岜山

岜山

岜山位於蕉莊鄉政府駐地蕉莊以南2.3公里。 地處雙旗山之陽,石臼河之北。東連摩天嶺,西接北嶺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岜山
  • 地理位置:位於蕉莊鄉政府駐地蕉莊以南2.3公里
  • 人口:l,177人
  • 耕地:1,569畝
地理環境,經濟狀況,史料記載,

地理環境

岜山地處蕉莊鄉政府駐地蕉莊以南2.3公里,“漱水”源出其左,“羅圈泉”源出其右。村南平坦開 闊,土地肥沃,適宜農作

經濟狀況

岜山設一村民委員會。共346戶,l,177人。耕地1,569畝。 主產小麥、玉米。工副業原有水泥製品廠、農機廠、噴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以後,建起腈綸滌紗廠,增加針織橫機147台,發展針織專業戶l40戶,成為名聞 遐邇的紡織專業村。 十二屆三中全會以後, 又籌建了博山毛紡織廠。 年產值 77.23萬元, 從業人員300名。1978年人均收入97元,1983年提高到363元,較前 增長2.7倍。

史料記載

《般陽孫氏長支族譜》載:“我先世乃直隸棗強人……明洪武四年,獻、默 祖來淄邑西南隅豈山莊,遂家焉。”該村《呂氏族譜》所載呂氏定居時間略同。 據此,明初即已建村。
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淄川縣誌》載村名為“爬山莊”。 清乾隆八年(1743年)《續修淄川縣誌》載村名為“扒山莊”。清乾隆四十一年(1 7 7 6年)《淄川縣誌》載村名為“爬山莊”。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重修洪 濟橋》碑文載村名為“岜山”。 據該村84歲老人孫即奎講:從前村周圍有八座山,進村必須爬山,故名“爬 山莊”或“扒山莊”,後演變為“岜山”。(《辭源》:岜ba——石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