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莫點

尼莫點

尼莫點(英語:Point Nemo,或譯尼摩點),正式名稱為海洋難抵極(Oceanic Pole of Inaccessibility),是地球表面距離陸地最偏遠的地點,位於南太平洋中央48°52.6′S123°23.6′W之處的海面上,最近的陸塊與當地相隔2,688千米之遙。本點孤離於陸域、船舶航線及洋流之外,其所處海域的人類活動及其他生物蹤跡稀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尼莫點
  • 外文名:Point Nemo
  • 經緯度:48°52.6′S123°23.6′W
  • 正式名:海洋難抵極
由來,周邊環境,越點記錄,

由來

尼莫點在1992年由加拿大克羅地亞裔測量工程學家赫爾沃耶·盧卡泰拉(Hrvoje Lukatela)所發現,他自行設計出一套稱為“喜帕恰斯”(Hipparchus)的地理空間程式來對該點進行定位。考量到地球表面的三維空間屬性,海洋的難抵極必須與最近的三處海岸線等距,且其採納的距離需為測地線距離。海岸線的地圖數據則以1992年7月發行,由美國國防部國防製圖局(DMA,現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同加拿大、澳大利亞和英國合制的世界數字圖為基礎,再進行部分校正,以用於距離計算。
尼莫點的位置測量圖尼莫點的位置測量圖
實施定位之後,盧氏的喜帕恰斯程式發現了海洋難抵極的所在位置,以法國小說《海底兩萬里》中的角色尼莫船長命名,而“尼莫”一詞則來自拉丁語的“Nemo”,直譯為“無人”。尼莫點最近的陸地為三座遙遙相望的南半球島嶼——皮特凱恩群島中的迪西島、復活節島西南角的莫圖努伊島,及南極洲外海的馬厄島,三者分別位於其北方、東北方及南方,至尼莫點的距離均遠達2,688千米,以此長度為半徑、尼莫點為中心,將上述三島以圓周串連起來,可圈出一片與整個北美洲面積相當、毫無任何陸塊夾雜其中的汪洋大海。

周邊環境

在拉丁語中,“尼莫”(nemo)也意味著“沒有人”(no man) ——這很好地概括了尼莫極點的特點。距離尼莫極點最近的陸地是一個叫迪西島的地方,它是皮特凱恩群島的一部分,島上沒有任何居民。小島呈英語字母“C”形狀,從東北方向到西南方向大概有2.4公里長。
迪西島迪西島
距離尼莫極點最近的有人類出沒的地方是400千米高空中空間站。
此外,由於尼莫點包夾在南太平洋環流所圍海域的中間,因此阻擋了營養物豐沛、溫度較低的外部海水流入,而陸塊與當地的漫長距離,也表示該點欠缺陸上沖刷入海的有機物,亦無從形成海洋雪來維繫深海生態系統。上述因素使尼莫點周邊的海洋環境不足以供養大量生物,惟部分海底細菌可在附近的東太平洋海隆一帶依賴深海熱泉存活

越點記錄

2014-15沃爾沃環球帆船賽的賽船們目前已經駛過了尼莫極點——位於南大洋上的世界上距離陸地最遠的地點。3月25日,賽事方根據最新的數據作出分析,又對原設的冰山禁區範圍進行了調整,並且已將此次調整詳細告知了全部船隊。目前,布魯內爾隊、阿布達比隊、曼福隊以及阿爾維麥迪卡隊形成第一集團,彼此距離不大。而東風隊和愛生雅隊也緊隨其後,戰勢激烈。
第五賽段中,由於船隊大部分時間都航行在南大洋上,因此冰山問題格外受到重視。賽事方時刻緊密關注南大洋上冰山的動態,以保護水手們不發生意外。而為了精確定位冰山,並追蹤它們的移動軌跡,需要參考到許多數據,為此至少有四個衛星在不間斷地進行服務。在定位冰山時,首先要考慮的數據是海水的溫度與洋流的信息,水溫越低,出現冰山的可能性越大;而洋流會推動冰山在南大洋上移動,對冰山的分布有重要的影響。第二,結合歷史數據作出合理的推測也相當重要。最後,為了精確定位,雷達的支持必不可少。使用雷達技術對冰山進行詳細的探測時,通常會先檢測出大冰山的位置,再以此來推斷附近小冰山的分布。因此一般會先用高度計來對冰山進行大致的定位,再用合成孔徑雷達來對已確定的潛在危險區域進行細化搜尋。高度計只能搜尋到大於300米的特大冰山,而合成孔徑雷達則更精確,最小可探測到50米左右的冰山。本次比賽中搜尋到的最大冰山長度超過1千米。
對冰山禁區做出最新的調整的原因是賽事方發現有一座150米寬300米高的冰山正在洋流的推動下向北移動,因此賽事控制中心也相應地將冰山禁區的邊界向北調整。雖然冰山禁區的劃定保護了船隊不會與大型冰山相遇,但目前船隊航行在距離陸地2,000海里的南大洋上,因此不能完全避免浮凍的影響。阿布達比隊領航員西蒙·費雪爾說:“我們航行時附近確實有很多冰。”雖然浮冰並不會給行船安全帶來太大的威脅,但是多少對船隊的發揮略有影響。
而2015年3月25日,船隊已經駛過了尼莫極點。尼莫極點是距離陸地最遠的地點,它位於南太平洋,與世界上任何大陸的距離都超過2,500公里。參加沃爾沃環球帆船賽的水手們可以有機會探索一般人無法接近的偏遠地點,戰勝普通人無法體驗的挑戰,感受真正的生活在極限。這正是這項賽事的魅力所在。
尼莫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