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縣(沁水)

沁水縣

沁水一般指本詞條

沁水縣,隸屬於山西省晉城市,位於山西省東南部,中條山東北,沁河中游。太行、太岳、中條三大山系銜接處。縣境四周環山、東至老馬嶺、岳神山與高平市、澤州縣為鄰;西至東塢嶺與翼城縣搭界;南至仙翁山、舜王坪與陽城、垣曲縣接壤;北至香山嶺、關帝嶺、宇峻山與浮山、安澤、長子縣毗鄰。介於為北緯35°24′—36°04′,東經112°47′—115°55′之間,總面積2676.6平方千米。

沁水歷史悠久,自古就有女媧補天,舜耕歷山的傳說。20世紀70年代發掘的“下川遺址”,證明早在2.3萬年到1.6萬年前,沁水人的先祖們就創造了“下川文化”。現存的河頭村漢墓群、武安村戰國古寨等,映證了沁水歷史。

截至2018年,沁水縣下轄7個鎮、7個鄉。截至2017年末,沁水縣常住人口21.6612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89.9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3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32.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51.2億元,三次產業占GDP的比重為3.3:69.7:27.0,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87840元,按2017年平均匯率計算為13010美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沁水縣
  • 外文名稱:Qinshui County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山西省晉城市
  • 下轄地區:7個鎮、7個鄉
  • 政府駐地:龍港鎮新建西街99號
  • 電話區號:0356
  • 郵政區碼:048200
  • 地理位置:山西省東南部,晉城市西北部
  • 面積:2676.6平方千米
  • 人口:21.6612萬人(2017年常住人口)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柳氏民居、歷山風景區等
  • 火車站沁水站
  • 車牌代碼:晉E
  • 行政區劃代碼:140521
歷史沿革,地名由來,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水系水文,自然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交通,運輸,社會事業,科技事業,教育事業,文體事業,衛生事業,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社會福利,基礎建設,環境保護,安全生產,歷史文化,風景名勝,著名人物,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水經·沁水注》:“沁水又逕沁水縣故城北,蓋藉水以名縣矣。”是沁水縣以沁水而得名。

