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元略

崔元略

崔元略,唐代大臣。今聊城人。第進士。更辟諸府,累遷京兆尹,徙左散騎常待。因與崔植素有隙,崔植當國後,被貶黔南觀察使,兼御史中丞。後轉任鄂州刺史、鄂岳都團練觀察使。唐長慶四年(824),拜大理卿。敬宗初,還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後為御史劾奏,遷任戶部侍郎。太和三年(829),轉戶部尚書,次年判度支。五年(831)檢校吏部尚書,出為東都留守、畿汝防禦使。是年,又遷滑州刺史、義成節度使。卒後贈左僕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崔元略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聊城
  • 出生日期:824
  • 職業:進士
人物經歷,家庭情況,

人物經歷

與弟崔元式皆有文名,進士出身。被諸節度使府所聘,元和八年(813年),拜殿中侍御史。十二年,遷刑部郎中、知台雜事,擢拜御史中丞。累遷京兆尹,徙左散騎常待。820年,唐穆宗即位,他與宰相崔植不合,因懷疑崔植為了排擠他而讓他出使党項,遂以生病推辭不去,被貶黔南觀察使。轉鄂州刺史、鄂岳都團練觀察使。長慶四年(824年)入京拜大理卿。敬宗時復為京兆尹,825年遷任戶部侍郎,被諫官彈劾父事內常侍崔潭峻。次年被京兆尹劉棲楚彈劾他在任京兆尹時修東渭橋時貪贓,被罰俸一月。829年,文宗朝升戶部尚書,830年,判度支,831年,檢校吏部尚書,出為東都留守、畿汝等防禦使,同年十月遷任滑州刺史、義成軍節度使,十二月卒,贈尚書左僕射
  • 史籍記載
崔元略,博陵人。祖渾之。父儆,貞元中官至尚書左丞。元略舉進士,歷佐使府。元和八年,拜殿中侍御史。十二年,遷刑部郎中、知台雜事,擢拜御史中丞。元和十三年,以李夷簡自西川征拜御史大夫,乃命元略留司東台。尋除京兆少尹,知府事,仍加金紫。數月,真拜京兆尹。第二年,改左散騎常侍。
穆宗即位,命元略使党項宣撫。辭疾不行,出為黔南觀察使、兼御史中丞。初,元略受命使党項,意宰臣以私憾排斥,頗出怨言。宰相崔植奏曰:“比以聖意切在安撫党項,乃差元略往使。受命之後,苦不樂行,言辭之間,頗乖去就。豈有身忝重恩,不思報效?苟非便己,即不肯行。須有薄懲,以肅在位,請出為黔中觀察使。”初,崔植任吏部郎中,元略任刑部郎中知雜。時中丞改京兆尹,物議以植有風憲之望。元略因入閣,妄稱植失儀,命御史彈之。時二人皆進擬為中丞,中旨果授元略,植深銜之。及植為相,元略以左散騎常侍使於党項;元略意植之見排,辭疾不行。被譴出。逾年,轉鄂州刺史、鄂岳都團練觀察使。長慶四年,入為大理卿。
敬宗即位,復為京兆尹,尋兼御史大夫。以誤征畿甸經赦免放緡錢萬七千貫,為侍御史蕭澈彈劾。有詔刑部郎中趙元亮、大理正元從質、侍御史溫造充三司覆理。元略有中助,止於削兼大夫。初,元略有宰相望,及是事,望益減。
寶曆元年,遷戶部侍郎。議者以元略版圖之拜,出於宣授。時諫官有疏,指言內常侍崔潭峻方有權寵,元略以諸父事之,故雖被彈劾,而遽遷顯要。元略亦上章自辨,且曰:“一昨府縣條疏,台司舉劾,孤立無黨,謗言益彰,不謂詔出宸衷,恩延望外。處南宮之重位,列左戶之清班,豈臣庸虛,敢自乾冒。天心所擇,雖驚特進之恩;眾口相非,乃致因緣之說。”詔答之曰:“朕所命官,豈非公選?卿能稱職,奚恤人言!”然元略終不能逃父事潭峻之名。
寶曆二年四月,京兆府以元略前任尹日為橋道使,造東渭橋時,被本典鄭位、判官鄭復虛長物價,抬估給用,不還人工價直,率斂工匠破用,計贓二萬一千七百九貫。敕云:“元略不能檢下,有涉慢官,罰一月俸料。”時劉棲楚自為京兆尹,有覬覦相位之意。元略方在次對,又多游裴度門,棲楚恐礙己,以計摧之,乃按舉山陵時錢物以污之。
太和三年,轉戶部尚書。四年,判度支。五年,檢校吏部尚書。出為東都留守、畿汝等防禦使。是歲,又遷滑州刺史、義成軍節度使。十二月卒,廢朝三日,贈尚書左僕射。子崔鉉

家庭情況

祖父崔混之,同州司士參軍,贈司空。父崔儆是貞元年間尚書左丞,贈太師。
  • 兄弟
崔元受
崔元式
崔元儒
  • 子孫
長子:崔鉉,字台碩,武宗時宰相
孫:崔沆,僖宗時宰相
孫:崔汀
孫:崔潭
孫:崔沂
第四子:崔鐬(816年—862年),位元組卿,宋州刺史、博陵縣男
孫:崔袞
孫:崔輈
孫:崔軒
孫:崔牙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