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山蟹

尖山蟹

尖山蟹,亦稱尖山膏蟹、尖山重殼蟹,是鋸緣青蟹中一個具有優良特性的地方品種,隸屬於節肢動物門甲殼綱十足目、梭子科、青蟹屬,因產於廣東省陽東縣雅韶鎮西南面漠陽江下游尖山河至那龍河入海口一帶附近鹹淡水交匯處,故名尖山蟹。

基本介紹

原種是沿海的野生鋸緣青蟹經那龍河逆流上溯,遷移至尖山河段繁育,並經過長時間不斷的自然選擇和物種進化,最終形成尖山蟹。 尖山蟹主要棲息於漠陽江下游尖山河至那龍河入海口一帶附近河岸以灰白粘土底質為主的洞穴,此處是尖山河水流入南海的緩衝地段,河床不深不淺,水流不緊不慢且多有迂迴,水質鹹淡相宜,但亦有少量生活在紅樹林。尖山蟹白天多穴居,極少出來活動,夜間四處覓食,食性較雜,一般以泥蚶牡蠣花蛤等雙殼貝類為主食。特殊的土質、水質、氣候等自然環境,造就了尖山蟹的特質:通身青色、重殼、殼薄膏紅、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特別在深秋季節,尖山蟹正是換殼的時候,在未長出新殼前,它們通身柔軟,烹製後鬆軟酥脆,肉質更加細嫩,味道更加鮮美。尖山蟹以營養價值豐富著稱,素為蟹中珍品,暢銷省內外各大城市、港澳地區及國際市場。 尖山蟹歷史非常悠久,據考古學家對尖山河段出土的蟹化石考證,該蟹的形成至少已有一百萬年,五六千年前尖山河段一帶已有大量蟹類在此繁衍,而尖山蟹養殖也有近百年歷史。民國初年原陽江縣雅韶平嵐人在河邊低洼處將捕捉來的野生蟹養殖育肥,開始了尖山蟹養殖歷史。解放後經陽江縣水產技術人員多年努力推廣,尖山蟹的養殖逐步向鄰近地區擴散,從野生粗放到大規模養殖,始於90年代,從以往只供內銷到90年代大量外銷出口,90年代中期以後,雅韶鎮為發展漁業經濟,做大做強地方特色品牌,尖山蟹養殖發展迅速,1998年,養殖企業家曾錫欽投資80萬元開發承包下洋垌,利用台平津聯圍堤內北津村下洋垌的鹹酸田、低產田,引淡沖鹹改造成為20公頃標準池塘養殖尖山蟹獲得成功,帶動了當地村民大力發展該水產品,並收到明顯的經濟效益,年均總產量600噸、產值4000萬元,約占雅韶鎮農業總產值的20%,為陽東縣打造了又一個特色農漁業品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