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方言

岱山方言

岱山話,是一種吳語方言,屬於吳語太湖片甬江小片。

經過三百多年的演化,岱山地區形成了以舟山話為主,以慈谿、鎮海話為輔,混合了少量餘姚等地辭彙的一種特殊的舟山方言——岱山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岱山方言
  • 別稱:舟山方言
  • 形成時間:清朝年間
  • 分布地區:岱山地區
  • 所屬語言吳語
歷史背景,岱山方言語音,常用方言釋義,岱山方言辭彙選,名詞,形容詞,副詞,代詞,慣用語,成語,歇後語,

歷史背景

清順治十四年(1657年),舟山各島遭受第二次海禁岱山島居民幾乎全部被遷往大陸,自此,岱山島又重新荒蕪。到了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清政府詔改“舟山”為“定海山”,清政府開始有組織向舟山移民。到了康熙二十七年,在舟山建立了定海縣(原定海縣改為鎮海縣)。
明朝以前,岱山是兩浙三十四個主要鹽場之一。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舟山遭受第一次海禁時,鹽場遭廢。展復後,清政府決定重新開闢岱山鹽場,因當時寧波府慈谿縣的山北地區(大蓬山以北地區)和紹興府餘姚縣的東北部地區是浙江重要產鹽區。於是,清政府在那個地區里挑選了大量的年輕鹽民移民岱山,重新建立鹽場。
在當時,岱衢洋舟山群島最早形成的規模較大的漁場,也是中國最大的大黃魚漁場,雖然遭受海禁,但是漁民在岱衢洋從事海洋捕撈從來沒有停止過。每年的四、五月間總有蘇、浙、閩等地數千艘漁船齊聚岱衢洋進行漁業生產,但是由於海禁,岱山不允許漁民永久居住。所以海禁取消時,當時清政府對漁民進行了有組織的安排:鎮海南部(今北侖)、鄞縣、奉化漁民主要安排在舟山本島以及周圍島嶼居住;鎮海北部、慈谿漁民主要安排在岱山、衢山、泗礁以及周邊島嶼居住;台州、象山漁民主要安排在六橫、蝦峙、桃花、普陀山、朱家尖等地居住;溫州、福建漁民則被安排在青浜廟子湖、嵊泗等地的一些偏遠小島。
另外清政府還從慈谿等地組織了一些貧困的農民到岱山開墾荒山、荒田。
在岱山開禁的初期,各地方移民講著各自家鄉的方言。在鹽區主要以慈谿話、餘姚話為主,在漁區主要以慈谿話、鎮海話為主,在農區以慈谿話為主。慈谿話和鎮海話都是寧波話的一個支系,兩者差異很小,所以兩種方言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的進行了融合,變成了岱山島的主流方言。而餘姚話屬於紹興話的一個支系,與慈谿—鎮海話差異很大。經過幾代的餘姚移民和慈谿—鎮海移民通婚,餘姚話很快走向了消亡,在岱山話中留下了極少量的餘姚話辭彙。在開禁後的三百多年裡,除了上述地區移民之外,其他地區的移民也大量湧入,經過時間的推移這些移民漸漸也被慈谿—鎮海移民所同化,但是也在岱山話中留下了少量特有的辭彙。
在岱山方言(慈谿—鎮海話)初步形成的同時,舟山本島居民在舟山老話(海禁前居住在舟山的居民所講的方言)、鎮海南部(北侖)話、鄞縣話基礎上形成了新舟山方言。隨著舟山本島和岱山島日益密切的經濟、文化聯繫,舟山話對岱山話造成了巨大的影響。經過三百多年的演化,岱山地區就形成了以舟山話為主,以慈谿、鎮海話為輔,混合了少量餘姚等地辭彙的一種特殊的舟山方言——岱山話。

