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近代譚嗣同的詩作)

《崆峒》是近代政治家譚嗣同所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此詩首聯寫山之高和山之奇;頷聯寫山勢之高,並用“隔斷塵寰”加以渲染;頸聯寫崆峒山的松與石,松如“龍斗”,石似“獸奔”;尾聯說崆峒山下桃花滿谷,遠遠勝過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此詩寫景狀物,多面展示,形象活脫,富有氣勢。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崆峒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譚嗣同
  • 作品出處:《譚嗣同全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崆峒1
斗星高被眾峰吞2,莽蕩山河劍氣昏3
隔斷塵寰雲似海4,劃開天路嶺為門5
松拏霄漢來龍斗6,石負苔衣挾獸奔7
四望桃花紅滿谷,不應仍問武陵源8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崆峒:西北的名山,在今甘肅平涼,為涇水發源之處。
2.斗(dǒu)星:北斗星。
3.莽蕩:曠遠迷茫。劍氣:雲氣。
4.塵寰(huán):人世間。
5.“劃開”句:崆峒山嶺對峙,如門聳立高空,可直通蒼穹。
6.拏(ná):伸手取。這裡指松樹伸出枝條。
7.挾:帶。
8.武陵源:即桃花源,亦即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記敘的不知人間事、豐衣足食、怡然自樂的世外桃源。因入桃花源避亂者為晉太原中武陵郡漁人,故又稱武陵源。

白話譯文

眾峰高聳,吞沒天邊北斗星,山河遼闊,劍氣迷濛泛紫紅。
隔斷人世,煙霧繚繞雲似海,劃開層嶺,一條天路通雲空。
松枝四射,伸向天空似龍斗,石生青苔,又如群獸齊奔騰。
舉首四望,桃花滿谷紅爛漫,不必再去,武陵源頭尋迷津。

創作背景

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作者自家鄉瀏陽(今屬湖南省)赴蘭州父親任所,途經平涼游崆峒山,作此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在這首詩中,作者將自己的人格、理想、抱負、境界,通過對山的描繪,噴吐出來。所以,此詩與其說是寫崆峒,不如說是在寫詩人自己。
首聯先遙看崆峒。“斗星高被眾峰吞”,起句即氣勢非凡。“斗星高”由唐詩《哥舒歌》的“北斗七星高”凝練而成,相傳七星和北極星高距天中,而崆峒正位於斗極的座下,幾乎可以把它一口吞沒,這崆峒有多么高峻,也就盡可想像了。“吞”字極有力,一舉點活了“眾峰”,它們個個伸長了頸,張大了口,騰騰欲上,咄咄逼人。這自然不是單為寫景,“斗星”位於天極,向來是神秘的“天”和神聖的帝王的象徵,詩人卻要將其“吞”沒,這極具有挑戰性。此詩當然不是什麼“詩讖”,但崆峒這種氣吞鬥牛的姿態,與日後譚嗣同在維新運動中的衝決氣概,真有神似之處,這裡的“眾峰”,寄託了詩人的人格。“莽蕩山河劍氣昏”,變換角度,形容山之特立孤高。在崆峒面前,延伸的是無窮的山河大地,在山河的盡頭地平之處,是昏暗欲墜的劍氣。山河在橫向延伸得越遠越廣,崆峒在縱向就越顯得高峻;劍氣越是昏昏,崆峒的形象越是昭昭。這句純用比襯,與上句合看,有虛實相生之妙。值得重視的是,“劍氣”象徵著“王氣”,詩人卻直言其“昏”,不能光耀“山河”,其挑戰的矛頭所指,也是很鮮明的。
頷聯是在登山途中。“隔斷塵寰雲似海,劃開天路嶺為門”,這裡說的雖是綿邈如海的雲、充作山門的嶺,但卻把雲海那隔斷塵世人寰的高潔、把山嶺那劃破天庭的壯烈,突出在每一句的最前頭,因為那些才是與他的人格相感應的。這兩句用詞亦極有力,絲毫不遜色於上聯。雲海本來只是遮掩了塵寰,詩人卻說成是隔而斷之、與塵寰完全不相見,亦完全不相連;山嶺本來只是高人天中,詩人卻使它們如利斧、如長劍,要在混沌冥頑的“天”上強行劃開一條路來,措詞雄壯有力。當然這中間有詩人摒棄一切俗見的決心,有詩人敢於開拓的志向,也是非常鮮明的。
頸聯是山上的具象。“松拏霄漢來龍斗”,只見山上的群松,不止是常言的“傲立蒼穹”而已,它們更如有利爪,緊緊地在天上抓著、搖撼著神聖不可侵犯的“霄漢”,天上的群龍為衛護天庭,而卷人惡鬥。“石負苔衣挾獸奔”,那微不足道的青苔,詩人卻看成了厚厚的、被石塊沉沉地背負的“苔衣”,但這巨石雖然負重,卻絕不凝滯,它們在山中奮力地翻滾,敢與天斗、不懼“天威”;肩負重任、奮勇向前;這,無疑也是詩人自己的寫照。
尾聯詩人登高回望之際,不能再抑制被崆峒所催生起的豪情,他忍不住要直抒了。“回望桃花紅滿谷,不應仍問武陵源”,詩人終於自身躍入了詩境。他穿過了雲海攀上了山嶺,禮讚了高處的青松與巨石,向前,已經夠滿足了,回望,又看到了新的境界。那遠近起伏的山谷中,開滿了鮮紅的桃花,一片燦爛的、旺盛的、熱烈的光彩。這或許是對詩人敢於“吞”、敢於“劃”、敢於“斗”、敢於“奔”的最好慰藉, 或許正是詩人吞劃、斗、奔所期待的碩果。無論是何者,都令詩人精神煥然,積極向上,他斷然否定:不,那裡不是遁世者的“武陵源”,決不會去尋問通向“武陵源”的道路。
這是一首勁氣貫注,具有挑戰氣概和飽滿勁力詩作,與譚嗣同個性中那種“衝決網羅”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所以說,此詩中的崆峒山是詩人自身人格的體現。

名家點評

上海古籍出版社編輯室主任曹明綱《百地一吟:與山水名勝互動》:他以驚異的眼光和雄放的筆墨,讚美了這座隴東名山吞吐星斗的高峻、雲海蒼茫的浩闊、勁松奇石的靈動和桃花滿谷的艷麗。

作者簡介

譚嗣同(1865—1898),近代政治家、思想家、詩人。字復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資產階級改良主義運動中的激進派,在湖南創立學社,鼓吹變法。“百日維新”期間,任軍機處章京。變法失敗後遭殺害,為“戊戌六君子”之一。其詩具有豐富的時代內容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風格恢闊豪放,剛健遒勁。著作有《譚嗣同全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