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型喀秋莎火箭炮

山地型喀秋莎火箭炮

1942年夏天,蘇軍與德軍在高加索山區進行殘酷的爭奪戰。戰鬥中蘇軍倍感山地炮兵力量不及德軍,不能有效地支援步兵。因此北高加索軍區和黑海艦隊調集技術人員計畫研製一型輕便的、可由士兵背負的火箭炮。研製工作由黑海艦隊工程師亞歷山大·阿爾費羅夫領導,第14近衛迫擊炮營提供人員和設備支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m8山地型喀秋莎火箭炮
  • 研製時間:1942年
  • 國家:蘇聯
M8山地喀秋莎總重量68公斤(不包括火箭彈)可分解為3各部分,每部分重量22-23公斤,一個發射架可由3名步兵攜帶。М-8型山地喀秋莎最大仰角45°,周射角360°。8聯裝火箭彈每次發射1-2枚,最大射程5.5公里。М-8型山地喀秋莎火箭炮的安裝十分簡便,整個發射架由四條“蜘蛛腿”牢固的固定在地面。近衛迫擊炮營提供人員和設備支持。1942年9月,М-8型山地喀秋莎火箭炮正式投入生產,受到了部隊的歡迎,2個月內裝備了3個迫擊炮營。黑海艦隊將М-8型山地喀秋莎火箭炮安裝在軍艦和漁船上,成為近岸支援火力船。這些部隊中最有趣的是1942年12月成立的高加索獨立近衛師鐵路火箭炮營,指揮官是A·維諾格拉多夫大尉,共有12輛裝載了М-8型山地喀秋莎火箭炮的手搖鐵路巡道車,4輛由手搖鐵路巡道車改裝的彈藥車,這支部隊沒有發揮太大的作用,在1943年3月解散。
1944年12月,烏克蘭第四方面軍得到了12輛安裝有М-8型山地喀秋莎火箭炮的威利斯吉普車,這是М-8型山地喀秋莎火箭炮的最後一種改進型,此後停產。裝備有М-8型山地喀秋莎火箭炮的第2和第3獨立山地迫擊炮營轉戰克里米亞,最後在朝鮮半島結束戰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