岱山方言語音

岱山方言,從語繫上來說,屬吳語太湖片南江小片地方語。出於地理環境特殊,在岱山諸島內有一定差異,主要表現在語音方面。如:
(1)“圈、權、園、原、勸、冤”這類字,高亭老派念[ye]韻,新派念[y]韻,東劍、楊梅坑一帶老派念鼻化音[y]韻。
(2)“中、蟲、里、冢、沖”此類字,高亭念舌尖前音聲母[oη]韻,東劍、長塗和衢山的四平、萬良一帶念舌巒音聲母[yoη]韻,“軍、群”二字,高亭念[yoη]韻,泥峙、大岙、東沙、東劍、長塗等地則多念[oη]韻。
(3)“竹、築、熟、絕、雪、說”等人聲字,高亭老派念舌尖前音聲母[ ə?]韻,新派念[o?]韻,東劍、長塗、四平、萬良等地多念[i ə?]或[ye?]韻。
(4)“賭、土、肚、渡”一類字,高亭念舌尖中音聲母[u]韻,“鬼、貴、跪”念舌面古聲母[y]韻,東劍、楊梅坑等地的老派正相反,前者念[y]韻,後者念[u]韻。
岱山話具有吳語的基本特點。例如:完整地保留著中古漢語濁音系統;有[ts](資)、[ts‘](雌)、[ts](私)等舌尖前音,無[ts](知)、[ts‘](吃)、[s](詩)等舌尖後音;有後鼻鉤尾[η],無前鼻韻尾[n];聲調分平、上、去、入四聲,且各分陰、陽,入聲皆以[?]收尾等等。但也是自己某些特點,如:
(1)“租、組、粗、醋、蘇、素”與“阻、助、初、楚、蔬、數”,寧波、定海念合口呼L u]韻,岱山話則念撮口呼[y]韻,如“祖宗”念成“卷宗”,“有數”念成“有須”。
(2)“家、嘉、雅、亞”一類字,寧波、定海文讀念[ia]韻,高亭老派念[yo]韻。
(3)“走、偷、頭、湊、勾、口、茂、樓、歐、厚”此類字。定海城關念[ai]韻.岱山念[M公]韻。
(4)”官、寬、歡、援、碗”一類字,定海城關念[u]韻,岱山話念[u ə]韻。
(5)“風、豐、馮、風、捧、蓬’等字.寧波、定海念[oη]韻,岱山念[əη]韻。
(6)岱山話有一特殊讀音。“兒化”,其語音形式、構詞能力、區別意義等語法功能,存寧波方言裡均已消失,但在岱山話里,個別詞語尚保留“兒化”痕跡,產生特殊讀音。如:貓:貓念[me],貓吃魚、貓兒、小貓兒,牌:門牌、牌子念[ba],紙牌撲克牌念[be],伯:阿伯念[pe],伯伯、老頭伯念[pa]。
詞語方面也有一些差異。如“很多”,高亭、東沙、秀山人說“蠻多”、“交關多”。衢山人說“無萬”,南峰等地則說“放命多”。秀山人說話,前面好加一個“乃”字:“乃好吃來”、“乃要死快來”。表示方位上,秀山人慣用“里”字:“頭裡”、“樹里”,高亭、岱東、岱西、東沙等地用“勒”:“頭勒”、“樹勒”。表示疑問語氣,高亭、東沙一帶用“勿”:“儂飯吃過勿?”,秀山用“哪”:“儂飯吃過哪?”。親屬稱謂,鼠浪、小衢山好在後面帶“餵”,表示親眼:“阿爹餵、阿姆餵”。父親的姐妹,多稱”姑姑、阿姑”,東劍一帶則稱“阿輩”。儘管岱山話內部有一定差異,但從總體上看還是比較一致的。考慮到代表性,對語音的描寫,選擇以縣城高亭話為基礎,並力求反映高亭話老派的語音特點,用國際音標記音。詞語收錄,儘量顧及全縣。
聲母
岱山話有28個輔音,清音、濁音各14個。除清喉塞音[?]專作入聲韻尾外,均可作聲母,[]還可作韻尾。控發音部位、發音方法列表如下:
岱山方言
韻母
岱山話有43個韻母(不合輔音自成音節及零聲母),.其中單韻母11個、複韻母15個、鼻韻母10個、入聲韻母7個。按開、齊、合、撮四呼和單、復、鼻、人順序列表如下;
岱山方言
聲調
岱山話基本保持中古漢語平、上、去、入四聲,且各分陰、陽。但略有變化,古陽上聲歸入陽平聲。計陰平、陽平、陰上、陰去、陽去、陰人、陽入7個聲調。列表如下:
岱山方言

