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賦

《山水賦》,傳為五代荊浩的畫論著作,當為後人偽托。

然內容尚有參考價值。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山水賦
  • 創作年代:五代
  • 作品出處:《畫苑補益》
  • 作者:荊浩
作者簡介,原文,作品爭議,

作者簡介

荊浩(約850-?)中國五代後梁最具影響的山水畫家,博通經史,並長於文章。字浩然,沁水(今山西沁水)人。擅畫山水,常攜筆摹寫山中古松。自稱兼得吳道子用筆及項容用墨之長,創造水暈墨章的表現技法。亦工佛像,曾在汴京(今河南開封)雙林院作有壁畫。是中國山水畫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影響的畫家之一。
他生於唐朝末年,大約卒於五代後唐(923-936)年間。士大夫出身,後梁時期因避戰亂,曾隱居於太行山洪谷,故自號“洪谷子”。荊浩不僅創造了筆墨並重的北派山水畫,被後世尊為北方山水畫派之祖,還為後人留下著名的山水畫理論《筆法記》,以假託在神鎮山遇一老翁,在互相問答中提出了氣、韻、思、景、筆、墨的所謂繪景“六要”,是古代山水畫理論中的經典之作,比更早時期南齊謝赫的“六法論”有所發展,具有更高的理論價值。
荊浩創山水筆墨並重論,擅畫“雲中山頂”,早已提出山水畫也必須“形神兼備”、“情景交融”,他的作品已被奉為宋畫典範,只可惜留存於世的作品極少,且僅有的幾幅畫也尚存真偽之疑。
荊浩生平及早期繪畫活動 荊浩出生於河南濟源。濟源北倚太行,西望王屋兩山,南臨黃河,與古都洛陽相鄰,歷來文風頗盛。沁河由西北截太行而出,兩岸峭壁如削,谷幽水長。荊浩故里位於今縣城東北十五里的谷堆頭村,現存荊浩墓遺址。
荊浩字浩然,約生於唐大中四至十年(850-856)。早年“業儒,博通經史,善屬文”,學識淵博。濟源的風物景觀多名人足跡,白居易有詩云:“濟源山水好,老尹知之久。……孔山刀劍立,沁水龍蛇走;危磴上懸泉,澄碧轉枋口。”唐開元道教宗師司馬承楨曾於王屋山創建陽台宮。少年時的荊浩常來此宮,受司馬承楨影響,在晚年所著《筆法記》中,將其與王維、張璪並列,贊曰:“白雲尊師氣象幽妙,俱得其元,動用逸常,深不可測。”荊浩還曾創作表現王屋山主峰的《天台圖》,這些都與他早期生活經歷有關。
唐乾符元年(874)前後,荊浩由家鄉來到開封,得同鄉裴休的關照,曾為唐末小官。裴休任宰相五年,唐大中十年(856)罷官,在開封遇到高僧圓紹,二人志同道合,圓紹就命他居住在開封夷門倉垣水南寺。後圓紹名聲日顯,又擴建成橫跨夷門山的巨院,由唐僖宗親自題賜院額曰“雙林院”。荊浩曾為雙林院這一重要禪院繪製壁畫,足見他當時的畫名。“嘗於京師雙林院畫寶陀落伽山觀自在菩薩一壁”、(《五代名畫補遺》),但此畫未能傳留,根據他後來在水墨山水畫上的創造精神,可以斷定,那是一幅人物與山水結合的水墨畫。
荊浩兼擅人物還有其他例證。現存他的《匡廬圖》中,就有幾個細小而動態極佳的點景人物。《宣和畫譜》中,也記載他曾畫有人物繁多的《山陰宴蘭亭圖》三幅、《楚襄王遇神女圖》四幅。清代李佐賢《書畫鑒影》著錄了荊浩的《鐘離訪道圖》:“山林墨筆,人物著色,兼工帶寫。”並記述畫中鐘離作舉手問訊狀,將士佇立狀,對岸真人傍虎而行及童子回顧指示狀等,描繪得十分生動。

原文

山水賦
凡畫山水:意在筆先。丈山尺樹,寸馬分人。遠人無目,遠樹無枝。遠山無石,隱隱如眉;遠水如波高與雲齊。此是訣也。山腰雲塞,石壁泉塞,樓台樹塞,道路人塞。石看三面,路看兩頭,樹看頂額,水看風腳。此是法也。
凡畫山水:平夷頂尖者巔,峻峭相連者嶺,有穴者岫,峭壁者崖,懸石者岩,形圓者巒,路通者川。兩山夾道名為壑也,兩山夾水名為澗也,似嶺而高者名為陵也,極目而平者名為坂也。依此者粗知山水之仿佛也。
觀者先看氣象,後辨清濁。定賓主之朝揖,列群峰之威儀,多則亂,少則慢,不多不少,要分遠近。遠山不得 連近山,遠水不得連近水。山腰掩抱,寺舍可安;斷岸坂堤,小橋可置。有路處則林木,岸絕處則古渡,水斷處則煙樹,水闊處則征帆,林密處則居舍。臨岩古木,根斷而纏藤;臨流石岸,欹奇而水痕。
凡畫林木:遠者疏平,近者高密,有葉者枝嫩柔,無葉者枝硬勁。松皮如鱗,柏皮纏身。生土上者根長而莖直,生石上者拳曲而伶仃。古木節多而半死,寒林扶疏而蕭森。
有雨不分天地,不辨東西。有風無雨,只看熟樹枝。有雨無風,樹頭低壓,行人傘笠,漁夫蓑衣,雨霽則雲收天碧,薄霧菲微,山添翠潤,日近斜暉。
早景則千山欲曉,霧靄微微,朦朧殘月,氣色昏迷。晚景則山銜紅日,帆卷江渚,路行人急,半掩柴扉。
春景則霧鎖煙籠,長煙引素,水如藍染,山色漸清。夏景則古木蔽天,綠水無波。穿雲瀑布,近水幽亭.秋景則天如水色,簇簇幽林,雁鴻秋水,蘆島沙汀。冬景則借地為雪,樵者負薪,漁舟倚岸,水淺沙平。凡畫山水須按四時。或曰煙籠霧鎖,或曰楚岫雲歸,或曰秋天曉霽,或曰古冢斷碑,或曰洞庭春色,或曰路荒人迷。如此之類,謂之畫題。
山頭不得一樣,樹頭不得一般。山藉樹而為衣,樹藉山而為骨。樹不可繁,要見山之秀麗;山不可亂,須顯樹之精神。能如此者,可謂名手之畫山水也。

作品爭議

此賦在《畫苑補益》中題作“《豫章先生論畫山水賦》豫章荊浩先生著”。
在偽書《唐六如畫譜》中題作“五代荊浩《山水賦》”,但又在題下注著,一作“唐王維《山水賦》”。
在《王氏畫苑》、《佩文齋書畫譜》、《古今圖書集成》、《畫學心印》諸書中,又題為王維《山水論》。
在《式古堂書畫匯考》中,竟還注釋著“或雲李成作”,實則就是同一篇文章。
總之,不論此文稱王維或荊浩或李成所作,都是後人偽托。真正作者是誰,尚待考察。
《山水賦》,傳為五代荊浩的畫論著作,當為後人偽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