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輪車

小輪車

小輪車源於70年代的美國。一開始人們只是在泥場地里競速,但很快愛好者們覺得僅此過於簡單。後來有一個叫BOB HARO的年輕人就在前後輪的兩旁安裝了4根金屬管以滿足作出很多種花樣動作的需求。

這位年輕人後來成了世界知名腳踏車品牌HARO BIKES的老闆。那四根金屬管也變成了現在BMX必不可少的重要部件——火箭炮(PEGS)。2008年北京奧運會小輪車成為了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基本介紹

簡介,起源發展,踏蹬,飛JUMP密技,飛小台,飛連台,飛得更COOL,踏蹬方法,腳尖朝下式,腳跟朝下式,動作訓練,踏蹬技術,用力分析,腳掌的位置,基本技術,姿勢,車座的選擇,車座的調整,車把的調整,常見技巧,世錦賽,奧運,我國發展,比賽規則,購買注意,

簡介

小輪車其實與我們熟悉的腳踏車大同小異,只不過材料、性能不同而已:特型材質的車身,更結實、更輕巧,抗震、耐摔。BMX一般是20英寸(一般的腳踏車是28、26和24),它的比例與人的比例剛好,更能滿足花樣玩法時對輕與巧的要求。另外它的車胎粗而耐磨,剎車性能更高(突停、緩停、耐用),其獨特的車把旋轉設計,可以360度旋轉,當然您多轉幾圈,1440度怎樣?它的“脖子”也折不了!
小輪車小輪車
BMX是一項追求人車合一的運動,一般有五種玩法:
1)平地花式(FLATLAND);
2) U池(HALFPIPE);
3)街式(STREET);
4)泥地跳躍(DIRT/DIRTY JUMP);
5)泥地競速(RACING)。
“U池”的騰空、前空翻,障礙的天馬行空、坡台的燕子展翅,DIRTY JUMP的SUPERMAN等等,在競賽中BMX變成表演雜技的工具,動作絕對令人驚嘆,這就是BMX。

起源發展

小輪車,英文全稱叫做Bicycle Motocross,即自行越野車。因其輪胎比較粗而且比賽的賽道也和越野摩托車所用的賽道十分相似而得名。
小輪車(BMX)運動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的加利福尼亞,在很短的時間裡它便以其獨特的魅力征服了全美國。那些對越野機車可望而不可及的青少年而言,這項運動可以使他們體會到在自建的越野跑道上駕車飛馳的美妙感覺。雖然使用的是腳踏車,但不妨礙 他們充分體會那瞬間的撞擊所帶來的刺激與興奮。對於青少年來說,BMX的花銷相對低廉而且也不用去離家太遠的練習場。
小輪車小輪車
70年代初,美國建立了最早的BMX組織,這也被認為是BMX成為正式運動項目的標誌。在其後的十年間,小輪車運動又傳入了其他一些國家。1981年4月國際BMX聯盟正式成立,1982年舉行了第一屆世界BMX錦標賽。到這時BMX這一獨特的運動項目便在全球範圍內迅速發展起來。由於這項運動與腳踏車運動有較多的相似,1993年BMX正式成為腳踏車運動大家庭的一員。
小輪車小輪車
繼美國之後在歐洲的一些國家和澳洲BMX也有蓬勃的發展。但美國仍是這個項目的超級強國。
小輪車發展至今,已經脫離了單一在練車場中進行比賽,而發衍生了更多的項目。具體分為五種:第一種是最原始的泥地競速比賽。第二種(DIRTJUMP泥地跳躍比賽),利用泥土做成的坡度進行跳躍花式比賽。第三種稱為(STREET 街道)利用模仿街道障礙的道具場地進行比賽。第四種(HALFPIPE 半管道),在半管道場地 里進行跳躍花式比賽。第五種(FATLAND,平地花式),在指定的平地里利用BMX車做各種平衡滑行的動作進行比賽。
小輪車表演小輪車表演
觀賽禮儀小輪車比賽的觀眾要注意保護自身安全,不得擁擠推搡,不得沖入賽道,需要自備必要的避暑防曬物品。

