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面鄉

岡面鄉

岡面鄉坐落在號稱綿江第一鋒的銅缽山下,位於江西省瑞金市西北隅,東界寧都對坊鄉、西連于都縣沙心鄉和高壠鄉、南毗九堡鎮、北鄰瑞林鎮,距市區西四十二公里。市鄉公路貫穿全境,鄉村組公路連線成網,境內有圩三個:黃沙、岡面、渡頭,逢圩日分別為二五八、一四七、三六九。全鄉總土地面積一百六十一平方公里,東西寬南北窄,地勢南高北低,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平均海拔三百至四百米,銅缽山為最高點,海拔八百八十五米,上田深水渡為最低點,海拔三百三十四米,全境群山重疊,嶺谷相間,屬山地與丘陵交錯地貌,形成岡面“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格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岡面鄉
  • 外文名稱:Gangmian Township
  • 別名:岡面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下轄地區:陳坑、渡頭、店背等8個行政村,168個村民小組
  • 政府駐地:店背村黃莖塅
  • 電話區號:0797
  • 郵政區碼:342502
  • 地理位置:瑞金市西北隅
  • 面積:161平方公里
  • 人口:21837 
  • 方言客家語-寧龍片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機場瑞金機場(在建)
  • 火車站瑞金火車站
  • 車牌代碼:贛B
歷史沿革,氣候資源,行政區劃,經濟發展,人文景觀,銅缽山,紅軍兵工廠,上田蔡屋,產業狀況,

歷史沿革

岡面鄉以岡面圩故名。清末民初時屬瑞金縣智鄉;蘇區時屬長勝縣;蘇區後民國政府設岡面、渡頭兩鄉,屬瑞林區;新中國成立初期仍屬瑞林區;1953年設岡面區;1956年取消岡面區又屬瑞林區;1958年設紅華、渡頭兩公社,同年底合併紅華、渡頭、下壩為岡面人民公社,1972年11月下壩從岡面分出。1984年建鄉換屆,改岡面人民公社為岡面鄉人民政府,轄朱坑、陳坑、渡頭、下龍、上田、羅陂、店背、圩告、岡面、白布、沙排、秀丘、竹園、大園14個行政村。2003年撤消朱坑、下龍、圩告、白布、秀丘、大園,現為8個行政村,168個村民小組。
岡面鄉政府機關原駐地在沙排村大屋家,1979年冬遷至店背村黃莖塅,並於1991年9月開設黃沙圩

氣候資源

地理位置疊居贛南山區東部,處於中亞熱帶南緣,氣候溫和熱量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8℃,無霜期長自然條件優越,適宜動植物繁衍生長,森林覆蓋面廣,木竹資源和野生動物資源十分豐富,且有紅豆杉、銀杏、香樟、黃檀樹以及果子狸、穿山甲、鷓鴣、野雞、斑鳩、石雞等珍稀動植物和金銀錫等礦產資源。岡面河與渡頭河分別形成兩個小流域,流域內溪流眾多,水量充足四季不斷。境內尚有待開發的綿江第一峰之名山旅遊,金竹園紅軍兵工總廠舊址之紅色旅遊和上田宋朝古村落之古文化旅遊等旅遊資源。岡面鄉以岡面圩故名,清末民初時屬瑞金縣智鄉,蘇區時屬長勝縣,蘇區後民國政府設岡面渡頭兩鄉,新中國成立初期屬瑞林區,一九五八年設紅華渡頭二公社,同年冬合併紅華渡頭下壩為岡面人民。

行政區劃

全鄉原有十四個行政村,二零零三年撤併成陳坑、渡頭、上田、羅陂、店背、岡面、沙排、竹園八個行政村,共一百六十七個村小組,總人口一萬七千九百八十六人、三千九百一十八戶,住戶以農戶為主,農戶以農業為主,農業以種糧為主,糧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紅薯、大豆,經濟作物有菸葉、甘蔗、荸薺、瓜果、生薑等,家禽家畜以雞、鴨、鵝、豬、牛、狗為主,另外還出產茶油、蜂蜜、香菇、柿花、筍乾、松脂、小連紙等土特產品。上述乃岡面概況、可謂“綠色岡面美麗山鄉”,資源豐富特產礦藏水土氣候適宜,理想環境優越百姓善良。

