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八角

山八角

野八角灌木,稀喬木,高1.5~8m;幼枝具棱,綠褐色,老枝灰色。葉互生或近對生,葉片革質,披針形、橢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5~10cm,寬1.5~4cm,先端短漸尖或急尖,基部漸狹或楔形,全緣,葉面綠色,乾時暗綠色至灰棕色,背面淡綠色,乾時棕褐色,主脈在葉面凹入,背面隆起,側脈6~9對;葉柄長7~20mm。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山八角
  • 別稱:八角果.臭八角.川茴香.斷腸草.莽草.山八角.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亞綱:木蘭亞綱
  • :八角目
  • :八角科
  • :八角屬
  • 分布區域:雲南、四川西南部和貴州西部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野八角灌木,稀喬木,高1.5~8m;幼枝具棱,綠褐色,老枝灰色。葉互生或近對生,葉片革質,披針形、橢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5~10cm,寬1.5~4cm,先端短漸尖或急尖,基部漸狹或楔形,全緣,葉面綠色,乾時暗綠色至灰棕色,背面淡綠色,乾時棕褐色,主脈在葉面凹入,背面隆起,側脈6~9對;葉柄長7~20mm。花常生於枝端的葉腋內,淡黃色,稀白色或粉紅色,芳香。花梗長2~8mm;花被片18~30片,不等大,從外到里為橢圓狀長圓形、長圓狀披針形至舌形,最外者長9~18mm,寬2~4mm,最內者長7~15mm,寬1~3mm;雄蕊16~35枚,2~3輪,花絲舌狀,花葯長圓形,長1.4~2.4mm;心皮8~9,子房扁卵形,長1~2mm,柱頭鑽形。果梗長5~16mm;蓇葖7~9(~12),長11~20mm,寬6~9mm,厚2.5~4mm,先端具鑽狀尖頭;種子淡黃色至灰棕色,長6~7mm,厚2~2.5mm。花期2~4月及10~11月,果期6~8月及8~10月。
Illicium simonsii Maxim.野八角Illicium simonsii Maxim.野八角
分類
生物 Vitae [三域系統]
真核域 Eukarya [三域系統]
植物界 Plantae [三域系統]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傳統系統]
木蘭綱 Magnoliopsida [Cronquist系統]
木蘭亞綱 Magnoliidae [Cronquist系統]
八角目 Illiciales [Cronquist系統]
八角科 Illiciaceae [Cronquist系統]
八角屬 Illicium [Engler系統的八角科Illiciaceae]
薄被亞屬 Illicium Subgen. Illicium [Engler系統的八角科Illiciaceae]
凹脈組 Illicium Sect. Impressicosta [Engler系統的八角科Illiciaceae]
野八角 Illicium simonsii [Engler系統的八角科Illiciaceae]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500~4000m的山坡、溪邊濕潤的常綠闊葉林及灌林叢中。

分布範圍

分布於雲南、四川西南部和貴州西部。印度和緬甸北部亦有。

主要價值

採收加工
季果實由綠色變黃色時採摘,曬乾。
藥材性狀
本品的聚合果由7~12枚蓇葖組成,放射狀排列於中軸上,直徑25~30mm。蓇葖長10~20mm,寬6~9mm,厚2.5~4mm,外表面紅棕色,具不規則皺紋,頂端具鑽狀喙,上側多開裂,內側面淡棕色,平滑有光澤;質堅而脆。果梗長5~16mm,彎曲,常脫落。每蓇葖內含1粒灰棕色或淡黃色種子,種子扁卵圓形,長6~7mm,寬4~5mm,厚2~2.5mm。種皮質脆,種仁白色。氣濃,味甘。以個大,飽滿,色紅棕,氣香者為佳。
附註
本品有大毒,慎用,如誤食,立即喝鹽水及酸水可解毒。陰虛內熱者禁用。本種之葉入藥,有殺蟲生肌之功效。
功用
殺蟲生肌,行氣止痛。用於疥瘡,胃寒作吐,膀胱疝氣、胸前脹痛等。常用量1.5~2.5g;外用適量,水煎洗患處。
性味
甘,溫。有大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