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敏(東漢經學家)

尹敏(東漢經學家)

尹敏,字幼季,南陽堵陽人。東漢初期儒家古文經學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時也是東漢初期反讖緯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尹敏熟讀《歐陽尚書》、《古文》、《毛詩》、《穀梁》、《左氏春秋》等著作,曾擔任過郎中、長陵令、諫議大夫等職務,但因為反對讖緯思想,一直沒有受到重用。

基本介紹

  • 本名:尹敏
  • 字號:幼季
  • 所處時代:東漢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南陽堵陽
  • 主要成就:反對讖緯思想
人物生平,出仕為官,反對讖語,宦途坎坷,軼事典故,學術思想,歷史評價,後世地位,家族後裔,史籍記載,

人物生平

出仕為官

尹敏,年輕時為諸生(有知識學問之士)。開始時學習《歐陽尚書》,後來又學習《古文》,除此之外還擅長《毛詩》、《穀梁》、《左氏春秋》。
公元26年(建武二年),尹敏向光武帝劉秀上疏,陳述《洪範》一書中的消災辦法。當時劉秀初創政權,事情很多,沒有時間顧及這件事,只是命令尹敏待詔公車(公車,漢代官署名。掌管宮殿司馬門的警衛、天下上事及徵召等事宜。漢代徵士未有正官者,均待詔公車,備顧問),後來任命他為郎中,在大司空府任職。

反對讖語

劉秀起兵之初,曾有人進《赤龍符》,書中說劉秀當為天子,借這個讖語,劉秀決定稱帝登基。所以劉秀十分迷信讖語。
劉秀平定天下之後,發現王莽掌權時期,亦有很多條支持王莽篡漢的圖讖。劉秀認為尹敏博通經記,就命令尹敏校正圖讖,使他除去崔發所作的王莽著錄敘列。
尹敏接到命令之後,回奏劉秀,說:“讖書不是聖人所作,裡面有不少的錯別字,很像世俗的俚語,恐貽誤後人。”
但劉秀深信圖讖,沒有採納他的建議,堅持讓尹敏改書。尹敏無奈之下,就在讖書缺文之處加上一條”君無口,為漢輔”。君無口,即是尹字;為漢輔,即為漢朝輔國大臣。劉秀看了之後,十分奇怪。原書並無此語,此語又與劉秀當皇帝沒有裨益,便召見尹敏問他這是什麼緣故。尹敏說:“臣看見以前的人隨便增減圖書,我不自量力,也學著這樣做了,私心是僥倖能當上丞相。”
劉秀對此大為不滿,雖然沒有加罪於尹敏,但尹敏也因此再也沒有得到重用。

宦途坎坷

後來,尹敏經過三次升職,擔任了長陵(今河南舞陽)令。劉秀去世之後,繼位的漢明帝劉莊命尹敏與班固陳宗、孟異共同編錄世祖(劉秀)本紀。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周慮被朝廷下詔逮捕,周慮是當時很有名望的人,而且和尹敏的關係很好,尹敏因此獲罪入獄並被免去了官職。後來獲釋出獄,出獄時,尹敏嘆息說著:“聾啞之流,真是世上有道的人啊。不然,察察為明的人為什麼遇上這樣的禍患呢?”
公元68年(永平十一年),尹敏再次被任命為郎中,後來升任諫議大夫。後病亡在家裡。

軼事典故

尹敏與班彪因共同編錄世祖本紀成了好朋友,兩人相遇常常談得日落西山忘記了吃飯,深夜不睡覺,他們自認是鐘子期伯牙莊周惠施那一類的朋友。

學術思想

尹敏的思想態度與同時代的鄭興等人相似,他也相信天人感應之說;所以公元26年(建武二年),他曾上疏,陳洪範消災之術。但不信圖讖。生於讖緯“正宗”統治的王朝而不信讖緯,說明尹敏所持的思想為“異端”思想。他的“異端”思想,表現在他對於神學的諷刺。
東漢初期,尹敏桓譚、鄭興等人反對圖讖,只是依據著五經“以仁義正道為本”的儒家思想來屏棄“奇怪虛誕之事”,而並沒有堅定的無神論世界觀;本質上與孔子“不語怪力亂神”及“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的態度,同樣顯示著常識的健康理性的看法。
尹敏的思想成就,還頗貧乏,只不過對於王室御用的神學“正宗”顯示出了若干的離心傾向。但對於“正宗”的離心力的出現,則正是“異端”思想的初步;其思想史上的價值並不能因其量少而降低。

歷史評價

《文心雕龍》:“沛獻集緯以通經,曹褒撰讖以定禮,乖道謬典,亦已甚矣。是以桓譚疾其虛偽,尹敏戲其深瑕,張衡發其僻謬,荀悅明其詭誕。四賢博練,論之精矣。”
《後漢書》:“桓譚、尹敏以乖忤淪敗”。
《後漢書》:“公輸、益州,具於張衡之詰;無口漢輔,炳乎尹敏之諷。圖讖紛偽,其俗多矣。”
《後漢紀》:“敏性恬淡,不慕功名,專好聖哲之書。”

後世地位

尹氏宗族有兩大郡望,即天水郡、河間郡,其中河間郡尹姓人是尹敏後人遷居河北,在隋唐時發展而成的宗族大戶。所以河間郡的的開基始祖為尹敏的後裔。
在尹姓宗祠四言通用聯中有一聯為:
和靖處士;
南陽郎中。
上聯典指宋代哲學家尹錞,下聯典指的就是尹敏。

家族後裔

後人:尹虛,任北魏趙州刺史。

史籍記載

《後漢書》、《東觀漢記》均有傳,《文心雕龍》有其思想事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