踏蹬

腳踏車運動的踏蹬方法有自由式、腳尖朝下式和腳跟朝下式三種。
小輪車表演小輪車表演
自由式踏蹬方法:一些優秀運動員大都採用自由式踏蹬方法。這種踏蹬方法,就是腳在旋轉一周的過程中,根據部位不同,踝關節角度也隨著發生變化。腳在最高點A時,腳跟稍下垂8~10度,踏蹬力量是朝前下方;用力逐漸加大到B點時,腳掌與地面成平行狀成,踏蹬力量最大;再向下,用力逐漸減小,進入下臨界區,肌肉開始放鬆,腳跟略向上抬起,到C點時,腳跟逐漸上提到15~20度;當腳迴轉到D點時又與地面平行,往上行,腳跟又向上提起。重新進入A點。自由式踏蹬,符合力學原理,用力的方向與腳蹬旋轉時所形成的賀周切線相一致,減少了膝關節和大腿動作幅度,有利於提高踏蹬頻率,自然地通過臨界區,減少死點。大腿肌肉也能得到相對的放鬆。但這種踏蹬方法較難掌握。

飛JUMP密技

飛JUMP是飛泥台,就是所謂的DIRTJUMP。不少人在電視上看到DIRTJUMP都感到十分精彩刺激,但當自己飛起來卻險象環生。我也是過來人,也從不斷的狂摔中總結出了那么一點兒的經驗。
先飛之前的準備,到街上試一下凌空感。找一個有兩三級的地方,由上面飛下來,並嘗試一下雙輪著地和單後輪著地,學習放輕點著地。

飛小台

以一個50cm高的錐形小台為例。不要以為速度慢會安全點,速度太慢起跳時很可能前輪已經開始下降但後輪還在台上沒出來,這樣連車帶人很可能來一個前滾翻---土地天空的感受可不是那么好受。飛之前先感受一下速度,由起步點從JUMP態的旁邊騎過,計算出合適的速度。然後就要下定決心去飛了,由起點開始加力,到JUMP台前約5m停腳,調節速度,選好起飛路線。當前輪上台時身體重心後移,雙腿往下用力壓。當前輪離台後雙手往後拉緊,千萬不可象騎越野車那樣放鬆雙手,這樣很可能會車頭先著地,然後人車來個前滾翻。當車完全離台後,身體放鬆,車兩輪同時著地;也可以在車離台後雙手上拉、雙腳下蹬,這樣可以後輪先著地。飛小台最容易出現的是失平衡,當著地前你發現車往一邊側得很厲害時----以你自己的能力以無法救回來的時候,最好是把車仍掉,以為這時離地的高度不高,逃出來可避免跟車一起摔到地上。
飛梯形大台以一個120cm高台面3m長的梯形台為例。飛這樣的台心理壓力比飛小台的大得多,遠看JUMP台的起跳面象一堵牆一樣。其實他的起飛技巧與小台相同,最重要的是要對準起飛路線,不要斜著飛,這樣很可能會飛離台,車直接著地,你可以想像一下你飛到3m高后直接著地的情況。另外要注意的是大台的起飛距離長了,人容易被拋起,造成起飛時人車的重心在前,前輪先著地。飛大台的下台技巧跟飛小台不一樣,因為起飛的速度高、JUMP台的高度也高,能輕巧地著地變得非常重要,最好的方法是能順著JUMP台的斜坡下來。先要找到合適的起飛速度,太慢了車只能在檯面上下來,太快了車飛離了台。當你起飛後覺得車快要到斜坡的上空時,手往下壓,以車頭先往斜坡的方向插,速度不夠時車頭下壓後可用腳提一下後輪,這樣可避免後輪撞到坡頂上,但速度太快時就不要這樣做了。
比賽比賽

飛連台

所謂的連台是從前一個台起飛,後一個台下來,或者是利用下台的速度再飛下一個台。這類型JUMP台的技巧要求比較高,但最重要的其實是心理。很多人都害怕兩個台之間的空位,怕飛不過的時候前輪撞到第二台上。其實能不能飛過去你只要看一看你飛梯形大台的距離就可以知道你能不能飛過去。通常飛這類台摔交都是因為速度太快,飛過了下台引起的。
踏蹬技術踏蹬技術

