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內豐信

山內豐信

山內豐信(1827-1872),日本幕府末年高知藩的第14代藩主。幕末四賢侯之一。1827年山內豐信出生於高知,父親是藩主分家山內豐著。母親則為豐著的妾:平石氏。 弘化3年3月7日,父親豐著退隱,其兄長山內豐熙接任藩主。山內容堂則分到1,500石的奉碌並搬往南屋敷居住。嘉永元年山內豐熙急病身故,由其子山內豐惇繼任。不久豐惇也身故,土佐藩隱瞞幕府將山內豐惇埋葬,山內家親戚及重臣召開緊急會議,決定由居於南屋敷的山內容堂承繼藩主之職,然土佐藩向幕府的提奏是請求讓山內豐惇隱居,由山內豐信接任,幕府批准此一提請後,嘉永2年2月28日才正式宣布山內豐惇的死訊。

基本介紹

  • 本名:山內豐信
  • 別稱:山內容堂,山內輝衛
  • 所處時代:江戶時代
  • 民族族群:大和族
  • 出生地:日本高知
  • 出生時間:1827
  • 去世時間:1872
簡介,生平,公武合體,大政奉還,和戰之間,

簡介

山內豐信(1827~1872),日本幕府末年高知藩的第14代藩主。幕末四賢侯之一。1827年山內豐信出生於高知,父親是藩主分家山內豐著。母親則為豐著的妾:平石氏。 弘化3年3月7日,父親豐著退隱,其兄長山內豐熙接任藩主。山內容堂則分到1,500石的奉碌並搬往南屋敷居住。嘉永元年山內豐熙急病身故,由其子山內豐惇繼任。不久豐惇也身故,土佐藩隱瞞幕府將山內豐惇埋葬,山內家親戚及重臣召開緊急會議,決定由居於南屋敷的山內容堂承繼藩主之職,然土佐藩向幕府的提奏是請求讓山內豐惇隱居,由山內豐信接任,幕府批准此一提請後,嘉永2年2月28日才正式宣布山內豐惇的死訊。 1853年美國佩利艦隊迫使日本開國,山內豐信受到極大震動,並以次為契機實行藩政改革,他起用吉田東洋進行改革,取得豐碩成果。1858年幕府將軍德川家定去世,沒有留下子嗣,支持御三卿的一橋家一橋慶喜即位,和支持紀伊藩藩主德川慶福即位的兩派,進行鬥爭。山內豐信屬於一橋派,但未成功。德川慶福即位後,山內豐信收到幕府大老井伊直弼的壓制,有兩年半的時間一直過著謹慎的生活。到了慶應4年2月15日,他因法國在日領地的事情上處理不當致使數十名法國士兵身亡,此後他以身體不適為由而獲準請辭。 改名山內榮堂,以後作為公武合體派出現在幕政改革中,努力鎮壓尊王攘夷派和土佐藩的勤王黨。
山內容堂後藤象二郎共同向幕府的最後一代將軍德川慶喜提議大政奉還,將政權和平移交給天皇,再加上之前的四賢侯身份,使其成為幕府末年的多位關鍵人物之一。到明治維新時代,山內容堂被任命為新政府的內國事務總裁,由於山內容堂對皇政復古此事有功,被冊封為榷中納言,享有終身5,000石的奉碌。又於明治2年6月的戊辰之戰中有功,明治天皇賞賜其4萬石祿。
明治5年6月21日逝世,他因長年喝酒導致腦溢血而辭世,享年46歲,過世後的一星期(6月28日)被追封官階一級,並葬在土佐藩下屋敷的大井公園(品川區東大井4丁目)。

