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珠山文化編織紋

分布在遼東半島地區的小珠山文化以長海縣廣鹿島小珠山貝丘遺址為代表,小珠山遺址分上、中、下三層。根據碳素測定年代,小珠山中層的年代為公元前4300—3900年。
小珠山文化的經濟為農、漁、牧業兼重。小珠山下層文化的陶器以飾有密集的壓印紋的直腹筒形罐為特色,也有少量的刻劃紋。小珠山下層的陶器紋飾逼真地摹擬著編織器的紋樣。小珠山遺址的發掘者經過研究認為壓印紋“凸起的陽線,似是仿編織物的一種兩股交叉的弧線紋,或叫人字紋,類似現在草袋子編織紋飾一樣。因此,我們認為這種弧線紋可能是仿編織物……”。這種壓印紋飾除了“人”字形紋外,還有席紋、條紋、格線紋等,都是屬於編織紋。
小珠山中層和上層的陶器,素陶上的紋飾逐漸疏朗簡化,脫離了被摹擬的編織物的原型,多為刻劃復道折角線紋和點刺紋。還出現了少量的彩陶,以相勾的弧邊三角渦紋和相對三角夾復道斜線紋具有特色,其中的相對三角夾復道斜線紋的彩陶花紋是從早期陶器壓印的編織形紋演變而來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