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船舶工業調整振興規劃(2009—2011年)

2009年4月20日,山東省人民政府以魯政發〔2009〕43號印發《山東省船舶工業調整振興規劃(2009—2011年)》。該《規劃》分現狀及面臨的形勢;指導思想、方針原則及目標;發展重點;政策措施4部分。

政策措施是:推進企業兼併重組;推進重點項目實施;大力開拓市場;加快建立現代造船模式;推進企業科技創新;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推進企業內部管理;加強經濟運行監測協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省船舶工業調整振興規劃(2009—2011年)
  • 印發機關山東省人民政府
  • 文號:魯政發〔2009〕43號
  • 印發時間:2009年4月20日
通知,規劃,

通知

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山東省船舶工業調整振興規劃的通知
魯政發〔2009〕43號
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現將《山東省船舶工業調整振興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當前,我省正處於船舶製造業發展的關鍵階段,全球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衝擊,使船舶工業發展既面臨嚴峻挑戰,又面臨結構調整的重要機遇。制定實施《規劃》,對於貫徹落實國家《船舶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保持我省船舶工業健康穩定增長,加快產業最佳化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各地、各部門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進一步增強機遇意識,積極作為,科學務實,推動船舶企業技術進步,推進重大項目順利實施,加快船舶工業結構調整,最佳化船舶工業發展環境,確保我省船舶工業調整振興規劃目標如期實現。
各地要按照《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抓緊制定具體落實方案,切實抓好組織實施。省政府各有關部門要根據《規劃》明確的分工和工作要求,儘快制定和完善各項配套政策措施,做好對《規劃》實施的指導和支持。
《規劃》還篩選確定了一批配套的在建和擬建重點項目,由省經貿委另行印發,各地、各部門和有關企業要一併抓好落實。
山東省人民政府
2009年4月20日

