岜山村

岜山村

岜山村位於淄博市博山城區西郊的博山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心地段,地處域城鎮政府駐地,東與大莊村相接,北與焦莊村交界,西與楊家村接壤,南與北域城村相連。隸屬博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管轄。 該村地處丘陵地帶, 四面山丘環繞。

全村總面積192公頃,多為山嶺荒坡,適合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高粱、穀子、地瓜,經濟作物主要有大豆、芝麻。1981年以來,岜山村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大量土地被工業企業和社會公用設施占用,到1995年全村耕地已不足2公頃,村民全部農轉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岜山村
  • 行政區類別:自然村
  • 所屬地區:中國山東
  • 郵政區碼:255213
  • 面積:總面積192公頃
  • 人口:2463人(2000年)
歷史沿革,地理交通,人口,經濟,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榮譽,社會進步,文教科技,人民生活,村莊建設,集體福利,組織建設,代表人物,個人簡介,個人榮譽成就,

歷史沿革

明朝洪武四年(1372年)有孫氏由章丘蕃六莊遷至此定居,逐漸繁衍成大族,名為岜山村(岜ba,石頭山)。明末清初,又有呂氏自萊蕪市呂家芹村遷至此定居。

地理交通

岜山村交通便利,205國道博山西過境公路南北縱貫全村,距博(山) 萊(蕪)、博(山)濱(州)高速公路入口200米,距博山火車站3公里。博山西過境公路兩側是博山區新建的經濟技術開發區,地理位置比較優越,近年來,區域內企業初具規模。

人口

岜山村2000年有804戶,2463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5‰。1987年以前, 岜山村姓氏較少,僅有7~8個姓氏,以孫姓居多。
岜山村
1987年以後,由於經濟發展的需要,外地人員大量遷入, 到2000年底,全村已有128個姓氏,仍以孫姓為最多,占總人口的60%。全村人口除少數回族外,均為漢族。

經濟

建國初期全村經濟總收入約6000元, 1978年為12萬元,2000年達35.07億元。2000年第一、 二、三產業所占比重為0∶90∶10。2000年全村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2億元,全村人均純收入5500元。
岜山村

第一產業

建國初期岜山村山窮地薄,水源奇缺,農業基礎條件差,糧食畝產80公斤, 年總產量9.6萬公斤。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以後曾修築攔河壩一座,配套安裝了抽水設備及管道設施,農業條件有所改善,但因水源不足,利用率低,糧食產量增長幅度不大, 到1978年糧食畝產也只有120公斤,總產量14.4萬公斤,人均占有糧食12 0公斤。
1980年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後,調動了農民種田的積極性,1983年糧食畝產達到200公斤, 糧食產量在短期內有了較大幅度增長,但終因地薄水缺,農業基礎條件差等因素導致後期的糧食產量徘徊不前和下滑。1981年以來岜山村大力發展工業企業, 走農村工業化的道路, 到1995年,農業被工業所代替,耕地全部被占用,到200 0年全村僅剩90公頃山林。

第二產業

建國初期岜山村無任何工副業項目。到60年代才有了一個小小的農機廠, 從業人員20人,年產值5萬元,而且是找米下鍋,時常停產。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 岜山村抓住機遇,大力發展集體企業,1981年貸款6萬元建起了博山區岜山漂染廠,當年創產值30萬元,實現利稅10萬元。
1984年到1989年又先後建成了運動衣廠、毛紡廠、棉紡廠、毛巾廠等10幾個工業企業,1989年組建了博山萬通達輕紡企業聯合總公司,當年完成工業產值1.03億元,實現利稅1200萬元。
1990年以來,岜山村加快發展速度,
一是1992年以來先後投資3.5億元建起了全國首家中外合資的高科技醫院--淄博萬傑醫院, 引進90年代國際最先進的核磁共振、伽瑪刀、X刀、光子刀、諾利刀、派特、心臟雷射治療機等大型診療設備6項,率先填補國內空白,並在北京青島西安建立了分院,實施連鎖經營,2000年醫院總規模達到1500床位,在治療腫瘤疾患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是世界上最大的立體放療中心之一。
二是1995年以來先後投資10億元建起了纖維長絲項目,引進24條長絲生產線,年產細旦超細旦功能長絲10萬噸, 是省內最大的纖維長絲生產基地。
三是1997年以來,先後投資5億元建起了織布廠,引進日本噴水織機2000台,年產各類功能保健布料3億米,出口1億米,生產能力和規模居國內同行業前列。
四是1997年以來投資6000萬元,建起了萬傑製藥廠,引進英國先進制藥設備,年產“奧美拉唑膠囊”“邁生”“可派”2.2億片(粒) ,均為國家新藥。
五是1996年以來,先後投資3億元,建成了規模為6萬千瓦機組,集發電、製冷、供熱為一體的自備節能熱電廠,年發電量5億度,供熱量2億大卡。
六是從2000年開始, 投資7億元開工建設20萬噸纖維項目,2001年底將安裝投產。
1995年經國家經貿委批准萬通達總公司更名為萬傑集團公司,並以萬傑集團公司為母公司組建了萬傑集團。1997年萬傑集團被國務院批准列為全國120家試點企業集團,擁有8家子公司、11家分公司、總資產52億元,職工7000人。2000年全村第二產業實現總產值3 2.57億元,利稅3億元,出口創匯500萬美元。

