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壁畫

山西壁畫從東漢開始,經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環環相扣,其風格既有傳承亦有變化,不僅體現了各個不同時期的繪畫特徵,而且對於美術研究以及社會、宗教諸方面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西壁畫
  • 創始地:山西
  • 創始時間:東漢
  • 特點:墓室壁畫為主
淵源,種類,題材,永樂宮壁畫,價值,

淵源

漢代壁畫以墓室壁畫為主。這時期壁畫墓與畫像石墓的流行與漢代統治階級提倡孝道盛行厚葬息息相關,“事死如事生”,很多貴族豪強的墳墓都具有相當規模。漢代壁畫中有不少反映政治、經濟、典章制度,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圖景。代表作有平陸壁畫,是漢代壁畫的代表作。
北朝時期仍然延續了墓室壁畫的發展,保留下來的北朝墓葬壁畫有太原王郭村發掘出土的北齊東安王婁睿墓、壽陽縣北齊厙狄迥洛墓壁畫、太原城郊王家峰北齊名將徐顯秀的墓葬壁畫。南北朝時期,隨著中西交通的繁榮,佛教的興盛,寺廟壁畫風靡,婁睿墓壁畫的作者也受此影響。從壁畫內容上看,或多或少地留下了佛教藝術的痕跡。但是從技法上來看,已基本擺脫了外來畫法的影響,而賦予傳統畫法的表達方式。
元代是中國歷史上疆域最廣大的一個朝代,宋遼金長期動盪和分割的局面至此一統。被稱作元朝“腹里”的山西,寺觀壁畫面積1800多平方米,數量之巨,藝術之精,亦冠於全國,山西壁畫藝術價值也就尤為凸現。其中的芮城縣永樂宮、稷山縣青龍寺、洪洞縣廣勝寺水神廟、汾陽縣五嶽廟以及高平市萬壽宮內的壁畫都是中國元代寺觀壁畫中的精品。
明代以後,文獻典籍當中幾乎見不到記載壁畫的痕跡,就全國範圍來講,寺觀壁畫藝術已走向尾聲,畫面構圖和人物造型已開始程式化,其工藝水平較宋、金、元時期大為遜色。山西明代的壁畫有2300平方米,有的仍保留著金、元壁畫的風韻,繼續向清秀、俊逸方面發展,其中不乏優秀之作,如新絳稷益廟、汾陽聖母廟的壁畫,以數量眾多,題材多樣,藝術性強著稱。
清代時期的山西寺觀壁畫保存有近3000平方米,其藝術水平較之前代已顯著降低,但還是有一些頗具價值的作品,如大同華嚴寺大雄寶殿四壁繪畫,高達6.3米,長約141.1米,總面積889平方米,一座殿堂里能有如此鴻篇巨製,在中國明清壁畫中也是僅見的一例。這些壁畫大多有確切的紀年和畫師的題名,內容幾乎涵蓋了佛、道、儒教和風俗神,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大大豐富了中國繪畫史的內容。

種類

墓室壁畫
保留至今的山西墓室壁畫主要有漢代、北朝和元代三個時期。山西平陸棗園村壁畫墓是漢代壁畫的重要代表,屬於東漢時期的墓室壁畫,它顯示出農村階級鬥爭的對立。一方面有地主莊園的城堡,即“塢壁”,是依附“部曲”、“兵家”對抗農民的武裝和工事;另一面有地主監督農民從事耕種,雙牛牽引耬車和大型犁鏵,反映了當時農村生產技術大有改進。
山西北齊墓葬壁畫近年來成為古代東方藝術世界最吸引人的藝術品種。壽陽縣北齊厙狄迥洛墓壁畫,以絢麗斑斕的藝術長卷反映墓主人生活的顯赫場面或死後的空幻境界。太原王郭村北齊東安王婁睿墓的壁畫,太原城郊王家峰北齊名將徐顯秀的墓葬壁畫,畫面宏大,構圖準確,形象生動,色澤艷麗,線條流暢,有很強的時代特徵和地域文化特徵。從這幾處壁畫可以清楚地看到北齊時畫技日臻成熟的趨勢,為隋唐壁畫技術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元代墓室壁畫隨元代整體畫風的變化而變化,如1958年發現的山西大同西郊元墓,就有與前代風格完全不同。壁畫墓主人馮道真是一個道士,其中的《論道圖》、《觀魚圖》、《道童圖》和《疏林晚照圖》反映了墓主的生前生活、情趣和愛好。圖中人物意態生動,景致優美,筆法流暢而蒼勁,有南宋人遺規;其章法結構又頗受北宋和金代畫法的影響,並且具有文人畫的某些特色。
寺觀壁畫
在山西現存的壁畫中,分量最重、數量最多的是寺觀壁畫。寺觀壁畫大多是土坯泥牆上彩繪的壁畫。五台山佛光寺東大殿的壁畫,是國內僅存的唐朝寺觀壁畫,雖然年代久遠,畫面殘損,但畫藝精湛,保存良好,堪稱中國古代寺觀壁畫的上品。山西現存五代及宋遼金時期的壁畫6處,分別是平順縣大雲院彌陀殿、高平市開化寺大雄寶殿、靈丘縣覺山寺塔應縣佛宮寺釋迦塔、朔州市崇福寺彌陀殿、繁峙岩山寺文殊殿,面積近千平方米。芮城永樂宮壁畫是元代寺觀壁畫經典作,它不僅反映了道教神祗的完整體系,而且成為一部歷史人物的圖像總匯。
石窟壁畫
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有很多壁畫遺村,它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等等,被合稱為中國四大寶窟,是中國壁畫的博物館。石窟壁畫藝術是中國最豐富的藝術寶庫,但隨著佛教的進一步世俗化,宋、元以後大規模的石窟開鑿已非常少見,對佛教的崇拜已被廣泛散布於城鎮鄉村的寺廟所取代。