規劃

山東省船舶工業調整振興規劃(2009—2011年)
船舶工業是資金、技術、勞動力密集型產業,是為水上航運、海洋開發以及國防建設提供技術裝備的綜合性產業,關聯度大、帶動力強,對鋼鐵、機械、電子、化工以及航運、海洋開發等上下游產業發展具有顯著拉動作用。當前,我省正處於向船舶工業大省跨越的關鍵階段,全球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衝擊,使船舶工業發展既面臨嚴峻挑戰,又面臨結構調整的重要機遇。為積極應對當前形勢,確保完成“十一五”規劃任務並為“十二五”發展奠定基礎,實現我省船舶工業調整振興,特制定本規劃。
一、現狀及面臨的形勢
(一)現狀。
1.全省列入行業統計範圍的造修船企業73家,海洋工程裝備製造企業5家,遊艇製造企業7家,配套企業34家,從業人員10萬人。2008年,手持訂單911萬載重噸,新接訂單204萬載重噸,實現造船完工量103萬載重噸,實現產值403億元,同比增長71%;增加值79億,同比增長24%;銷售收入374億元,同比增長71%。
2.現有50萬噸級造船塢1座,30萬噸級造船塢2座,10萬噸級造船塢1座,8萬噸級造船塢1座,5萬噸級船台1座,30萬噸級、15萬噸級、10萬噸級、5萬噸級修船塢各1座。現有造船能力400萬載重噸,規劃到“十一五”末達到600萬載重噸。
3.船舶配套產品主要有高中速柴油機、鍋爐、大型曲軸、鋼板等,省內本地化裝船率30%。2008年,實現配套業產值170億元,同比增長36%;增加值40億元,同比增長19%;銷售收入160億元,同比增長35%。
4.海洋工程裝備生產能力達到40萬標準噸,主要產品有浮式生產儲油船(FPSO)、自升式鑽井平台、半潛式鑽井平台、海洋工程船。2008年,實現產值78億元,同比增長89%;銷售收入75億元,同比增長77%,位居全國前列。
5.具備遠洋漁船、半潛式鑽井平台及部分配套產品的自主設計研發能力,船用中高速柴油機、結構鋼板、錨鏈等產品獲中國名牌。但船舶研發設計能力較薄弱。
6.青島、煙臺、威海“三大造修船基地”和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即墨市、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蓬萊市、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榮成市等“六個船舶工業聚集區”建設步伐加快,初具規模效應,但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規模小、布局散、基礎弱等問題還比較突出。
(二)形勢。
1.新船訂單急劇減少。受金融危機的影響,造船市場驟然下滑,新船需求銳減。2008年第四季度,全國新接訂單261萬載重噸,同比減少77%,我省新接訂單4萬載重噸,同比減少93%。未來3年內,船舶市場將進入低谷期。
2.履約交船風險加大。散貨船是受金融危機衝擊最大的船型。2008年,全省手持訂單散貨船約占83%。隨著危機影響日益加深,船東撤單、推遲接船甚至棄船等風險增大。
3.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受市場倒逼機制的影響,造船企業被迫進行結構調整,加快技術進步和新產品開發,重新確立市場競爭優勢,船舶工業面臨重新洗牌,競爭力不強的造船企業將被迫退出市場。
二、指導思想、方針原則及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定信心,積極作為,科學務實,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及省關於加快船舶工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推進實施船舶工業“十一五”發展規劃,狠抓產業結構調整和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解決當前發展中遇到的突出問題,確保運行質量效益,推動全省船舶工業平穩較快發展。
(二)方針、原則。
1.大力開拓市場,防範市場風險。穩定老市場,開拓新市場,讓利不讓市場,保本不丟客戶,確保新船訂單逐步回升,不斷擴大市場份額,實現穩定增長。提高產品質量,確保按期交船,把金融危機的風險降至最低限度。
2.轉變發展方式,加快結構調整。由單純追求規模向注重質量效益轉變,由單純依靠要素投入向注重科技創新轉變,由單純造船為主向造修船、海洋工程裝備及配套業協調發展轉變。加快實施“新特優”工程,調整結構,提升素質。
3.最佳化產業布局,實現聚集發展。加快“三大基地”和“六個船舶工業聚集區”建設,培植龍頭企業,建立完善船舶工業體系,實現布局集中、產業聚集、功能完善。
4.擴大對外開放,提升競爭能力。堅持互利共贏,在整船設計製造、高新技術產品研發、建立現代造船模式等方面,加強與國際造船大企業合作,支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三)總體目標。完成《山東省船舶工業“十一五”發展規劃》任務目標,到2011年底,海洋船舶、內河船舶、海洋工程裝備的生產能力分別達到600萬載重噸、100萬載重噸、50萬標準噸;完工量分別達到400萬載重噸、80萬載重噸、35萬標準噸;船用設備本地化裝船率年均提高2-5個百分點,船用原材料本地化配套率達到80%,各主要經濟指標年遞增20%以上。
三、發展重點
(一)加快扶持重點企業發展。加大扶持力度,幫助青島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黃海造船有限公司、蓬萊中柏京魯船業有限公司、威海船廠、威海三進船業有限公司、青島揚帆船舶製造有限公司、蓬萊渤海造船有限公司、乳山市造船有限責任公司、西霞口集團船業有限公司、山東航宇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等10家造船企業加快發展,確保按時交船。扶持煙臺來福斯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國海洋石油工程青島有限公司、中國石油海洋工程青島有限公司、青島武船重工有限公司、蓬萊巨濤海洋工程重工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大力發展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進一步提高市場占有率。扶持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淄博柴油機總公司、濟鋼集團有限公司、青島船用鍋爐廠、青島海德威船舶科技有限公司、德州恆力電機有限公司、青島風機廠有限公司、山東通裕集團有限公司、威海怡和專用設備有限公司、萊鋼集團淄博錨鏈有限公司等10家配套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和科技創新,提高市場競爭力。扶持青島立行車船實業發展有限公司、青島松本遊艇有限公司、青島藍波遊艇公司、威海中復西港遊艇有限公司、山東叢林集團遊艇分廠等5家遊艇製造企業加快發展,培育新的增長點。
(二)加快實施一批技改項目。重點實施蓬萊中柏京魯船業有限公司造修船設施等13項船舶技改項目,煙臺來福斯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深水碼頭及2號橋式起重機項目等3項海洋工程技改項目,淄博柴油機總公司的大功率中速柴油機產能建設等12項船舶配套技改項目、2項遊艇項目。
(三)加快研發一批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重點研發大型客滾船、大型汽車運輸船、大型重型運輸船、冷藏貨櫃船、豪華遊艇、公務船、遠洋漁船、內河貨櫃船、深水半潛式鑽井平台、深水浮式生產儲卸裝置(FSO,FPSO)、多功能供應船、大型起重鋪管船、深水海洋工程裝備系泊系統、海洋工程裝備自動調壓載系統,大功率船用中速柴油機、甲板機械、艙室設備、通訊導航及自動控制、壓載水處理系統、海洋工程裝備特殊鋼材等20個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