飛得更COOL

要出出風頭那就一定要搞點兒花試,說點簡單點兒的---我也不會太多。拉頭,起飛後將車把往腹部拉,身體站直,這樣人車成與地面垂直,要注意不要把車拉過了。放單手,起飛後將車放平,在車未達到最高點時放單手,做個操人的手勢,用平式或單後輪著地,只要在前輪著地前手能抓回把上就行了。擺尾,起飛後雙腳和腰用力,把後輪往一側擺,擺角不大的時候,著地時可以不把車修正,夠膽量的可以在側擺的時候把車放平。放單腳,起飛後一隻腳往後踢,這時另一隻腳會連腳踏往下,關鍵是著地時屁股能在座鞍的上方,伸出去的腳能不能回來倒沒所謂。
SUPERMAN,這是最吸引認得動作,當車剛離台時把雙腳往後踢,雙手抓緊車把,身體與地面成水平狀,身體伸展開後馬上往前收,雙腳踩向腳踏。這個動作我認為最好是用有後避振的車玩,就算雙腳踩空也不容易傷及那4CM。

踏蹬方法

腳踏車運動的踏蹬方法有自由式、腳尖朝下式和腳跟朝下式三種。

腳尖朝下式

不少運動員,尤其是短距離運動員採用腳尖朝下式踏蹬方法。其踏蹬特點是,在整個踏蹬旋轉過程中腳尖始終是向下。當腳踏蹬到A點時,腳尖向下與腳跟成8~10度的俯角;當腳踏蹬到B點時仍保持原角度;到C點時腳尖更向下與腳跟成15度~18度的角度;到D點時,恢復到原來的8~10度。這種方法踝關節活動範圍較小,有利於提高頻率,容易掌握,但腿部肌肉始終處於緊張狀態,不利於自然通過臨界區。

腳跟朝下式

腳跟朝下式踏蹬方法是腳尖稍向上,腳跟向下8~15度。這種方法在正常騎行中很少使用,只是少數人在騎行過程中做過度性調劑用力時才使用腳跟朝下式踏蹬方法。它的特點是肌肉在短時間內改變用力狀態,得到暫短休息,達到恢復肌肉疲勞的目的。

動作訓練

踏蹬動作從現象上看很簡單,但要準確掌握,達到動作協調完美,卻十分困難,必須反覆地進行訓練。
開始訓練時,最好不要用皮條捆腳,傳動比要小,速度不宜過快,讓運動員用較多的注意力體會踏蹬動作,培養踏蹬“感覺”。經過一段訓練,基本上能輕鬆自如,圓滑有力地進行踏蹬時,可逐漸加快速度,繫上皮條進入正常系統訓練。
訓練踏蹬動作,不論是新運動員還是有訓練素養的運動員,都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要負擔過重,更不宜在疲勞情況下訓戲練。同時要注意發展髖、膝、踝關節的靈活性及力量,以助提高踏蹬技術。
踏蹬技術訓練,也可以在練習合上進行,其好處是能及時得到教練員和同伴們的指導,能使運動員集中注意力改進踏蹬技術。

踏蹬技術

踏蹬動作是腳踏車運動中關鍵的技術動作,也是最複雜、最難掌握的動作。良好的踏蹬技術可使運動員以最小的能量消耗得到儘可能大的功率,達到高速度。為此,腳踏車運動員一定要在改進踏雕技術上狠下功夫。
攀爬式小輪車攀爬式小輪車

