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收入感受指數(居民收入指數)

居民收入感受指數

居民收入指數一般指本詞條

居民收入感受指數,就是居民對當前收入滿意度提高,但對物價上漲反映強烈,中低收入家庭對物價壓力感覺尤其明顯,居民消費意願下降,儲蓄投資意願增強。央行2009年9月24日發布全國2009年第三季度城鎮居民當期收入感受指數為49.0%,比上季回升3.1個百分點,是自2007年下半年以來的首次回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居民收入感受指數
  • 特點中低收入家庭 感覺尤其明顯
  • 概念:收入滿意度提高物價上漲反映強烈
  • 重要原因居民收入增長速度的減緩
概述,居民消費意願,收入減慢,差距加大,物價上漲,消費增加,問卷調查,居民收入感受指數,居民對當前就業形勢,居民對物價滿意程度,居民消費意願下降,居民購房意願低位徘徊,發展現狀,

概述

中國人民銀行在全國50個大、中、小城市進行了城鎮儲戶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2009年2季度城鎮居民當期收入感受指數為-8.6%,比1季度大幅下降20個百分點,是1999年開展調查以來的最低水平。居民對未來收入預期也不樂觀,未來收入信心指數僅為3.4%,比上季和去年同期分別降低了14.3和16.9個百分點。

居民消費意願

居民消費意願呈現低水平反彈趨勢,居民消費意願提高2.4個百分點,改變了連續4個季度消費意願回落的趨勢。儘管消費意願本季強勁反彈,但總體看,消費意願占比仍處於較低水平。從即期消費意願變動情況看,居民消費意願增強主要表現在對大件商品的需求上。隨著居民住房條件的不斷改善,家庭耐用消費品更新換代速度加快,促使家庭設備及用品等大件耐用消費品的消費量增加。

收入減慢

價格實際感受與價格漲幅產生較大反差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居民收入增長速度的減緩,致使居民對價格上漲的實際感受相對增強。從1997年到2005年,我國連續9年出現居民人均收入增速明顯低於GDP增速的現象。這9年,我國GDP年均實際增長9.2%,名義GDP年均增長11%,而同期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分別只增長9%和6%。比較可知,城鄉居民收入的增長不但大大慢於GDP的名義增長速度,也慢於GDP的實際增長速度,其中農民收入的增速遠遠低於GDP增速。但在1991年~1996年,中國GDP年均實際增長12%,GDP名義增速為26.7%,而同期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分別增長23.3%和22.1%,城鄉居民的收入增長速度略慢於GDP的名義增長速度,但大大高於GDP的實際增長速度。正是這種收入增長速度的大幅減慢,削弱了居民對價格上漲的承受能力,因而居民對哪怕是較低的價格漲幅也反應敏感。

差距加大

居民價格上漲的感受,不僅因為居民收入增長緩慢,更重要的是因為居民收入增長速度快慢不均,高收入階層收入增長速度較快,而低收入階層居民收入增長慢,部分低收入階層居民的絕對收入甚至是相對下降的。而這些低收入階層的居民,對價格上漲的感受尤為強烈。目前普通的勞動者收入不高,勞動所得的收入增長速度放緩:據全國總工會2005年對10個省份中的20個市(區)1000個各種所有制企業以及1萬名職工的問卷調查,2002年至2004年三年中,
職工工資低於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的人數占81.8%,比上一個三年(1998年~2001年)增加了28個百分點;只有當地社會平均工資一半的占34.2%,比上一個三年增加了14.6個百分點。更有甚者,還有12.7%的職工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
從不同階層居民所擁有的財富來看,財政部科研所2004年的調查統計顯示,10%的富裕家庭占城市居民全部財產的45%。最低收入10%的家庭其財產總額占全部居民財產的1.4%,另外80%的家庭占有財產總額的53.6%。同時城市居民金融資產也出現了向高收入家庭集中的趨勢。從基尼係數明顯上升看,中國收入分配不平等狀況也突出。2004年財政部科研所發布的一份研究表明,中國以基尼係數反映的居民收入總體性差距逐年拉大,已經超過國際公認的承受線:從1991年的0.282升至2004年的 0.47。 在平均居民收入增速下降、而國民收入分配兩極化傾向加劇的情況下,加劇了低收入居民對價格上漲感受的強度。

物價上漲

最近有人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提出質疑,認為由於涵蓋範圍的局限和統計權重的偏差,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相對偏低。例如,住房消費所占權重與實際情況不符,尤其是近幾年上漲很快的購房消費,在計算CPI時不包括在內;衛生醫藥用品、教育、電信等消費所占權重,與實際情況不符等。
央行最近調查顯示,城鎮居民物價上漲的反應繼續走高,其中“物價過高”判斷所占比例升至24.4%。然而,統計顯示,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僅上漲1.3%。對價格實際感受與價格漲幅產生較大反差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居民收入增長速度的減緩,致使居民對價格上漲的實際感受相對增強。