歷史沿革

沁水歷史悠久,下川遺址、八里坪遺址出土的文物表明早在舊時期晚期,人類就在此居住。
沁水古稱端氏。夏為帝都畿內,屬冀州。
殷商為郤國,屬畿內地。
春秋屬晉,春秋末年趙魏韓三家分晉,徙晉君於端氏。
戰國屬韓。
西漢為河東郡端氏邑。
東漢置端氏侯國,屬司隸校尉部。
三國復為端氏縣,隸司州平陽郡。
東晉隸建興郡。
北魏屬建州,端氏時廢又復置,隸建州安平郡。並在今城西另設東永安,西河、高延三縣,隸屬建州泰寧郡。北齊仍屬建州,西河、高延併入東永安縣,東永安改為永寧縣,和端氏縣同屬建州安平郡。
隋開皇三年(583年)屬澤州,大業三年(607年),澤州改稱長平郡,改永寧縣為沁水縣,和端氏同隸長平郡。
隋末、唐宋,端氏、沁水隸澤州(或稱高平郡)。
金代端氏、沁水屬南澤州、忠昌軍節度。
元至元三年(1266年),端氏縣併入沁水縣,屬澤州司侯司,隸中書省晉寧路。
明代屬澤州直隸州,隸山西布政使司。
清代屬澤州府。
民國三年(1914年)改屬冀寧道。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3月3日,沁水縣城第一次淪陷於侵華日軍。民國三十年(1941年)中條戰役後,中共太岳區組建太岳南進支隊挺進中條地區,先後在境內開闢出沁西、士敏、沁南三塊抗日根據地,分別隸屬太岳第四、第二專署。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7月沁水(西)縣撤銷。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4月沁水全境解放。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5月沁南縣改名為沁水縣。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7月士敏、沁水兩縣合併,恢復原沁水縣建制。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4月山西全境解放,沁水縣改屬翼城臨時專署。
新中國成立後,沁水縣先後隸屬於晉東南地區。1958年10月,沁水縣併入陽城縣,沁水縣城改為沁水城關鎮。1959年10月與陽城分治,恢復沁水縣建制。1985年5月,晉東南地區撤銷,沁水縣直隸於晉城市。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沁水縣下轄7個鎮、7個鄉。沁水縣人民政府駐龍港鎮新建西街99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140521100000
龍港鎮
140521101000
中村鎮
140521102000
鄭莊鎮
140521103000
端氏鎮
140521104000
嘉峰鎮
140521105000
鄭村鎮
140521106000
柿莊鎮
140521200000
樊村河鄉
140521201000
土沃鄉
140521202000
張村鄉
140521203000
蘇莊鄉
140521204000
胡底鄉
140521205000
固縣鄉
140521206000
十里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沁水縣位於山西省東南部,晉城市西北部,太行、太岳、中條三大山系銜接處。縣境四周環山、東至老馬嶺、岳神山與高平市、澤州縣為鄰;西至東塢嶺與翼城縣搭界;南至仙翁山、舜王坪與陽城、垣曲縣接壤;北至香山嶺、關帝嶺、宇峻山與浮山、安澤、長子縣毗鄰。介於為北緯35°24′—36°04′,東經112°47′—115°55′之間,版圖東西長,南北窄,東西長約150千米,南北寬約55千米,總面積2676.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沁水縣地處燕山運動沁水斜向地帶,作為內引力的地殼運動所產生的構造格架,形成地勢東南低而西北高,由東南——東北——西南呈扇形展開逐步增高的地貌景觀。境內山巒重疊,溝壑縱橫,高差懸殊,海拔最高處與最低處相差1838米。全縣地貌分中山區、低山丘陵區、河谷平川區三種類型。中山區多為林地和林間草地,植被條件較好,多為沁水境內各主要河流的發源地。自然土壤多為淋溶褐土和山地褐土。低山丘陵區為主要糧油產地和牧坡草場。自然土壤多為山地褐土,自然植被多為耕地所代替。河谷平川區是糧棉油料作物高產區,土壤多為沖積土。

氣候特徵

沁水縣氣候屬於暖溫帶季風氣候,大陸性氣候明顯,四季分明,冬長夏短,雨熱同季,季風強盛。夏季雨量多集中在7—9月份,易造成洪澇,全年平均氣溫10.3℃,無霜期173天,日照為2610.6小時。

水系水文

沁水縣河流眾多,境內主要有黃河、沁河兩個水系,沁河、縣河、端氏河、龍渠河、土沃河、張村河、中村河、必底河、鄭村河和蘇莊河十條較大河流。河流總長314千米,流域面積2933平方千米。河網密度為0.11千米/平方千米。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沁水縣水資源總量7.5866億立方米,其中外來客水4.4322億立方米,本地資源3.1544億立方米。本地水資源中,河川徑流量2.9305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1.6982億立方米,重複計算量1.4743億立方米。沁水縣可利用量1.2008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1.5088億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量4900萬立方米,重複可利用量7980萬立方米。水資源可利用係數為380。按本地資源計算:全縣人均水資源量1500立方米,占全國人均水量2200立方米的68%,是全省人均381立方米的3.9倍,是晉城人均572立方米的2.6倍。屬山西省相對富水區。

礦產資源

沁水縣是礦產資源大縣,初步查明的有煤、鐵、煤層氣、石灰岩、重晶石、耐火粘土、礦泉水等18種,其中煤炭儲量最大。全縣含煤面積2421.9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90.5%,地質儲量265.25億噸,占晉城市地質儲量的32.8%,探明儲量109.94億噸,占晉城市探明儲量的40.2%。煤層氣資源全縣地質儲量4372.07億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城東。

生物資源

沁水縣共有野生植物400餘種,隸屬45科,屬國家重點保護的植物品種有紅豆杉連香樹領春木等11種。全縣共有野生動物220餘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動物有虎、金錢豹金雕獼猴大鯢(娃娃魚)等26種。