用力分析

踏蹬動作是周期性運動,即在一個固定範圍內,以中軸為圓心,以曲柄為半徑,重複地進行運動。我們以一周為例,來進行受為分析:
當腳踏蹬到與地面垂直的A點時,作用力F的方向通過中軸(支點),它的力臂等於零,力距也就等於零,因此不做功,也就無法使腳踏車前進。我們稱它為上死點(上臨界點)。
當腳踏到B點時與水平面成45度,作用力F的方向如圖所示。根據平行四邊形法則,作用力F可分為F1(與腳蹬桿垂直)與F2(沿腳蹬桿)兩個分力。分力F2的作用方向通過支點(中軸),力矩等於零,只有F1才能作功。這時,產生動力矩M=F1Xd。因此,我們應設法加大分力F1,減少分力F2。因為F1=F? COS0,所以,0減小,F1越大,當0角為零時,COS0=1,F1最大,此時F1=F。由此可知腳的用力方向應儘量與腳蹬桿成垂直。其踏蹬方法應該是,腳跟下垂,腳尖稍稍抬起。
當作用力F與腳蹬桿處於垂直部位時,動力矩M=F?d,力矩最大,這是運動員踏蹬用力的最重要階段。
當腳蹬轉到D點時與圖8所示的B點相似,只是方向有所變化,所以腳的用力也應隨之改變。這時腳跟應向上抬起,腳尖下垂一些。
當腳蹬轉到E點時作用力F的方向又通過支點(中軸),動力矩為零。我們稱它下死點(下臨界點)。
通過以上各點的受力分析可見,每踏蹬一周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上臨界區(上死點)。
第二階段:工作階段(用力階段)。
第三階段:下臨界區(下死點)。
第四階段:迴轉階段(放鬆階段)。
沿著圓周進行踏蹬的力量都是通過切線來傳遞的踏蹬到每個階段時,肌肉用力各不相同,兩隻腳交替進行踏蹬,當一隻腳處於迴轉階段時,另一隻腳已進入用力階段。踏蹬到上下臨界區時,應儘量使肌肉放鬆,並儘量縮短在臨界區停留的時間。
用力階段是踏蹬主要階段,運動員在這個階段內使用的踏蹬力是腳踏車前進的主要動力。因此,要把力量充分、合理地運用在這個階段。這個階段內踏蹬力量愈大,車子前進速度就愈快。
迴轉階段叫放鬆階段。這段時間裡一隻腳踏蹬作功,而另一條腿主動向上抬起,不能給腳蹬任何壓力。並利用抬腿短暫的一瞬間讓肌肉放鬆一下,以便把力量集中起來用於作功階段。有時需要採用"提拉式"踏蹬,即利用抬腿動作給腳蹬以拉力,以加大另一隻腳做功階段的踏蹬力量,達到取得更高速度之目的。

腳掌的位置

腳掌應平穩地踏在腳蹬上,腳蹬應在腳掌中部和腳趾之間,也就是腳掌正好踏在腳蹬軸上,腳掌的縱向與腳蹬軸保持垂直。鞋的前端可伸出腳蹬5一7cm左右(根據腳的大小決定)。
鞋卡子的位置應正好卡在腳蹬框上。鞋卡子要釘正、釘牢,皮條繫緊。加強在用力時兩腳的有機配合,幫助運動員正確地完成踏蹬動作。

基本技術

姿勢

運動員要想在比賽中創造良好的成績,首先要掌握正確的腳踏車操作姿勢。輕鬆自如地操作,可降低能量消耗,避免不必要的肌肉緊張,保證力量和技術得到充分發揮。
正確的騎車姿勢是:上體較低,頭部稍傾斜前伸;雙臂自然彎屈,便於腰部弓屈,降低身體重心,同時防止由於車子顛簸而產生的衝擊力傳到全身;雙手輕而有力地握把,臀部坐穩車座位。
正確的騎車姿勢,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決定於車輛的尺寸、車座和車把的位置,運動員的身材大小及身體各部份的結構。影響騎車姿勢的因素可分為車的因素和人的因素。車的因素有車架大小、車座高低與前後、車把傾斜角度和把立管長度等五個方面;人的因素涉及到腿長、臂長和軀幹長度。腿的長度決定車架的高低;軀幹長度和臂長的總和決定車架的長度,曲柄的長度則與訓練、競賽場地有關。坡度大、彎道多的路面需要曲柄短些,反之,曲柄可長些。
為了保證正確的騎行姿勢,運動員必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好車輛的選擇、車座的選擇、車座的調整和車把的調整。

車座的選擇

腳踏車運動員能平穩地騎行前進,是依靠車把兩端和車座三個支撐點形成一個平面,來維持平衡的。在這三個點中,車座是主要支撐點,它承受著大部份身體的重量。為了充分發揮踏蹬技術,運動員的座骨結節需要支在車座上,所以,必須根據個人骨盆解剖構造來選用適合的車座。座骨結節間距離寬的可選用寬車座,坐骨結節間距離窄的可選用窄車座。如果坐骨間距離黨選用了窄車座,車座就會嵌人坐骨之間,使座骨神經和肌肉過度緊張,破壞騎行姿勢和正確的踏蹬動作。
車座的選擇還要考慮到騎行距離長短和運動強度大小。賽車場距離短,強度大,騎行時肌肉、神經高度緊張,可選用窄車座。公路訓練和競賽,騎行時間長,可選擇與坐骨接觸面較寬的車座。女運動員由於生理特點,不論公路與場地,都應選擇較寬而柔軟的車座。無論男女運動員選用的車座平面都要繃緊,不能有明顯凸凹現象,以免影響正確的騎行姿勢。

