岫

岫是一個漢字,讀作xiù,本意是指山穴,山洞,也指光滑的山洞,文言文中多指山峰。該文字在《說文》和《爾雅》等文獻均有記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岫
  • 外文名:Cave
  • 部首:山
  • 部外筆畫:5
  • 筆畫:8
部首筆畫,基本字義,詳細字義,古籍解釋,具體地區,

部首筆畫

讀音:xiù
部首:山
部外筆畫:5
總筆畫:8
筆順編號:25225121
筆順讀寫:豎、豎折、豎、豎、橫折、橫、豎、橫
四角號碼:25760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5CAB

基本字義

1. 山洞:“雲無心以出~,鳥倦飛而知還”。~居。岩~。
2. 山:遠~。巫~。
岫:xiù
<名>
形聲。字從山,從由,由亦聲。“由”意為“滑”。“山”與“由”聯合起來,既可以表示“光滑的山體”,也可以表示“光滑的山洞”或“光滑的山石”。

詳細字義

〈名〉
1. 形聲。從山,由聲。本義:山穴
2.按文獻,我們訓岫為山洞。
本義:光滑的山洞。
說明:“岫”字與遼寧岫巖縣關係密切。
同本義 [cave]
岫,山穴也。——《說文
山有穴曰岫。——《爾雅》
王鮪岫居。——左思吳都賦
崖深岫險,雲生嶺上。——《西遊記》
幽岫含雲,深溪蓄翠。—— 吳均《與顧章書》
帶恨眉兒遠岫贊。——李煜搗練子
山上朝來雲出岫,隨風一去未曾回。——辛棄疾《添字浣溪沙
遠岫出雲催薄暮,細風吹雨弄輕陰.——李清照浣溪沙
又如:岫居(居於山穴);岫幌(山洞居室的窗戶)
峰巒,山或山脈的峰頂[hill;peak]
薄雲斷絕西風緊,鶴鳴遠岫霜林錦。——《西遊記》
採薇山阿,散發岩岫。——嵇康《憂憤詩》
鬱紆陟高岫,出沒望平原。——魏徵述懷
浮世渾如出岫雲,南朝詞客北朝臣。——劉著《月夜泛舟》
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又如:岫壑(山谷)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似祐切《集韻》《韻會》《正韻》似救切,𠀤音袖。《說文》山穴也。《爾雅·釋山》山有穴為岫。《注》謂巖穴。《左思·魏都賦》窮岫泄雲,日月恆翳。《徐幹·七喻》棲遲乎窮谷之岫。◎按《爾雅》岫本作山穴,亦通作山用。《謝朓·宣城郡詩》窻中列遠岫。《黃山谷·過石塘詩》晴岫插天如畫屏。
《廣韻》《集韻》《類篇》𠀤夷周切,音由。《晉庾闡詩》崢嶸激淸崖,蒙蘢䕃巖岫。咀嚼延六氣,俛仰以九周。 《集韻》或作𥥉䜬。

具體地區

岫巖滿族自治縣
位於遼東半島的北部,是遼寧省鞍山市下轄的一個自治縣。岫指的就是“有穴的山”。面積4502平方千米,人口50萬。郵政編碼114300。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岫巖鎮,距遼寧省會瀋陽243公里,距鞍山市136公里。地理位置 東鄰鳳城市, 西接營口蓋州, 南邊東港、莊河, 北與海城、遼陽接壤。地理坐標北緯40°至40°39′, 東經122°52′至123°41′。岫巖特產玉石,稱為岫玉。還特產鎂礦,儲量占全世界80%。
岫巖縣地名由來之一:岫巖滿族自治縣位於黃海之濱,沿海有很多海潮衝擊岩石形成的洞穴,故名,岫指的就是“有穴的山”。
由來之二:岫巖之名始於金代。1191年遼東刑獄王寂巡按各部至岫巖境內,見境內大山“連綿不絕,數峰側立,狀如翠屏,秀色可掬”,而譽名:“況秀岩”。1193年設縣時,遂以“秀岩”命名,意為山多秀麗。明代又據境內峰巒重疊的自然地理位置,改“秀”為“岫”,其名沿用至今。
案:以上“地名由來之二”不太服人。“岫”應指海潮衝擊岩石而形成的山洞,所以這類山洞內壁光滑。
郵編:11430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