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x22W\x22國家公園

尼日\x22W\x22國家公園

“W”國家公園位於尼阿美東南約150公里的尼日河河畔,並向尼日、布吉納法索和貝寧三國交界處延伸,隸屬於尼阿美行政區。 1954年8月4日頒令成為國家級公園,其前身是動物保護區,1953年6月25日第4676號令宣布其成為國家森林公園。1987年將其列為重要的世界級濕地。1996年4月尼日政府正式發布在尼日的W地區建立生物圈保護區的計畫,保護區以W國家公園作為核心地區。1996年"W"國家公園被收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尼日“W”國家公園
  • 外文名:“W” National Park of Niger
  • 地理位置:尼阿美東南尼日河河畔
  • 隸屬行政區:尼阿美行政區
  • 等級:國家級公園
  • 榮譽:世界遺產目錄
基本資料,占地面積,尼日河,氣候,植被類型,

基本資料

英文名稱:“W” National Park of Niger
尼日\x22W\x22國家公園
編號:436-002
1996年根據自然遺產遴選標準N(II)(IV)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占地面積

公園占地面積220000公頃,毗鄰塔穆(占地75600公頃)和多索(占地306500公頃)的動物保護緩衝帶,以及在布吉納法索(占地190000公頃)和貝寧(占地500000公頃)境內的"W"國家公園。海拔高度從180米到338米不等,平均海拔高度250米。

尼日河

尼日河形成了公園的東北部界線。公園得名於尼日河在其季節性支流塔波阿(西北)和梅克魯河(東南)的兩個入河口之間的雙道彎。公園是阿塔科拉山古老山體延伸出來的準平原的邊遠組成部分。那裡土壤瘠薄,鐵含量極高,特別是在公園中心地帶的高地上。窪地和河谷則逐漸積存了較肥厚的土壤,而在尼日河和梅克魯河沿岸則發現有大量露出地表的岩石。公園組成了裸露有石英、片層和片麻岩等岩石突起的磚紅色平原。最古老的岩石為前寒武紀時代。公園被阿塔科拉山的石英岩群一分為二。

氣候

該地區是典型的薩赫爾-蘇丹型氣候,夏季為雨季。寒冷季節(1月)時氣溫在10.7~31.2℃之間變化。炎熱季節時(5月)則在26~44℃之間變化。那裡每年有30~50天毫無規律的降雨,平均降雨量為500-800毫米。

植被類型

1981年科斯特描述了以蘇丹樹木生長茂盛的熱帶稀樹草原為主的植被類型。公園就位於蘇丹和幾內亞熱帶稀樹草原的過渡區域。1983年記載了總共454種植物物種,但最近的估測表明那裡存在有500多種植物種類。在那裡發現了6種主要的生境類型,包括:灌木林地(分布在磚紅壤和砂地上)、熱帶稀樹草原林地和落葉長廊林(沿季節性河道分布)、半落葉長廊林(分布在有潮濕河谷和乾燥台地的過渡區上)、常綠長廊林(分布在具深厚土壤的區域)、以及尼日河沿岸的無植被沖積平地。占據在低海拔區域、分布在公園70%土地上的第二大森林是由草地和嚴重生長不良的熱帶稀樹草原組成的,包括喬木、灌木和草本等許多植物。其中一些植物也生長在占據了公園其餘30%土地的長廊林中。所有這些植物極易受到牲畜和人為踐踏的破壞。公園裡還有尼日特有的一大片岸生森林。公園以外的岸生森林已被大片砍伐。那裡的野生植物是生物保護和科研的重要基因庫資源。
公園裡生活著典型的以蘇丹北部熱帶稀樹草原為生境的動物以及尼日境內唯一的大象、野牛和水羚羊種群。長頸鹿和大羚羊已經復不存在,據記載有70多種晝行性動物,包括一定數量的食肉動物,象斑髭狗、豺狗、藪貓、猞猁、獅子、獵豹、野狗等,過去它們被認為已在當地絕跡了。其它動物還有赤猴、橄狒以及諸如疣豬、河馬、藪羚、紅脅麂羚、北水羚、葦羚、馬羚等有蹄類哺乳動物。這裡還發現有大約350種鳥類。水生候鳥在2月至5月非常普遍。公園裡到處可以看到珍珠雞、犀鳥、鷓鴣、禿鷲,魚鷹、戰雕和蒼鷹等食肉猛禽也十分常見。人們也經常能夠看見鴨、鵝、海濱鳥、鸛、鷺、白鷺等水鳥。爬行類動物生活在河裡。魚類是尼日河動物種群中典型的一類。最近一次大型哺乳動物種群調查統計在1987年進行。日益活躍的捕獵和放牧活動以及農業開墾使大型動物從尼日、貝寧和布吉納法索W國家公園遷徙至此。一些物種的數量在去年一年時間裡急劇增加,但最近沒有開展調查統計來證實這一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