車座的調整

車座前後的調整。先將車座固定在水平線上,然後再調整車座前後。根據運動員大腿長度,把座子前端調整到中軸垂直線後2~5公分處。大腿長,車座應多向後移動,大腿短,車座稍向前移動,但車座前端一般不超過中軸垂直線後2公分。車座高低的調整。運動員坐穩車座後,用腳跟蹬住腳蹬,當腳蹬到最低點時,腿應正好伸直,既不感到過分伸腳,也不使膝關節有彎曲。
調整好的車座,應使運動員在踏蹬中,踏蹬到曲柄與地面平行的位置時,膝關節垂直線能正好通過腳蹬軸的中心。踏蹬到最低點時,膝關節能稍有彎屈。以利肌肉在緊張之後可得到暫時休息。經過幾次騎行檢驗,如感到用力合適,就可固定下來。車座固定後,要把有關的測量數字記錄下來,做為以後更換車座或車輛時的依據。

車把的調整

車把的調整對調整騎行姿勢很有意義。調整車把的寬度應與運動員的肩寬大體相同,一般為38~41公分。如果寬於肩,會增加風的阻力,窄於肩,胸腔會受到擠壓,影響正常呼吸功能。車把的高度,應根據運動員上體尺寸和臂長來決定,並注意專項的特點。公路運動員用的車把可略高些,場地運動員用的車把可稍低一些。合理的車把高度是使公路運動員的上體角度(即通過髖關節的水平線和髖關節中心至頸椎中心連線)保持在35度~45度之間;場地運動員的上體角度保持在20~30度之間。
把立管的長度,最好是當運動員踏蹬到曲柄與地面平行的位置時,肘關節與膝關節能稍稍相碰。
車於各部分間距離調好後,不要輕易改變,特別是在比賽前不宜變動,否則,會破壞已形成的動力定型,影響運動員在比賽史發揮正常水平。
正確騎行姿勢的形成,要通過專門訓練,每次訓練課都要嚴格要求,不論高速騎行或是終點衝刺,都要保持正確的騎行姿勢,萬不可忽視。附:(人體各部位的測量)上肢長度:從肩峰端到手握拳後第三手指關節凸隆處的距離。
軀幹長度:從胸骨頂端到恥骨聯合下端。
下肢長度:從股骨頭大轉子到足跟底部。
腳長:從腳趾前端到腳跟後。
腳踏車各部位的測量車身長度:由把立管中心點到車座管中心點。
車架高度:由車座處三通中心點到中軸的中心點。
曲柄長度:由中軸中心到腳蹬軸中心點。
腳套長度:由腳蹬軸中心點到腳套前端內邊沿。