人口

截至2017年末,沁水縣戶籍人口20.2668萬人,比上年末減少744人,其中城鎮人口64377人,鄉村人口13.8291萬人。年末常住人口21.661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746人,其中城鎮人口93508人,鄉村人口12.3104萬人。出生人口1929人,人口出生率為8.92‰;死亡人口1183人,死亡率為5.47‰,自然增長率為3.45‰。男女人口性別比為107.21(以女性人口為100)。

經濟

綜述

2017年,沁水縣生產總值189.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3億元,增長1.2%;第二產業增加值132.4億元,增長4.5%;第三產業增加值51.2億元,增長8.8%。三次產業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3.5:69.9:26.6調整為3.3:69.7:27.0。第三產業中,金融業增加值7.2億元,增長0.2%;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增加值10.9億元,增長15.7%;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3.9億元,增長2.8%;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3.9億元,增長6.9%;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4.9億元,增長1.7%。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87840元,按2017年平均匯率計算為13010美元。
固定資產投資
2017年,沁水縣固定資產投資(新口徑)完成56.7億元,同口徑增長6.0%。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20.5億元,下降30.5%;民間投資32.9億元,增長78.9%。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12.3億元,下降1.5%;第二產業投資24.5億元,增長0.5%;第三產業投資19.9億元,增長19.8%。在第二產業中,工業行業投資24.5億元,增長0.6%。全年在庫項目192個。其中,5000萬元以上項目29個,計畫總投資294.1億元,本年完成投資24.1億元,占全縣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42.5%。
財稅收支
2017年,沁水縣財政總收入36.2億元,增長38.3%。其中,增值稅4.6億元,增長98.0%;企業所得稅0.8億元,增長33.9%;個人所得稅0.2億元,增長7.5%;資源稅1.9億元,增長84.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2.7億元,增長8.8%。其中,稅收收入10.4億元,增長63.9%。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0.6億元,增長13.5%。其中,科學技術支出增長47.8%,教育支出增長4.1%,城鄉社區事務支出增長27.5%,農林水事務支出增長23.5%,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下降12.7%,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增長31.9%,醫療衛生與計畫生育支出增長14.9%,節能環保支出增長117.8%。
人民生活
2017年,沁水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61元,增長7.8%;人均消費性支出15727元,增長5.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85元,增長8.8%;人均生活消費支出8090元,增長15.2%。城鎮和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即食品消費支出占生活消費支出的比重)分別為24.7%和27.8%,分別比上年下降了1.7和3.6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2017年,沁水縣完成農業總產值112154.4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8%。其中,種植業總產值52997.8萬元,增長11.4%;林業總產值6827.6萬元,下降29.2%;牧業總產值47639.3萬元,增長10.6%;漁業總產值2052萬元,增長8.7%;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2637.7萬元,增長5.5%。
種植業
2017年,沁水縣農作物播種面積384562.5畝,下降7.2%。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53925畝,下降7.2%。糧食作物中,小麥播種面積26421畝,下降25.5%;玉米播種面積280401畝,下降5.5%。糧食總產量127278.1噸,減產12.1%。其中,小麥產量6405.2噸,減產23.3%;玉米產量112568.5噸,減產11.3%。糧食畝產量359.6公斤,減產5.3%。截至2017年末,沁水縣設施農業大棚1973個,同比增加246個,增長14.2%。其中蔬菜播種面積2641.5畝,增長2.3%,產量8957.3噸,下降2.7%;食用菌產量1090.3噸,增長21.1%。
林業
2017年,沁水縣義務植樹70萬株;營造林7976.2畝;培育苗木花卉2800畝;完成村莊綠化8個。
畜牧業
截至2017年末,沁水縣大牲畜存欄97頭,下降27.1%。豬存欄47287頭,增長0.4%;牛存欄2296頭,增長11.7%;羊存欄172134隻,下降26.4%;禽存欄1962071隻,增長40.3%;羊群飼養量369622隻,增長0.9%;肉類總產量17965噸,增長22.1%;禽蛋產量4177噸,下降5.0%;蠶繭產量504.9噸,下降47.0%。
生產條件
截至2017年末,沁水縣農業機械總動力100580千瓦,下降50.3%。機械耕地面積20978公頃,下降3.9%;機械播種面積16808公頃,下降4.2%;機械收穫面積13706公頃,下降4.0%。全縣農機化經營總收入5020萬元,增長14.1%。

