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庸關水門

居庸關水門

居庸關,是京北長城沿線上的著名古關城,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關城所在的峽谷,屬太行余脈軍都山地,地形極為險要。與紫荊關、倒馬關、固關並稱明朝京西四大名關。其中居庸關、紫荊關、倒馬關又稱內三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居庸關水門
  • 詞性:名詞
  • 評價:京北長城沿線上的著名古關城
  • 地形地勢:太行余脈軍都山地
概念,發展歷程,

概念

居庸關水門
古代水閘,也稱斗門、陡門或牐,建在河床或河湖岸邊,用以控制水位、取水或泄水的建築物。

發展歷程

自古代出現治水活動開始,可能就有了水門。西漢元帝時(公元前48~前33),召信臣大修南陽水利,“起水門提閼凡數十處”,當時已大量修築和使用水門。賈讓在治河三策中指出,西漢滎陽漕渠引黃河水即有土木結構的水門。他主張黃河從淇口以東築石堤,多開水門,在下游“旱則開東方下水門溉冀州,水則開西方高水門分河流”。東漢王景治河時用“十里立一水門”作為治理黃河和汴河的主要措施之一。南朝宋時,在揚州的邗溝上已出現了通航用的水門。北魏成書的<水經注>上記載了大量的各種類型的水門。唐宋以後,水閘使用更為普遍,特別是在運河上,據《宋史·河渠志》記載,只在淮揚運河和江南運河上已建各種水閘七八十座。它被廣泛地用在引水、泄水、分洪、擋潮、沖沙和通航各方面。最初的水門是木土築成,後發展為木石結構,遺存至今的都是條石砌築而成。閘門則多為木製疊梁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