生平

公武合體

山內容堂本名豐信,乃是土佐山內家分家的子弟,第12代藩主山內豐資是他二大伯。山內豐資退隱後,傳位給兒子山內豐熙,在位5年就掛了,再傳給豐熙的兄弟豐惇,在位僅僅12天又翹了辮子。山內豐熙剩下的兄弟和兒子們都還年幼,無法挑起藩主的大任來,這才一個不巧,大位落到了堂兄弟山內豐信手裡。
山內豐信占據土佐藩主之位整整10年,起用吉田東洋,改革藩政,名傳天下,被稱為“四賢侯”之一。安政大獄的時候,豐信也受到牽連,被迫隱居,把寶座讓回給二大伯豐資一系,傳給豐熙和豐惇的親兄弟山內豐范。讓位可是讓位,山內豐信仍然牢牢把握著藩內的實權,大傢伙兒不再叫他主公了,另起個在現在看來很搞笑的稱呼,叫他“老公”。
“老公”山內豐信宣布退隱,起個別號叫做“忍堂”——那意思大概是,雖受幕府的迫害,我卻不能反抗,只好忍了吧。可是隨即就有個朋友提醒他:“這名字不好。” 山內豐信據說非常好酒,量也大,有個外號叫“鯨海醉侯”,他結交了一大票酒友,也都是天下才傑之士,其中就有水戶藩尊攘派的領袖、德川齊昭的親信藤田東湖——也就是那個天狗黨首領藤田小四郎的老爹。兩人雖然思想傾向不盡相同,交情倒是不錯,傳說藤田東湖曾經私下裡對山內豐信說:“我藩是御三家之一,不能採取過激行動,而作為外樣的你們土佐,就可以把謀反作為主要目標了。”豐信搖頭大笑:“誠之進(東湖)你喝多了,又在胡說八道啦。”這回藤田東湖提出“忍堂”的名號不好,建議山內豐信修改為“容堂”,容就是指海納百川,包容一切。豐信聽取了他的建議,從此就改名為山內容堂了。
山內容堂的主要思想是公武合體,沒啥倒幕的想法。親信吉田東洋遇刺以後,以武市半平太為首的“土佐勤王黨”冒出頭來,掌握了土佐的藩政,容堂雖然很反感這一夥人,但藩內輿論普遍傾向於尊王倒幕,他倒也不好逆潮流而行,只能暫且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由得他們鬧去。八月十八日政變以後,風向突然變了,以長州藩為首的激進尊攘派在各地都遭到打壓,土佐也不例外,容堂就趁機重新對吉田東洋被刺一案展開全面調查,逮捕了“人斬”岡田以藏和“土佐勤王黨”里的一大票成員。 1865年7月3日,也就是德川家茂將軍駕臨大坂,打算發動四境戰爭的第二個月,“老公”山內容堂下令:“武市等人不尊重主君,罪不可赦。”逼迫半平太切腹自盡了,享年只有36歲。
“土佐勤王黨”垮了,武市半平太死了,那么任命誰來主持土佐的政務呢?山內容堂看準了一個人,乃是吉田東洋的弟子,名叫後藤象二郎。此人有才能,有名望,精通蘭學和航海術,最重要是主張公武合體,一點也不激進,大有東洋昔日的風采。於是容堂就把後藤象二郎推薦給藩主山內豐范,山內豐范哪敢違逆“老公”的意思,立刻任命象二郎做“大監察”,委以藩政。

