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

崇是漢字之一,常用以表示高貴、興盛、終了等含義。崇是古代嵩山的代稱,同時崇也是傳說中的一個地名,傳說為夏禹之父所封之地,在河南嵩山周邊。崇也是我國姓氏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崇
  • 拼音:chóng
  • 部首:山部
  • 造字法形聲
  • 鄭碼:LLWB
  • 五筆86:mpfi
  • 倉頡:ujmf
  • 五筆98:mpfi
  • 筆順編號:25244511234
  •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5D07
  • 結構:上下結構
  • 四角:22901
  • 注音:ㄔㄨㄥˊ
  • 詞性:名詞;形容詞;動詞
  • 筆畫:11
基本資料,地名,河南崇國,陝西崇國,詳細釋義,名詞,形容詞,動詞,發音,相關詞語,崇姓歷史,古籍解釋,

基本資料

拼音:chóng 注音:ㄔㄨㄥˊ部首:山,部外筆畫:8,總筆畫:11
田字格中的“崇”字田字格中的“崇”字
五筆86&98:MPFI
倉頡:UJMF
鄭碼:LLWB
筆順編號:25244511234
四角號碼:22901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5D07

地名

夏、商、周都有崇國,說的地理不同。

河南崇國

古時,嵩山名為“外方”,夏商時稱“崇高”。《國語·周語》稱之父為“崇伯鯀”,“崇高”之名緣結於此。相傳,鯀因建造城郭有功,堯把崇地封給了鯀,並讓他負責管理那裡的土地和人民。《國語·周語》稱鯀為“崇伯鯀”,“崇高”因此得名。韋昭在為《國語·周語》“昔之興也,融降於崇山”一語作注時則說:“崇,崇高山也。夏居陽城,崇高所近。”有大禹故里
歷史記載
竹書紀年·卷上》:“(帝堯)六十一年,命崇伯鯀治河。”
國語·周語》上神降於莘條有“昔夏之興也,融降於崇山”的文字。韋昭註:“崇,崇高山也。夏居陽城,崇高所近。”
《國語·周語下》:“其在有虞,有崇伯鯀。”韋昭註:“崇,鯀國。伯,爵也。”
《御覽》三十九《嵩山》下引韋昭注說:“崇,嵩字古通用。夏都陽城,嵩山在焉”
《漢書·楚元王傳》“昔者鯀、共工、驩兜與舜禹雜處堯朝”[唐]顏師古註:“鯀,崇伯之名。”
漢書》武帝紀元封元年:“行幸緱氏(今河南偃師縣南二十里)……見夏後啟母石(今登封境內,有漢開母闕。開母即啟母,因避漢景帝的諱改)。翌日親登崇高……以山下戶三百為之奉邑,名曰崇高”。
王念孫《讀書雜誌·漢書雜誌·崇高》說:“古無‘嵩’字,以‘崇’為之,故《說文》有‘崇’無‘嵩’。經傳或作‘嵩’,或作‘崧’,皆是‘崇’之異文。”
顧頡剛、劉起釪的《〈尚書·西伯戡黎〉校釋譯論》、《中國歷史文獻研究集刊》載:“‘崇’就是後代的‘嵩’,亦即現在河南登封附近的嵩山一帶,現在的嵩縣顯然也是沿其舊稱的地境之一。”

陝西崇國

《詩》雲‘既伐於崇,作邑於豐’,是國之地也。”周文王滅,在灃水西岸營建豐京(今西安西南),將都城從岐周遷至豐京。商代的崇國在豐鎬附近。
史記·周本紀》“崇侯虎”下《正義》引皇甫謐說:“虞、夏、商、周皆有崇國,崇國蓋在豐鎬之間。“有違於大禹故里在嵩山一帶。
一種看法是:商朝滅夏,河南的崇國難免被滅,族人西遷於關中平原而另建崇國,它存在於商朝。

詳細釋義

名詞

(1)《康熙字典.崇》:國名。堯時,崇伯鯀(音袞,司馬遷史記》:之父曰故曰);商時,崇侯虎,今西安府鄠縣音戶,今西安市戶縣)。《毛詩.大雅.皇矣》:與爾臨沖,以伐崇墉。是周文王伐崇侯虎之事也。
崇 地名 商時 崇侯虎封地 今戶縣崇 地名 商時 崇侯虎封地 今戶縣
(2)《康熙字典.崇》:地名。《書·舜典》:放驩兜崇山。《注》在今澧州澧陽縣(今澧縣,澧音禮)。

形容詞

(1) (形聲。從山,宗聲。本義:山大而高)
崇
(2) 同本義 [lofty]
崇,嵬高也。——東漢·許慎《說文》。按,字亦作嵩、作崧。
融降於崇山。——《國語·周語》。註:“崇,崇高山也。夏居陽城,崇高所近。”
(3) 又如:崇亘(高峻綿延);崇崖(高峻的山崖);崇阿(高大的山丘);崇山(高山); 崇崇(高聳的樣子)
(4) 高;高大 [high;tall and big]
崇,高也。——《爾雅》
與黃比崇。——張衡《西京賦》
崇崇圜邶。——揚雄《甘泉賦》
廣與崇方。——《考工記·梓人》
大侯之崇,見鵠於參。——《儀禮·大射儀》
於是封之,崇四尺。——《禮記·檀弓》
明道德之廣崇。——《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5) 又如:崇墉(高大的城牆);崇榘(高峻的城牆)
(6) 高貴 [noble;high]
天子曰崇城,言崇高也。——《白虎通》
武臣守闕者數年,今素食無代,坐進崇秩,曷以勸功?——《宋史·黃祖舜》
(7) 又如:崇閥(高貴顯赫之家);崇階,崇秩(高位,高官);崇卑(高低,高下)
(8) 興盛 [prosperous]
建明德而崇業。——張衡《東京賦》。註:“猶興也。”
(9) 又如:崇業(興業);崇盛(隆盛,極其榮寵)