第三產業

岜山村的第三產業起步於九十年代初。 1993年投資300萬元在過境公路岜山段東側建起了面積為2000平方米的岜山大酒店。 1995年投資150萬元建起了萬傑自助餐館、音樂茶座。1998年投資8000萬元在博山城區中心建起了4000多平方米的集餐飲、住宿、娛樂、休閒為一體的萬傑俱樂部。2000年5月投資1.5億元建起了占地5公頃,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的四星級標準涉外旅遊賓館--萬傑國際大酒店。1997年到2000年還投資3000多萬元建設了4萬多平方米具有歐洲風格的商貿小區, 已被多種服務行業所租用, 繁榮了地區文化和經濟。2000年第三產業年營業收入2.5億元,利稅3000萬元。

榮譽

岜山村是淄博市百強村之首。2000年經濟總收入列全市農村第一,在全省名列前茅。岜山村1993年被市政府授予“小康村”稱號,1992年被省政府授予“村鎮建設明星村” 稱號,1996年被山東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授予“文明村居示範點”稱號,1994年被省政府授予“尊師重教基地先進單位” 稱號,1995年省政府授予“山東省愛國義教育基地”稱號,1996年村黨委被中共中央組織部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1999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全國爭創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單位”稱號。村企業萬傑集團公司1995年被省科委授予“省星火骨幹企業”稱號,1996年被省經委授予“管理示範企業”稱號,1995年萬傑集團被農業部確認為“全國鄉鎮企業集團”,1996年萬傑集團公司被農業部確認為“特大型鄉鎮企業”,1998年被農業部授予“全國鄉鎮企業創新示範單位”稱號,2000年被農業部授予“全國鄉鎮企業示範區”“全國鄉鎮企業質量管理先進單位”稱號。
岜山村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

建國前教育十分落後, 學齡前兒童入學率僅占5%。建國後,文化教育逐步得到重視,建國初期利用空閒民房建起了國小,學生入學率達到30%。1984年投資40萬元新建了岜山國小教學樓,配備了全新標準的教學課桌和教學器械,1997年又配備了微機, 教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小學生入學率達到100%。為適應村企業發展的需要,1990年制訂了《岜山村十年教育發展規劃》,規劃要求全村男50歲以下,女45歲以下的村民,至2000年最低必須達到高中或中專文化程度,大學生包括在校生總人數達到250人, 出國留學人員達到20名。10年來通過自學、進修、培訓、推薦、保送、考入等多種渠道,2000年全村已有437人取得了高中或中專學歷,500人取得了大專、大本、碩士、博士學歷,20人出國留學深造,基本達到了規劃目標。全村有中、高級以上技術職稱的55人, 初級職稱的320人。村民的整體文化科技素質顯著提高。1990年以來, 岜山村實施科教興企戰略,重視發展教育事業,投資600萬元,建成了占地2.5公頃, 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的職工中專學校,開設企業管理、機械製圖、機電、財會、計算機等專業,建校以來已向社會輸送中專畢業生1500多人,其中大部分被企業留用。 1995年以來又投資9000多萬元,建成了占地面積15公頃,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的山東萬傑醫學院,並按照國家規定標準配備了先進的教學設施和儀器。開設現代醫學影像、高等護理、中西醫結合、臨床檢測等專業,在校生達到4000人,建校以來,已向社會輸送大專醫學人才1000多人。2000年底,投資2.5億元,占地38公頃,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可容納96個班4000學生,從幼兒到高中的全寄宿制萬傑朝陽學校已全面動工。1998年到2000年萬傑集團作為全國唯一一家村辦企業代表參加了在上海、廣東和淄博召開的“全國科教興國研討會”。