大政奉還

然而讓山內容堂份外滿意的後藤象二郎當權沒多久,風向突然又轉了,長州在四境戰爭里把幕府和諸藩聯軍打得抱頭鼠躥,尊攘之風如同狂飆一般再度掃蕩整個日本,倒幕的呼聲也甚囂塵上。山內容堂這個窩火呀,一方面是為幕府犯愁,另方面也擔心自己的土佐——長州距離土佐那么近,要是發兵倒幕,我土佐該怎么辦?回響他們吧,難免幕府垮台,生靈塗炭;反對他們吧,長州軍殺過來可怎么抵擋?
他叫來後藤象二郎商議:“有何兩全其美的妙策?”後藤象二郎終究是一時的雄傑,靈光一閃,被他想出一個好主意來,於是向容堂提出:“本家有個脫藩浪人,名叫坂本龍馬,您是否聽說過呢?” 山內容堂一拍大腿:“妙計!你趕緊去把龍馬給我領來吧。” 坂本龍馬雖然也曾經加入過“土佐勤王黨”,但很早就退出了,說明他跟武市半平太不是一路人。最重要的是,龍馬現在和長州藩關係很好,若能說動他居中調解,就不怕長州起兵攻打土佐了。況且—— “聽說龍馬最近搞的那個什麼龜山社中很紅火呀,路子野、財源廣,把他拉回來,不也就等於把那么大一個商社歸了我土佐嗎?”山內容堂是越想越樂。
於是經過後藤象二郎的勸說,坂本龍馬答應恢復武士身份,回歸土佐藩。可是才商量定,龜山社中就出了件大事兒——一艘載運武器的商船被紀伊藩的軍艦給打沉了——龍馬和象二郎為了要求紀伊藩賠償,幾乎磨破嘴皮、跑斷了腿,好不容易事情圓滿解決了,這才一起乘船去覲見“老公”山內容堂。
這時候山內容堂正在京都開四侯會議,這傢伙雖然身為外樣諸侯,主張尊王攘夷,卻也是“公武合體”的竭力鼓吹者,對於會議結果,島津久光氣得差點吐血,容堂本人倒是頗為滿意——談成了兵庫開港,幕府也高興,減輕對長州的處罰,薩摩也沒話說,你看,一切問題都可以開會解決,何必談論什麼倒幕不倒幕的呢?
龍馬和象二郎兩人是從龜山社中的根據地長崎出發,乘坐土佐的藩船夕顏丸前往拜見。一路上談論時局,頗為投契。怎么會投契呢?龍馬不是倒幕派薩摩、長州的同路人,而象二郎是主張公武合體的么?原來坂本龍馬這人不但見識超群,口才也很好,一番侃侃而談,倒把後藤象二郎給說服了。可是象二郎還有點憂慮:“照先生所言,公武合體是不現實的,全日本必須聚集在朝廷這一面大旗下,才能改革政治,謀求富強。那么,應該怎么說服幕府交出權柄來呢?難道真要發兵倒幕?一旦戰爭爆發,兵連禍結,日本怕會淪為萬劫不復之地呀!” 龍馬微笑著點點頭:“我也不希望看到戰端再起。就目前的局勢來看,幕府威信已經降到了谷底,又新近被長州打敗,正好趁這個機會,逼其主動交還政權,這就叫做——‘大政奉還’
而在龍馬看來,如果能夠不打仗,不流血,光靠嚇的就讓幕府交還政權給朝廷,那是最穩妥、最和平的方法。他把這方法說給後藤象二郎聽,象二郎也不禁連連點頭,說:“很好,可行。”到了京都以後,龍馬和後藤象二郎就向山內容堂詳細闡明了“大政奉還”的要旨,得到容堂的首肯(雖然保護不了幕府,但起碼保護了德川家嘛),並且通過容堂,把《船中八策》遞交給幕府將軍德川慶喜
土佐藩的人全力鼓吹“大政奉還”,可是他們沒能看到,天下局勢已經徹底轉向,武力倒幕乃是大勢所趨,就連薩摩都不再抱和平的希望了,坂本龍馬後藤象二郎那一套,還有誰會理睬呀?結果在朝廷和各路諸侯面前是連番碰壁。就連土佐藩的軍事總裁坂垣退助也說: “奉還大政之言雖美,卻全是空話。德川氏從馬上得天下,若不能在馬上將其奪回,就不能打倒數百年來的霸業!”山內容堂聽了這個氣呀,大罵此乃“暴論”,立刻下令解除了坂垣退助的職務。
當然,坂本龍馬終究不是徹底的空想家,他並不奢望在外部壓力不足夠的情況下,幕府主動乖乖交出政權來。那么,該怎樣增大對江戶幕府的壓力呢?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雄藩聯合”。這一年的六月份,在龍馬和他生死與共的同志中岡慎太郎的居中聯絡下,薩摩藩和土佐結成了同盟,此後不久,又把安藝廣島藩也扯了進來,結成薩土藝三藩同盟。長州、薩摩、土佐,四強藩中的三個,就這么擰成了一股繩兒。
聽聞此訊的江戶幕府,那當真是風聲鶴唳、膽戰心驚。該怎么辦才好呢?四境戰爭才剛失敗了不到一年,幕府的軍事實力還沒有恢復,萬一薩、長、土等藩聯合起來,起兵倒幕,能不能頂得住實在很難說。將軍德川慶喜這個犯愁呀,左思右想,一籌莫展,可是突然之間,他看到了桌上放著山內容堂遞交來的《大政奉還建議書》,眼前突然一亮—— “這可是一條絕佳的緩兵之計!”十月十四日,德川慶喜上奏朝廷,主動請求奉還大政,並且表示願意辭去征夷大將軍的官職——既然還政朝廷,那這個虛名我也不要了。聽到這個訊息,山內容堂等主張公武合體的諸侯們是挺高興啦,薩摩和長州卻冷眼相對——
幕府是大施緩兵之計,要保留德川家的主導地位,強藩們則忙著搶班奪權,雙方的矛盾並沒有因為表面上的“大政奉還”而逐漸消解,相反的,各自秣兵厲馬,戰火仍然一觸即發。

