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瑪鄉(那曲縣尼瑪鄉)

尼瑪鄉(那曲縣尼瑪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西藏那曲市聶榮縣轄鄉。1962年建尼瑪鄉,1972年改公社,1982年復改鄉,1987年撤區並鄉時原尼瑪鄉格色鄉、和尼龍鄉合併建現在尼瑪鄉。鄉政府駐那查地,距縣政府95公里。轄瑪果、怕龍、多嘎龍、尼瑪龍、地嘎、阿地巴地、色格布、格色達、尼瑪龍、折么巴朱秀、森卡雄、地你么、果波、阿東雄、尼瑪龍亞、吩洛雄、布日升達、波加全青18個村委會。純牧業鄉,屬多災易災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尼瑪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西藏自治區那曲地區那曲縣
  • 面積:面積1071平方公里 
  • 人口:人口0.25萬 
  • 氣候條件:高原氣候
那曲縣尼瑪鄉,旅遊景點,特色文化,地圖信息,

那曲縣尼瑪鄉

尼瑪外香寺尼瑪外香寺
那曲縣轄鄉。“尼瑪”系藏語,意為“太陽”。1975年建尼瑪公社,1983年改鄉。鄉政府、鄉人大駐伯古塘,位於縣政府正東130公里處。面積769平方公里,人口0.33萬。大部分村不通公路。轄尼瑪隆、塘嘎、熱弄塘、尼牙、熱得、巴得、勒才、仁牙、塘如、塘美、塔弄、吉寺、帕拿、朵牙、勒美、帕囊、沒塘沫17個村委會。以牧業為主,牧養氂牛、羊、黃牛等。

旅遊景點

尼瑪外香寺座落於瑪曲縣尼瑪鄉。該寺創建人為第二世嘉木樣季美旺吾。據資料記載,該寺修建的授意者是第六世班禪洛桑華丹益西。當時,第六世班禪洛桑華丹益西赴內地弘法時,曾給第二世嘉木樣活佛說:“從前,嶺·格薩爾統治的地方,已經繁衍了數代人,後事如何,難以預料,若在那兒的中心地區建一座寺院,似乎益處很多,望你在那裡修建一座寺院”。
第二世嘉木樣活佛遵照班禪大師的教誨,四處勘查寺址,認為在瑪曲的灑合爾地方宜於建寺,後經幾多周折,終於清乾隆四十五年,在上下扎隆舉行相地及吉祥長淨儀軌。翌年,聚居僧人,由多仁巴任格貴,崗察·索南嘉措任領誦師,建立了扎倉。隨後,建造大經堂一座,僧舍十五院。經堂內奉安了喜樂金剛、密乘、大威德佛像。
這座寺院的佛殿泥像之聲譽與拉卜楞寺大金瓦寺內珍有的聖物不相上下,共有大小佛像十餘萬尊,各類佛經典籍約千函。另外,還有佛祖釋迦的錫杖,松贊乾布的靴子,文成公主贈送的禮品,以及用黃紙寫的防火咒文,蓮花生大師的帽子和僧氅等等。

特色文化

民間果諧是那曲地區那曲縣尼瑪鄉的一個特色民間文化活動,尼瑪鄉果諧藝術十分普及,已成為那曲地區較有名氣的民間藝術形式。  歷史上,尼瑪鄉的青年男女有相聚跳果諧的傳統。近年來,尼瑪鄉政府把民間歌舞的組織和演出,當作一項精神文明建設項目,有重點、有選擇地培養骨幹,創作了大量歌頌黨、歌頌人民、歌頌社會主義、讚頌新生活為主要內容的文藝節目,把傳統的果諧同現實生活和現代文明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現代牧區文化形式。
果諧(圓圈歌舞)果諧(圓圈歌舞)
尼瑪鄉的民間果諧《商人羅布桑布》、《贊馬歌》、《雪山頌》等傳統果諧和他們自己創作的《"三個代表"在草原》、《黨的恩情》、《翻身牧民做主人》、《走致富路》等節目,在農牧區民眾中有廣泛的影響。

地圖信息

地址:那曲市色尼區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