動詞

(1) 尊崇,推崇 [revere;advocate]
莽遂崇鬼神淫祀。——《漢書·郊祀志》
(2) 又如:崇正黜邪(推崇正氣,摒棄邪惡);崇實(注重實際);崇德(崇尚道德。也指崇尚有德者);崇儒(尊崇儒學)
(3) 通“充”。充滿 [fill]
主人坐奠爵於西楹南介右,再拜崇酒。——《儀禮·鄉飲酒禮》
六成復綴以崇。——《禮記·樂記》
泛崇蘭些。——《楚辭·招魂》
(4) 又如:崇奸(聚集許多惡人)
(5) 終,盡。通“終” [end]
誰謂宋遠,曾不崇朝。——《詩·衛風·河廣》
周流四海,曾不崇日。——《荀子· 賦》
存亡之效,不崇朝而決。——《三國志·涼茂傳》
(6) 又如:崇替(滅亡。即終替);崇朝(一個早上。比喻時間的短暫);崇日(終日,一日)

發音

◎ 粵語:sung4
◎ 客家話:[客英字典] cung2 [海陸豐腔] cung2 [梅州腔] cung2 [陸豐腔] chung3 [客語拼音字彙] cung2 [東莞腔] cung2 [台灣四縣腔] cung2 [寶安腔] cung2
◎日語:ずう(zuu)、しゅう(shuu)、すう(suu)
◎韓語:숭(sung)
◎越南語:sùng, sồng, sung, xùng

相關詞語

1.崇拜 chóngbài
[adore;divine;worship] 尊敬佩服。
崇拜英雄。
崇拜上帝。
2.崇奉 chóngfèng
[believe in (a religion)] 尊敬祀奉
崇奉禮教
3.崇高 chónggāo
[lofty;sublime;high] 高尚;至高。在精神、智力或道德上卓越傑出的崇高的犧牲精神。
4.崇敬 chóngjìng
[adore] 推崇敬仰
5.崇敬 chóngjìng
[veneration;intelligent view] 崇尚恭敬的禮節;尊敬。
以最深切的崇敬心情看待他們的老師和學校。
6.崇論閎論 chónglùnhónglùn
高超的見解
7.崇山峻岭 chóngshān-jùnlǐng
[lofty and precipitous peaks] 高大陡峭的山嶺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王羲之《蘭亭集序》
8.崇尚 chóngshàng
[advocate;uphold] 尊崇;提倡
崇尚正義
9.崇信 chóngxìn
[believe in(a religion)] 崇尚信義;崇奉
崇信教義
10.崇洋媚外 chóngyáng-mèiwài
[worship and have blind faith in foreign things] 一味崇尚洋人洋貨,對外國人獻媚討好
那時清王朝以及當權的洋務派崇洋媚外,出賣國家主權。—— 茅盾《向魯迅學習》
11.崇仰 chóngyǎng
[worship] 推崇敬仰
崇仰革命者

崇姓歷史

崇姓起源崇國,祖宗崇伯,《通志氏族略》記載:“商時諸侯國名,其地在今永興、戶縣東,崇侯虎不道,文王滅之,子孫以國為氏。”,《古今姓氏書辯證》亦記載:“唐虞之際,封鰥於崇,謂之崇伯,舜反鰥於羽山,以其國更封諸侯,商末崇侯虎西伯代崇降之,子孫以國為氏。”
由此可見,崇姓是我國古老姓氏之一,歷史上名人有:
宋代詩人崇大年(1015-1096),字靜之,吳郡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宋仁宗慶曆六年(1046)擢進士第,初任青田縣令,福建浦城縣令,後任南京太常博士。
明代揚州衛都指揮使崇剛。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寅集中】【山字部】崇 ·康熙筆畫:11 ·部外筆畫:8
《廣韻》《集韻》《韻會》鉏弓切《正韻》鉏中切,𠀤音漴。《說文》嵬高也。從山宗聲。《爾雅·釋詁》崇,重也。《郉昺曰》又高貴也。《易·繫辭》崇高莫大乎富貴。《左傅宣十二年》師叔楚之崇也。
又充也。《禮·樂記》復綴以崇。
又《儀禮·鄉飲酒禮》主人再拜崇酒。《注》崇,充也。謂相充實也。
又聚也。《詩·大雅》福祿來崇。《注》謂積而高也。《左傳·隱六年》見惡如農夫之去草,芟夷蘊崇之。《注》蘊,積。崇,聚也。
又《廣韻》敬也,就也。《書·仲虺之誥》欽崇天道。
又終也。《詩·衞風》誰謂宋遠,曾不崇朝。《注》言行不終朝而至也。
又崇牙,樂器飾。《詩·周頌》崇牙樹羽。《注》懸鐘磬之處,以采色為大牙,其狀隆隆然。
又國名。堯時崇伯鯀,商崇侯虎,今西安府鄠縣。
又地名。《書·舜典》放驩兜於崇山。《注》在今澧州澧陽縣。
又姓。《正字通》宋靑田令崇大年。
又葉仕莊切,音牀。《𨻰琳·大荒賦》仰閬風之城樓兮,縣圃邈以隆崇。𡍮若華之景曜兮,天門閌以高驤。
又《正譌》嵩古作崇。別作崧,非。《正字通》韋昭國語注通用崈。崇崈音義同,合崇嵩為一,非。互見後崧字注。 《集韻》或作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