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光煒

崔光煒

崔光煒(1924.06~2012.08),男,山東臨淄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原航空工業部副部長、黨組成員(部長級醫療待遇)。新中國航空工業建設的開拓者之一。新中國航空工業民品工作的開拓者、組織者和領導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崔光煒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山東臨淄
  • 出生日期:1924年6月
  • 逝世日期:2012年8月
  • 職業:原航空工業部副部長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新中國航空工業建設的開拓者之一
  • 主要成就:航空工業民品開拓者組織者領導者
  • 性別:男
人物履歷,人物生平,人物成就,為完成發動機修理向製造過渡做出貢獻,為了落實“三個一代”的發展戰略目標,非航空產品工作的開拓者、組織者和領導者,深受廣大幹部職工愛戴和尊敬的老部長,人物評價,

人物履歷

崔光煒(1924年6月~2012年08月07日),山東臨淄敬仲鎮許家屯人。原航空工業部副部長、黨組成員,大專學歷。
1939年11月,參加革命工作。
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山東省清河區專員公署秘書處統計股股長,
山東省渤海區行政公署秘書科科長、辦公室第一副主任,
山東省人民政府民政廳秘書室主任,
中共中央山東分局辦公廳秘書室副主任、第四室副主任等職。
1954年,任瀋陽航空發動機修理廠總機動師、黨委書記。
1958年,任成都航空發動機廠黨委書記。
1970年後,任西安航空發動機廠黨委副書記、革委會副主任、黨委書記,
陝西省國防工辦副主任,
貴州省國防工辦副主任兼貴州航空工業基地黨委第一書記。
1978年,任第三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兼貴州航空工業基地黨委第一書記。
1980年,任第三機械工業部副部長、黨組成員。
崔光煒夫婦崔光煒夫婦
1982年,任航空工業部副部長、黨組成員。
1985年,任航空工業部特邀顧問。
1988年,任航空航天工業部特邀顧問。
1990年,離休。
1990年,曾擔任中國包裝技術協會副會長、中國食品包裝機械協會副會長、航空工業質量協會理事長。
1991年,在中國航空工業創建40周年時,獲特別榮譽獎。
2012年8月7日,因病醫治在北京逝世。

人物生平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原航空工業部副部長、黨組成員崔光煒同志(部長級醫療待遇),因病醫治無效,於2012年8月7日13時2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崔光煒同志崔光煒同志
崔光煒同志1924年6月出生於山東臨淄。1939年11月參加革命工作,青少年時期曾擔任第五區兒童團團長,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清河區專員公署秘書處統計股股長,渤海區行政公署秘書科科長、辦公室第一副主任,山東省人民政府民政廳秘書室主任,中共中央山東分局辦公廳秘書室副主任、第四室副主任等職。
1954年,崔光煒同志調到航空工業系統工作,任瀋陽航空發動機修理廠總機動師、黨委書記;1958年任成都航空發動機廠黨委書記;1970年至1976年,任西安航空發動機廠黨委副書記、革委會副主任、黨委書記,陝西省國防工辦副主任;1976年任貴州省國防工辦副主任兼貴州航空工業基地黨委第一書記;1978年任第三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兼貴州航空工業基地黨委第一書記;1980年任第三機械工業部副部長、黨組成員;1982年任航空工業部副部長、黨組成員;1985年任航空工業部特邀顧問;1988年任航空航天工業部特邀顧問。
在瀋陽航空發動機修理廠工作期間,他組織全廠職工全力援助瀋陽航空發動機廠、西安航空發動機廠、遠東機械廠和空軍吉林修理廠的建設,在完成噴氣發動機由修理向製造過渡的任務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擔任工廠總機動師時,他組織領導對上千台新設備逐一進行質量檢查,組織安裝、調試、移交生產;對所需各種非標準設備,組織進行設計製造;迅速建立健全機動系統,並開展工作;保證全廠的風、水、電、氣動力供應;努力學習蘇聯經驗,建立各項規章制度。
在成都航空發動機廠工作期間的建廠過程中,他一絲不苟地執行“邊基建、邊試製、邊生產”的方針。與廠領導班子一起,帶領全廠職工完成了建廠和渦噴6發動機轉廠試製工作。1959年完成了從瀋陽航空發動機修理廠支援6000多名幹部職工、390多台金屬切削設備及其他必需物資到成都航空發動機廠的任務。1964年10月,成都航空發動機廠生產的渦噴6發動機通過國家驗收,1965年試生產150多台。崔光煒同志在加強工廠政治思想工作和企業管理方面做出了顯著成績,受到上級領導機關的肯定和表彰。
在“文化大革命”中,崔光煒同志受到衝擊。1970年恢復工作,調西安航空發動機廠任黨委副書記、革委會副主任,1974年任廠黨委書記。他組織全廠職工堅持生產,維持工廠的正常秩序。
在擔任貴州省國防工辦副主任兼貴州航空工業基地黨委第一書記期間,他與基地其他領導成員一起,撥亂反正,整頓組織,整頓產品質量,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突出解決了殲6甲飛機及其發動機設計和生產定型中暴露出來的各種質量問題。同時還對貴州航空工業基地的組織體制進行了調整改革,實行廠、所結合,科研、生產統一管理,收效顯著,這些措施尤其對黎陽公司在渦噴7、渦噴13發動機改進改型工作上取得巨大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
擔任第三機械工業部和航空工業部領導後,崔光煒同志先後分管飛機局、發動機局、機載設備局、生產調度局、質量局、物資局等部門的工作。中央軍委任命崔光煒同志為航空產品定型委員會副主任,協助主任抓航空產品的定型工作。1979-1980年,崔光煒同志率團考察法國、美國的直升機公司,提出引進法國“海豚”直升機製造專有權,在中國生產直9直升機的建議,經部黨組批准實施。他在完成“兩七(殲7Ⅱ、運7)兩八(殲8、運8)”飛機等新產品研製、定型和貫徹軍民結合方針、開展民品生產等工作中都有所建樹。他主持確定了重點企業民品發展的技術改造項目,引進先進技術,建成百餘條民品生產線,包括汽車、機車、製冷設備、新型紡織機械、食品加工機械、醫療器械、菸草機械等,使航空工業民品產值每年遞增30%左右。
1990年,崔光煒同志離休後,擔任中國包裝技術協會副會長、中國食品包裝機械協會副會長、航空工業質量協會理事長。在航空工業創建40周年時,獲特別榮譽獎。
崔光煒(中)到航空企事業單位考察工作崔光煒(中)到航空企事業單位考察工作