第二產業

工業
截至2017年末,沁水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8家,共完成增加值104.3億元,增長4.0%;其中,煤炭行業增加值61.9億元,增長2.1%;煤層氣行業增加值34.8億元,增長10.0%。共完成總產值238.9億元,增長32.6%;實現利稅86.1億元,增長104.0%;其中煤炭行業總產值147.7億元,增長43.1%;實現利稅68.1億元,增長136.5%;煤層氣行業總產值59.4億元,增長26.4%;實現利稅15.2億元,增長31.0%;共完成銷售產值237.6億元,增長38.3%;實現利潤48.6億元,增長187.6%;稅金總額37.5億元,增長48.2%。原煤產量2701.9萬噸(包括基建工程煤44.8萬噸),增長12.1%;洗煤769萬噸,下降1.6%;煤層氣利用量32.0億立方,增長9.3%;煤層氣液化量70.9萬噸,增長66.4%;發電量147662萬千瓦時,增長8.0%;焦炭16.8萬噸,增長165.4%;生鐵4.1萬噸,下降40.1%;水泥20噸,下降99.8%。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綜合能源消費量71.54萬噸標準煤,增長0.32%;規上工業單位總產值能耗為0.30噸標準煤/萬元,下降24.34%;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為0.87噸標準煤/萬元,下降3.58%;規上工業企業工業用電量170114萬千瓦時,增長14.85%。全年民營企業實現增加值66.3億元,增長6.4%;出口產品交貨值3974萬元,增長22.9%;實現營業收入134.5億元,增長9.0%;利潤總額33.5億元,增長150.0%;上交稅金13.5億元,增長25.7%。其中,民營工業總產值103.3億元,增長0.8%;民營工業增加值49.3億元,增長13.8%。
建築業
截至2017年末,沁水縣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築業企業11家,共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41億元,下降26.2%;其中,建築工程、安裝工程和其他工程分別完成1.12億元、0.21億元和0.08億元。簽訂契約額1.88億元,下降11.7%;其中本年新簽契約額1.7億元,下降5.6%。建築施工面積達到5萬平方米,下降29.5%;房屋建築竣工面積完成3.8萬平方米,下降36.0%;房屋竣工價值完成0.58億元,下降24.7%。

