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崙錦雞兒

崑崙錦雞兒

崑崙錦雞兒(學名:Caragana polourensis Franch.)是豆科、錦雞兒屬小灌木,多分枝。樹皮褐色或淡褐色,嫩枝密被短柔毛。假掌狀複葉有4片小葉;托葉宿存;葉柄硬化成針刺;小葉倒卵形,先端銳尖或圓鈍。花梗單生,被柔毛;花萼管狀,萼齒三角形;花冠黃色,旗瓣近圓形或倒卵形,有時有橙色斑;子房無毛。莢果圓筒狀,先端短漸尖。

分布於中國新疆、甘肅、西藏。生於低山、河谷、山前平原、乾旱山坡、山坡灌叢、山前沖積扇平原帶、沖積扇緣乾溝、低山山麓路邊石質鹽漬化荒漠帶及亞高山坡地。

花入藥;有祛風除濕、健脾化積、補益肝腎的功效;用於風濕痹痛、腰膝酸痛、食積停滯、小兒疳積、肝腎不足之月經不調、白帶、虛損等症。牛、羊採食,是良等飼用植物。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近種區別,生長環境,分布範圍,育植技術,主要價值,保護現狀,

形態特徵

小灌木,高30-50厘米,多分枝。樹皮褐色或淡褐色,無光澤,具不規則灰白色或褐色條棱,嫩枝密被短柔毛。假掌狀複葉有4片小葉;托葉宿存;長5-7毫米;葉柄硬化成針刺,長8-10毫米;小葉倒卵形,長6-10毫米,寬2-4毫米,先端銳尖或圓鈍,有時凹入,有刺尖,基部楔形,兩面被伏貼短柔毛。
花梗單生,長2-6毫米,被柔毛,關節在中上部;花萼管狀,長8-10毫米,寬4-5毫米,萼齒三角形,基部不為囊狀凸起,密被柔毛;花冠黃色,長約20毫米,旗瓣近圓形或倒卵形,有時有橙色斑,翼瓣長圓形,瓣柄短於瓣片,耳短,稍圓鈍,龍骨瓣的瓣柄較瓣片短,耳短;子房無毛。莢果圓筒狀,長2.5-3.5厘米,粗3-4毫米,先端短漸尖。花期4-5月,果期6-7月。

近種區別

崑崙錦雞兒和吐魯番錦雞兒Caragana turfanensis (Krasn.) Kom.)為近緣種,它們的形態學特徵極其相似,二者間區別僅在於吐魯番錦雞兒的嫩枝和子房無毛。

生長環境

生於低山、河谷、山前平原、乾旱山坡、山坡灌叢、山前沖積扇平原帶、沖積扇緣乾溝、低山山麓路邊石質鹽漬化荒漠帶及亞高山坡地,海拔1300-3200米。在中國新疆烏恰地區,崑崙錦雞兒和吐魯番錦雞兒經常和瀕危常綠灌木小沙冬青Ammopiptanthus nanus (Popov) S. H. Cheng )生長在一起。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新疆(天山南坡及崑崙山北坡的庫車、拜城、阿克蘇、阿圖什、烏恰、喀什、且末、于田、策勒、和田、墨玉、皮山、葉城)、甘肅(祁連山北坡的山丹)、西藏。

育植技術

  • 種子採集
種子在原生境自然群落中的健康植株上採集。將採集的莢果充分混勻放置在白色尼龍網袋中,在通風良好的室內晾乾1周,然後將自然開裂莢果的種子保存在室溫(相對濕度為25-36%,溫度為21-29℃)條件下的牛皮紙袋中,直至育苗。
  • 移苗
育苗土壤為灰漠土,移苗前將土壤翻耙均勻,土質基本一致。5月,待幼苗長出1對複葉後進行移植,間距約30厘米。為保證幼苗存活,移苗後澆透水。移植後前2周每周澆水1次,之後每2周澆水1次,至8月底。第2年春澆水1次,以後主要依賴自然降水。生長期間定期拔除雜草。

主要價值

  • 藥用價值
花入藥;甘,微苦、寒;入肝、脾、腎三經;有祛風除濕、健脾化積、補益肝腎的功效;用於風濕痹痛、腰膝酸痛、食積停滯、小兒疳積、肝腎不足之月經不調、白帶、虛損等症。
  • 飼用價值
牛、羊採食,是良等飼用植物。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20)》——無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