬木有:黑松赤松落葉松、刺槐、櫟類、山櫻水榆花楸等。另有一些溫帶樹種,如遼東榿、遼東櫟椴樹等。由於地形複雜,又受海洋性氣候的影響,亞熱帶常綠樹種也有分布,如紅楠山茶野茉莉等。灌木有胡枝子白檀、山杜鵑、天目瓊、繡線菊等。藤本葛子菝葜南蛇藤野葡萄等。草本有:禾本科莎草科菊科毛茛科等一些多年生草類。
嶗山林場的林木資源發揮了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美化環境、調節氣候和維持生態平衡的重要作用。

林分況狀

嶗山林場原以天然赤松及櫟類次生林為主,並有相當面積的灌木林,後經多年改造和更新造林,全部是人工林。主要樹種有落葉松黑松刺槐赤楊、櫟類等,多為純林,部分是不規則的株間及小塊狀混交。林分結構比較單一,多數林分長勢良好,密度均勻,林相整齊,已鬱閉成林出材,森林生態效益發揮較大。
(1)落葉松:共四種。嶗山林場引種落葉松及櫟類次生林為主,是全國引種最早的地區之一。現北九水林區海拔500米的蔚竹觀院內尚有一株60餘年生,高15米,胸徑50厘米的大樹,長勢很好。是嶗山林場引種日本落葉松的最早歷史記錄。
嶗山林場先後共引進日本落葉松、黃山落葉松、興安落葉松華北落葉松四種,經試驗,逐步篩選出最適於嶗山生長的是日本落葉松。
(2)黑松:多為五十年代人工林,是嶗山林場的主要樹種之一。一般分布在海拔600米以下,可做耐乾瘠和抗海風、海霧的造林先鋒樹種和綠化環境的良好樹種。以夏莊林區、嶗西林區面積最大。
(3)赤楊:有赤楊(遼東榿)、日本赤楊兩種。多分布於山溝和水濕的坡腳,大樹集中在大車子汪和公司的馬場。在生長的前兩至三代,生長快、材質輕脆,保土效果好,易於更新的速生樹種,同時在高山於落葉松混交的主要樹種。但從最近幾年來看,赤楊的生長情況不是很好,生長勢較差。
(4)刺槐:多分布於海拔700米以下,為多代萌生純林,均以帶、塊狀與黑松混交,沿山坡、山溝分布,一般生長良好。
(5)櫟類:以麻櫟、栓皮櫟為主,散生或小塊狀與落葉松、黑松混交,垂直分布達海拔900米以上,以太清林區面積最大。
(6)竹林:嶗山林場以淡竹為主,次為剛竹,多分布於寺廟周圍。
(7)其他樹種:嶗山林場自建場以來,除引種落葉松成功外,還曾先後引種國內外不同樹種達200餘種,在豐富嶗山樹種資源、發揮生產效益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並獲市科技成果獎。主要有日本花柏、水杉、柳杉、紅松、金錢松、油桐、茶樹、火炬松、濕地松、檫木等。(註:張坡引種園內有幾十餘種不同的引種樹木,詳細資源見太清林區引進樹種資料)。

林場各部門

嶗山林場為嶗山風景區處級事業單位。嶗山林場機關下設三科一所,三科為生產技術科、森保科、林政科,一隊是嶗山林場森林消防大隊;基層設八大林區,分別為:流清林區、太清林區、巨峰林區、棋盤石林區、仰口林區、北九水林區、華樓林區、夏莊林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