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漿成礦作用

岩漿成礦作用

岩漿成礦作用(magmafic ore forming process)一般有兩個涵義:廣義的是指與岩漿活動有關的各種成礦作用。其中,包括正岩漿作用、偉晶岩作用、接觸交代作用及熱液作用等。狹義的則專指正岩漿作用階段,通過含礦岩漿的分異,使成礦物質聚集而形成礦床的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岩漿成礦作用
  • 外文名:magmatic ore-forming process
  • 學科:礦床地質學
  • 廣義:與岩漿活動有關的各種成礦作用
  • 狹義:專指正岩漿作用階段
  • 成礦過程:正岩漿期、殘漿期和氣液期
釋義,成礦過程,

釋義

岩漿成礦作用(magmafic ore forming process)一般有兩個涵義:廣義的岩漿成礦作用是指與岩漿活動有關的各種成礦作用,其中包括正岩漿作用,偉晶岩作用,接觸交代作用及熱液作用等,因此,廣義的岩漿成礦作用也就是內生成礦作用的同義語;狹義的岩漿成礦作用則專指正岩漿作用階段,通過含礦岩漿的分異,使成礦物質聚集而形成礦床的作用。

成礦過程

岩漿侵入時的演化特點及相應的成礦作用可分為正岩漿期、殘漿期和氣液期三種。
(1)正岩漿期:這個階段是以矽酸鹽類礦物成分從岩漿中結晶析出形成岩漿岩為主的階段;此時,揮發性組分相對數量很少並且是均勻地“溶”於矽酸鹽熔漿之中,只在本階段末期,大部分矽酸鹽類礦物已經結晶析出之後才開始活動,在礦床形成上起顯著作用。總之,這個階段是以成岩為主、成礦為輔的階段。
(2)殘漿期:這是大部分矽酸鹽類礦物已從岩漿中結晶析出成為固體岩漿岩之後,殘餘下來的那部分岩漿——殘漿進行活動的時期。這個階段的特點是,揮發性組分的相對數量已大大增加,並和矽酸鹽類熔漿混溶在一起進行活動。揮發性組分相對集中而產生的內應力,有助於殘餘的矽酸鹽熔漿侵入到周圍已固結岩石的裂隙之中,並在揮發性組分的作用之下,形成了偉晶岩脈。偉晶岩脈本身常常具有一定的工業意義,其中又往往含有由揮發性組分所形成的有用礦物,所以偉晶岩脈可以認為同時具有既是岩石又是礦床的雙重意義,因而這個階段也可以說是成岩、成礦平行活動時期。
(3)氣液期:在上述兩個階段之後,岩漿中大部分造岩組分已固結成為岩石,造岩階段已經過去,從而進入到岩漿期後階段。這個階段的特點是,在岩漿結晶過程中陸續以蒸餾方式從岩漿中析出的揮發性組分開始進入獨立活動時期。隨著溫度的降低,揮發性組分在物態上將由氣體,或超臨界流體狀態,轉化為熱液;這個時期稱為氣水熱液期,是形成矽卡岩礦床和岩漿熱液礦床的時期。當氣液從母岩中分離出來向外流動時,由於溫度、壓力、氣液成分以及圍岩性質等的改變,氣液中有用組分就可在母岩或圍岩的裂隙或接觸帶中沉澱富集成為氣水熱液礦床。含礦熱液也可來自變質作用、地下水環流和海底熱滷水。
當岩漿直接噴出地表或海水中時,由於溫度和壓力的急劇降低,其階段劃分就不十分明顯了,所以在火山活動中所形成的礦床要比在侵入活動中所形成的情況複雜,有其獨立的特殊性,而另成為一類火山成因礦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