常用方言釋義

岱山的地域雖小,但各鄉鎮居民的言語也略有不同。如離高亭鎮上僅二里地的大岙和廟後一帶念“中、鐘、種”為君音,“竹”念“菊”音,反過來把“軍”念成“中”音,“菊”念“竹”音,於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念成“軍國人民解放中”,種田成了軍田,桌凳變成菊凳,菊花也成竹花,幾點鐘說成幾點軍。
岱山人對於方言的含義自然是明白的,但並不意味著每句話能書寫出來,如我不要,岱山話講法是“我反其”,(這‘反’只是近似音),真正應怎樣寫?從辭典中很難找到,實際上這是勿受的反切音。又如“介多”、“介好”、“介壤”之“介”音也是“格外”一詞的反切音(“外”,岱山土音為“額啊”的反切)。在異鄉客地最感親切的是聽到了鄉音,這真像是人的一種標籤,在茫茫人海中一聽到這鄉音就立刻能識別這是同鄉人。然而,當今社會隨著普遍話的推廣普及,在年青一代中國語逐漸替代了方言,套用了數百年的岱山方言,將與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樣,面臨著生存的危機。
以下選擇一些岱山常用的方言辭彙作詞義上的解釋。
一、團糖:指談話口無遮攔,嘻嘻哈哈或舉止稍有失格的人,大多指婦女,在有些地方稱作十三點,敲亂鐘同一含義。
二、犯關:即指觸犯了慣律,將遭受懲罰的意思。有句順口溜叫“犯關,犯關真犯關,宣統皇帝坐牢監”,民國時期常聽到這句話,皇帝成了牢犯,這是犯關的最明確的註腳。以前在私塾讀書,每天晚學前都得將當天上過的課文在老師前背出來,背不出就要“關夜學”,直至背出方能回家,這是一。在家裡頑皮闖了禍打破了東西,這遭也犯關,常用的辦法是被父母關在屋裡不準出去玩,再賞幾記屁股。
三、攪七念三:常見二人發生爭執,一人說是這樣,另一人說是那樣,爭執不下都會說對方“攪七念三”。雙方爭執為什麼稱攪七念三?原來過去商家記數用的是一通用的簡碼,它的一至十的寫法是“〡〢〣〤〥〦〧〨〩十”。這裡的三與〧僅點與橫的差別,記帳時稍有潦草就可能把〧與三分辨不清,為此發生爭執。
四、觸楣頭:(很多人寫成觸霉頭),是指上門求助或告貸被拒之門外。楣:門楣,門上橫木,意即向人求助未進這家門自己的頭已撞在門楣上,或稱之為碰了一鼻子灰。
五、派川頭:派,辭海注釋為水之分流,左思《吳都賦》百川派別。川,水道,高山之間必有川,商家常用一聯:“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財源一如水流,找到源頭錢財則滾滾而至匯集成大財,派川頭實在就是找尋財源之意。
六、看儂勿出貨,會(寨)粒子屙。看儂勿出貨,意為原不被看重的突然有超人之舉,下句是點明超人之舉即是——會寨粒子屙的(寨<音>岱山土話即拉屎之意)。只要想一想那種動物拉的是粒子屙?是羊,整句話的意思是你這人倒蠻像樣(像模像樣,羊諧樣音)。
七、一窠始生:把幾件東西放在一起,常說:一窠始生放在什麼地方,又如一家人一個不缺聚集在一起,旁人也會說:多好一家人一窠始生在一起。“一窠始生”即剛出生的動物,如:雞、貓、狗、豬等,當他們始生時都會在一個窠里不會出窠,一旦長大會自己覓食就不會再在一個窠里,只有始生時才會這樣,所以有一窠始生這話。
八、左色左樣:二件東西一模一樣。這句話典出過去婦女出嫁之前,必須繡制許多嫁妝,諸如枕頭、繡花鞋、繡花被面等等,這些繡品又必須成雙成對,花樣一致,色調一致,繡制時將已繡好的一隻放左手一邊,以便繡第二隻時作樣品對照一針一線針法及線色,使至完全相同。因人們大多數較習慣使用右手,樣品只能放左邊比較方便對照,這就有了左色左樣的說法。
九、嘸搭頭:商店出售商品,舊時也有買某一物要搭賣一樣滯銷商品。過去岱山一些南貨店兼斬豬肉,因內臟如豬肝、豬腳、槽頭、槽二、豬耳等,吃的人不多,當顧客買大塊肉(五、六斤以上)店主都會要顧客搭買些內臟之類。尤其在過年過節,船家、漁民來買肉,店主會把豬腳、豬頭、豬耳、豬舌給你搭上,美其名為順風、元寶、利市、賺頭(商人諱蝕、舌與蝕音同,故改稱賺頭),這樣一來顧客也樂意接受。唯有斬槽頭肉的決不會再搭什麼,因這個部位是殺豬時的進刀處,有槽頭、槽二之分,槽二稍好,槽頭肉有一股腥味難煮、味差、價亦便宜,貧困的才買這種肉,因此就有槽頭肉嘸搭頭,以此來諷喻那些不受歡迎、不願與之合作之人,通常對這樣的人會說:“這人嘸搭頭”,看作與槽頭肉同,實在辛辣得可以。