人物成就

為完成發動機修理向製造過渡做出貢獻

崔光煒同志1924年6月24日出生於山東省淄博市。少年學生時期生活在魯東革命根據地,開始在黨的領導下做民眾救亡工作,1938年任區兒童團團長,1939年11月參加革命,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山東參加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1942年前後,在抗日戰爭極其艱難困苦複雜的環境下,他組織領導抗日力量參加反掃蕩武裝鬥爭,鞏固和擴大了革命根據地,為抗日戰爭取得最後勝利做出貢獻。建國前後,他曾任清河區專員公署股長,渤海區行政公署科長,山東省民政廳秘書室主任,中共中央山東分局辦公廳秘書室第四室副主任等職。 1954年,為支援國家重點建設,他調入航空工業,從此轉入工業戰線的領導崗位工作。在瀋陽航空發動機修理廠任總機動師期間,組織領導了在建廠期間上千台設備安裝、調試、移交生產,受到部肯定。1956年,在擔任瀋陽發動機修理廠黨委書記期間, 他組織幹部職工學習蘇聯航空工業管理經驗,建立各項規章制度,為完成發動機修理任務轉向製造發動機過渡作出了貢獻。1958年,部決定籌建成都發動機廠,委任他為成都發動機廠黨委書記並領導主持組建工作,在建廠工作中與其他廠領導一起,帶領全廠職工實施邊建廠、邊試製、邊生產的方針,次年完成了建廠工作並開始試製。1964年完成試製通過國家驗收轉小批生產,由於在組織試製生產和確保質量安全等諸方面管理工作取得顯著成績,受到部的肯定和表彰。在“文革”中他受到衝擊,至1970 年恢復工作,調西安發動機廠任黨委副書記、書記同時任陝西省工辦副主任工作。在此期間,他堅持戰備生產,維持工廠正常秩序。1976年12月調任貴州航空工業基地任第一書記兼任貴州省工辦副主任,他與基地其他領導成員一道,深入企事業調查研究,進行撥亂反正和整頓組織,在抓新產品試製中實行廠所結合,科研生產統一管理,解決了飛機和發動機設計和生產定型中暴露出的各種問題,尤其是在試製生產定型的幾種發動機改進改型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扭轉了一度被動局面。
1978年至1985年,崔光煒調任航空工業部副部長、黨組成員和經中央軍委任命為航空產品定型委員會副主任,分工負責部軍民品生產、供銷、質量工作,分管生產調度局、飛機局、發動機局、機載設備局、質量局和物資局等部門的工作。他認真學習領會和貫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和鄧小平同志提出的“軍民結合、平戰結合、軍品優先、以民養軍”等一系列黨中央方針政策,認真貫徹落實部黨組提出的航空產品“三個一代” 發展戰略目標, 努力做好“ 軍轉民、內轉外” 工作,出色完成分管的任務。在他主持下,航空產品多個機型經試製、定型等項工作陸續轉批生產,完成了更新換代任務,提供給空海軍裝備了部隊,取得了豐碩成果。非航空產品從開拓起步階段發展到規劃成長階段,形成以微車、機車和製冷設備三大支柱產品等六大類產品的基礎,並開始取得效益,扭轉了航空工業經濟被動局面。在這一偉大轉折時期,崔光煒副部長所承擔任務不僅異常繁重,而且具有緊迫性、探索性和開拓性。1985年後任部顧問工作,仍重點協助一線部領導抓民品發展工作至1990年離休。離休以後曾出任中國包裝機械協會副會長,中國食品包裝機械協會副會長、航空工業質量協會理事長等職,繼續關心和支持航空工業發展。

