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中兼山

野中兼山

(1615~1663)南學派代表人物,土佐藩藩臣。曾師從谷時中習朱子學,大力宣揚南學派思想。作為土佐藩家老,為確保藩財政的良性運作,積極整治水利,改修港灣,使生產得到發展。由於獨斷專行而招致反對,辭官。有《室戶港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野中兼山
  • 國籍:日本
  • 出生日期:1615
  • 逝世日期:1663
  • 代表作品:《室戶港記》
人物簡介,土佐藩概況,野中的奮鬥,悽慘的結局,土佐藩藩史,

人物簡介

野中兼山是土佐藩二十四萬石的第一代藩主山內一豐的妹妹阿合的孫子,出生於元和元年(1615)。是生父的同母異父弟弟、土佐藩俸祿為五千七百石的藩士野中直繼的養子,寬永八年(1631)年十七歲時成為家老,在職位上工作了三十三個年。

土佐藩概況

根據《長宗我部檢地賬》的記載,土佐藩面約為二萬四千町步(一町步=一平方町,約合9920平方米),水田很少,山藥都被旱田和房屋占滿,所以產米量不足。野中大力進行新田開放,修築引水渠,為了將土佐的特產木材運往港口而改修河道。同時為了海產品增收,建設漁場,為了修築港口和防止堤岸砂石垮塌還積極地植樹造林。

野中的奮鬥

因新田開發的需要,野中將長宗我部的遺臣,享受農民待遇的一領具足提拔為鄉士,負責稅款徵收。但是從六百人中能成為藩官員的只有有限的幾個,大部分都只限於莊屋、村官。然而野中積極任用人才的行為使得領民的忠心和幹勁高漲起來。
為了確定藩財政,全力進行農民管理,實行物產專賣制。對農民的管理以儒教道德為基礎,多次發布內容極其細緻的布告進行約束,防止亂砍破壞森林,對土特產鰹魚乾、紙進行統一管理。
另外,將油菜作為專賣品進行收購,再專賣出去獲得利益。在野中的努力下,使得土佐藩一躍成為當時強藩。

悽慘的結局

野中的改革自然觸動了守舊派的利益,寬文三年(1663年)七月,反對野中的譜代重臣們集結起來,向三代藩主山內忠豐提交彈劾書。野中表明辭意後退職,三個月後突然死亡。享年四十九歲。反對派進一步將野中家族定罪,全體男性無一存活,活下來的人則過上了長達四十年的流亡生活。

土佐藩藩史

土佐藩一帶過去在戰國時代末期是由長宗我部氏(氏:家族的意思)所統治。慶長5年(1600年)的關原之戰時,長宗我部盛親以西軍身份參戰,戰後遭貶並去除領地權力,改由山內一豐接替,山內一豐是德川家康的愛將,原有的領地是遠江國的掛川城(現在的靜岡縣掛川市附近),掛川的石高(領地的穀物年產量,是衡量受封賞賜多寡的量化依據)為6.9萬石,改封土佐國則擁有20萬石,獲得大幅提升,如此山內氏一直統領該地到明治時代為止。
領主的家族姓氏雖然替換了,但由於土佐過去施行一領具足制度所以有許多長宗我部氏的舊臣,為了防止舊臣抗拒新統領,高知城內的核心高層為山內系的武士(藩士、上士),而舊臣則被打入外圍低層(鄉士、下士),這種雙層性的治理結構使上下少有往來互動,一直到幕府末年才有了中層接續性。
一開始,山內一豐先在長宗我部氏的舊城:浦戸城發展城下町及沿海狹窄地區,此處成為今日高知市市中心與城外商店街,而藩政的確立大體是從第2代的山內忠義開始,山內忠義採行野中兼山的新田開發政策,然第3代的山內忠豐繼任後,過往不滿野中兼山過度強嚴的政敵對其提出彈劾因而失勢,之後身故。
土佐藩的財政一直到江戶時代的中期才逐漸安定。寶曆期(1751年 - 1764年)之後因農民拒繳重稅、高利貸而發起一揆(團結的意思,指農民武裝起義、武裝暴動)使人民向外地逃散,財政因而動搖。
之後,第9代的山內豐雍提倡以節儉樸素為主的藩政改革(天明的改革)使藩政稍有好轉,然而到了第13代的山內豐熙因為任用“おこぜ組”的馬淵嘉平,以其為中心的改革派來進行藩政改革,但結果失敗。
到了幕府末年,第15代的山內豐信(山內容堂)上任,他任用吉田東洋(佐幕派)來進行強勢的藩政改革,但此舉受到保守派門閥(攘夷派)與鄉士的反感,而安政大獄時山內容堂被下令閉門隱居,這時以武市瑞山為首的土佐勤王黨暗殺了吉田東洋,之後山內容堂重新掌政對勤王黨展開報復,將武市瑞山(藩士)及相關黨員進行處決,其中武市瑞山被賜予切腹,經此鎮壓後勤王黨因而解散。此外,吉田東洋門下的後藤象二郎(藩士)、乾退助(之後改名為板垣退助)(藩士)、岩崎彌太郎(浪人、三菱財閥創辦人)等都成為明治時代的代表人物,還有武市瑞山的知己鄉士:坂本龍馬及中岡慎太郎也都是傑出人物。
最後,由坂本龍馬最先發想出大政奉還構想,之後由後藤象二郎透過前土佐藩主山內容堂向第15代的幕府大將軍:德川慶喜提勸,此後結束德川幕府時代,在這個時代轉換中土佐藩成為關鍵性的一角,與另外三個關鍵影響性的藩合稱“薩長土肥”,即是指薩摩藩、長州藩、土佐藩、以及肥前藩。
明治4年(1871年)開始實施“廢藩置縣”政策,土佐藩被改為高知縣,而山內家族在明治17年(1884年)被受封為華族令侯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