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

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

《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中的九篇文章,除了《精神身體藝術》交待尼采的悲劇藝術的來由和肩負的使命之外,其他皆直接切人作品的主題。這裡,尼采的思想被視為現代的核心省思,從意志的維度反省了人的創造性在價值上的缺失。人的本質在創造性上的缺失經驗是尼采和海德格爾共同具有的現代基本經驗,也是他們思想的動因,不同的是,海德格爾在知的維度上把握它,也在知的維度上拓展了世界經驗整體。尼采的思想首先澄清自己所獨具的懷疑,這也是對叔本華悲觀主義及其所代表的頹廢意識形態的反抗。對生命感到厭倦是虛無主義的根源,其原因在於身體對自身的絕望。尼采的懷疑精神不再從社會出發,而是從在自己身體中的直接墮落經驗出發,以精神切割生命,完成人與自身的區分。人在虛無主義歷史危機中自我超越的意志即是超人的意志,它在對我自身的原始信仰中肯定苦難的圓滿,擁有並且熱愛生命的世界。與之相應的藝術在語言的規定性上是精神的闡釋藝術,在世界的規定性上是靈魂的自我拯救的藝術。

基本介紹

  • 書名: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頁數:198頁
  • 開本:32
  • 品牌:商務印書館
  • 作者:戴暉
  • 出版日期:2006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00045025, 7100045029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是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作者簡介

戴暉,南京大學哲學系副教授。1965年出生於南京,先後在武漢大學外文系、北京大學哲學系和德國奧斯納布呂克大學哲學系讀書。曾獲文學學士學位,哲學、文學雙碩士學位和哲學博士學位。碩士和博士學位論文的指導老師是賀伯特·博德教授(Prof.H.Boeder)。

圖書目錄

精神 身體 藝術——尼采的懷疑所做的區分
真理和靈魂的讚歌——讀《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愛與正義——贈送我自己
給與取中誰應感謝——尼采的智慧
男人和女人——權力意志及其生命
舞蹈的大地——尼采的天空
外一篇:夜遊者之歌
面相與謎——世界理性的思維方式
信仰與世界——永恆輪迴之環
附錄
面對亞現代的新約福音
自高山
尾聲
現代科學與苦行僧理想——尼采對科學的評價

文摘

真理和靈魂的讚歌——讀《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一、序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開卷即講述一種智慧在孤獨中成熟並且壯大,它促使查拉圖斯特拉的心做出新的決定。查拉圖斯特拉的心起了變化,正如太陽在向大地贈送光時具備了世界的規定性,查拉圖斯特拉走出精神的孤獨,來到人世間,要奉送他的智慧的盈餘。“我願贈予和分給,直到人群中的智者又為他們的痴愚而快樂,貧者又為他們的富足而欣喜。”(《尼采全集》)KGW,VI 1.5-18)宣告智慧以宣告者的人世為開始,與林中聖人的談話揭示了愛的區別,查拉圖斯特拉的人世正是這種區分的結果。聖人愛上帝,不願知道神的死,所以他做隱士,寧願與動物結伴,而不願與人為伍。他清楚,人不過試圖對愛的贈給施加報復。
查拉圖斯特拉愛人,可他愛的是意志的自由所創造出的人。上帝死後,仁愛也失去了根據,查拉圖斯特拉要創造超人來克服愛的危機,把愛作為對所有生命的愛建立在世界性的基礎上。他的智慧告訴人應該如何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但只有愛者和創造者才能接受它,做智慧的伴侶。查拉圖斯特拉的伴侶——鷹和蛇——是他們出現的符號,“陽光下最驕傲和最聰明的動物”(VI 1,21—16),儘管適當的人尚沒有出現,那種出於自身意志的自由而踏上與自身相區分的征途的人。
如林中聖人所見,查拉圖斯特拉是一位清醒者,變為赤子的人,生活在孤寂的海洋中。相反,人的陸地正昏睡在同情道德里,這裡生者和死者沒有區別。人不懂得來自富足的贈給,只知道在分擔貧瘠的意義上的獲取。他們不信任隱士的禮物,卻祈求他們的偶像的施捨。由於死被當作生命來頌揚,生者也顯現為幽靈。叔本華的最後的上帝顯示出精神自我轉化的努力,但是在動物向超人的過渡中猶疑不定,沒有超越善惡的自由。試圖自我超越的人在這裡如同為小丑追逼的走繩索的人,被腿腳敏捷的惡人超過,栽倒並死於他的動物性存在的迷信——對鬼的恐懼。叔本華的精神寂滅於死亡,而不是向超人的過渡。超人必須克服迄今所有道德的深淵,在歷史現實的彼岸建立自己的家園。