十、綠營反起:孩子們在屋內大吵大鬧,碰翻或撞倒了什麼,大人們會過來查看和責問說:“你們綠營反起在做什麼?”這種吵鬧為什麼說是“綠營反起”?原來這是以清代綠營兵曾起反鬧事的事例來形容孩子們的超常舉動。按清朝兵制有八旗兵制,即黃、白、紅、藍與鑲黃、鑲白、鑲紅、鑲藍。雍正三年始將漢兵編為綠旗兵,也稱綠營,鹹豐時由於戰亂頻頻國庫虧空,綠營兵常發不到餉銀,官兵要靠做小生意來維持生計,且曾一度要撤裁綠營以致綠營兵要起反,兵反自然非常混亂吵鬧,將孩子們的打鬧以“綠營反起”作比擬雖有些誇張,卻也非常典雅。
十一、六國勿直:做事沒主見,說話沒準則把握不定,翻覆折騰,會被人說:“怎回事?六國勿直”,這句話的典故就是從蘇秦、張儀的合縱、連橫的故事中來。為縱橫之說,六國不能保持一貫的政策,以致最終被秦所併吞(勿直即勿一貫的意思)。
十二、譯易經:有人滔滔不絕,信口雌黃使人聽了厭煩,就會被人說:譯易經一樣勿曉得講些啥?易經,五經之一,比較玄,一般人不易懂,故用來對那講話使人聽不懂的稱之為譯易經。
十三、皇命官船:即奉皇命出來的官員座船,無論行駛中或停泊於船埠,誰都不可碰撞,民船見他都得迴避,如不小心而碰撞必遭責罰,輕則杖責,重則坐牢。在日常生活中,有人因別人不經意的過失而稍有損害,雖道了歉仍不依不饒,甚至旁人說情都不行,就會被人說:這人是“皇命官船”碰勿得。此語也有“黃病棺材”之說,意為生黃疸病死人的棺材有毒菌會傳染,不可碰撞。
十四、出封頭:(也有寫成出風頭)意為在人前露了臉,包括智力、才藝、衣著以及用錢出手大方闊氣等等令人欽慕,被稱之為出封頭。此語典出封建皇朝之考試上,在最高一級的“殿試”,試題是由皇帝御製策問題目,由宰相及在京大臣任試官及閱卷,錄取分一、二、三甲,一甲三名,二甲三甲若干名,一甲三名即狀元、榜眼、探花,二甲第一名為傳臚。一甲稱進士及第,二甲為進士出身,三甲稱同進士出身。考試完畢當宰相將卷子呈皇帝審閱時,此時實際上已排定一甲二甲三甲的名次,皇帝只是作形式上的審定,在歷代殿試中很少出現過皇帝改變宰相排定的名次。卷子都有封套,為便於皇帝的抽閱,在呈上的頭四名的卷子有一小段露出在封套外,這四名自然是:狀元、榜眼、探花和傳臚。這是讀書人最夢寐以求的榮耀,出封頭一語即由此而來。
十五:背木梢:背木梢即上當,木梢樹的梢頭,一根木材分上中下三檔,木梢為上檔,檔與當同音,上檔諧音上當。上山伐木背下山時只能背木頭的根部,拖著樹梢就容易下山,若背著梢頭,雖輕但拖著樹根下山就有可能被卡住並難以轉彎。
十六、銅鈿牢頭:舊時指視錢財如命的人被稱之為銅細牢頭。這並非是這些人當過舊監獄的禁子牢頭(獄卒),只因他們有的都是些理財能手,平時節儉,把錢財看得重了些,像禁子牢頭看管犯人那樣的看管錢財,不讓一個子兒任意出袋,才得了這雅號。
十七、三百戶到肋:這本是打麻將牌時的一句術語,意思是不管你和牌和到多大,約定以三百和(戶)為限,超過三百和以外不計。岱山方言常指某些行為不端、無可救藥的人謂三百戶到肋,講都不要講。搓麻將有時有崗墩開花,這時可以翻番計算,但如果已約定三百戶到肋,這崗開就沒有意義了,這裡把三百戶到肋來比喻對這樣的人講什麼都沒有意義。
十八、嘸頭大:有人問你某件事你知道嗎?如不知情則會說我嘸頭大。也有把辦事糊塗的,說這人嘸頭大,這是一句非常幽默的隱語,是把大字的上半部去掉後的人字,實際上是說這人沒有頭腦,妙在不直接說你沒有頭腦而以猜謎形式,還有如嘸頭婆,也是把婆字上部去掉,成了一個女字,來說笑這婆婆是個沒頭腦的女人。
十九、責格論等:這本是在商業交易中對商品的質量、規格、價位雙方事先約定後在最終錢物交付時產生與事先約定不符時發生爭執的一種說法,接收方(指貨物)覺得貨物與約定不符的地方就會指責,規格不符、等級不符等等,出現責價論等的話,在日常生活中也常用這句話批評他人過份計較別人的過失,如指責別人禮數不周、招待欠好等,就會說“這人個會責格論等”。