第三產業

國內經濟
2017年,沁水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1億元,增長7.6%。其中,城鎮消費15.5億元,增長9.4%;鄉村消費8.6億元,增長4.5%。分行業看,批發業零售額4.5億元,增長29.9%;零售業零售額15.9億元,增長3.3%;住宿業零售額0.3億元,下降16.4%;餐飲業零售額3.4億元,增長6.4%。在限額以上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飲料菸酒類、日用品類、化妝品類和通訊器材類分別實現零售額9162萬元、1806.5萬元、348.3萬元和222.1萬元,同比分別增長9.6%、9.1%、10.0%和12.1%;服裝鞋帽紡織品類、書報雜誌類、家用電器音像器材類和機電產品及設備類分別實現零售額2750.1萬元、1607.6萬元、1145萬元和580.3萬元,同比分別下降6.4%、11.4%、52.0%和25.2%。
招商引資
2017年,沁水縣共簽約招商引資項目32個,投資總額295億元,完成年度目標的163.9%;資金到位71.9億元,完成年度目標的133.2%;落地項目投資總額88.2億元。
房地產業
2017年,沁水縣房地產開發計畫總投資151607萬元,增長11.1%。實際完成投資39425萬元,下降5.8%。按工程用途分,住宅投資32383萬元,下降8.0%;辦公樓投資150萬元;商業營業用房投資5308萬元,增長17.5%;其它投資1584萬元,下降25.3%。全年完成商品房銷售面積115232平方米,增長105.1%。
郵電通信
截至2017年末,沁水縣郵政局(所)20處,郵政路線35條,郵政單程總長度1536千米。全年共完成郵政業務總量1986.3萬元,比上年增加230.6萬元,增長13.1%;其中,國內函件33.4萬件,特快專遞8.5萬件,訂銷報紙476.2萬份,訂銷雜誌86.4萬份。共有通訊基站數1276座,其中,新聯通公司418座,移動公司723座,電信股份有限公司135座。行動電話客戶209598戶,比上年增加13495戶,增長6.9%;其中,4G客戶128484戶,比上年增加52895戶,增長70.0%;網際網路客戶59852戶,比上年增加9153戶,增長18.1%。全年共完成通信業務總量13654萬元,比上年減少17萬元,下降0.1%。
金融業
截至2017年末,沁水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達117.2億元,較年初增加6.8億元,增長6.1%;其中,年末住戶存款餘額達74.3億元,較年初增加5.2億元,增長7.5%;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達50.4億元,較年初減少3.3億元,下降6.2%。
保險業
2017年,沁水縣保險行業實現業務總收入10496萬元,增長20.1%。其中,財產保險業務收入2304萬元,增長18.3%;人身保險業務收入8192萬元,增長20.1%。全年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2095萬元,增長6.7%。其中,財產險賠款794萬元,下降3.6%;人身險賠款及給付1301萬元,增長14.2%。
樹理文化廣場樹理文化廣場

交通運輸

交通

截至2017年末,沁水縣公路通車裡程1754.7千米,其中高速公路76.2千米。共有公路幹線3條126.8千米,公路支線70條845.0千米,橋樑141座15013.8米;全年公路養護里程1754.7千米。

運輸

截至2017年末,沁水縣共有載貨汽車1889輛,其中,普通載貨汽車載重量17336.8噸位。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17年,沁水縣完成了12個科普單位的統計工作和技術契約交易額4000萬元的考核任務;申請市級專利資助經費14項33000餘元,全年完成發明專利申請量15件;申報市級眾創空間一家——沁水縣嘉峰小微企業創業園。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末,沁水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85所,其中,幼稚園26所,國小37所,國中17所,高中3所,職業學校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23119人,其中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數14390人,在園幼兒4493人。全縣參加高考1893人,二本B類以上達線877人,較上年增加103人,其中考入清華1人;中考600分以上326人,較上年增加17人,全市中考狀元第一次花落沁水。積極推動城鎮骨幹教師向鄉村學校流動,交流教師163人,占符合交流人員比例的26.5%,超額完成了市、縣10%的目標任務。全縣國小教師專科及以上學歷達到89%,國中教師本科及以上學歷達到79%。

文體事業

截至2017年末,沁水縣共有民眾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文史博物館1個,宣傳文化中心1個,老年活動中心1個,青少年活動中心1個,全民健身中心1個,縣級劇團1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1個,鄉鎮綜合文化站14個;全縣共有農村電影放映隊11支,業餘文藝演出團體4家;全縣共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3項,省級項目8項,市級18項,縣級40項。全年免費送戲下鄉41場,送電影下鄉2904場;舉辦了“杏花節”、“梨花節”、“黃花節”、“槐花節”等如畫沁水之百花世界系列活動;舉辦了花鍵比賽、桌球團體賽、籃球聯賽、馬拉松賽、五人制足球邀請賽、三人制籃球賽、公路腳踏車賽、全國少兒足球邀請賽、垂釣聯誼賽、山地腳踏車賽、徒步賽等如畫沁水之跑動山水系列體育賽事;舉辦了中國曲協“送歡笑走進沁水”專場演出、消夏晚會、戲劇展演等如畫沁水之聲色鼓韻系列文化活動。共有廣播電視台1個,鄉鎮廣播電視站14個;調頻發射台和轉播台1座,調頻發射功率4千瓦,廣播覆蓋率為97%;電視轉播發射台1座,電視發射功率0.6千瓦,電視覆蓋率達98.9%;有線電視用戶3.8萬戶,其中數位電視用戶3.4萬戶;全年製作播發《沁水新聞》245期;電視在市台播發各類新聞413.75餘條,在省電視台播發稿件33條,在央視《新聞聯播》、《朝聞天下》播發稿件2條;廣播在市台發稿採用300餘條。