和戰之間

十一月十三日,薩摩藩終於開始行動了,藩主島津忠義率領三千兵馬進入京都,請求朝廷召開會議,下達“王政復古”的大號令。 幕府作為日本的權力中心,雖然在名義上算是廢除了,但德川宗家仍然保留著武士最高職務征夷大將軍的世襲權,德川慶喜還掛著朝廷高官大納言的頭銜,岩倉具視希望慶喜把這些官職也交出來——辭官,此外,還必須將所有德川家直轄的土地也一併交還給朝廷——納地。
此言一出,山內容堂第一個跳出來表示反對,說:“這是政變,這是暴舉!慶喜公已經表示了他對朝廷的忠心了,不加以獎勉,反而要剝奪他的官職和封地嗎?汝等公家不要因為天皇陛下年紀還輕,就妄圖盜取權力,任意胡為!”論口才,誰也比不過不事勞作、不事耕戰,每天光磨嘴皮子的公卿們,岩倉具視立刻揪住山內容堂的話柄,大聲斥責道:“當今天子乃是不世出的英主,今日會中商議之事,最後都得請陛下御裁,誰敢盜取權力?誰敢因為陛下年輕而大膽藐視?!”這一聲大吼,把山內容堂嚇得一個哆嗦,趕緊承認失言,縮到後面去了。
這次會議是在皇宮內召開的,史稱“小御所會議”。但是並非全部的議定、參與都出席了,比如西鄉隆盛,他肩負警護宮門之責,一直呆在會場外面。呆在外面可是呆在外面,卻不時有人向他通報會議的進程,當聽說對於德川家的處理問題,與會各人爭論不定的時候,隆盛冷冷地撇了撇嘴,叫人去悄悄通知岩倉具視大久保利通:“此時口舌無用,當用刀劍!”這話讓長勛的家臣辻將曹聽見了,將曹素來與後藤象二郎交好,就悄悄地通知了象二郎。象二郎趕緊去找“老公”山內容堂,說好漢不吃眼前虧,咱還是先退一步為好。
結果會議重開,一心想要既改革政治又保留德川家的山內容堂先認慫了,松平慶永、德川慶勝無力支撐大局,只得勉強同意讓德川家辭官納地。小御所會議,以倒幕派全面獲勝而告終。
小御所會議的結果傳到德川慶喜耳中,慶喜瞬間不知所措,德川慶喜這人雖然膽子小,不愛惹事,可他惹不起朝廷,更惹不起這群眼看就要沒活路了的家臣們,於是一方面請求山內容堂松平慶永等人“你們再給想想辦法”,一方面給朝廷上書,說一旦辭官納地,家臣們怕會鬧出大亂子來,請求朝廷準許延期。
山內容堂等人接受了德川慶喜的哀求,開始在上級公卿間大搞串聯和遊說,一方面以幕府兵力雄厚,惹急了怕對朝廷不利做要挾,一方面也煽動上級公卿說:“岩倉、大久保之類的身份太低,又是唯恐天下不亂之徒,怎能聽他們的意見呢?”力圖分化瓦解倒幕派陣營。
23日、24日再次召開新政府會議,在岩倉具視缺席的情況下,山內容堂松平慶永成了主導。既然朝廷已經下令讓德川家辭官納地了,命令不可更改,咱就在辭官納地的具體內容上做點文章吧——辭官可以,但得保留曾經有過的官聲,以後就稱慶喜公為“前大納言”好了;納地可以,但是沒說要納多少,就讓德川家繳納新政府一筆“政務費用”,當作上交土地好了。最後,要求任命德川慶喜為議定,也參與到新政府里來。就這樣,公武合體派和佐幕派捲土重來,小御所會議的決議,徹底變成了一紙空文。
眼看著改革形勢就要逆轉,岩倉具視之類公卿們是害怕流血打仗的,只好認慫,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等武士們可沒有那么好打發,他們聚集在一起商量:“時機已到,必須武力倒幕,否則,多年來的勞苦就要化為泡影。”
大久保利通提出:“德川慶喜主動大政奉還,山內容堂又使新的辭官納地案在會議中得以通過,此刻挑起戰爭,恐怕名不正而言不順呀。”西鄉隆盛一撇嘴:“我早都計畫好了,讓幕府先動,咱就有藉口和他們全面交鋒了。”西鄉隆盛這個傢伙手段是極狠辣的,他立刻下令早就埋伏在江戶的棋子——薩摩藩臣益滿休之助、伊牟田尚平——鬧點大亂子出來,逼迫德川家搶先動手。於是以薩摩藩為後台,集合了相樂總三等大群尊王派的浪人,在江戶集市上到處縱火、搶劫,把德川家的大本營搞得一團糟。勘定奉行(相當於內政部長)小栗忠順聞聽此訊怒不可遏:“薩摩果真要造反嗎?倘若置之不理,各藩都會起而效尤,則幕府的威信何存?”立刻命令莊內藩兵前去包圍薩摩藩邸,以及薩摩的支藩佐土原藩的藩邸,一把火全都燒成了白地。
群情激昂,搞得德川慶喜一時沒了主意。慶喜本人是沒有開戰決心的——就這一點點軟弱,後來直接導致了德川氏政權的徹底垮台——但扛不住強硬派的一再遊說,最終在第二年也就是慶應四年(1868年)的正月二日簽署了《討薩表》,正式派出大軍前往京都,去跟薩摩交戰。
德川方共有多少兵馬呢?根據統計,總數大約為15,000人,相比之下,薩摩兵、新入京的長州兵,以及其他護衛京都御所的倒幕派各藩兵馬,總數還不到5,000。以一敵三,即便薩、長的裝備再精良,士卒再英勇,這仗也是很難打的,況且,幕府軍還大多是法式裝備,不見得比英式裝備的薩、長兵差。但結果卻是鳥羽伏見之戰幕府軍大敗。從此,山內豐信就失去了政治市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