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毛紫麻

少毛紫麻,小喬木或灌木,高2-8米,樹皮灰色或褐灰色。小枝上部與葉柄疏被貼生短毛; 葉倒卵狀披針形,先端尾狀或漸尖,基部楔形,下面僅在脈上被稀疏貼生的短毛,側脈6- 8對。花期 (12-) 2-5月,果期7-12月。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少毛紫麻
  • 拉丁學名:Oreocnide integrifolia (Gaudich.) Miq. subsp. subintegra C. J. Chen
  • :植物界
  • 分布區域:海南,廣西、雲南、越南、寮國和蘇門答臘及爪哇
  • 海拔:生於海拔200-800米
  • 生境:山谷林中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植物識別,

形態特徵

少毛紫麻(亞種)紅紫麻(海南植物志),紅花點草(海南)
小喬木或灌木,高2-8米,樹皮灰色或褐灰色。小枝上部與葉柄疏被貼生短毛; 葉倒卵狀披針形,先端尾狀或漸尖,基部楔形,下面僅在脈上被稀疏貼生的短毛,側脈6-8對。花期 (12-) 2-5月,果期7-12月。
全緣葉紫麻(原亞種)
常綠喬木,高5-20米,樹皮灰褐色;小枝紅褐色,被灰褐色茸毛,以後漸脫落。葉稍開展,紙質,橢圓形、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8-33厘米,寬3.5-12厘米,先端長尾狀或尾狀漸尖,基部圓形或鈍形,邊緣全緣,上面綠色,老時變淡綠色,乾時變灰綠色,光滑,無毛,密被點狀鐘乳體,下面淡綠色,密生柔毛,在中脈和側脈常有茸毛,具羽狀脈,側脈8-12對;葉柄粗,長1-9厘米,被茸毛;托葉條形,長10-15毫米,下面被茸毛。花序成對生於上年生枝和老枝上,長1.5-2.5厘米,2-3回二歧狀分枝,花序梗粗1-1.5毫米,被短柔毛,團傘花簇直徑4-5毫米。雄花被片與雄蕊4;雌花長約1.2毫米。果核果狀,熟時變黑色,圓錐狀,長約1.5毫米,外面(尤近頂端)被細硬毛,基部著生肉質淺盤狀的花托,內果皮硬骨質,多少有3-4棱,其中兩側的棱明顯。花期4-5月,果期7-9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200-800米山谷林中較濕潤處。

分布範圍

本亞種植物在海南常見,廣西西部和雲南東南部稀見。越南、寮國和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及爪哇也有分布。

植物識別

這一亞種過去在分類定名上的混亂,正如文獻引證指明的,不是誤作全緣葉紫麻V. integrifolia Gaudich. (=Oreocnide integrifolia (Gaudich.) C. J. Chen) ,就是錯誤地定作紅紫麻O. rubescens(Bl.)Bl.,區別在於本亞種的葉全緣,基部楔形,與後者不同;它還具有葉倒披針形、基部楔形和幼枝、葉柄與葉下面僅在脈上被稀疏貼生短毛等穩定的性狀,顯然是一獨立的分類群,又不同於前者,故我們把它作為O. integrifolia分布較東南的一個地理亞種處理,這樣似乎較為自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