常見技巧

山地車運動除了需要運動員有足夠的體力外,還對運動員的基本技術有較高的要求。他們不僅要熟練掌握基本技術,而且還必須要練習一些技巧,以適應不同的地形,形成所謂的“人車一體”。
近幾年來,美國非常重視山地車運動員和業餘愛好者的技巧訓練。由於美國山地車運動員在少年兒童時代大多從事過BMX小輪車訓練,具備較紮實的基本功,因此他們的技藝十分高超。美國著名的山地腳踏車教練布魯?帕斯菲克專門在電視台教授運動員學習和練習山地車的技巧。他說:“許多技巧在實際比賽中十分有效,而且體現了山地車騎行中的技術特點,有助於提高運動員對車的控制能力。”帕斯菲克還認為,每個山地車運動員或愛好者都能夠學習這些技巧,但必須注意學習的先後順序,同時還要注意各個動作的迅速聯接。就象一個音樂家在表演時,既要注意準確,又要注意效果。
以下是帕斯菲克提倡的最簡單的山地車技巧,請注意要按順序學習:
1.前輪站立
首先,要檢查一下你的器材,必須保證有一個性能良好的前剎。當你用手按住前剎時,一定要鎖定車輪,這樣你就可以用手的其他部位控制車把。把車座放低一些,以免傷及身體。剛開始練習時,最好在沒有小石子的平路或乾草地里進行,最好用BMX小輪車的踏板,這種踏板便於你在必要時,可以像練習小輪車一樣,跳過車把。
在進行練習時,先進行慢速騎行(速度就象走路一樣)。站在踏板上,儘量讓曲柄成水平狀態。找到剛好使車能鎖定的剎車點,然後讓身體的重心略微前移,使後輪能夠抬起,接著馬上把重心移向後輪。如果你即將失去平衡,就把剎車放開,或讓另一條腿越過車把。為了更好地體會這種感覺,開始練習時可以讓一個朋友站在一旁扶住車座。
2.前輪離地騎行
開始進行這個練習的時候,選擇一個小的坡度,把車座放下一半,以降低身體的重心。不要使用帶腳套的踏板,以保證自己隨時可以下車。建議使用中等大小的牙盤,但後輪的飛輪要稍大一點。
練習時,稍微踏一下踏板,身體向前越過車把,接著猛蹬踏板,拉住車把,身體後傾。運動員要注意體會這種騎行的感覺像是自己在一個安樂搖椅上一樣,但一定要注意保持一個指頭握住後剎。如果你感覺到自己要向後倒下,注意用力握一下後剎,你就會有重新找到平衡的機會;如果前輪開始下落,注意要在踏板上用力,以促使前輪迴升。最重要的是要充分重視後剎的作用,它決定著你的速度控制和平衡。
3.轉動平衡練習
注意剛開始練習時,在身體離開車座的情況下,要儘可能慢地騎行,並保持習慣領騎的腿在向前的位置。當自己覺得快要失去平衡時,再蹬一下踏板。做這個練習時,如果有人在一旁保護,效果則更好。還要注意,這種練習最好是在上坡的地形條件下進行。
保持平穩後,把車把轉45°,你的上身也跟著轉過去,與車把平行,同時身體的重心大幅度前傾,幾乎越過前輪的軸線。先稍微蹬一下踏板,握緊前後剎,然後鬆開。如果運動員處於平衡狀態,可以前後移動一下。在進行這樣的練習時,還要注意前面五、六英尺距離的路面情況。
4.用腳支撐下坡
當運動員發現了一個非常陡峭、技術性很強的下坡賽道時,可能覺得自己的能力達不到。這時可以採用一種介於騎行與行走之間的運動方式,這種方式非常安全。
先把鞍座降低,這樣你的重心全部集中在後部。在緊急情況下,你的臀部甚至要幾乎貼近後胎,前胸貼近鞍座。下坡時,用一隻腳支撐地面,讓車下降,拖著支撐腿騎行,注意剎車控制。如果你還是失去控制,就把車引入路側,或乾脆把車放走,避免摔傷。
5.前輪站立轉向
練習這種技巧,有助於運動員在技術性很強的彎道上順利完成一些急轉彎動作。當然,運動員在完成“前輪站立轉向”時,要熟練掌握“前輪站立”動作。這兩個動作的起始動作完成相同,只是在騎行方向上要轉體45°。
如果你把車把轉向左側,你就要儘量向右擺動自己的背部。而許多運動員在練習這個動作時,背部的擺動方向與車把轉動方面相同,這是完全錯誤的。在開始跳動時,要把自己的優勢腿放在前面,然後轉動車把。當背部轉過後,腳要猛踩踏板。後輪落下後,要馬上蹬踏板。

世錦賽

國際腳踏車聯盟小輪車世界錦標賽是腳踏車項目中參賽組別、人數最多的高水平比賽,從車型上分為標準型(20英寸常規直徑輪)和重量級(車輪的直徑不小於22.5英寸、不大於26英寸)兩種比賽形式;從參賽選手水平上又分為挑戰賽和精英賽兩種級別。
本次比賽設有男子挑戰賽、女子挑戰賽、男子挑戰賽重量級、女子挑戰賽重量級、男子精英賽、女子精英賽、男子精英賽重量級、女子精英賽重量級、男子青年精英賽、女子青年精英賽、男子青年精英賽重量級、女子青年精英賽重量級12個小項44個組別。其中,參加挑戰級的運動員為576人,精英級的運動員為299人,運動員總計875人。