為了落實“三個一代”的發展戰略目標

崔光煒副部長在1978年至1985年任職期間,正值航空產品處於更新換代任務十分繁重時期 ,有“兩7兩8”多種機型經過試製、試驗、試飛和通過設計定型、生產定型先後轉批生產並裝備部隊時期。這一段時間,他分工負責全部航空產品生產、質量和供應工作,在工作中日理萬機、不辭勞苦,認真負責、一絲不苟,組織有關司局和廠所按計畫如期完成了艱巨的更新換代任務。
為落實部黨組提出的“三個一代”發展戰略目標,部領導決策引進新型直升機,並決定由崔光煒副部長任團長率團於1979年12月赴美國貝爾公司考察貝爾直升機,此行後不久法國有關方面很快就做出積極回應,並派團來華訪問三機部表示有意同中方合作。1980年4月,崔光煒副部長又率團赴法國宇航公司考察,經多次主持組織有關人員就技術先進性、經濟可行性和部件返銷、整機出口、定點等方面問題對比分析討論,提出引進法國“海豚”直升機方案並以專題報告報部黨組,經部最後決策以技貿結合方式引進法國宇航公司和透博梅卡公司的發動機。此後又經過艱苦的談判,於當年7月以技貿結合方式簽訂引進生產權的契約並報國家有關部門,於當年10月兩國政府批准生效。在國產化後正式命名為直9直升機及渦軸8、三軸兩器,並安排多個企業試製生產有關配套產品,同時將這一系列產品納入部指令性計畫,開始引進資料國產化和消化吸收工作並試製、試驗、設計定型、生產定型和改進改型工作。在試製生產過程中,他多次率機關有關人員赴企業檢查工作和解決處理問題,使試製生產工作按計畫進度進行。直9的引進、試製、生產和改進改型取得成功,將我國直升機由50年代末提高到80年代初水平,至今仍可在此平台基礎上開發新機型。這是我國首次從西方已開發國家引進航空產品及技術,從而突破了我國航空工業以蘇聯航空體系發展的模式,走出一條全新發展道路……這些寶貴經驗為後來引進航空產品工作和開展對外貿易工作起到借鑑的作用。
為解決新機研製至批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崔光煒副部長多次帶領部機關和廠所有關人員赴國家計委、經委、國防科工委等國家有關部門和總參、空海軍機關匯報有關情況和陪問他們視察相關企事業單位,以取得更多理解和更大支持。1979年崔光煒副部長和呂東部長一起陪同王震副總理視察貴州幾個國防工業基地,其中考察了011基地飛機和發動機有關企事業單位,在現場召開多個座談會聽取匯報。王震副總理在貴陽各國防工業機關、企事業領導和省直機關幹部大會講話,使與會幹部受到很大鼓舞。通過王震副總理此次貴航之行使011系統三線建設進一步得到國家和地方更多的關懷和支持。1980年,崔光煒副部長陪同空軍領導考察了四川和貴州兩地航空工業企事業單位,檢查了新機試製和批生產情況,密切了部與空軍關係,進一步得到空軍對航空工業更多的支持。
在任航定委副主任期間,崔光煒副部長多次同航定委領導成員中的總參、國防科工委和空海軍領導同志溝通情況,並陪同他們赴企業進行考察指導,為定型工作做出很多貢獻。1983年沈飛殲8全天候飛機定型時,他提前趕到沈飛檢查定型工作的準備情況,請公司領導和有關人員分別召開了座談會,為定型會議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在定型會議期間邀請遼寧省和瀋陽市領導,陪同總參、國防科工委、空軍、海軍領導和國家計、經委有關領導同志參觀生產線,觀看試飛表演,聽取定型工作匯報,使該機如期通過了定型。