二十、蟣子算出骨頭來:(蟣子為虱的卵)在一些小說里也常見有這樣的話,如“雞蛋里挑出骨頭”形容某人特別愛挑剔。但比起岱山這句方言之妙還遜一籌。雞蛋里有蛋白蛋黃還有些什麼,用肉眼可以鑑別一番,當然骨頭是絕對挑不出來。一粒蟣子已小到放在桌上都不大容易找,還能挑出骨頭嗎?但這句話卻是不用挑字而改算字,說明這個之精細計算到連蟣子裡都能算出骨頭來。
二十一、溜灘度日:指生活困苦又沒有採取好辦法,只能得過且過隨其自然。溜與灘指舊時鹽民做溜取鹵與攤板曬鹽的兩種生產形式。舊時鹽民光靠曬鹽是很難維持生活,因此大都兼有他業,大多數以曬鹽兼種田或捕魚(季節性)或外出打短工以補家用,如某家曬鹽的只蹲在溜和攤板上謀生,生活只會是困苦不堪,除非因病,否則必是溜攤板日的懶漢。
二十二、海會:某人家闊氣,世面廣、名頭大,岱山話則說:某人家海會猛;海會勿過。“海會”實為四海會同之意,百川歸大海,自然氣勢宏大。也有指誇口的說:“這人海會大祈壇”,“海會大祈壇”即佛教僧眾、信徒聚會聆聽佛祖講經之壇場和信眾祈禱之處,佛教有靈山海一說,海會應是寬闊盛大之意。
二十三、抬城隍:很多人在一起為某件事意見不一,爭執不下,互相抬扛,故意起鬨,吵鬧不休,稱之抬城隍。舊時每個縣城都有城隍廟,據民間傳說,人死後陰魂先要去城隍廟報到,無論在世人好人壞,一到陰間地府都得挨上一頓殺威棒,只有替城隍神抬過轎的,城隍神會看在抬轎的份上免掉這頓棒打。於是在一年一次城隍神出殿坐轎時,就有很多人去爭著替城隍抬轎,城隍只一位,爭抬的人多至幾十個,於是你擠我拉熱鬧非凡,因在神前這種爭搶也還有克制,不至於動粗打架,這就是抬城隍一詞的典故。
二十四、原色勿動:“色”,這裡作物品種類解,如幾色糕點、果品,幾色衣料等。這句話的意思是指有幾色東西以前放在哪裡,過段時間仍在原來的地方未被移動過,或送給人家的東西原封未動退回,都說原色勿動在那裡;原色勿動退轉來。
二十五、豆船、豆子船:(船念“材”音)岱山人常以豆船稱孩子,大的孩子稱大豆船,小的稱小豆船,對年紀大也有稱老豆船,豆材都是指在嬉戲時不會節制自己盡情嬉鬧的人。以前船家在裝運貨物時,都需打包裝箱裝疊在倉內。散裝的豆子是不能裝的,因為帆船靠風帆為動力,風有順逆,行駛中船要掉掄,船體會傾倒,豆子會隨船傾側滾向一側造成船失重心而翻船。後來把不安份的吵鬧的孩子比作豆子船來提醒家長要作些阻止以免失控闖禍。
二十六、懺口佛事,勿是?道士。(懺口:即打懺、放焰口)。當大家對某一事件還不甚了解真相正在議論猜測,有人作出肯定結論,認定是怎么回事還接上一句懺口佛士,勿是?道士。這句方言像是一句歇後語,先是認定懺口佛事是說打懺放焰口是做佛事,這自然是佛士(和尚、尼姑)所為。此時有人不信的話,接下一句是說不是佛士?那一定是道士。因為打懺放焰口若不是佛士在做那只有道士會做,未證實自己猜測的還是錯不了。打懺放焰口的不是佛士即是道士。
二十七、牢口:常聽到這樣一種對話,有人問今年的生意好嗎?或問這汛魚抲得好嗎?回答:生意牢口,或魚抲牢口,意思是生意不怎樣好;魚抲得不多。“牢口”是以監獄裡牢記的口食作比較,比喻僅夠維持生命而已。眾所周知犯人在監獄裡是不會上他們吃得很飽的,要不然怎么會有“這人吃東西像牢監放出來一樣”這樣的話?還有一句是“牢口湯”同樣是以犯人喝的湯,內容不過清水白滾湯一碗。牢口用來作生意清淡只能維持生計確也切當。
二十八、較慣:岱山話里用“較慣”的地方很多,如較慣多、較慣好、較慣乖、較慣壞、較慣大、路較慣遠、屋較慣高、較慣好看、難看等等。與很多、很好、很長很短意同。以較慣來替作,從字面上已很清楚,較慣即比較慣常,一般的或平常的要好,要多之意。現常寫作“交關”。
二十九、喜得煞:對有了一些成績喜在人前炫耀自己,沾沾自喜現得意之色,這種炫耀自然會遭人非議,被人說“喜得煞”。
三十、海闊量心:以大海的寬闊的胸心和氣量這本應該受到讚賞,但這裡卻是另一種看法,即是對哪些只說大話卻沒能能力去實現自己說過的許諾。對於這種講得非常好,目標非常宏偉在人前許下很多願而實際做不到的,會被人在當場說海闊量心。