衛生事業

截至2017年末,沁水縣共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349個,醫院和衛生院床位717張,衛生專業技術人員671人,每千人擁有病床3.31張,每千人擁有醫生數3.10人。村衛生室覆蓋率100%,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達標率100%。

勞動就業

2017年,沁水縣城鎮新增就業5049人。轉移農村勞動力4196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0.8%。

社會保障

2017年,沁水縣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參保15.0209萬人,共征繳基本養老保險基金3.4984億元。其中,機關事業單位職工、企業職工和城鄉居民分別參保10532人、22477人和11.72萬人,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分別征繳1.1138億元、2.2095億元和1751萬元;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參保19.239萬人,其中城鎮職工28015人,城鄉居民16.4375萬人;征繳保險基金1.3186億元,其中城鎮職工1.0227億元,城鄉居民2959萬元;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分別參保18091人、4萬人和26146人,保險金分別征繳1131萬元、1697萬元和686萬元。全年共發放基本養老金3.2146億元。其中為3544名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發放待遇1.4539億元,為4186名企業離退休職工發放待遇1.3643億元,為32884名60周歲以上農村老人發放待遇3964萬元;共發放醫療保險待遇1.3172億元。其中為參保職工支付門診費用、住院費用6735萬元,為15.9719萬人次城鄉居民共結報門診統籌及住院補償基金6437萬元。

社會福利

截至2017年末,沁水縣城鄉低保對象共2610戶3152人,共發放資金1344.5萬元。其中城市低保對象210戶346人,標準由月485元提高到月515元,提標幅度為6.2%,共發放城市低保金192.3萬元;農村低保對象2400戶2806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50戶1270人),標準由年2916元提高到年3500元,提標幅度為20.0%,共發放農村低保金1152.2萬元。對773人給予了臨時救助,發放救助金172.7萬元(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08人發放臨時救助21.6萬元)。截至2017年末,沁水縣共有農村特困供養人員887戶909人,共發放特困供養資金474.7萬元,其中集中供養對象122戶124人,發放資金108.9萬元;分散供養對象765戶785人,發放資金365.8萬元。全年為1386名重點優撫對象發放撫恤資金828.5萬元;為66名城鄉重點優撫對象發放大病醫療補助資金21.0萬元;為建國前入黨的農村老黨員和未享受離退休待遇的城鎮老黨員發放生活補貼24.8萬元;為85名自主就業退役士兵發放一次性經濟補助金116.3萬元;為50名自主就業退役士兵進行了駕駛技能培訓;為249名兩參人員發放慰問金21.8萬元;發放城鄉義務兵優待金179人次440.4萬元;共救助流浪乞討、困境未成年人員615人次,為21名城鄉孤殘兒童發放基本生活費17.3萬元。

基礎建設

2017年,沁水縣組織完成了縣城城隍廟及周邊棚戶區改造、梅杏劇院、檔案館、游泳館、南山城市道路等重點項目的立項、可研、初步設計、“兩評一案”前期工作;完成了桃園小區、教育園區、廟溝等1030套保障性住房建設,完成林區棚戶區橋樑、小嶺和桃園小區公租房等市政配套,累計投資2.8億元;完成了縣城北壇路和花園路的拓寬改造任務;全年縣城人均道路面積達到14.6平方米,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污水處理率達到97%,供水普及率達到95%,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80.5%,燃氣普及率達到98%,城鎮化率達到43.2%。