非航空產品工作的開拓者、組織者和領導者

上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正值改革開放初期,由於航空軍品任務處於更新換代階段,大部分單位處於“吃不飽”和“找米下鍋”的狀態,開始探索“軍轉民、內轉外” ,非航空民品進入艱難的開拓起步階段。1978年至1980年,崔光煒副部長多次下基層除了認真檢查和處理航空產品試製及生產中需協調問題之外,用了很多時間就航空工業的民品開發和生產問題進行了大量調查研究。在此期間,他提出要發揮航空工業企業的技術和產品開發優勢,從眾多的民品中篩選出技術先進和有市場發展前景的項目建立生產線擴大生產,為召開部民品工作會議做了大量前期準備工作。1980年2月,改革開放後第一次民品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討論制定了1981年至1985年民品發展規劃﹙草案﹚,規劃中明確了主要民品56項,主要有汽車及零部件、機車、家用電器和各種機械類,將汽車和機車列為規劃重點,並制定產值目標,提出規劃項目要建立必要的生產線和設計機構,上報備案,同時決定將民品列為部指導性計畫,從此“自攬民品” 階段過渡到指導性計畫管理階段。
1980年3月,國家機械委根據當時我國汽車行業“缺重少輕” 狀況,在下發各部委的《全國汽車工業調整改組方案》檔案中指出“三機部可選擇輕型車中適合品種和高級旅遊車” 產品開發。根據機械委《方案》要求和部民品工作會議精神,崔光煒副部長即組織有關人員就汽車產品發展方向和規划進行專題研究討論,批准有關司局和企業組成兩個考察團赴日本有關汽車公司進行考察,通過考察和分析我國當時汽車行業形勢和我部發展汽車產品的相對優勢,提出“讓開大路、占領兩廂” 的發展方針,決定不上輕型車,開發技術含量比較高、國內有較大市場需求的微型汽車和高級旅遊車並確定了具體車型和定點工作,先後引進了樣車開始測繪設計和試製生產,上報國家有關部門備案。針對汽車技術和生產規律的特點,為了儘快生產出優質產品,於1983年經他組織討論決定並上報國家有關部門批准,先後引進日本鈴木ST90製造技術和以技貿結合方式引進日本日野RR172SA旅遊車,還批覆南飛、南發、黎明、金城等多個企業以不同方式引進或開發生產50、70、100、125和750機車等項目,同時開發了紡織機械類、食品包裝類和工具機設備類等六大類產品,到1984年基本形成非航空產品發展格局。在此基礎上不斷總結經驗,提出以“技術相通、工藝相近” 的產品開發思路,並逐步確定汽車、機車、製冷設備為航空工業民品三大支柱產品。
鑒於航空產品與各種非航空產品混線生產不易管理,生產體制和配套體制也不同,崔光煒副部長提出,發展民品生產要在充分利用原有條件下分線生產線,逐步形成以“挖潛為主、填平補齊”技術改造實施方針。由於在這段時間大部分單位尚處在經濟困難時期,部也拿不出很多資金支持企業發展民品,籌集技改資金成了燃眉之急,他多次與各地方領導溝通商談支持貸款並獲得圓滿解決。在“五五”末期和“六五”期間,在微車、微發和幾個機車項目都是通過“挖潛為主,填平補齊” 方針和在資金上採取“多渠道籌措” 辦法進行技術改造,形成適度批量生產能力,打下了發展基礎。
1985年,部黨組討論決定部機關設立民品司,由各局分散規劃管理非航空產品統一由民品司規劃管理,航空工業非航空產品也由開拓起步階段過渡到統一規劃發展管理階段,開始統一組織編制國家首批非航空產品技術改造規劃。在1985年11月召開首屆軍民結合企業技術改造工作會議上,我部有42個項目列入國家重點技術改造規劃,二批又列入53項,兩批合計95項,總投資為13億元,重點投入汽車、機車和製冷設備項目,使三大類重點民品生產能力初具規模。民品產值從1978年1億元,占總產值6.5%,到1985年17億元,占42%,到1990年又提高到35億元,占57.4%,基本上扭轉了航空工業經濟困難被動局面,開始踴現出一些優秀企業和知名品牌。截至1998年軍轉民技改項目共實施6批,航空工業共列入242項,累計總投資75億元,形成一大批民品生產能力,1998年民品產值達264.6億元,占總產值的78.2%,大部分企事業基本建成軍民結合型企業,民品生產取得了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了更好發展非航空產品項目,崔光煒副部長十分重視發展和各行業關係,鼓勵和支持各企事業參加各行業組織和各行業活動,1990年前後大部分企業按開發生產的民品項目參加了歸口行業組織並參行業活動,有的成為理事單位,主持和參加編制產品標準。在這一時期民品中微型汽車發展較快的項目,通過引進技術提高了產品質量,通過技術改造增加了生產能力,從1983年投入生產,1985年年產已達5500輛,約占全國微車總產量18%,成為生產微車主要集團之一。在同年10月由部與中汽總公司聯合組織新車新機國家鑑定會,國家有關部門、行業和地方給予很大支持,崔光煒副部長親自出任鑑定委員會主任,中汽副總師藍英任副主任,邀請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國防科工委、國家計委領導到會並講話,還邀請交通部、機械部、一汽、中汽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吉林大學等81個單位組成6個專業組並通過鑑定。1995年微型客貨車產量為7.8萬輛,占全國29.8%,2000年產量23.5萬輛,占全國43.1%,一直處於發展趨勢。機車項目是民品項目中投資少效益大的項目, 從1980年至1996年在產量上是增長趨勢,1996年年產超百萬輛,產值上占民品產值較大比重,按1998年統計,產值占民品產值31.8%,投入產出比高達1︰14.2。
崔光煒副部長是航空工業民品工作的開拓者、組織者和領導者,從開拓起步到規劃成長直到快速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付出了大量心血,乃至離休後仍繼續關心、支持民品發展工作。