經濟發展

大力發展油茶、菸葉等產業。岡面是遠近聞名的油茶之鄉,有傳統茶油30000餘畝,引進綠野軒、華升公司,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及推行“一組一會四隊”工作機制,發展高效油茶8000畝;實行油茶低改5000畝;2015年全鄉菸葉種植1000畝;高寨生態茶園已種植茶葉1000餘畝。

人文景觀

銅缽山

號稱綿江第一峰的銅缽山,位於瑞金市西北方,是瑞金八景之一,“銅缽茶歌”勝景所在地。據史書記載:古時銅缽山廣植茶樹,春天,採茶者漫山遍野,男女老幼歌聲相對,互相應答,甚為壯觀,遂成“銅缽茶歌”勝景。素稱“油米之地”的岡面鄉,就坐落在銅缽山北邊,與南邊的九堡鎮分水為界。所以,岡面全境與銅缽山山連著山,水連著水,境內兩條分別源自銅缽山東北和西北山下的小溪,自南向北流入瑞林鎮境內的梅江河。小溪的水長年不斷、涓涓細流、清澈見底。兩岸群山林木茂盛、鬱鬱蔥蔥。可謂山青水秀、風光美麗。這裡,春時鶯飛草長、鳥語花香;夏日山風習習、清爽宜人;秋至滿山遍野、紅葉爛漫;冬天到來,雪裹青山、寒梅吐艷。加之這裡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8℃,天霜期長,自然條件十分優越,一年四季都是旅遊觀光的好地方。