題材

佛道宗教
宗教是整箇中國壁畫的重要題材,山西壁畫也不例外。道觀壁畫的最早開端,當屬漢武帝在甘泉宮建台室畫天地太一諸鬼神;而佛寺壁畫則始於東漢,隨著印度佛教之傳入中國而開始出現,如明帝劉莊命畫工畫佛像與清涼台及顯節陵。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佛教非常盛興,全國上下廣建佛寺,有寺必有壁畫。山西芮城永樂宮道教壁畫和稷山興化寺的元代佛教壁畫是宗教類題材的典範。
歷史傳說及人物
明清兩代的寺觀壁畫,如汾陽縣聖母廟、新絳縣稷益廟、太原晉祠關帝廟、霍州市聖母廟,反映的多是中國歷史傳說和歷史人物,實際描繪的是人間的具體生活,如捕蝗、耕穫、戰事等。新絳縣東嶽稷益廟壁畫是明代寺觀壁畫典型代表作之一。稷益廟壁畫在題材內容上與佛、道壁畫不同。壁畫繪官、民朝聖及稷益傳說等為主,是以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為題,表現上古時代大禹、后稷、伯益為民造福的故事。其《朝聖圖》與《祭祀圖》都是以大殿、樓閣等建築為中心場面。四周有百官、武將和手持五穀、肩扛農具的各種人物,其中一組恭謹前行的農民或肩挑獵物,或捆縛押送碩大如人的蝗魔,或手握螞蚱等害蟲。其壁畫用筆嚴謹,結構緊湊,長於寫實。這些壁畫,都表現了濃厚的地方特色,他們留給後人的壁畫藝術為整箇中華民族的文化藝術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世俗生活
世俗生活也是壁畫的重要內容。墓室壁畫多反映了墓主人的生活場景,如宴飲、出行等。代表作品有太原王郭村北齊東安王婁睿墓的壁畫。
另外,張道真元墓中還發現有一幅山水畫,水墨淋漓、意境深遠,具有文人畫的情趣,是當時南方文人畫影響北方畫界的很好例證。

永樂宮壁畫

著名的永樂宮位於山西省芮城永樂鎮,民間傳說的八仙之一呂洞賓就生於此地。呂洞賓死後,唐代在其住宅基礎上建“呂公祠”,後被火毀,元代至元年間重新修建。
三清殿
殿內壁畫尺度高大,人物眾多(286個),各路神仙,造型生動,藝術上有很高的審美價值。而呂祖殿里的道教故事壁畫,則是現實生活狀態的反映,以連環組畫的形式把單獨的情節聯繫為一體。
三清殿是永樂宮的主殿,繪有《朝元圖》,8個主像周圍各配有各種神仙,仙曹、玉女、使者、力士等分三、四排構成氣勢磅礴的行列。每個人物都刻畫嚴謹,具有個性特徵,衣飾服裝一絲不苟,藝術感染力強烈。西壁繪有“白玉龜台九靈太真金母元君”,兩旁的十太乙與雷部諸神,文武有別,表情各異,性情獨特。主像莊嚴、玉女秀雅、武士威猛,各得其神。人物眾多的行列之間,用轉身對語、左顧右盼、傾身交流等手段,使人物有所關聯,成為一個整體。據專家考證,這組壁畫的勾線使用了某種特殊的筆,有的線長達數米,勻稱堅挺,非常人用普通毛筆所能完成。設色平面化處理,有的局部如瓔珞、圖案等細節採用瀝粉的方法,使之更顯複雜、精製,這種技法產生於唐代,宋人有所發展。三清殿的整鋪壁畫是文獻上所說的六天帝、二帝後率領眾仙朝元的內容,反映了道教神之的完整體系,人物造型動靜相參,在變化中求統一。以豐富的人物形象,生動的描繪了虛構的神仙,集中體現了中國人物畫優秀特徵。
三清殿西壁
純陽殿俗稱呂祖殿,在東、西、北壁上畫有“純陽帝君神遊顯化之圖”,描繪呂洞賓從鹹陽降生其一直到他赴考、的道、離家、超度凡人等等,以連環畫的形式貫穿了五十二個畫面。故事內容為民間長期流傳,情節生動,有深刻的含義,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道德觀念。壁畫高3.5米,面積有203平方米。畫中的內容相當豐富,除了一些形形色色的人物之外,畫中還有宮廷、廟宇、茶館、酒樓、田野、山川及各種植物等等這對研究元代社會情況有很大幫助。
元代的永樂宮是壁畫發展的一個高峰。它既保存了前代的優秀傳統,又在某些方面有所發展,形成了自己時代的風格特徵。永樂宮壁畫在某些方面豐富了中國壁畫創作的積累和創作經驗,也影響了後世宗教壁畫的創作。從明清寺觀壁畫和水陸道場壁畫中都可以看到永樂宮壁畫的影子。永樂宮壁畫是僅存的道教壁畫的完整體系,是中國壁畫的珍貴寶藏,對優秀文化的繼承和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

價值

古代壁畫是中國歷史文化遺產中的寶貴財富,在社會、宗教、建築、美術諸多方面都有歷史意義和研究價值。通過壁畫可以發覺出很多壁畫以外的東西,如宗教、考古民俗體育陶瓷服裝等。
山西壁畫非常豐富,從漢代的墓室壁畫到唐宋元明清的寺觀壁畫,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序列。壁畫融合了歷史、宗教以及世俗題材,訴諸於藝術的方式,在考古、宗教以及中國的繪畫發展史等方面都有著重要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