三十一、澎石岩、澎汰橫:岱山方言常用語。如遇上有一段時間未見的人時就會說:介多日子嘸沒看見,澎石岩澎到哪裡去了?也有在互相磋商未能達成一致時。其中一方不耐煩了會說:“甭澎石岩算我倒楣讓你。“澎”為海浪撞出礁石之狀。“澎汰橫”則較為寬闊的碰岸。這話的意思是毫無目的的一種行為,如東西奔西撞沒有什麼正事作閒逛,一如海浪撞擊礁石不存在什麼目的。
三十二、奇出古樣:有人製造出一種以前從沒見過的新奇的工具、家具、甚至是想出了一種過去沒人想出過的辦法,或一種新花樣,都會被稱為“奇出古樣”。這句話比較易理解。“奇”出乎古樣,古樣自然是舊的式樣、模式、或舊的傳統辦法。
三十三、趵春:岱山方言有“小囝趵春頭磕開、老人趵春賠棺材、大姑娘趵春要刮胎”的警語。”“趵”字義為跳躍,趵春則是動物發情的一樣興奮狀的生理表現現象,以此來形容精神特別興奮舉止超乎常態的大人孩子,固然是一種戲謔諷喻,同時也是一警語,對那些興奮過度而嬉鬧的人們作警告。
三十四、鬼到瘞谷:見有人鬼鬼祟祟不讓人知道他在什麼,就會說這人鬼到瘞谷在做什麼?“鬼”岱山方言念“居”,“瘞”,方言音“約”,原意為埋藏。“瘞谷”,古人為死者埋錢的地方(墓地旁化紙錢冥物之坑谷),“鬼到瘞谷”意為人在暗地裡所作鬼的行為。
三十五、偷形伴影:為諷喻行為詭秘做不可告人的醜事之人。偷的身形伴著影子顯現月光下那種偷偷摸摸的醜態。
三十六、張嘴辟易:“辟易”《辭海》註:狂疾。這是對說話不負責任,信口雌黃,無中生有的人一種指責語,張嘴辟易,即狂疾是在開口說話上的那種。
三十七、獻采:這裡把在人前作秀,或把自己的一些成就,以及得到了什麼的東西在別人面前或在長輩、領導面前作顯示誇耀自贊,會被別人視之為“獻采”。獻采,這是祭祀禮儀中一項程式,過去在大的祭祀禮儀中有這樣一種由主祭人向神或祖先報上供品的名目(在結婚的頭天晚上“向先”的祭儀上也用。即主祭上跪於香案前,由司儀贊禮行三跪九叩首禮,儀式逐項進行,其中一項就是獻采,由值侍者從右將供品遞予主祭人,主祭人雙手舉供品至眉齊並報上品名後遞予左首待者放供桌上,這是對神或祖先的一種恭敬的表示。將獻採用來看待向領導或長輩面前作秀行為當然是一種諷刺。
三十八、妻來姑對:有些事情本來應按規定的也是一種正確的做法去做,卻被另一種錯誤辦法所代替,或一種正確的說法被錯誤理論所代替,知道的人就會說:“妻來姑對!怎可這樣做法”,或“妻來姑對亂講”。這話源於舊時結婚習俗,舊時結婚日子是男方定的,男方把日子帖送至女方,女方準備嫁妝等待迎聚,吉期選定後是不能任意更改,若新郎出門在外做事,結婚之前正想回家,卻因風雨不測交通阻隔(尤其居處海島隔洋過海)以致不能如期到家行婚禮。此時只有採取變通辦法,由男人的妹妹來代兄拜堂(不能弟弟代)這就稱為妻來姑對,意味著不是本應這樣做說詞。
三十九、砂鍋:對於不知節約,用錢似流水,賺多少用多少的人稱之為砂鍋,若是揮霍成性,賺八百用一千的更謂之脫底砂鍋。對這樣的人當然不能讓他經手錢財委以管理經濟之任。砂鍋本是作為燉煮食物的砂陶器皿,易碎裂使用要小心輕放不能驟冷,一旦爆裂不堪收拾,用砂鍋來作比喻那樣的人,實際上就是提醒在使用這種個性的人要特小心,不能輕易委以經濟重任。
四十、蒲瓢或氽江蒲瓢:這是用於那些不戀家,對家庭不負責任的長期遊蕩在外的人,與砂鍋有些相似之處,不會積財。蒲瓢:一種用老透的蒲瓜(岱山人稱團蒲)對剖的用作水杓勺水用具,是農家廚房內常備之具。放於水缸蓋上或浮於水缸內,因底部呈園形不能沉 水,放用來比喻不會積財的人確很形象、又由於放在水中不會停留在一個地,氽江蒲瓢更是像長期在外遊蕩的人,隨潮而至止無停所。
四十一、帳子啞臉:岱山話這人“啞臉非其”是說這人不要臉。“帳子啞臉”即是說這人會很快就變臉,如本來很融洽的在一起交談,突然有一句話聽了不樂意就立刻發怒變臉色給人看,這是由戲曲中變臉中引用來語,如現在川劇中的變臉,臉上蒙上層層畫成的各色臉譜,如帳子一揭一臉色變化多端。
四十二、眼到三快:這與眼快手捷意義相同,是說在眾多競爭對手一起時手眼要快,要爭先出手占得便宜或好處,這話的來處是在酒席上有人在吃食夾菜時可表現出來的一種貪食的品像,過去常有一種說法講的是在宴席有種人,嘴裡吃著一塊,(指紅燒肉之類),筷子上夾著一塊,眼睛盯牢碗裡還有那一塊,俗話叫,吃一落二看三。