紅軍兵工廠

除自然風光外,岡面還有蘇區時期紅軍兵工廠舊址和兵工廠遺留下的炸彈、地雷、馬刀、刺刀、梭標等紅色遺址和紅色文物供遊客觀光。

上田蔡屋

此外,始建於宋朝隆興年間的上田蔡屋,則又是另一番風景,那裡有眾多的古祠堂,古民居、古墓、古亭、古橋樑,一條“金街”更是含金過量,它牽扯到一位狀元郎,蔡狀元的故事在這裡永久傳揚。村里原有的古八景,仍有四景存在,即寶塔朝輝,華台觀瀾,橫岡夕照,湖罟靈微。其餘四景:石岩仙跡,江樓望月,小閣嘗荷,小園采柏;也正在準備修復的醞釀中。村中的一棵千年古樟,仍然根深葉茂,張開著千百條“臂膀”,迎接天下客人前來旅遊觀光。
上田觀音會
上田村地處瑞金市岡面鄉的東北隅,與本市瑞林鎮和寧都縣的對坊鄉接壤。這裡不但素有“上田蔡屋,彈琴唱曲”之美稱,而且其佛教文化也較為興盛。一個小小的山村,曾經有“三官廟”、“尊君廟”、“福祖廟”等佛教場所,另外每年還有好多齋戒日,如農曆八月“齋尊君”,九月“齋九方”,十月“齋三官”“齋觀音”等。而“觀音會”,則是這些齋戒日中最隆重的,據說是為觀音菩薩做生日慶典(相傳農曆十月十九是觀音生日)。這是上田蔡屋自古以來代代相傳的一個佛教風俗,因無文字記載,起於何時無從查考。但據當地老人講,從祖上傳下來的說法是起於明、清時期。可從一則故事中卻至少可以追溯到清朝年間。傳說清末的一天晚上,邑人蔡加連在睡夢中被一冤鬼叫起,並把他引到家門口的一座橋上,正要把他推下河時,正好被一起早的婦女撞破,救了他一命。因此,蔡加連認為那婦女是觀音菩薩的化身,是特意現身救他的,所以,他為了報答觀音菩薩,那年的觀音會“大頭”由他一家人做東。
上田觀音會是由“大頭”、“小頭”和敬香散客組成,在“大頭”中則以上一年觀音菩薩在其家“座堂”者為“總頭”,總頭負責召集各大頭、小頭開會,研究當年觀音會的各項事務。組建臨時理事會。按慣例,“大頭”出錢,“小頭”湊油、米、豆和蔬菜等食物,出多少錢和物以當時當地物價為標準,其他散客買當天餐票進餐。觀音會的總頭、大頭、小頭沒有固定,數量也沒有限制。總頭是要頭年觀音菩薩在其家座堂者,而決定觀音菩薩在誰家座堂,則要在當年觀音會的“大頭”中丟“神告”(一種木製牛角形神具)決定,說這是觀音菩薩的旨意。“大頭”“小頭”由信徒自由自願參加。據說早年間只有幾家,十幾家,後來逐年增多。已經發展到“大頭”196家,“小頭”280多家,敬香散客也越來越多,廟會規模和範圍不斷擴大,從以前的只有上田蔡屋,再到後來的附近村莊,及至瑞金、寧都兩縣,岡面、瑞林、對坊三鄉和以上田為中心的周圍20多個村寨。每年參加上田觀音會的信徒和觀光者多達三、四千人,是該地方圓百十里里內規模最大,參與範圍最廣,聲勢也最為盛大的一個民間廟會。
上田觀音廟會歷時3天(農曆十月十八至二十日),其進程是:十八日上午,從"大頭"、"小頭"戶中選出有子孫的(越多越好)組成一個十幾人的接神隊,一路鑼鼓、嗩吶、炮竹齊鳴,到頭年觀音菩薩座堂的人家把觀音菩薩接到上田一個叫蔡政仲公祠的大祠堂里上座,同時廟戲也隨著開演。參演的廟戲由當年的廟會理事會決定,每年不同。但都是以附近民間的木偶劇團和“半班”劇團為主。十九日,是所謂的“正日”。這天,天未亮接神隊一行就要把觀音菩薩從祠堂抬出,到距離上田15華里外的一個叫佛子垇的觀音廟裡去舉行一個儀式,然後也一路響著鑼鼓、嗩吶、炮竹,急匆匆地要在早上8點前趕回上田政仲公祠供信徒朝拜。此時,整個大祠堂燭火沖天,香菸瀰漫,戲台上鼓樂震耳,院子裡炮竹、土炮轟鳴,數千香客和觀光者聚集在祠堂內外,看戲的、朝拜的······真可謂熱鬧非凡。吃中飯時,百席千人共同進餐,雖是素食,但心中有佛,人人吃得津津有味,加上香濃的土製米酒,一個個喝得頭上發燒,腳下飄飄,真如和菩薩一起走入了仙境。這天要一直鬧到夜靜三更。二十日,要用丟“神告”的方法定下觀音菩薩座堂的人家,中午前接神隊把菩薩送到該戶上座後,三天的觀音會就算結束了。可是後來有了一個新的規定,除觀音會三天時間的廟戲由理事會負責外,凡信徒祈求觀音菩薩保佑升官的、添丁發財的、金榜題名的等等,可以在觀音會期間寫戲演出,或半天、或一天、或一晚都可。因此,寫戲演出的逐年增多,觀音會的廟戲演出天數也不斷增加,所以理事會決定提前到十月十六日上午接菩薩到政仲公祠入座,廟戲也從本日開始。而且送觀音菩薩到丟“神告”、決定座堂的人家入座也要到廟戲演出結束的那天,本年的觀音會才算圓滿成功。

產業狀況

岡面鄉是山區農業鄉,以種糧為主,糧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紅署、大豆,經濟作物有菸葉、甘蔗、荸薺、瓜果、生薑等,家禽家畜以雞、鴨、鵝、豬、牛、狗為主,另外還出產茶油、蜂蜜、香菇柿花筍乾松脂、小連紙等土特產品。
岡面鄉始終堅持“產業興鄉,做活山上文章”。在田裡,以發展菸葉產業為主,全鄉每年種植菸葉1000畝以上,交售菸葉3000擔以上,創稅收50萬元以上,其中渡頭村連續多年實現了菸葉千擔村;岡面的菸葉生產已走上了規模化發展。在山上,以種植油茶毛竹為主。近年來油茶麵積不斷增加,到2010年,新增高效油茶麵積11600畝,低改老油茶林面積3000餘畝。毛竹種植面積也穩步上升,新增面積已達14500畝;全鄉毛竹面積包括老毛竹林已有27812畝,年產毛竹15萬餘根。
另外,生豬、土雞、山雞、肉牛等養殖業也齊頭並進。成為富民興鄉不可忽視的力量,岡面已經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格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