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行

山南行

《山南行》是南宋時期愛國詩人陸游客居陝西南鄭時所作的詩作。該詩描寫了南鄭縣的風土人情、自然景物以及地理位置,從而暗示出了南鄭縣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表達了詩人對當時南宋王朝的時政、軍事的看法,體現了詩人崇高的愛國情懷。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山南行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出處:《劍南詩稿》
  • 文學體裁:七言古詩
  • 作者:陸游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山南行
我行山南已三日,如繩大道東西出。
平川沃野望不盡,麥隴青青桑鬱郁。
地近函秦氣俗豪,鞦韆蹴鞠分朋曹
苜蓿連雲馬蹄健,楊柳夾道車聲高。
古來歷歷興亡處,舉目山川尚如故。
將軍壇上冷雲低,丞相祠前春日暮
國家四紀失中原,師出江淮未易吞。
會看金鼓從天下,卻用關中作本根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山南:即終南山之南,今陝西南鄭一帶。
②函秦:指陝西、甘肅等地,古代屬於秦國,那裡有函谷關等軍事險要。
③鞦韆蹴(cù)鞠:鞦韆蹴鞠是兩種起源很古、流傳很廣的體育項目,這兩種競賽都與軍事和武術有關。
④苜蓿(mù xu):又名草頭,俗名金花菜,是一種馬愛吃的植物。
⑤歷歷:分明的意思。
⑥將軍壇:指漢高祖劉邦拜大將韓信的壇,遺址在今陝西南鄭一帶。
⑦丞相祠:指蜀漢後主劉禪為紀念丞相諸葛亮而建的祠堂,遺址在今陝西南鄭一帶。
⑧四紀:中國古代以十二年為一紀,四紀就是四十八年。從詩人作該詩時上溯靖康之恥,金兵侵犯中原,已有四十六年。
⑨金鼓:古代戰爭中使用的鑼鼓,這裡代指軍隊。
⑩本根:根據地、基地。

白話譯文

我在這山南已經走了三天,東西向的大路筆直如墨線。
望不盡一馬平川千里的沃土,還有那密密桑林青青的麥田。
地近陝西民氣風俗多豪放,人分兩方又踢球又盪鞦韆。
苜蓿密如雲,馬蹄多捷健,楊柳相夾的路上車聲入雲天。
——站在象徵古人興亡的遺蹟面前,放眼望去,只有那高山大川依然未變。
將軍壇上片片寒雲低低垂,丞相祠前暮春斜陽快下山。
中原淪陷至今已有四十多年,出兵江淮不易把那金兵全殲。
應該把關中作為北伐的基地,再看我王師如天兵橫掃敵頑!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公元1172年(宋孝宗乾道八年)春。這年三月陸游到達南鄭縣,在四川宣撫使王炎幕下任幹辦公事兼檢法官,大約不久後在南鄭附近終南山以南地區出行,因有此詩。南鄭一帶為南宋抗金前線,王炎又是一位很有恢復之志的將領,陸游初到前線,親眼看到關中沃野千里的形勢和豪爽剛健的民風,內心非常振奮,不禁對收復中原充滿信心和期待,並從而改變了自己以前所持有的軍事策略,認識到從江淮出師並不易於完全消滅金兵。以關中為根據地,向東收復中原更為可行。這首詩是陸游到南鄭前線後的第一首作品。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該詩歷來受到重視。究其原因,除了該詩形式上的特點之外,更主要的是因為它充分地表達了陸游對時事,對政局的看法,標誌著詩人整個人生歷程和創作生涯的轉折點。
前四句寫景。自己在山南道上風塵僕僕,已經三日。只見如繩般筆直的東西大道漫延無際。漢中之地,處處是平川沃野,麥隴青青,長勢喜人,蠶桑鬱郁,男耕女織。這幾句是攝影鏡頭中的廣角鏡,將山南的富庶之景描繪出來,這種富庶,無疑為軍事行動提供了豐富的物質保障。下面四句為分鏡頭,寫其地的民俗民風。原來此處與秦地相近,民氣風俗尚豪壯,人們閒來以分隊盪鞦韆與蹴鞠為樂,強身健體。此處遍地都是苜蓿,馬食充裕,楊柳夾道,馬拉的車輛在驛道上來來往往。大抵在宋金對峙之時,南宋失去戰馬產區,馬匹多賴川馬,南鄭多馬,所以能成為具有充裕戰略資源的要地。
下面四句,則轉為今古興亡之感。漢中本為古今興亡之地,史跡俱在,但只有山川,千年以來依然如故。當年韓信拜將的將軍壇上,只余冷雲低垂,似乎在憫懷昔時的榮光,而諸葛丞相的祠堂,也籠罩在暮春的餘光之下。當年韓信登壇拜將,輔佐劉邦成就一代帝業,諸葛亮北伐中原,六出祁山,都曾屯兵於漢中。這南鄭的歷史,是多么輝煌。由此,陸游想到了南宋的現實:宋朝失去中原已經四紀了,從江淮出師北伐中原,屢次遭受挫敗,實在不是一條必勝之道。看來如果要出師中原的話,還是得以關中作為根本。
陸游的這種戰略構思,既與南鄭的史跡相合,也是對南宋恢復中原的具體軍事行動的反思。宋高宗一心與金朝議和,但和議最終被金海陵王完顏亮撕毀,幸虧採石一戰,虞允文以老弱之兵阻止金軍渡江,其後宋孝宗即位,銳意恢復,遣將北伐,由江淮出師,卻又因將帥不防,導致符離之敗,從此意志消沉,不再敢言北伐。陸游有了在四和漢中的經歷,其戰略眼光陡然轉變,改為以南鄭為根據地出師關中,再由關中東出恢復中原。這種戰略思想的轉變,最早就體現在這首《山南行》中。
此詩以軍事戰略家的眼光來寫山南之行,筆下的景物無不為其戰備思想而服務,而對漢中古史跡的感慨,又蘊含著一股悵然之感:昔日的良才已逝,南宋何時才能有如許賢才呢?然而,這並不妨礙陸游提出他的由漢中取關中、由關中取中原的戰略主張。因為陸游知道,不管有沒有賢才,國家的山河破裂,都是需要這國家民族的每一份子去盡力恢復的。此詩中洋溢著的濃郁的愛國主義情感,使得這種感慨愈發深沉動人,結尾驀然而止,因前面有豐厚的內容和情感的鋪墊,從而給人一種激勵震動之感。

名家點評

南宋末年詞人劉辰翁《精選陸放翁詩集》:“起結次第皆稱。”

作者簡介

陸游(1125年-1210年)南宋詩人,字務觀,號放翁,浙江紹興人,漢族。12歲即能詩文,一生著作豐富,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等數十個文集存世,存詩9000多首,是中國現有存詩最多的古代詩人。陸游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為最。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今尚存九千三百餘首。其中許多詩篇抒寫了抗金殺敵的豪情和對敵人、賣國賊的仇恨,風格雄奇奔放,沉鬱悲壯,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激情,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稱,不僅成為南宋一代詩壇領袖,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的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虜的愛國主義精神。陸游的著作有《放翁詞》一卷,《渭南詞》二卷。他的名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等一直被人民廣為傳誦。
陸游畫像陸游畫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