環境保護

2017年,沁水縣縣城空氣品質二級以上天數312天,比上年增加21天,其中一級天數62天;全年空氣綜合污染指數5.01,環境空氣品質穩定達到二級標準;全年列入市級考核的4項主要污染物減排指標全部控制在市控目標之內;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100%;全面實施清潔生產工程,涉重金屬和涉危險廢物企業清潔生產審核率達到100%。

安全生產

2017年,沁水縣共發生各類安全生產事故18起,同比減少1起,下降5.3%,事故死亡14人,同比減少1人,下降6.7%。其中,生產經營性道路交通事故17起,同比減少1起,下降5.6%,死亡13人;水電行業事故1起,死亡1人;其它行業領域無安全生產事故。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0.0737。
沁水縣體育館沁水縣體育館

歷史文化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關於公布《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的通知》沁水縣名列其中。
沁水縣有河頭村漢墓群、武安村戰國古寨、東峪村北齊石刻造像、玉溪村唐代古塔、竇莊村宋代竇將軍墓、郭南村元代崔府君廟以及明清建築柳氏民居、湘峪古城、上閣古民居、竇莊夫人城等文物古蹟。

風景名勝

沁水縣(沁水)
三都古城
位於沁水縣東南部的鄭村鎮湘峪村,處於沁水、陽城、澤州三縣交界點,東與澤州縣接壤,南與陽城皇城相府相鄰,西與趙樹理故居尉遲鄰近,有著發展旅遊產業的良好區域優勢,是明代萬曆年間戶部尚書孫居相、御史孫可相、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孫鼎相兄弟的故里。古城建於萬曆五十一年(1623年),已有400多年歷史,古城堡占地面積32500平方米,城堡分布三街九巷,明代建築遺留34處,清代建築遺留8處。
沁水縣(沁水)
沁水歷山國家自然保護級風景區位於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縣距縣城56千米處的“中國農耕文明發源地”下川村一帶。景區坐落於太行、太岳、中條三山環抱,海拔2358米的晉西南最高峰—歷山。景區覆蓋了中條山脈上百平方公里的區域。是中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國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AAAA級景區。景區由舜王坪草原、舜王故道、娥皇谷、女英峽、下川遺址、歷山古村落群六大景點組成。擁有華北平原上唯一的一塊萬畝高山草原和華北地區最後一塊原始森林。
沁水縣(沁水)
柳氏民居景區
大唐文興柳宗元遺族世居——柳氏民居歷史文化旅遊區,位於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縣西文興村,太行、王屋、中條三山環抱,占地4平方千米,國家4A級景區、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永樂四年(1406年),柳宗元遺族耕讀發家,始造河東柳氏府邸一進十三院。西文興古村南北最長160米,東西最長220米,總面積約35200平方米,是中國唯一以同祖血緣世代聚居的原始古村落。古民居建築工藝高超,風格獨特,融明清建築藝術精華為一體,集南北建築風格於一身。

著名人物

劉東星,明隆慶進士,累升湖廣左布政使,與明朝著名思想家李贄私交甚厚。
孫居相(?—1634年),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累升兵部右侍郎。
孫鼎相,歷官吏部郎中、副都御史、湖廣巡撫,亦有名於東林中。
張銓(?—1621年),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進士。歷御史、江西巡按。死後被贈大理卿,再贈兵部尚書,謚忠烈。
張鳳儀,明末著名抗清女英雄。
張五典,歷官南京大理卿。卒,贈太子太保
賈景德(1880—1960年),清朝進士。曾任山西都督府秘書監、山西省政務廳廳長、正太鐵路局局長、山西綏靖公署秘書長。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後任國民黨政府銓敘部部長、考試院副院長、行政院副院長、行政院秘書長。到台灣後,任台灣“考試院”院長“總統府”資政。
趙樹理(1906—1970年),作家。著有長篇小說《李家莊變遷》、《三里灣》,中篇小說《李有才板話》,短篇小說《小二黑結婚》、《鍛鍊鍛鍊》。趙樹理創立中國著名文學流派“山藥蛋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