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腸風

小腸風指頑固性陰瘡。症見外陰部潰爛成瘡,黃水淋漓,伴有紅腫疼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腸風
  • 含義:頑固性陰瘡
  • 症狀:外陰部潰爛成瘡,黃水淋漓等
  • 出處: 中國瑤藥學
疾病名稱,藥材名稱,

疾病名稱

多因下焦濕熱蘊結成毒,或正氣虛弱,邪毒凝結而成。因熱毒而成治宜清熱解毒,活血消瘡,方用龍膽瀉肝湯加減;正虛毒凝者治以補益氣血,托里消毒,方用托里消毒散、陽和湯、小金丹等。局部用木通、藁本、枳殼、貫眾、白芷、甘松、芥穗、薄荷,等分切細,水煎,臨用加皮硝三錢,日洗三、五次。
小腸風

藥材名稱

一級分類 老班藥(瑤族經典用藥)
二級分類 七十二風
分類 小腸風
年份 fiuv zingh buerng
別名 辣椒姜、石蒟、格勞端、丟柄美、爬岩香、二十四症、上樹風、山蔞
來源 胡椒科植物山蒟Piper hancei Maxim.的全草。
形態特徵 常綠木質藤本。莖圓柱形,無毛,節上生不定根。單葉互生,紙質,狹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12厘米,寬2~5厘米,頂端漸尖或急尖,基部楔形,有時不對稱,邊全緣,兩面無毛或下面被稀短柔毛,葉脈5~7條。花單性,雌雄異株,無花被,穗狀花序與葉對生,花總梗長5~10毫米,雄花序長3.5~10厘米,無毛;雌花序長1.5~3.5厘米。漿果球形,熟時黃色。花期4~7月。
生態分布 生於林下溝谷中,攀援於樹上或石壁上。產於廣西岑溪、容縣、北流、玉林、博白、防城、龍州、武鳴、馬山、金秀等縣市;分布於中國南部各省份。
採集加工 全年可采,洗淨切段,曬乾備用。
性味 味辛,性平。
功效 祛風除濕,強腰膝,消腫止痛。
傳統套用 治感冒咳嗽、氣喘、胃腹寒痛、風濕骨痛、手足麻木、腰膝無力、肌肉萎縮、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6~15克,水煎或浸酒服;外用適量水煎洗或搗敷。
方例 1.外傷出血 小腸風(山蒟)葉,紅弱端(台灣榕)、溫良梅(水楊梅)葉、決達亮(白背葉)各等量研末備用。用時取藥粉適量,撒敷患處包好。2.胃痛 小腸風(山蒟)6克,小鑽(南五味子)9克,銅亮(厚朴)果15克,過牆風(臭茉莉)18克,得從亮(木姜子)12克,樓舊錶(露兜簕)18克,七亮變(漆樹寄生)15克,參亮變(杉樹寄生)12克,水煎服。
化學成分 山蒟含海風藤酮,玉蘭酯B,山蒟酮[1],山蒟醇,布爾乞靈,細葉青簍藤醯胺,蓽撥明寧鹼,N-異丁基癸-反-2-反-4-二烯醯胺[2],山蒟酮B,山蒟酮C,長穗巴豆環氧素,β-谷甾醇[3]以及山蒟酮[4]。
藥理 1.對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誘導的血小板聚集的影響山蒟的二氯甲烷提取物以及乙醇熱提和冷提物均可明顯抑制PAF引起的兔血小板聚集,以乙醇冷提取作用強[1]。
2.對PAF所致血管通透性改變的影響山蒟醇援物能明顯抑制PAF引起的炎症反應。口服400mg/kg和800mg/kg均能明顯抑制PAF引起的小鼠腹腔通透性的改變。分別口服390mg/kg、400mg/kg能明顯抑制PAF引起的大鼠和豚鼠皮膚血管通透性增加、抑制PAF引起的大鼠足跖腫脹。對PAF性炎症的抑制作用不依賴於腎上腺垂體系統的存在,可能是在受體水平阻斷了PAF的作用[1]。
3.毒性小鼠1次灌胃LD50>6300mg/kg,腹腔注射LD50為1197mg/kg±189mg/kg(P=0.95)。注射後出現扭體反應、活動減少、步態蟎珊、呼吸深而慢,20~30min時發生陣攣性驚厥、呼吸停止[1]。
化學成分參考文獻 [1]韓桂秋等:《藥學學報》,1986,21⑸:361。
[2]李書明等:《藥學學報》,1987,22⑶:196。
[3]李書明等:《植物學報》,1987,29⑶:293。
[4]韓桂秋等:《藥學學報》,1989,24⑹:438。
藥理參考文獻 [1]李長齡等:《中草藥》,1987,18⑾:50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