岱山方言辭彙選

名詞

擂魚:鰳魚
烏郎:河豚
彈胡:彈塗魚
鮳頭:小魚乾製品
海瓜子:彩虹明櫻蛤
流黃:牡蠣
嗆蟹:用鹽水醃漬過的梭子蟹
呵魚:魟鯆魚
頭多人:水手長
伙將囝:漁船上炊事員
洋地:漁船捕撈的區域;漁場
逃洋:漁船進港
雞屙攤:指捕撈量小且分散的區域
汰橫頭:指海邊的岩石
做風水:刮颱風,亦指狂風暴雨的天氣
起子:鐮刀
飯瓜:南瓜
滑子:草蓆
即末:今天
小娘婢:小姑娘;小女孩
抱喜:嬰兒
兩公伴:兩夫妻
團糖:舉止輕浮,言行無分寸的婦女
鹵表:蓮子、石蓮
拜江豬:海豚
黃婆雞:黃姑魚
海和尚:魚,屬儒良科
蛤皮:蛤蜊
關爺蟹:背殼,形似關公臉得名
毛娘:貽貝
海蛤蚆:鮟鯆魚
戤舵:副船長
燒鹽人:鹽民
洋生:夏汛捕撈的季節;特指黃魚汛
謝洋:漁汛結束
攏洋:漁船進港
燜頭:船艙蓋板
橫刀:砍柴刀
鹹齏:鹹菜
倭豆:蠶豆
蠶豆:豌豆
鹹早子:從前;過去
晝過:中午
小囝:小男孩
老人:妻子
大侮:指神經不正常的人
蒲瓢:喻指好吃懶做的人