序言

海德格爾擬在1941年至1942年冬季學期開《尼采的形上學》這門課,除撰寫的講義外,另有備課札記,“誰是查拉圖斯特拉”——這樣一個問題赫然在目。(《海德格爾全集》,50卷,84頁)海德格爾是第一位從哲學上評價尼采的思想家,他對《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解讀和對荷爾德林的詩的闡釋一樣,可謂歷久彌新。
有趣的是,已經公布的《尼采的形上學》課程結果卻換為《荷爾德林的讚歌“思念”》。1973年秋天在準備出版《海德格爾全集》時,海德格爾指定,把《尼采的形上學》與《哲學導論·思和詩》兩種講義合為一集,後者是他被迫離開教職時中斷的課程,完整的標題是“哲學導論作為通過思想者尼采和濤人荷爾德林抵達真正思想的指南”,時值1944年至1945年的冬季學期,課只講了兩個小時。
課程的切換標識著思想家的思想轉折,海德格爾認為尼采的思想是迄今的形上學之思的最後形態,而荷爾德林的詩中有將來之思的尺度——眾神的在場和隱退。兩種講義合為一集出版,這說明了兩種思的內在關聯,思想家正是在這種關聯的張力下遭遇尼采,也遭遇荷爾德林,而後者成為思想的近鄰。“遭遇”這個詞是海德格爾自己喜愛的話,它標識思想的當下,而海德格爾對當下的理解是在場。在場與時間性的關係又讓思想喪失自身的當下。
回到“誰是查拉圖斯特拉”。海德格爾說這個問題無法用一兩句話來回答,答案只能在與查拉圖斯特拉的遭遇中經驗到。在何處與之遭遇?這由查拉圖斯特拉是什麼來定。(《海德格爾全集》,50卷,85頁)可是,作品是什麼,這不由作者來規定。海德格爾這裡說:“最偉大的創造者是這樣一些人,界限在他們的作品中是已然的,這意味著在極限上已經決定了,它是如此不可接近,以致創造者純然駐留於他的界限,知道它,卻說不出它。”(《海德格爾全集》,50卷,86頁)一句話,查拉圖斯特拉是永恆輪迴說的老師,他用這一學說教人自我超越,自己卻還不是超人。用海德格爾的闡釋語言來說,同者永恆輪迴是權力意志對存在者之存在的形上學的解釋,世界整體在完美的主體性統治下呈現為虛無主義並且達到其歷史性轉折的臨界點,然而完成這一歷史的人還沒有到來。
誰是查拉圖斯特拉?這個問題在海德格爾那裡和“什麼是形上學”聯繫在一起。他對尼采的推崇和批判是針對形上學之思在歷史現實中的危機。這種現代特有的視野決定了海德格爾視尼採為形上學的結束。他雖然認為尼采不僅顛倒了感性與超感性的關係——哲學的柏拉圖的開端,而且克服了感性與超感性之間的鴻溝,但是,對形上學的顛覆仍然把尼采束縛在與形上學的關係上,開啟新世界的另一種思仍停留於未來。至此,我們可以理解海德格爾為什麼在1941年講課時放棄了尼采這個題目。
然而,“查拉圖斯特拉是誰?”這個問題無法用“查拉圖斯特拉是什麼?”置換出來。海德格爾自己超出世界的視平線,把對“誰”的尋問放到語言的維度中:
“查拉圖斯特拉是誰?——他的語言如何?——他在語言中是什麼?”(《海德格爾全集》,50卷,85頁)
不妨就作品本身試著逐一回答這三個問題,從最末一個開始:
查拉圖斯特拉在他自己的語言中首先是超人的宜告者。他的第一個宣告即“上帝死了”,這個歷史事件把查拉圖斯特拉和歷史以及歷史遺留下來的聖人徹底區分開來。①在他最後的自我告白中②出現的首先是“無神者”;如果這一點只使他脫離了哲學的中世紀而尚不足以擺脫所謂道德形上學的話,那么,“生命的贊同者”則標誌出查拉圖斯特拉嶄新的現代世界的視野,為此,《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第二卷開宗明義,稱生命的智慧為“野性的智慧”,在荒山陡崖上生養它最年輕的孩子;可是,只有克服了墮落的現代藝術和宗教意識形態,③新世界的開創者才能承受得住分娩的痛苦,因此,查拉圖斯特拉必須成為“苦難的贊同者”,亦即“輪迴的贊同者”。
永恆輪迴學說的老師是超人宣告者駐世的唯一身份,也許它回答了“查拉圖斯特拉是什麼”。然而,倘若離開自我超越的行動,就無從辨別同者永恆輪迴的自然性和世界性,這也是《痊癒者》中動物的唱和與查拉圖斯特拉的應答之間的意義差別,雙方各有所指。超人的宣告者不僅以一切價值轉換的行動結束了世界歷史,而且以自我—超越的行動建構了要—超人的精神世界,最後,讚美輪迴的老師自身即是他的教義,他道出了奠立新世界的知並且在這言詞上毀滅,由此精神才超越自身,賦予靈魂對世界的愛和在愛世界中永恆回返的讚歌。查拉圖斯特拉的語言構築了現代靈魂的世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