(四)加快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加強基礎研究,努力突破海洋工程裝備設計製造等3項基礎技術、船舶設計建造等5項基礎技術、遊艇設計建造等2項基礎技術。
(五)加快建設一批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平台。支持威海職業學院、煙臺職業學院與省內骨幹企業建立人才實習實訓基地。支持青島科技大學與青島造船廠建設船舶設計製造一體化信息開發平台。支持蓬萊中柏京魯船業有限公司與江蘇科技大學合作建立船舶工程技術研發平台。支持山東通裕集團有限公司與燕山大學合作建立全纖維曲軸及軸系研發平台。支持淄博柴油機總公司與山東大學雙燃料發動機(船用)設計開發平台。支持哈爾濱工程大學在我省合作建立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科研中心。支持山東交通學院、中國海洋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建立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人才教育培訓基地。
(六)突出船舶零部件配套業發展,加快建設船舶生產加工配送體系。認真貫徹落實《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經貿委等部門關於加快山東省船舶配套業發展的意見的通知》(魯政辦發〔2008〕7號)檔案,以“三大基地”和“六個船舶工業聚集區”為依託,突出船舶配套零部件產業的發展,形成產業集群。要加快建設船舶分段、模組、上層建築等中間產品生產中心,船用板材、管材、電纜、塗料等大宗材料加工配送中心,船用零部件鑄造、鍛造、熱處理和化學處理工藝專業加工中心。
四、政策措施
(一)推進企業兼併重組。堅持市場機制與政府推動相結合,在推進結構調整上邁出實質性步伐。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支持外資造船企業與省內船企合作,建立戰略聯盟,推進造船產業向我省轉移。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進行海外併購,建設大型造船企業。支持骨幹造船企業與上下游產業公司聯合發展,共同抵禦市場風險、金融風險。支持優勢企業強強聯合或重組中小企業和困難企業,培植大企業集團,提高產業集中度。
(二)推進重點項目實施。抓住國家新一輪增加投資的機遇,以增量投入促存量調整,促進重點企業加快發展。抓好規劃項目建設實施,防止低水平重複建設和分散建設。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設備,用好海外智力資源,促進產業改造升級。建立重點項目調度機制和包保責任制,強化重點項目實施過程監管,確保項目建設進度和質量。
(三)大力開拓市場。引導企業抓住金融危機帶來的市場格局調整機遇,大力開拓新興市場,加大中東、東南亞、俄羅斯、巴西及東歐、北非市場開拓力度,提高國際市場份額。抓住國家發展運輸業及淘汰老舊船舶的機遇,積極開拓國內市場,研發生產適銷對路產品,提高國內市場占有率。適應國際航運市場發展要求,積極開闢修船市場,增強高技術、高附加值的修理及改裝能力,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
(四)加快建立現代造船模式。認真貫徹落實國家以及省加快建立現代造船模式指導意見,建立以設計為先導、總裝造船為核心、中間產品為導向的現代造船模式。推進總裝化造船、數位化造船和精細化管理,推廣套用先進信息技術和適用技術,最佳化生產設計和作業流程,提高生產效率,控制造船成本,消化手持訂單,實現按期交船。
(五)推進企業科技創新。支持符合條件的造船企業及配套企業上市發展,鼓勵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建立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或與世界知名大企業集團、研發設計機構、有關高校聯合建立行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打造產學研聯盟。鼓勵外商投資建設船舶設計研發中心,承接船舶設計及製造服務外包業務。引導企業採用節能環保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促進企業節能減排。發揮高校和科研單位積極性,推進專業人才培養和產學研聯合,建設高素質的科技創新人才隊伍。
(六)拓寬企業融資渠道。金融機構應積極貫徹國家貨幣政策,擴大信貸規模,拓寬資金渠道,為骨幹企業提供投資信貸支持。認真落實《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山東省建造中船舶抵押融資試行辦法的通知》(魯政辦發〔2007〕4號),完善在建船舶抵押融資機制,確保企業資金供應。減免在建船舶抵押評估費,減輕企業負擔。探索開展船塢、船台、龍門吊等大型設備和海域使用權抵押業務,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七)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一是認真落實財稅優惠政策。加大政策宣傳、貫徹落實力度,積極引導企業充分用足用好財稅優惠政策,強化對政策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切實把優惠政策用足、用好、用活。各級財稅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積極研究制定財稅配套政策和稅收管理措施,促進行業調整振興。二是積極整合財政專項資金,大力支持企業自主創新和技術進步,著力提高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大力支持節能減排、結構調整和技術改造,著力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三是對國家確定的重點支持項目,各級政府要創新資金籌集方式,調整資金支出結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配套資金支持。四是切實落實國家新稅法規定的增值稅轉型稅收政策。五是繼續用好獎勵補貼資金,促進企業技改、新產品研發、節能減排、配套認證、校企合作、人才實訓基地建設、園區及協作配套中心基礎建設等工作。
(八)推進企業內部管理。實施名牌戰略,鼓勵支持企業加大認證力度,大力培育優勢產品集群。加強以財務為核心的基礎管理,健全投資及經營風險內控制度,壓縮兩項資金占用,防範財務風險。推廣企業資源計畫(ERP)管理模式,提高企業信息化管理水平。完善企業計量檢測體系,加強生產加工、節能降耗、計量器具的配備管理和數據檢測,提升企業精細化管理水平。狠抓企業安全管理,確保全全生產。
(九)加強經濟運行監測協調。認真研究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引導造船企業關注船東在資金和財務方面的新動向,注意中小船東財務狀況;分析船東所在區域金融危機風險的受災程度;防範控制違約風險,擴大首付比例;進行信用風險違約機率測度,在契約中加入保險制約條款。建立完善經濟運行監測、風險預警、貿易糾紛法律援助機制,幫助造船企業化解風險。
附屬檔案:有關部門工作分工及進度安排表(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