形容詞

無萬:很多;許多。
退板:差;不好。
的滑:很光滑。
結棍:身體結實;辦事有勁;份量重。
調大:空閒。
熱白白:炎熱。
鹹敦敦:菜餚過鹹。
壯骨骨:身體結實;生活富裕。
透刮新鮮:非常新鮮。
膩腥搗漿:非常骯髒。
難熬百啦:不舒服。
斬把束齊:非常整齊;整齊劃一。
穩篤陸株:形容生活安定或辦事放心。
煞格:厲害;批評過分。
犯關:遇事容易發愁。
饞牢:嘴饞。
豪梢:迅速;快些。
淡沙沙:鹹味不足;待人冷淡。
瘦切切:身材瘦長。
清塔塔:很清楚;明擺著的。

副詞

勿:不。~笑;~走。
蠻:很。~好。
交關:很,非常。
放命:非常。
時格:經常。
頂:最。~漂亮。
當忙:馬上,立即;~辦。
生三:竭力。
滑即:剛才。
打末致頭:忽然;突然。

代詞

阿拉:我們
伲倷:你們
堂可:這裡
啥拉:什麼
其拉:他們
阿里:哪裡
啥人:誰;什麼人
咋貌格:怎樣

慣用語

插蠟燭:喻指機動船因機器出故障而停航
嘸趣相:無興趣
鷂白子:喻指傻裡傻氣的人
嚼麥羹:比喻說話嘮嘮叨叨
碰石岩:比喻不順心,不吉利
鬼摑過:不修邊幅;倒霉
爹頭娘腳:比喻文不對題,答非所問。又作:爹爹頭娘娘腳。
嘸結煞:不會當家;不會打算
擂倒算:比喻不怕出醜丟面子
困爛田:耍無賴
勿落直:則比喻行為不正
拖牢洞:死於獄中,比喻遇上不吉利
嘸搭頭:不好相處;說話不投機
四阿正娘:辦事完美,無可挑剔

成語

嘸數倒帳:比喻心中無數
畫樂天宮:生活富裕、美好
明當響亮:不隱諱,很清楚
一時三刻:馬上,立即
烏暈倒暗:指頭暈目眩
空頭撥腦:比喻沒有這回事
異樣颳得:言行超越常規
花頭百出:花言巧語,華而不實
糊潮糊落:指責或否認別人的意見
油頭刮腦:言行出格
腦筋鮮括括:善於用心思對付別人;異常聰明
嘸帳搭算:無所謂
心廣體泰:無憂無慮,心情愉快
瀚到八采:到處都是
餵天啕地:比喻話音高,嗓音大
移頭撼腦:好出風頭,占人上風
攔言過頭:多管閒事
蠻法山起:舉止粗心莽撞
牽來故對:辦事不對頭,說話不合情理
放潑賴耍:行為放肆
希眼白起:不乾脆,反應遲鈍
腳娘肚當米缸:原意指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勞動者靠兩隻腳賺錢謀生。比喻能勉強餬口
鋥刮斯亮:非常明亮;魚貨新鮮透亮
淡節骨勒:菜餚、鹹味不足
暗貼撲弄:比較暗
呆白楞頓:遲鈍,不靈活
傍惶幾躁:忐忑不安
隱搖肅動:寂靜

歇後語

楓樹葉跌落頭拷開——膽小怕事。
吃吃壯,爬爬瘦——沙蟹命。
龍王爺跳海——回老家
無舵船——團團轉
石板墩斬魚——難下刀
隔年皇曆——過時貨
三腳矮凳——擺勿平
猢猻屁股——坐勿牢
門背後拉屙——天要亮
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
黃鼠狼看蒲樣——要吊煞
石板墩摜烏龜——硬碰硬
帶角羊進笆洞——進退兩難
老鼠翻進白米缸——吃用勿愁
小討飯勿留過夜食——吃光用光
“癩司”避端午——逃勿走
死蟹也要吹吹白——決不罷休
小黃狗捧上牆頭墩——鬧熱煞
麻袋裝釘銖——里戳出
腳後跟搽桐油——滑腳又走
火瑩蟲照屁股——自管自還管勿過
啞子吃黃連——受苦難言
六十歲學跌打——來勿及
烏鯉魚扮河樁——裝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