人民生活

建國前,岜山村是個貧窮落後的小山村,農民吃不飽穿不暖,賣兒賣女、討荒要飯、下關東者皆有之。建國後,經過了土地改革、互助組、合作社、人民公社,農民生活有所改善,但終因農業基礎條件太差,變化不大。1978年全村年人均糧食不足150公斤, 純收入33元,溫飽問題仍沒有得到徹底解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較大提高,特別是從1981年興辦企業,走農村工業化的道路以來,經濟得到迅猛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在本市率先步入小康。
2000年人均純收入達到5500元,人均年末存款餘額1.5萬元。村民全部住上了高層樓房,人均住房面積30平方米,室內水、電、暖設施配套,安裝了有線電視,80%以上的家庭擁有冰櫃、洗衣機、錄放機等家用電器,以及高檔家俱和現代廚具, 部分住房安裝了中央空調。全村家庭擁有程控電話800部,個人擁有行動電話700部。家庭擁有電視機940台,微機350台。私人擁有機動車輛168輛,其中轎車3 2輛、貨車16輛、機車120輛,跨入了全國文明富裕村的行列。

村莊建設

建國前和建國初期,村民住房多為低矮的土坯草房,人均住房面積不足4平方米, 村莊道路曲折狹窄,坎坷不平。70年代經濟條件有所好轉,村民住房開始向土石結構、磚石結構發展,1978年人均住房面積達到10平方米。80年代,岜山村經濟得到迅速發展。
1987年制訂了岜山村至2000年村莊建設總體規劃,並開始實施。村莊建設由村委按規劃要求實行分區建設,新的建築全部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按照抗震要求設計。到2000年工業小區、高科技工業園區生活小區、商貿小區、文教小區等小區的建設已基本完畢。醫院、學校、銀行、郵電、幼稚園、敬老院、水電汽暖等社會公用設施配套齊全。
村莊道路寬敞並全部硬化,兩側安裝了路燈,道路及各小區進行了綠化美化,達到了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喬灌花草藤立體綠化標準,被評為市級花園式單位。岜山村的面貌發生了根本變化,一個設計新穎、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環境優雅的現代化小城鎮已初具規模。

集體福利

改革開放以來,村經濟迅速發展壯大,村民的集體福利待遇明顯提高。80年代初,全部用上了自來水,1989年建起了幼稚園和老年人公寓,幼兒免費入園,60歲以上的老人免費入住老年人公寓,並每月享受120-180元的生活補助。
村里小學生入學免交學雜費,國中、高中學生實行獎學金制度,大專以上學生報銷學雜費、差旅費, 並每月享受150元的生活補助,出國留學生原則上報銷全部費用。在企業工作的村民實行退休金制度,村民看病就醫報銷全部醫療費。

組織建設

中共地方組織建設
1949年12月孫懷發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岜山村第一名共產黨員。1956年成立岜山村第一個黨支部,孫即備任書記。1987年成立岜山村黨總支,孫啟玉任書記。1989年成立岜山村黨委,是山東省第一家村級黨委,有黨員70人,孫啟玉任書記。 經過10多年的發展,岜山村黨委已有14個黨支部,308名黨員,成為兩個文明建設的領導和骨幹力量。1987年以來,村黨委先後被評為區、市、省先進黨組織,1996年7月被中組部授予全國先進黨組織榮譽稱號。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
抗日戰爭期間建立農民協會,之後相繼建立農救會.婦救會。解放戰爭期間,村政權積極帶領村民參軍參戰,發展生產支援前線。1955年建立初級社,孫啟森任社長。1956年建立高級社,孫啟森任社長。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設立岜山生產大隊, 呂迎發任大隊長。下設6個生產小隊。1968年成立岜山大隊革命委員會,孫慶山任主任。1978年建立岜山大隊管委會,孫啟玉任主任。1985年建立岜山村民委員會, 孫豐文任主任。1987年以來,岜山村先後被評為區、市、省文明單位,1999年被評為全國爭創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單位。

代表人物

個人簡介

孫啟玉 1949年5月生, 博山區岜山村人,1968年高中畢業後回村務農,1974年12月入黨, 1975年3月任公社文化站站長,1978年12月回村任黨支部副書記兼村管委會主任,1987年7月任村黨總支書記,1989年3月任村黨委書記,萬通達總公司總經理,現任萬傑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兼總裁,中共博山區委副書記。
孫啟玉孫啟玉

個人榮譽成就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主持領導先後建成了萬傑醫院、萬傑纖維公司、萬傑製藥廠、萬傑織造廠、萬傑熱電廠、萬傑國際大酒店、萬傑職工中專、萬傑醫學院等20多家企事業單位, 成立了萬傑集團公司,組建了萬傑集團,並組建了萬傑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已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1989年當選為全國勞動模範,1991年被評為全國優秀鄉鎮企業家, 1993年當選為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1997年被評為省優秀共產黨員,199 8年當選為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1998年被評為省優秀企業家。
淄博萬傑醫院淄博萬傑醫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