深受廣大幹部職工愛戴和尊敬的老部長

崔光煒副部長是1938年投身中國革命事業的老同志、老領導,從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年代到和平建設時期的70餘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具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忠於黨、忠於祖國和人民,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思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科學發展觀,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具有很高的政治水平,堅強的黨性和組織紀律觀念,堅持原則,顧全大局,一切以黨的事業為重,不計個人得失。他重視理論學習,具有很高的政治理論水平,理論聯繫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講真話、辦實事。在任職期間正值我國改革開放初期,他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宣傳執行鄧小平同志和黨中央“十六字方針”、“調整、改革、整頓、提高” 等一系列方針政策並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去;他對待工作認真負責,細緻和嚴謹,一切從實際出發,善於聽取不同意見,工作作風民主。他作風樸實,光明磊落,襟懷坦蕩,淡泊名利,一切以黨的事業為重,不計個人得失。他生活儉樸,為官清廉,公私分明,不謀私利,對家人和身邊工作人員嚴格要求。他聯繫民眾,平易近人,深入基層,關心體恤民眾疾苦,並熱心為民眾解決實際困難,深受廣大幹部職工的愛戴和尊敬,是我們永遠懷念和學習的。

人物評價

崔光煒同志的一生,是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的一生,是為航空工業建設與發展無私奉獻的一生,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他熱愛工作、熱愛生活、努力學習,在長期的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工作有魄力,思路清晰,事業心很強,在型號研製工作中盡心盡力,克服困難,努力完成上級交給的工作任務;他堅持原則,實事求是,對黨忠心耿耿,不計較個人得失,一切以黨的利益為重;他作風正派,艱苦樸素,關心民眾,平易近人,嚴於律己,克己奉公,深受航空工業系統廣大幹部、職工的愛戴和尊重。他的優良品質和作風,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我們永遠懷念他。
崔光煒(中)考察法國直升機公司崔光煒(中)考察法國直升機公司
崔光煒同志是黨的優秀幹部,是新中國航空工業建設的開拓者之一。我們為失去這樣一位好同志、好乾部深感悲痛。我們沉痛悼念崔光煒同志,要化悲痛為力量,學習他忠誠黨的事業的優秀品質,學習他勇於開創的革命精神,學習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高尚品德,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