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紅樹

山紅樹

山紅樹(學名:Pellacalyx punnanensis Hu)是紅樹科山紅樹屬植物,喬木,高達15米,小枝粗壯,具條紋,被疏長毛。葉膜質,倒披針形至披針形,長13-20厘米,寬4.5-6.5厘米。花未見。果實單生,近球形,直徑1.5厘米,頂端有6-7枚宿存的花萼裂片;種子多數,矩圓形,黑褐色,有窩孔。果期冬季。

分布於中國雲南南部;生長於海拔850米的林中。

山紅樹屬在亞洲熱帶成間斷分布,山紅樹在中國的存在對研究中國熱帶植物區系辛有重要價值。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採種,播種,栽培技術,整地,定植,撫育,主要價值,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15米,小枝粗壯,具條紋,被疏長毛。葉膜質,倒披針形至披針形,長13-20厘米,寬4.5-6.5厘米,頂端短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小齒,乾燥後微反卷,上面無毛,下面沿中脈和側脈有散生的短毛,側脈8-9對,葉柄長1-2厘米。
花未見。果實單生,近球形,直徑1.5厘米,頂端有6-7枚宿存的花萼裂片;裂片披針形,長1-1.2厘米,短尖;有宿存花柱和柱頭,花柱粗壯,短於花萼裂片,柱頭頭狀,6深裂,每一裂片再淺裂;果梗纖細,長約2厘米;種子多數,矩圓形,黑褐色,有窩孔。果期冬季。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雲南南部的勐臘;生長於海拔850米的林中。分布區屬北熱帶濕潤季節性雨林,為熱帶乾濕交替的季風氣候地區。夏熱多雨,冬暖多霧,終年無霜,年平均溫約為20.9℃,極端最低溫約-0.5℃,年降雨量1300-1500毫米,主要集中在5-10月的濕季,十季降水較少,但霧多,尤以11月到翌年3月為甚;年平均相對濕度約86%。土壤多為灰棕色砂壤土,pH值6-6.5,有機質含量高,保水性強。生長於基質為紫色砂頁岩的溝谷坡地,小環境地處低山常年流水的溝谷,坡度20-30°。與其伴生的喬木樹種有絨毛番龍眼、琴葉風吹楠、雲南山竹於、雲南肉豆寇、毛柿等。

繁殖方法

採種

山紅樹的人工繁殖方法主要用種子培育實生苗,還未見有扦插和組織培養等無性繁殖方面的報導。在此僅介紹實生苗的培育技術。根據對定植於熱林所的山紅樹所進行的觀察,山紅樹定植後8-9年開始開花結果,山紅樹種子11-12月成熟,大小年現象明顯。待觀察到果實由青轉為黃色時即表明其種子已經成熟,可直接從樹上採集,也可待其脫落後從地上撿拾。採集後的果實可先進行堆漚,待其腐爛後用清水進行淘洗,洗出種子。山紅樹種子極細小,千粒質量僅1.1-1.4克,種子不耐貯藏,常溫貯藏2個月即完全喪失發芽力,宜隨采隨播,若確須貯藏,可採用濕沙貯藏,但也不能超過6個月。

播種

種子拌細沙後撒播於苗床,蓋土約0.5厘米,保持苗床濕潤,苗床切忌過乾或過濕。播種後14-19天發芽,27天出苗結束,發芽率可達70%以上,苗床需建蔭棚,用75%遮陽網覆蓋。山紅樹幼苗生長極為緩慢且較為脆弱,苗期一定要加強水肥管理及病蟲害防治。山紅樹苗期生長較慢,抗性差,為提高造林成活率,促進苗木定植生長,同時減少造林後撫育管理工作,防止因雜草或灌木過度遮蔭影響其生長。生產多用1.5年生的容器苗,此時苗高達30-40厘米,地徑達0.6厘米,可用於造林。待芽苗高約3-5厘米,有2-3片真葉時可移入備好的容器(營養袋或育苗盤)中進行培育。常用的育苗基質為70%森林表土+22%火燒土+8%腐熟農家肥。
待移入容器中的山紅樹芽苗成活穩定後,應進行追肥提苗,在苗木生長前期和生長旺盛期以氮肥為主,可用0.2%的尿素水溶液或0.8%氮磷鉀三元複合肥水溶液追施,有條件的地方用10%-15%沼氣液追施效果更好,每2周追施1次,追施6-8次即可。在出圃前2個月要停止追施氮肥,可施1-2次磷鉀肥,以促進苗木木質化,增加抗性,提高定植成活率。由於目前還沒進行大規模的造林工作,因此還未發現有嚴重的病蟲害,但苗期也應加強病蟲害的預防工作,可噴灑代森鋅氧化樂果等農藥預防和控制。同時應注意遮蔭。通過加強管理,山紅樹1.5年生苗高可達30-40厘米,地徑達0.6厘米以上即可出圃定植。

栽培技術

整地

因其喜生長土壤深厚濕潤、空氣濕度大,有一定遮蔭的環境,因此定植前要先選好地。造林前對造林地進行的清理,因為山紅樹生長初期需進行遮蔭,因此在整地過程中保留一部分遮蔭樹,然後挖定植穴,規格為50厘米×50厘米×40厘米,株行距3米×3米,每畝栽植70株。定植前進行回塘,回塘時每穴施入2千克腐熟農家肥+500克過磷酸鈣作基肥。

定植

選出合格壯苗出圃進行定植,根據2006年進行的裸根苗與營養袋苗造林對比試驗,結果發現與用裸根苗造林相比,用容器苗造林可顯著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並促進定植後苗木的生長,因此建議在今後造林過程中套用容器苗進行造林。定植時間應選在雨季前期,在下過一二次透雨,土壤濕透約25-30厘米時進行。

撫育

主要包括擴塘、除草鬆土和追肥等。山紅樹定植的頭3年,應於每年5月、11月各除草1次,主要是清除定植塘內的草,在造林當年雨季結束後主要進行擴塘除草撫育,將定植穴周圍深翻土使穴面積加大至0.6-1平方米,而保留保護帶上的遮蔭植物,使其起到遮蔭作用。翌年雨季來臨前(5月中旬)結合除草進行1次追肥,每株施入複合肥250克,雨季結束後再進行1次除草鬆土撫育。相同管理措施連續進行3年。以後根據實際情況不定期進行除雜灌的工作,以免雜灌影響其生長和降低成活率。

主要價值

山紅樹屬在亞洲熱帶成間斷分布,山紅樹在中國的存在對研究中國熱帶植物區系辛有重要價值。

保護級別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1998年 ver 2.3——瀕危(EN)。
物種現狀:僅中國雲南勐臘有零星分布,植株稀少;結實雖多,但種子細小,天然繁殖極差。
保護措施:自然保護區內有為數較少的植株,建議產區有關部門積極保護,引種繁殖,增加種群數量。中科院勐侖植物園和雲南省林科院熱帶林業研究進行了一些遷地保護和人工林發展方面的研究,成功營建了小面積的山紅樹人工林,但由於種群少,不能有效保存其種群遺傳多樣性。因此,建議相關部門提高山紅樹的保護級別,在做好山紅樹野生資源保護的同時,組織相關科研部門開展山紅樹人工擴繁及遷地保護方面的研究,以更好地推動山紅樹這一珍稀樹種的保護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