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側腕屈肌

尺側腕屈肌

尺側腕屈肌系前臂肌前群第一層,起自肱骨內上髁、前臂深筋膜,止於豌豆骨。其功能屈和內收腕;屈肘。受尺神經支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尺側腕屈肌
  • 外文名:flexor carpi ulnaris
  • 科室:解剖
臨床解剖,手術指征,套用解剖,手術步驟,手術意外的處理,術後處理,尺側腕屈肌肌力試驗,

臨床解剖

尺側腕屈肌滑囊炎
又稱“桌球腕”。尺側腕屈肌滑囊可因腕關節活動過多而發生創傷性炎症。該傷為桌球運動員常見損傷。本病有以下特點:與訓練年限有關,年限長者發病機會多;與握拍方法有關。直握拍拉弧圈球運動員較橫握拍削球者發病率高;與多球訓練有關,尤其在反手多,密度大,握拍死的情況下容易受傷;反手試驗為陽性。發病後可用強的松龍加奴佛卡因局部封閉,也可用按摩與腕踝針等方法治療。

手術指征

1. 伸腕、伸指、伸拇肌癱瘓。
2. 屈指、屈拇肌力良好。
3. 尺、橈側腕屈肌,掌長肌、旋前圓肌肌力正常。
術前準備
詳細檢查尺橈側腕屈肌、掌長肌、旋前圓肌 肌力完全正常時。
麻醉
臂神經叢阻滯。
體位
仰臥位,患肢外展,前臂旋後位。

套用解剖

前臂伸肌癱瘓,引起腕下垂和垂指畸形。若屈指、屈拇肌力良好,且尺、橈側腕屈肌,掌長肌、旋前圓肌肌力基本正常時,利用屈肌代替伸肌的功能,可參考臂部橈神經癱瘓之肌腱轉位治療方法,即將旋前圓肌止點與橈側腕長、短伸肌相接,尺側腕屈肌止點轉位至指總伸肌,掌長肌止點轉位至拇長伸肌,保留橈側腕屈肌於原位。

手術步驟

1.手腕掌面作1cm橫切口,暴露掌長肌肌腱,在止點處切斷,從前臂中段另作的直切口中取出,用濕紗布包裹備用。再於手腕掌面尺側作1cm橫切口,切斷尺側腕屈肌止點,從前臂中點尺側向下作5cm直切口,將尺側腕屈肌游離自切口內取出,用濕紗布包裹備用。
2.將前臂旋前,於腕背側作6~8 c m 長的S形切口,顯露指總伸肌、拇長短伸肌和拇長展肌肌腱,由此切口向前臂尺側切口作皮下隧道,將掌長肌肌腱、尺側腕屈肌肌腱引至S形切口中備用,並縫合前臂切口。
3.使前臂中立位,於橈側中上1/3交界處作切口,拉開此肌可見位於其深面的旋前圓肌片狀止點,將其止點連同橈骨骨膜一起切下,與近旁的橈側腕長、短伸肌在一定張力下縫合。
4.於腕背伸30角,掌指關節伸直位,將尺側腕屈肌斜行貫穿縫合於指總伸肌上,掌長肌則於拇外展位與拇長伸肌作交辮式縫合。關閉切口。

手術意外的處理

轉移肌腱通過皮下隧道的路線要直,禁忌成角或扭轉;轉位肌腱止點之縫合部位,需在腕背側韌帶近端2cm處,避免在腕橫韌帶處吻合,以防造成伸指肌腱滑動障礙。但吻合點也不宜抬高,以免轉位的肌腱成角太大,削弱肌力。

術後處理

1.石膏托固定於腕背伸30°角,拇外展位。
2.4周后去石膏托,作主動訓練。

尺側腕屈肌肌力試驗

尺側腕屈肌肌力試驗(flexor carpi ulnaris muscle myosthenic test)檢查尺側腕屈肌有否癱瘓及癱瘓程度的一種方法。該肌由尺神經支配,其神經來源於頸髓8及臂叢下乾、前股、內側束。該肌除與肱橈肌、旋前圓肌、橈側腕屈肌、掌長肌有共同起端外,還起自尺骨鷹嘴和尺骨背側緣,往下止於豌豆骨。其功能主要是使腕屈曲和內收。檢查時令病人屈曲並內收腕部,醫生對此動作給予阻抗,並觸摸前臂收縮的肌肉,以測其肌力。該肌癱瘓時,屈腕輕度受限,為尺神經麻痹的徵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