奧運

國際奧委會的一個重要夥伴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提出把收視率和商業價值很高的小輪車放入奧運會。後奧委會權衡之後決定,將小輪車項目列入北京奧運會比賽。這樣,在北京奧運會上,將比歷屆奧運會多了一個分項和兩個小項(男女小輪車競速)的比賽,金牌總數達到303枚。BMX小輪車泥地競速項目在2003年6月29日召開的國際奧委會執委會上,正式被列為2008年奧運會比賽項目,共將產生男、女兩塊金牌。2012年倫敦奧運會BMX項目下設男子競速和女子競速兩個小項。將產生男子競速和女子競速兩枚金牌。
以後奧運會極限運動將會越來越多。

我國發展

制約中國小輪車運動發展有三個主要因素。 這三個主要因素是:訓練場地少,教練員水平需進一步提高,運動員個人技術水平不高。
我國尚處於BMX的發展階段,國內還鮮有BMX的專業車手,但是已經有越來越多的BMX愛好者加入到這個行列當中,尤其在上海,北京,杭州,成都,太原各地都有BMX車手的身影在大街小巷,2008國際自盟BMX小輪車世錦賽在我國太原市舉辦,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我國BMX小輪車的發展,相信BMX有朝一日會變得更流行。
小輪車泥地競速被納入奧運會項目後,國內各個省隊也先後開展專業訓練,比賽等項目,均在亞洲比賽中取得了優異成績。

比賽規則

小輪車比賽有計時排位賽、淘汰賽(1/4決賽、半決賽)和決賽3個階段。男子32名運動員通過計時排位賽成績分成4組,每組8名運動員,進行1/4決賽,小組前4名晉級半決賽,半決賽分2組,每組8名運動員,小組前4名晉級決賽,決賽共8名運動員。女子16名運動員通過計時排位賽成績分成2組,每組8名運動員,進行半決賽,小組前4名晉級決賽,決賽共8名運動員。 計時排位賽:運動員單發,騎完賽道全程計取時間,比2次,取最好成績。 淘汰賽:每組運動員同時出發,以到達終點先後順序排定名次,比3輪,名次之和較小的前4名晉級。 決賽:運動員同時出發,以到達終點先後順序排定名次(只比1輪)。
運動員賽前要進行賽車和服裝檢查,並進入到出發集結區。運動員起跑必須按照發令員和電子出發門的聲控和燈光提示進行出發。 在1/4、半決賽和決賽中,運動員可以根據上一輪次比賽所用時間的先後順序依次選擇當前輪次的出發道次。
運動員不得有意令自己身體的任一部分或腳踏車的任一部分與其他運動員的身體或腳踏車進行接觸,以阻礙對手、超過對方或掩護另一名運動員超過對方為目的。否則,視情節給予違規者警告、降低名次和取消比賽資格等處罰。

購買注意

1)peg 該部件不是用來坐二、三個人,只把腳放在上面做各種動作。一般flast時使用鋁製的粗peg,street時使用鐵的損耗較少的peg。
2)grip 手把雖然小但是重要的零件。較流行較細的grip,因為較細的grip較易用力。
3)brake 剎車部分BMX主要用作調整平衡。990剎車較有效。
4)Stem 軸桿,固定把手的部件,有各種各樣的品種,但是可分為兩大類ahead及一般的stem。若要使用aherdstem則必須使用ahead專用的herd部件,但是 aherds較易調節,固定力也強因此使用aherds較多。
5)gyro 旋轉把手時,剎車的鋼絲不會繞起的部件。
6)seat 看相片就可了解到,它不是用來座而是用來操舵的部件(角度不適合座)。GT或者PRIMO占主要。
7)Seat post 座管,形狀合適即可,但是車架的粗細各不相同,因此購買時最好帶上自己的seatpost。
8)rim 車圈,為了剎車,要有施電鍍。
9)Free coaster 向後倒退時,CRANK不向後轉的部件。對進行FLAT動作的人來說是必需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