消費增加

由於居民收入增長緩慢及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原因,加之原有的社會和企業承擔的社會福利和保障體制被打破,新建立的社會保障體制功能不健全,使中低收入居民對這些增加的負擔難以承受,這也是居民對價格上漲感受強烈的重要原因。特別是醫療、教育、住房體制的改革,短期內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居民的支出負擔。
可見價格總水平漲幅與居民的實際感受的反差不僅源自價格運行本身的原因,其中包含著居民消費價格結構構成比重不合理、居民消費升級所導致的價格結構性變化的特點、國民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各種結構性不協調等多重問題。如果這些問題不能及時地加以解決,則CPI的變化將更加難以準確地描述居民消費結構支出的變化,也難以準確反映國民經濟的綜合運行情況。

問卷調查

居民收入感受指數

2季度城鎮居民當期收入感受指數為-8.6%,比1季度大幅下降20個百分點,是1999年開展調查以來的最低水平。居民對未來收入預期也不樂觀,未來收入信心指數僅為3.4%,比上季和去年同期分別降低了14.3和16.9個百分點。

居民對當前就業形勢

對未來預期略顯好轉
45.4%的居民認為當前“形勢嚴峻,就業難”,比1季度提高2.6個百分點,而認為“形勢較好,就業容易”的居民占比則降至7.8%,比上季減少5.7個百分點。居民對下季就業形勢的預期較上季有所好轉,就業預期指數為-2.5%,比上季提高10.2個百分點。

居民對物價滿意程度

43.3%的居民認為目前物價“高,難以接受”, 這一比例比上季度增加了17.2個百分點,接近2007年下半年至
居民收入感受指數
2008年上半年CPI高企時的水平;而認為物價“可以接受”和“令人滿意”的居民占比分別降至53.3%和3.5%;受此影響,2季度的物價滿意指數降至-39.8%,比上季下降21.3個百分點。

居民消費意願下降

47%的城鎮居民在安排支出時選擇“更多地儲蓄”,此比例比上季提高9.5個百分點,升至歷史最高;僅有15.1%的城鎮居民選擇“更多地消費”,比上季下降14.6個百分點,降至歷史最低。這一升一降表明,伴隨著居民收入減少範圍的逐漸擴大和對未來收入的不確定性感受,城鎮居民消費更加謹慎。與此同時,選擇“更多投資”的居民占比升至37.9%,連續兩個季度增加,累計提高8.8個百分點。

居民購房意願低位徘徊

購車意願明顯回升
超過6成居民認為當前房價“高,難以接受”,購房意願仍處於較低位置——準備在未來3個月內購買住房的居民占比為15.8%,比上季減少了0.9個百分點。調查中,對未來房價看漲的居民比例漸增,看跌的減少。其中,預計下季房價上漲的居民占比增至25.3%,較1季度增加9.5個百分點;預計房價下跌的居民占比降至14.5%,比上季減少15.1個百分點。2009年以來居民的購車意願一直保持較高水平,本季再創歷史新高,為12.2%,比上季提高0.2個百分點。其中,經濟較發達的中、小城市居民購車意願最高,分別為14.4%和14.1%。

發展現狀

央行2009年9月24日發布全國2009年第三季度企業家、銀行家、城鎮儲戶問卷調查結果,企業家、銀行家均表示對未來巨觀經濟看好。中國城鎮儲戶調查問卷顯示,3季度城鎮居民當期收入感受指數為49.0%,比上季回升3.1個百分點,是自2007年下半年以來的首次回升。企業家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企業家的巨觀經濟熱度預期指數為42.6%,較上季上升4.4個百分點。全國銀行家問卷調查顯示,銀行家巨觀經濟信心指數為55.4%,較上季大幅反彈15.4個百分點。
問卷調查顯示,居民收入感受指數近兩年來首次回升。3季度城鎮居民當期收入感受指數為49.0%,比上季回升3.1個百分點,是自2007年下半年以來的首次回升;對下季收入,居民未來收入信心指數為54.7%,較上季上升2.6個百分點,但仍低於今年1季度的58.9%。 調查同時顯示,居民對物價滿意程度繼續減弱。44.6%的居民認為目前物價“高,難以接受”,這一比例比上季度增加1.3個百分點;認為物價“可以接受”的居民占比為51.8%,比上季度下降1.4個百分點;認為物價“令人滿意”的居民占比為3.6%,與上季基本持平。受此影響,3季度的物價滿意指數較上季略降0.6個百分點,為 29.5%。居民對房價滿意度下降,但購房意願繼續上升。本季調查,有超過六成(65.2%)的城鎮居民認為當前房價“高,難以接受”,這一比例較上季提高2.8個百分點;只有34.8%的居民認為當前房價可以接受或滿意。對下季房價,41.5%的居民預期將上升,較上季大幅提高16.2個百分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